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献美女给大王时敢提前播种吕不韦是找他学的

献美女给大王时敢提前播种吕不韦是找他学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189 更新时间:2024/2/8 8:41:04

一、齐楚的“铁”关系不铁了

公元前263年,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领导江湖的是秦、楚、燕、韩、赵、魏、齐七个老大。

这一年,楚老大顷襄王熊横生病了,病得很重。

楚老大这些年过得一直很憋屈,因为秦老大总是找事儿。打也打不过,忍气吞声也不顶事儿。

其实说白了楚国这些年就是缺人才,尤其是缺牛人。

秦老大为什么这么横?因为手下有白起啊。

赵老大为什么这么牛?因为手下有廉颇啊。

再看看楚国,除了一个稍微牛点的屈原(能写会哭)之外,就基本上没有拿出手的牛人了。

这种局面的产生基本上要“归功”于熊横的老爸——楚怀王熊槐。

年轻时的熊槐很能干,手下一帮子小弟虽说不是绚丽夺目的“月”,但起码都是能发亮、闪光的“星”。大伙儿齐心协力,竟然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最牛B时,熊槐还兼任了楚、齐、燕、赵、魏、韩六国的“带头大哥”,大家联合起来对抗最强的秦老大,把秦老大揍得灰头土脸的没脾气。

经一个叫苏秦的人一总结,这种关系叫做“合纵”。

秦老大这边一个叫张仪的聪明人针对“合纵”,迅速制定出一个“连横”。

啥是“连横”?连横就是几个比较横的老大联合在一起打不太横的老大,也就是联合强国欺负弱国。

“连横”了几次之后,比较横的秦老大、楚老大、齐老大、赵老大分田分地真忙。不太横的燕老大、韩老大、魏老大委屈地直骂娘:去TMD带头大哥,去TMD合纵,我们要“连横”!“合纵”关系被成功打破,熊槐也从“带头大哥”的位置跌了下来。

跌下来就跌下来吧,反正楚老大也是个横人,而且和同样横的齐老大关系又“铁”。野心勃勃的秦老大面对“铁哥两”是眼红心跳吃不下饭,他对手下的小弟说:大家要想一想啊,咋搞掉‘铁哥两’?

聪明人张仪立即站了出来:老大,想搞吗?我有办法。

“花钱加谎言。”

秦老大一听眼睛顿时瞪得如牛大:花钱加谎言?这就能搞定吗?

能搞定!因为这时人到中年之后的熊槐已经腐化堕落了、沉沦了、迷失方向了。

张仪抱着一大堆金银带着谎言跑到了楚国,搭上了楚老大的心腹靳尚和爱妾郑袖。然后上下联动一起忽悠熊槐——秦老大愿意白给楚老大600里土地请求订立秦楚联盟,以后别和齐老大玩儿了。

熊槐有点不好意思:这个,那个,白给吗?600里吗?就这么个条、条件吗?

收了钱的都说:是呀,是呀,白给,白给,远亲不如近邻,秦老大这是怕您楚老大啊。

那好吧,那以后就不和齐老大玩儿了。

“铁哥两”?那么远,咋铁呀?

于是就和齐老大绝交,于是齐楚“铁哥两”关系破裂。于是张仪说:等着,我这就回去给您取那600里去。于是楚老大很得意,于是秦老大更是得意的笑了。

熊槐等呀等,终于等来了秦国的土地交割图。熊槐心里那叫一个乐呀。

咦?!不对吧,6里地?不对,不对不对!零蛋去哪了?不是一个零蛋,是两个零蛋呐!

什么?就是6里地?没有零蛋?没有零蛋,当朕是零蛋耍吗?TMD,打!

这是一场非常公平的对决:秦老大没有请任何帮手,因为秦老大觉得没有必要;楚老大也没有任何帮手,因为楚老大请谁谁都不来。

结果,大败。楚大败。

熊槐不服,再战,再败。再战,再败。再战,再败。

于是,熊槐服了,求饶。战后统计:共失地600里,带真零蛋的600里。

二、两个男人在异国他乡的十年

老爸熊槐已成昨日黄花,楚国的指挥棒交到了新老大熊横的手里。

熊横的名字里虽然带个“横”字,但在战场上却横不起来。和秦老大打来打去,楚国又打丢了几百里,甚至连国都也被打丢了。

时任秦老大是昭襄王赢稷,首席大臣是开创“远交近攻”战略的大牛范雎。啥是“远交近攻”?原唱范雎的解释是:拉拢暂时打不到或者不能打的,专打离得近的或者软柿子。

秦老大,楚国怕了您了,楚国迁都淮阳,离您远些,好吧。

秦老大,楚国愿意做您的小弟,楚国把太子抵押给您,好吧。

秦老大同意了。抵押吧,丫要是不老实还揍丫!

