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慕容复幻想光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

慕容复幻想光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264 更新时间:2024/1/17 12:49:18

[var1]

北宋年间,姑苏慕容成为江南第一大世家,其世代传承的武功绝技斗转星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更是威震江湖。

相传这套绝学乃是其先祖慕容龙城所创,五代乱世间,慕容龙城不忘祖宗遗训,纠集了一众豪杰意图复国。

可惜造化弄人,后周御前点检赵匡胤领先一步创建大宋,时值天下初定,人心思安,一世强人慕容龙城只得抑郁而终。

这位出自《天龙八部》的绝世高手,确实是存在的~

而且慕容复一心想光复的大燕,就是慕容世家的开创者慕容皝在白山黑水间创建了一个彪悍的帝国--大燕。

[var1]

01

西晋,辽东公慕容廆(wěi)的三子慕容皝,是个狠角色。

慕容皝名字里的“皝”(huàng)字,是他自创的,和武则天临朝后自创的“瞾”一样,用生僻的霸气字宣扬得位的合法性。

相传慕容皝少年时就生有帝王之相.

眉骨隆起门牙宽阔,身长八尺体貌雄伟,慕容廆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

不仅不顾长子慕容翰的感受将慕容皝立为世子,还上表朝廷将他加封为望平侯,这一年,慕容皝还不到20岁。

这样无所顾忌的偏爱,必定会导致兄弟相残。

[var1]

公元333年慕容廆去世,承袭王位的慕容皝随即就成了兄弟们的眼中钉,其中的带头者就是大哥慕容翰。

慕容翰为人骁勇善战,很受几个弟弟拥戴,只因他是妾室所出,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大权旁落,心中一直忿忿不平;

而另一边,慕容皝也将这个勇武的大哥视为潜在的威胁,上位后一直伺机除之。

为避毒手,慕容翰带着儿子投奔了鲜卑王段辽,段辽对其非常器重。而他剩下两个弟弟慕容仁、慕容昭的危机意识就差了点儿,两人合谋干掉三哥再夺王位,不料遭人告发,随后慕容昭被杀。

剩下的慕容仁只得起兵叛乱,几经交手,三年后也被擒杀。

再说慕容翰那边,解决了内患后,慕容皝联合后赵石虎率大军10万围剿鲜卑部,自知不敌的慕容翰只得逃往宇文部,和鲜卑首领段辽不同,宇文部首领宇文逸豆归对慕容翰心生杀机。

慕容翰只得假装发疯,披头散发地四处游荡,趁机将宇文部境内的山川地形牢记于心。

听闻大哥已疯癫,已稳坐王位的慕容皝派人将他接回境内,然而这段兄弟争权的闹剧,并未就此终结。

[var1]

02

慕容翰回国后,兄弟相逢,恩怨一笔勾销,他随即向慕容皝提出了“平定辽东南下中原”的战略,很有几分燕国版《隆中对》的意思。

因为在宇文部生活了几年,慕容翰对那边的局势了如指掌,他分析道:“宇文部落强盛日久,现已成为大燕的祸患,如今的首领宇文逸豆归平庸愚昧,君臣间貌合神离,虽然他们依附远方的羯人,不过据我观察,如若出兵突袭宇文部,羯人肯定来不及救援,到那时我大军所到对方肯定望风而降。”

慕容皝沉吟许久,试探性地问他:“听你这意思,我们应该先解决宇文部?”

慕容翰摇头道:“现在解决宇文部,时机尚不成熟,邻国高句丽对我大燕垂涎已久,如果我们攻击宇文部,他们必定会趁虚而入,如若我们留守的兵力太少,则难以防御高句丽;如果留守兵力过多,前线又难以攻克宇文部,实在是背腹受敌!”。

慕容皝像个小学生一样,恭恭敬敬地听着大哥的教诲。

慕容翰接道:“凭高句丽现在的实力,难以抵挡我们的大军,而宇文逸豆归毫无远见,肯定会坐视不管,待我们攻取高句丽后,回头再拿下宇文部不过易如反掌。”

接着,慕容翰为小弟描绘了一幅雄伟蓝图:“拿下这两国,我大燕尽得东海之利,兵强马壮,图谋中原指日可待!”

