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定边忠义无双,类似三国的关羽,陈友谅战败后,他的结局如何

张定边忠义无双,类似三国的关羽,陈友谅战败后,他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72 更新时间:2024/1/1 1:36:45

其实熟悉明史的朋友,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会发现时空好像穿越了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演义里的很多场景,其实都是明末时期出现的。

比如说惊天地泣鬼神的赤壁之战,那一把大火的原型,其实就是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对陈友谅烧的那把大火。再比如说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其实正史上是没有的,可是罗贯中感佩陈友谅、张定边、张必先三兄弟的情义,刻意将这个故事加了进去。

张定边到了三国,在地位上至少也是关羽级别的人。

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张士诚的幕僚。早年熟读兵书的罗贯中,投效在张士诚门下,曾经帮助张士诚对抗过元朝。

可是后来张士诚不思进取,罗贯中心里非常失望,于是就离开了他。那么罗贯中这辈子最佩服的军阀是谁呢?我认为就是陈友谅了。

如果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没有被射死,只是战败了。其实陈友谅依旧可以像赤壁之败的曹操一样,东山再起。因为陈友谅的实力比朱元璋强大太多了。

张定边作为陈友谅的铁杆兄弟,在三国里面,那应该就是关羽这样的角色。关羽和刘备是结拜兄弟,又是负责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这些完全符合张定边在现实中的角色。

张定边的勇猛,在元朝末年,那是没有对手的。就算是朱元璋手下的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那也不是张定边的对手。

他深受陈友谅信任,自己对陈友谅也是忠心耿耿,所以等到陈友谅击败朱元璋以后,至少会让他负责镇守一方,极有可能就是镇守朱元璋的吴地。

从勇猛程度上来说,张定边更类似于赵云

张定边这哥们打起仗来,属于不要命的那种。这和三国时期的另外一位英雄十分相似,在演义中,常山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上与曹操的千军万马搏斗,最终斩杀曹操五六十名战将,将阿斗给救了回来。

张定边的英勇,绝对不比赵子龙差多少。鄱阳湖大战之前,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死守在南昌城长达85天,以2万人马挡住了陈友谅60大军。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明史》

可以说这已经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了,那么创造这个奇迹的,其实不是朱文正,而是陈友谅。因为陈友谅执着于南昌城,对于张定边分兵攻打金陵的建议,完全不采纳。

其实只要一部分人马攻打南昌,另一部分人马去攻打金陵,那朱元璋的军队首尾不能相顾,而且水军尚未操练完成,自然会功亏一篑。

85天后,朱元璋的援兵已经赶来了。双方在鄱阳湖对峙。这天晚上,张定边没有通知陈友谅,便带着三条船独自前往朱元璋的大营。

起先陈友谅这边和朱元璋这边都没在意,以为就是巡逻的船,毕竟三艘船顶什么用呢?可是万万没想到,张定边的这三艘船,居然直接朝着朱元璋的数十万大军而来。这是自杀式的进攻么?朱元璋手里的这些战船都懵了,张定边趁着这个机会,奋勇前进,将对方的数十条战船都给冲开了,自己站在最前头高声呐喊,所以手下士兵也都奋勇杀敌。他的目标就是朱元璋,朱元璋的主船由于惊慌失措,居然搁浅了。这个时候不出意外的话,张定边会把朱元璋当成俘虏一样抓走,因为没有任何战船是可以靠近救援的。可惜常遇春在这个时候,朝着张定边放了一箭,受了伤的张定边知道计划不会成功了,于是带着三艘船撤出了战场。他们在撤退的时候,没有一艘船敢挡住他们的去路,可见张定边的英勇到底有多让人瘆得慌。这跟赵云在长坂坡的表演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张定边的悲惨结局,类似三国后期的姜维

姜维我们都知道,他带着8万人马在沓中屯田,钟会邓艾的23万大军杀来以后,姜维不得不带着人马在剑阁道与之抗衡。

结果邓艾带着3万人,从阴平小道偷偷溜进了蜀地,他们在绵竹击败了诸葛瞻,到了成都城下,逼迫刘禅投降了。

刘禅投降后,发了一道诏书给姜维,让他举手投降。无奈之下的姜维只好选择投降钟会,但是他不甘心,所以他怂恿钟会谋反,杀掉手下部将,自己再渔翁得利。结果秘密被钟会的手下部将给发现了,姜维和钟会一起被杀。可怜姜维是报国无门,复国无望。

其实张定边后期和姜维的遭遇是非常相似的,当时陈友谅被朱元璋击败了,他本人也被乱箭射死了。

张定边也中了很多箭,可是他冒死前去找到了陈友谅的尸体,又护卫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一路驾船逃到了武昌。

诸将自上流邀击之,大战泾江口。汉军且斗且走,日暮犹不解。友谅从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捴,骤中流矢,贯晴及颅死。军大溃,太子善儿被执。太尉张定边夜挟友谅次子理,载其尸遁还武昌。---《明史》

在武昌张定边将陈理立为皇帝,万万没想到,他的义弟张必先已经被朱元璋擒获。无奈之下的张定边只能死守城关,不让朱元璋进来。

可是陈理这边却先服软了,他经不起胡美的诱惑,选择开城投降。得知这个消息的张定边,痛心疾首,只好带着一支人马突围出去,在荆楚之地,与朱元璋斡旋。

可惜的是,张定边并没有任何复国的机会。所以他在最后关头,只能选择解散部队。从此以后张定边更名换姓,浪迹江湖。

总结:张定边忠义如关羽,勇猛似赵云,结局类姜维。

张定边是陈友谅最信任的将领,几乎将自己所有的军事部署都告诉了张定边。这两个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张定边自然要报效陈友谅的知遇之恩的。