于是,太子熊完领着一个男人,乖乖的在秦国做了“抵押贷款”。

在秦国,18岁的熊完的日子过得很无奈,很担心,很害怕,很无力。

因为自己不是使者,不是宾客,而是抵押品。

因为自己的“护照”上面印的是:“楚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遇到危险时,要磕头认错。请记住,在你的身后,没有强大的祖国。”

幸好,陪伴熊完的是个男人,一个坚强、聪明的男人,一个叫黄歇的男人。

在无数个冷风凄雨里,黄歇默默地陪伴着熊完。他对熊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忍耐。”

秦老大高兴了,就会派人请熊完吃饭。黄歇就会说:“公子,捡好听的话说,即使把脸笑到地上也要笑,要让秦老大更高兴。这叫做‘曲意逢迎’。”

秦老大不高兴了,也会派人请熊完吃饭。黄歇就会说:“公子,秦老大说什么就是什么,骂你当成诗歌听,打你当作舞蹈看,千万不要辩,不要恼。这叫‘委曲求全’。”

熊完都记下了,也全都按照黄歇的交代去做。因为在熊完的眼里,黄歇堪比兄长。在熊完的心里,黄歇就是指路的明灯。

他信任黄歇,依赖黄歇。

不错,生命是暂时无忧了,但给熊完造成的心理阴影太大了。日子很苦逼,每日战战兢兢,让他觉得度日如年。

忍耐吧,忍耐吧。

“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牵牵手就像旅游……一边享受,一边泪流……”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间,这两个男人在异国他乡就这样竟然过了十年。他们之间,结下了特别深厚的感情。他们在患难之中,成为新的了“铁哥两”。

终于,在公元263年,两个苦逼男人等来了一个机会,回国的机会。

不是护照签证到期,也不是“黄金周、年休假”,而是一封书信。

寄信人是熊完的老爸楚老大熊横。

熊横病重了,恐将薨,楚老大希望太子熊完赶快回国。

可问题出来了——秦老大不同意。

赢稷不同意既没有官方说词,也没有外交辞令。就是不同意,朕就是这么任性了,爱怎地怎地。不服啊,来打朕啊!

没人敢打。

而黄歇这时在想:熊完一旦能回国,老楚王一薨,熊完就是新楚王。熊完如果做了新楚王,黄歇将会得到什么?

所以,黄歇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他决定找范雎帮忙。因为很早之前黄歇就有意结交了范雎。

他是这样对范雎说的:

秦王如不放归楚太子,楚太子就当不上新楚王,楚太子当不上新楚王,必然会有其他公子当上新楚王,那么秦国握着一个过气儿的楚太子对楚国来说,还有价值吗?

话虽然有点绕,但范雎人聪明,立马就答应去见秦老大,如实呈报并劝说、讲情。

可是,秦老大仍不批准。什么可能也许的,确定吗?不确定。唔,等等、看看再说。

但范雎讲情的面子还是要给的,秦老大还表态了:楚太子不能走,可以让他的同伴先回去看看。以后的事,再说。

黄歇得知消息之后,急了。秦老大这是想作甚呢?不就是想通过楚太子榨取更多的利益吗?但不放楚太子楚太子拿什么给利益?

必须走!逃跑也要走!

他立即找到熊完,说了三点意见:

1、为什么会被扣?因为秦老大想要好处,但我们现在拿不出什么好处,所以被扣。

2、为什么要逃跑?逃跑回去能当上楚王,不跑就会被楚国抛弃。当上楚王就有权力,有了权力就更安全;当不上楚王就没有存在价值,没有价值了就会被杀。所以,必须逃跑。

3、怎么逃跑?太子您扮作车夫出城,黄歇留下掩护。我会以太子生病无法见客而拖延时间。如果被秦老大发现了,黄歇愿承担一切承认,领死。

熊完听完之后,又惊又喜,但惊多于喜。这些年,幸亏有黄歇呀,黄歇,我熊完谢谢你祖宗十八代!黄歇,你要相信我这是真心话哦。

三、谁人不识春申君

事实后来的确如黄歇的预判:熊完跑掉了,并成功当上了楚王;秦老大发现了,要杀黄歇泄恨。

关键时候关键人物又说话了,这人是职场老鸟——范雎。

范雎总共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大王,黄歇不宜杀!

范雎这次劝谏秦老大的用词遣句水平很高。请注意:“黄歇不宜杀”和“黄歇不能杀”两句话之间的语境有不同之处吗?(老王建议刚入职场的新鸟可以细细琢磨哦)

有!大有不同。

用“黄歇不宜杀”反映出的是一种建议和提醒的语气,带有下级对上级的忠诚和恭敬。用“黄歇不能杀”则反映出一种判断、决断,这种语气通常是上级说给下级听的命令或者意见。

范雎是谁?秦老大的下级。下级能命令上级吗?答:不能。

范雎的第二句:熊完继位楚王,会忘了风雨共守十年的黄歇吗?