慕容皝听罢,顿时像打了鸡血,连连叫好。

兄弟二人举杯痛饮,四周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var1]

03

公元341年,慕容皝亲率四万精兵,直奔高句丽杀来。

进攻高句丽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地形开阔平坦的北道,一条是险要狭窄的南道,大军踟蹰不前,不知如何决断。

慕容翰站出来道:“高句丽肯定按常理推断我们会走北道,必定将主力布置在那边,我们应该出其不意派兵由南道攻击,一举拿下他们的国都;另外再派偏师由北道进发,既是遭受挫折,北道守军见都城已失,必然无心恋战,那时候我军定能大获全胜。”。

[var1]

慕容皝深以为然,随即令慕容翰、儿子慕容霸为先锋率一万五千兵马全力攻取北道,自己率四万人马攻取南道。

不出所料,高句丽王高钊果然派弟弟高武率军五万在北道迎敌,自己率老弱病残防守南道,很快被慕容皝的大军轻易突破,随即拿下都城丸都。

最先与敌军交手的是慕容翰,他跃马当先,杀得对方猝不及防,高句丽大军一路溃败,高钊落荒而逃,留下母亲和妃嫔被燕军俘虏。

胜利者慕容皝玩了出阴损的招数,他认为大军撤走后,高钊再度杀回来,岂不功亏一篑?

于是派人将高钊父亲的墓穴捣毁,将遗骨挖出后装车运走,再将高句丽的宫殿付之一炬,俘虏的男女五万多人全部押回国内。

第二年春天,高钊派遣弟弟出使燕国,不仅进贡了大量的奇珍异宝,还向慕容皝称臣,这才换取了父亲的遗骨。

为防止他再度反叛,慕容皝坚持扣下他的母亲作为人质。

至此,高句丽一蹶不振,再也无力与燕国抗衡。

04

收拾完高句丽,慕容皝将目标锁定在宇文部。

宇文逸豆归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派国相莫浅浑主动讨伐慕容皝,慕容皝避而不战,莫浅浑以为慕容皝胆怯,便终日饮酒射猎,不再提防。

听闻莫浅浑军情懈怠,慕容翰随即率骑兵突袭,一番砍杀后,莫浅浑只身逃脱,麾下数万人马悉数被俘。

经此一战,宇文部实力大减无力再战,公元344年,慕容皝率两万骑兵征讨宇文逸豆归,大战在即,慕容翰建议道:“敌军作困兽之斗,如今贸然出战,纵使获胜也死伤惨重,不如避其锋芒,待他们滋生了骄气再出击不迟。”

慕容皝深以为然。

在同一处地方被跌倒了两次,宇文逸豆归内心很受伤,他麾下的士兵果然如慕容翰所推测的那样,待燕军一出击顿作鸟兽散,他经营的数千里黑土地,就这样落入慕容皝的辖区内。

[var1]

宇文逸豆归率一众亲信远走漠北,从此不知所踪。

此战中,身先士卒的慕容翰被流箭射中,部下拼死力战,才侥幸抢回一条命。

从后面的故事来看,如果慕容翰能沙场殒命,倒也不枉他一世英名。

05

重伤卧床的慕容翰,几个月不能出门,等伤愈后他在家中试着骑马,却被人告发,称他假称有病私下练习骑马,这不起兵叛乱又是什么?

如果说当初慕容皝接大哥回国,还尚念及一丝手足之情的话,如今的他根基稳固,战略目标已经达成。

他心里认为,劳苦功高的大哥,该是到了退场的时候了。

看到眼前的赐死令,慕容翰凄然一笑:“当初我负罪潜逃,后来又返回故国,原本就是死罪,等到今天已是恩赐,不过北方尚未平定,我就是死,也难不瞑目啊!”,说罢,饮毒身亡。

这位堪称燕国诸葛亮的牛人,就这样死于自己人手中。

[var1]

四年后,志得意满的慕容皝狩猎时,见一只白兔飞奔而来,他赶紧弯弓搭箭,不料白兔转瞬不见。

慕容皝大叫一声从马上跌落,被抬回宫中几天后不治身亡,也有人说那白兔是冤死的慕容翰化身的精灵前来复仇的。

在位十五年,享年五十二岁,慕容皝驾崩后,次子慕容俊即位,史称景明帝。

阴谋与背叛的剧情,继续在这个家族上演…

更多文章

  • 定军山一战,此人一死,曹操把刘备恨到骨子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定军山,兵家必争之地,一句“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阐明。定军山如此重要,曹操当然会选一个让人放心的武将来镇守,夏侯渊便是最佳人选。夏侯渊,最早跟随曹操的元老,一直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不世之功。平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

