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经三朝,托孤重臣霍光,死后依旧逃不掉被清算的宿命

历经三朝,托孤重臣霍光,死后依旧逃不掉被清算的宿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77 更新时间:2024/2/6 11:33:03

霍光忠心辅佐三朝帝王,为“昭宣中兴”建立了功勋,可以说汉朝出现中兴,霍光有一半的功劳,为此他也被誉为汉朝“中兴”之臣。

汉宣帝刘病己即位以后,霍氏子孙因霍光的缘故备受宣帝器重,但是霍光一死,霍氏一族就惨遭灭族,那么这样一位中兴之臣为何在他死后惨遭诛族呢?

三朝权臣霍光

霍光因为是霍去病弟弟的缘故,在霍去病担任骠骑将军以后,把年仅十几岁的霍光接到京城,在霍去病的帮助下霍光担任武帝的侍从官,后先后担任侍中、光禄大夫等职务。霍光兢兢业业侍奉武帝长达二十余年,为人谨慎,工作中从来没有过失,也没有说错过一句话,要知道武帝朝的官不好当,霍光能够做到不犯错误,非常不容易,为此武帝非常赏识霍光的忠厚谨慎。

公元前87年,武帝病危之际,召集大臣安排后事,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把年仅八岁的幼子刘弗陵托孤给以霍光为首的四位顾命大臣。

汉昭帝刘弗陵年幼,母亲又早逝,他即位以后没有实权,政令都由霍光发布,故而昭帝只不过是傀儡皇帝罢了。

一次皇宫中闹鬼,搞得人心惶惶,宫里人四处逃窜,霍光便问掌管玉玺的官员索要玉玺,要是有个万一拿着玉玺也有发言权。

但是掌管玉玺的官员怎么也不肯给他,事后霍光不但没有责怪掌管玉玺的官员,反而提拔了他。通过这件事,大家对霍光的为人十分赞扬,认为他是一位豁达大度的能臣。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霍光主政期间,他的亲戚都想通过他走后门捞点好处,比如霍光的亲家上官想通过他把自己年仅五岁的女儿送入后宫,除此之外他还想让霍光封丁外人为侯,这些霍光都没有答应。

因为霍光秉公办事得罪不少权贵,还得罪了皇亲国戚,这些人联合起来诬告霍光谋反,幸好昭帝明察秋毫,把他们的诡计识破,霍光才幸免于难。

虽然刘弗陵即位时只有八岁,但是在霍光的辅佐下,国家渐渐走上富国强民的道路,为“昭宣中兴”拉开了序幕。

刘弗陵英年早逝后,因为没有留下子嗣,霍光拥立其侄儿刘贺为帝。刘贺是烂泥扶不上墙,整日吃喝玩乐,胡作非为,还大封自己的旧部和限制霍光的权力,忍无可忍的霍光联合大臣废黜刘贺,立刘病己为帝。

霍夫人陷害许皇后,为霍氏家族的悲剧埋下伏笔

汉宣帝刘病己即位以后随同霍光一起前往高祖皇帝刘邦的祭庙祭拜,路上刘病己被霍光的威严霸气吓得直冒冷汗,于是乎他对霍光说,霍大将军年事已高,陪我长期站着吃不消,还是到后面的马车上休息片刻吧,宣帝把霍光支走后,让张世安陪同,心里才不那么紧张。

我们可以理解这位少年天子此时此刻胆战的心情,他的堂叔刘贺才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了,他虽贵为天子却做不了主,天下事都由霍光敲板决定,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握在霍光的手中,说不定哪天自己就是刘贺二世,只有装孙子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

霍光权倾朝野,霍家人也跟着沾光,他的兄弟、子侄和外甥都在朝中做官,而且都是担任朝中要职,连霍光的夫人霍显都把自己的手伸向后宫。

霍显想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当皇后,大臣们知道霍夫人那点小心思,为了巴结霍氏集团便上书宣帝立霍成君为皇后,宣帝没有表态,而是下令寻找他穷途末路时用的一把旧剑,大臣们都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有一位大臣看明白了皇帝的心思,皇帝是想立自己的糟糠之妻为后。