奈何结局令人伤感,传言他归隐山林后,出家做了和尚。在山中遇到一条打老虎,张定边飞身跳起,禅杖挥下后,那只老虎已经脑浆迸裂而死,可见张定边武艺有多高强了。

参考资料:《明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著名的城濮之战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以至对后世影响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城濮之战简介,城濮之战相关成语,城濮在哪

    [var1]当时,鲁国的国君是鲁哀公,他派遣军队进攻齐国。但是,鲁国的军队在城濮(今山东省滕州市)遭到了齐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在长时间的战斗中,鲁国军队遭受了重大损失,无法攻下城濮。最终,鲁哀公决定放弃进攻,并返回了鲁国。城濮之战是我们古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也是战国时期齐国崛起的一个标志。在这场战

  • 张辽是三国第一流名将,赤壁之战他为啥眼看着曹操中招却无所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辽的个人资料,界张辽,张辽为什么反叛曹操

    不过,关羽虽然用兵如神,但也不能过于夸大他的能力。三国时代武将人才层出不穷,有一个人的能力就丝毫不逊色于关羽,综合素质甚至还要略强于关羽。此人就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大将张辽。张辽,山西雁门马邑人,年轻时曾当过雁门郡的小吏。当时山西与塞外游牧部族接壤,匈奴、鲜卑、乌桓等胡人经常南下侵扰,“幽、并、凉三

  • 跟刘备学做人,向曹操学做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世间流传这样一句话:“跟刘备学做人,向曹操学做事。” 刘备仁德得人心,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熠熠生辉。曹操英勇有魄力,无论现状如何艰险,他都能走出绝境。跟刘备学做人1.宅心仁厚,以德服人刘备出身贫贱,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最后的称霸一方,离不开他的广得人心。桃园三结义后,刘备的人生从此和关羽、张飞紧紧相

  • 刘表:单骑入荆州,坐拥千里疆域甲兵十万,为何最终无缘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身兼宗室、名士、汉末群雄等诸多身份,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史书上说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颜值想必不差。又说刘表少时便知名于世,名列“八俊”。至于这八俊是哪八个人,也没个固定说法。东汉桓灵时期,士大夫阶层中品德高尚的代表人物中,有

  • 为什么孔子唯一没去的秦国,反而统一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孔子和秦国统一没有任何关系。孔子的主张是恢复礼法,何为礼法,就是你的作为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你是诸侯,就去做诸侯的事,你是大夫,就去做大夫的事。诸侯做了大夫的事,是失礼,大夫做了诸侯的事,是偕礼。对于孔子来说,秦国统一明显是失礼的。目前认为,秦国的强大,

  • 古代三大富豪女秦始皇也对她表示敬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的四大美人是谁,中国三大富豪是谁,秦始皇的三大龙脉

    王莽时,琅琊海曲(今山东日照市)有位吕妇,她儿子吕育是县里游徼(巡警),因犯了小错,被县令杀掉。生活在王莽时代,她认为县令冤杀了自己的儿子,所以立誓一定要复仇。吕母家原来经营盐铁发家,家境富裕,资产数百万。但是之后为了给儿子报仇就放弃了之前的盐铁生意,重新开始做起了酒的生意。有人过来买酒就会多送他们

  • 子贵母死制度:汉武帝开先河的残忍做法,为何会在北魏制度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北魏,有这么一项非常残忍的制度,名为“子贵母死”。这个制度不是针对普通人的,也不是针对北魏贵族, 而是只针对一个人,那就是太子之母。凡是生下太子者,皆“依旧制薨”,史书上一条条类似“孝文贞皇后林氏,生皇子恂……后依旧制薨”的记录,无不让人触目惊心。 汉武帝开先河 汉武帝共有6子,但是因为各种原因,

  • 背水列阵,拔旗易帜:浅析井陉之战中韩信的战略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信井陉之战具体位置,背水列阵什么意思,背水列阵图解

    井陉之战,是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的一场奠定未来战局的关键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var1]在这次战役,赵军率兵二十万,在兵力远优于汉军的情况下却最终战败,直接导致主将陈余被斩,赵王刘歇被杀。素有“兵仙”之称的韩信也凭此一战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成语:背水一战。那么,仅有几万人马的韩信

  • 董卓生前跋扈下场却太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董卓临死前的一句话,董卓和公主有染吗,董卓迁都从哪迁到哪

    董卓是汉朝末年的凉州军阀,进入京城之后,废掉少帝,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皇帝,逼走袁绍等人,自己独揽军政大权,施行了残暴的统治。董卓放纵士兵在洛阳城大肆掳掠,奸淫妇女,在皇宫疯狂抢劫,对民众肆意盘剥,对士大夫滥用酷刑,惹得朝野人心惶惶,怨声载道。董卓的倒行逆施,终于点燃了民众愤怒的烈火,诸多有识之士聚

  • 秦灭六国,三晋、楚、燕如烈火焚身,齐国如何做到“心如止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五国伐齐,齐闵王巅峰期猝死死,其实很简单,闭眼的事,但身后事很难,活着的人很辛苦。张狂的齐闵王,带着“东帝”的光环,带着“灭宋”的丰功伟业,一了百了的死了,继任的齐襄王、齐王建则要考虑如何在乱势中维护“家国社稷”长存,退一步讲,如何让齐国活的更久一点,自己活的更舒服一点人穷志短,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