  • 凭什么是秦国灭掉六国?举个例子再举个例子再举个例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灭六国简短概括,秦国灭六国的沙雕视频,老梁谈秦国横扫六国

    原文01[var1]国力强盛,这是决定因素!商鞅变法之后,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六世君主代代积累,攻取巴蜀,修都江堰郑国渠,又不断蚕食六国,国力远非六国可比。更别说君正臣贤。反观六国,合纵只是权谋,尚且不能同心合力。更不明白国力才是根本。02[var1]举个例子:秦军伐赵,桓齮领兵20万伐赵,被李

  • 李世民为何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李世民的这句“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的评价可不是在批评曹操或是夸耀自己,而是别有用意,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第一次亲征高句丽,路过当年曹操的王都邺城时,不禁感慨万分,亲自为曹操作文祭奠。原文如下:“夫大德曰生,资二仪以成化;大宝曰位,应五运而递昌。贵贱废兴

  • 暴政只是假象,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后代史官是不敢写也不想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一统六国的伟业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意义重大,正是有了“秦皇扫六合”,才有了后来的中国大一统版图。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他的政绩更是少有人能及。但就是这样一个英勇无敌的皇帝,他一手创立的秦朝却经二世就亡了。这个短命的王朝也留下了不少历史疑案,秦王朝真正灭亡的原因,历来也是人们所爱讨论的。很多人

  • 说一些孔子的故事给大家分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学识渊博是平时的积累成功的[var1]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颜氏带着孔子回到曲阜。孔子的母亲粗通文墨,应该对孔子进行过基本的言传身教,教会了孔子最起码的读书写字,孔子后来终其一生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应该也有母亲的督促影响。孔子17岁时,母亲去世,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孔子一个人

  • 曹操率十五万大军南征,荆州兵强马壮,为何不战而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三国中后期,曹操统一了北方,准备南征,而荆州就成为曹军南下的第一道隘口,无论是西取西川还是东取东吴,曹操必须先拿下荆州。然而此时刘备、东吴孙权都在打荆州的主意,荆州就成为了一块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带着十五万大家浩浩荡荡从许都出发,直逼荆州。此时荆州刘表虽死,但尚有10万精兵,而且荆州士兵都熟悉水战

  • 荆轲刺秦终究不成,高渐离琴声奏悲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荆轲是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的一名谋士,他在齐国国相田文的支持下,决定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公元前227年,荆轲和另外两名谋士前往秦国,他们在秦国官员阮籍的帮助下,获得了进入秦王宫廷的机会。[var1]荆轲进入秦国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等待,寻找刺杀秦王的机会。然而,他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足够了解秦王

  • 曹丕并非曹操最优秀的儿子,为何他能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中的故事,就不得不谈到曹操两个儿子的储君之争。相信大家都学过一首诗《七步诗》,这首诗正是描述曹丕和曹植之间的夺嫡之争。曹操家族中并不缺人才,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被后世称为建安“三曹”,这三人的文学造诣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相比曹丕,曹植的文采更高,曹操更喜欢曹植,然而最后继承曹操之位的

  • 亚洲一小国美女如云,自称有华人血统,据考证是汉朝名将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吉尔吉斯坦许多人都自称有华人血统,甚至还以汉族人自居,尽管他们不属于中国,不过却有许多中国的元素,后来历史专家经过考察,才发现吉尔吉斯坦跟汉朝时的名将李陵有关。李陵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公元前99年他奉命出征攻打匈奴,不料由于敌我力量对比太多悬殊,于是李陵战败,而且还偷袭了匈奴,关于李陵投降匈奴的说法

  •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慕容博设计的这个蓝图,可谓五家分宋联盟。吐蕃的鸠摩智与慕容家一向交好,山东起兵要靠慕容自身。剩下需要交涉的,辽国、西夏、大理,恰好萧峰是南院大王,段誉是镇南王世子,虚竹后来成了西夏驸马。而三人又是义结金兰。因此,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说服萧峰首肯。当然,最后我们知道萧峰悲天悯人,不忍百姓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