后来大臣们才纷纷上书请求立许婕妤为皇位,宣帝毫不犹豫立即下令册封许婕妤为皇后,霍显想把女儿送进后宫的愿望化为泡影,但是她绝不善罢甘休。

许皇后再次怀孕临近分娩时身体感到不舒服,女医生淳于衍负责为许皇后看病,淳于衍与霍家关系密切。霍夫人对淳于衍威逼利诱,让她趁机对许皇后下毒,淳于衍答应了霍夫人的要求,许皇后分娩后,淳于衍把毒药参入太医给许皇后开的补药中,许皇后服下后暴毙而亡。

宣帝得知许皇后的死讯,随即下令逮捕所有御医,霍光是极力袒护淳于衍,在霍光的干涉之下,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宣帝为许皇后的含冤而死虽然深感痛心,但是他也是无能为力,只能立霍成君为皇后,但是这件事的祸根埋下了,汉宣帝还年轻,等到霍老头子去世以后,他再收拾他们。

霍氏一门独大,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主政二十多年的霍光走完他人生的最后一年,驾鹤仙去,此时宣帝开始亲政,为报答霍光对自己的拥立之恩,宣帝封霍光的侄孙霍山(霍去病之孙)为乐平侯。

不久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宣帝,春秋时期孔子就讥讽贵族世代为卿的制度,他们专权当道,使得国家陷入混乱之中,霍光虽死,他的儿子却做了大将军,他的侄儿做尚书,这些人放纵不拘,生活奢侈,大力扩建自己的府邸,尤其是霍夫人,连她出行的车都按照御用规格来,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恐怕将来会生祸端,所以要想办法削弱霍氏一族的权力。

魏相可谓是一语中的,说出了宣帝的心声,宣帝听后是赞不绝口,采纳了魏相的提议。

霍光去世的第二年,霍光的女儿霍皇后无子,汉宣帝立已故去的许皇后之子刘奭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封许皇后的父亲许广汉为平恩侯,当年霍光在世时是坚决反对封许广汉,宣帝这样做无非是在培植自己的党羽。

霍夫人知道后是气的食不下咽、茶饭不思,甚至口流鲜血,于是乎她便打起皇太子的主意,想置他于死地。

霍夫人指使霍皇后毒杀皇太子,皇后多次召见太子,并赐他食物,可是每次都是太子的奶妈先品尝后,再给太子吃,皇后是没有机会下手。

时间一长霍皇后下毒不成,反而惹来很多流言蜚语,大家说当年许皇后就是霍夫人毒死的,现在霍氏无法无天,竟然把毒手伸向皇太子。

此时朝中重臣是御史大夫魏相,霍氏家族的权势无法与霍光在世时相提并论,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魏霍两家的奴仆争路产生矛盾,霍家的奴仆猖狂至极跑去踢魏家的大门,魏相叩头请罪,这帮人才离开,不久魏相升任丞相,让霍家人很是害怕。

汉宣帝开始削弱霍家势力,首先夺走掌管京城军队的两个高级将领的兵权,他们都是霍光的女婿,然后再把尚书霍山架空,收回中郎将和骑都尉的官印,宣帝再安排自己的亲信。

就在霍家势力一天天削弱时,霍夫人把当年谋害许皇后之事,告诉了霍山、霍云等人,这会儿大家觉得霍家要大难临头,谋害皇后又得罪当朝丞相。

霍家人觉得反正横竖都是死,不如反了,结果霍家阴谋造反之事被人揭发,霍氏一族被宣帝灭族。自此盘根在朝中十几年的霍家势力被连根拔起,宣帝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更多文章

  • 袒胸襦裙太奔放?隋唐服饰6件套解密「唐潮」汉服的正确打开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时期,生产和纺织技术进一步改良,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使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崭新局面。五代时期服饰基本沿袭了晚唐服饰,男子常服以幞头袍衫为尚,女性则以襦裙为主。隋唐五代服饰制度亦影响日本、朝鲜半岛等周边地区,如日本奈良至平安时代的和服、朝鲜三国时代中期至后期、统一后的朝鲜新罗时期,韩服皆深受

  • 武则天为何要杀死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这其中有什么蹊跷?来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权力的斗争中父子,兄弟相残是常见之事,母子也不在话下,武则天是个有能力,有野心的女人,她当然不会满足于做一个深宫里的皇后,太后。她要的是整个江山,权倾天下,这种情况下她和她的儿子们之间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了,因为她的儿子们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是她通往权利道路的绊脚石。当年为陷害王皇后与萧淑妃,武则

  • 曹操为何要杀华佗?别再被骗了,这才是曹操杀他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最后悔杀了华佗吗,华佗与曹操观后感,曹操与华佗电影完整版

    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华佗之死和东汉末年“不从仕”风气有关华佗医术很厉害,就不再这里为他背书了,总之你只要知道他是一个神医级别的医生就行了。曹操得了头风病以后,听闻华佗医术很好,于是就派人将这位神医请到自己的府上来,当时华佗替曹操诊断之后,得出结论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三国志·方技

  • 武则天和李世民12年都没有子女,却给李治生了6个,真相很荒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武则天,可谓是中国女子中的枭雄,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承认的女皇帝,十四岁入宫,服侍李世民十二年,后成为李治的皇后,在67岁时继位,终年82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武则天是在贞观十一年的时候入了李世民的后宫,而这一年武则天仅仅14岁,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还是个孩子,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已

  • 武则天晚年为什么要宠幸男侍?原因很简单,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选男侍三个条件,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事件,武则天晚年生活到底是啥样子的

    和她的性格有关系,武则天十四岁就进入可皇宫之中,被唐太宗赐名为“媚”,其寓意为千娇百媚,含苞待放。武则天渴望自己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但结果却是在太宗身边而已,太宗看她是个“才人”,但是其实和一个普通的侍女差不多。大家都知道武则天字“曌”,在自己做皇帝之后,专门造的这个字,其意思就是日月当空,目无一切

  • 曹丕拿着一根甘蔗,击败三国剑术大师,他的武艺为何这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记载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剑一直大规模装备军队,用于实战。东汉末年,则是剑的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剑开始逐渐退出军队主战兵器序列,逐渐开始成为武将和士大夫阶层的佩带仪仗,或者用来习武强身自卫。《三国演义》中,有一段精彩的剑术表演。说的是马超在西凉起兵造反,盟友韩遂与部下几个武将,密谋背叛马超。他们

  • 三位武举出身的名将:一位是唐代将军郭子仪,其他两位人尽皆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科举制度,为我们古代选拔了大量优秀的政治人才。一方面,加强了2023集权巩固皇帝的统治。另一方面,给出身寒门的穷苦子弟一个改变命运的途径。在这科举制度的分支当中,却有一个分支——武举。武举的本意是为选拔军事人才,后来却演变为了选拔无知壮汉的冗制。武举概念画武举始立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始,是我国延续近乎

  • 从避战乱到民间寺学,唐代的寺院,是如何一步步向教育靠拢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代学府体系,唐代八大寺院,格鲁派僧人学习禅宗

    (一)唐代寺院教育的兴盛唐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官学比较发达,习业山林寺院的情况并不多见。唐中叶以后,官学教育日渐衰微,大批儒生士子离开学校,就读民间私学,为士子习业山林寺院提供了有利契机。加之,佛教寺院环境幽雅,禅客名僧学识修养较好,多兼通经史,且藏书丰富,有助于士子读书习业。所以当时无论是高门

  • 朱元璋想杀掉刘伯温,刘伯温冷静吐1字,成功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图/翻摄百科词条)刘伯温出生于青田县南田乡(今浙江文成县),他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以神机妙算、博古通今、运筹帷幄著称于世,通经史、晓天文,一生不求名利,为人低调行事,正因为他的聪明才智而成为了朱元璋的心头大患。朱元璋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同时,也是位疑心很重的魔王,一统天下,国泰民

  • 唐朝第二奇女子:若她能多活十年,就没有武则天什么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们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号,可谓是鼎鼎大名,家喻户晓。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开启了著名的贞观盛世,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盛世之一。李世民一生英勇善战,作为皇帝又是难得的英明神武,广受后人赞誉。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李世民之所以能取得那些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缘自于他的皇后。长孙皇后。说起这位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