这是个单选题,选择答案无非是“不会忘和会忘。”秦老大只能选其中一个。

范雎说出了第三句:如果送回黄歇归楚,熊完是高兴呢还是悲伤呢?黄歇是感激呢还是痛恨呢?

又是个单选题,选择答案无非是“高兴、感激”和“悲伤、痛恨”。秦老大也能选其中一个。

如果你是秦老大,你会怎么选?

秦老大选了“不会忘”和“高兴、感激”这两个答案。

范雎松了口气,他偷偷给秦老大点了个赞:回答正确!加十分!

范雎这靠着三句话就救下了黄歇。然而,当时的范雎并不知道,他救下的不只是黄歇一条命,而是成就了一个流传千古的词——战国四公子之楚国春申君。

因为回到楚国的黄歇让登上大宝的楚考烈王熊完感激涕零。十年的感情啊,换命的交情啊,抚慰心灵的基友啊,照亮茫茫黑夜的明灯啊。啥也别说了,黄歇,从今天起,你就是楚国的二把手——令尹,封地淮北十二个县,封号——春申君!

春申君由此登上历史舞台,在战国末期的风云际会中,奏响了一曲又一曲时代乐章。在楚国,他大权独揽且又君臣和谐,励精图治且又能征善战巧于处理复杂的外交关系。

于是,十几年后,本已日薄西山的楚国再一次强势崛起了。

腰板愈来愈硬的楚考烈王熊完,终于可以大胆地提起父辈和过去自己在青春时期的种种屈辱了,他觉得秦老大看起来似乎没有过去那么可怕了。

其实呢?秦老大虽然苍老了点,但还是那么生猛。只不过秦老大现在没空理楚老大,因为他刚和赵老大在长平干了一场大架。

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架,赵老大这边死了四十万小弟,秦老大虽然赢了,也死伤了不下二十万小弟。

打红眼的秦老大就想借机灭掉赵国,输急眼了的赵老大困兽犹斗,双方这会儿僵持在赵国的都成邯郸。可是,赵老大已经快坚持不住了,谁来救救哥啊?

幸好还有最后一把稻草。

这把稻草就是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国平原君。

赵胜把求救的信号递给了两个关键人物——同为战国四公子的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于是,战国四公子迎来了一次三公子大聚会,只差齐国孟尝君田文。

赵老大不能死,赵国也不能被灭,平衡不能被打破,秦老大不能太嚣张。

赵、魏、楚三国在三个公子的带领下,向秦老大发起了反击。秦老大扛不住了,被揍得抱头鼠窜。

邯郸这一仗打出了战国四公子的威名,秦老大,你给俺们老实点。

楚老大熊完高兴啊,原来我们楚国已经这么强大了。那好,拿一个不太听话的小诸侯鲁国试试剑吧。

春申君二话不说,带着小弟就杀了过去,一阵乱砍,鲁国就被灭了。

怎么样?还有人不识春申君吗?

[var1]

四、献个美女带赠品

公元前242年,六国老大又拾起了“合纵”的唱本,决定共同对抗已经恢复了元气且又开始蠢蠢欲动的秦老大。楚国再次被六国推举为“带头大哥”,楚老大考烈王熊完也终于站到了爷爷楚怀王当年肩膀之上,达到了楚怀王巅峰时代的高度。

还楞个啥呦,打姓秦的去!

不过,这一仗没有打好,六国联军并没有占到便宜。楚老大认为春申君的指挥有问题,就拿下了春申君的兵权。楚老大很不高兴,有点烦春申君了。

其实,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问题搅动着熊完的心——朕没有儿子,没有儿子,没有儿子。

君王没有儿子将来的王位传给谁?选举吗?投票吗?

熊完很着急。

春申君也着急。熊完是自己的靠山,做臣子的必须急大王之所急啊。献美女,献屁股大能生育的美女,让大王辛苦点,好好种地。

可是,没卵用。别管是肥地还是瘦地,熊完就是种不好地。

不对呀,这么多块地,还不行,难道是种子的原因乎?

春申君怀疑是当初在异国他乡的十年,熊完每日里担惊受怕留下了后遗症。如果属实,就真的难办了。

赵国有一个叫无耻之徒叫李园,他听说楚老大种不上地,就带着妹妹李嫣乐颠颠的跑到了楚国。

妹妹李嫣是个美女,所以李园有决心、有信心险中求富贵,帮楚老大种上地。

既然是“帮”,就得找人。横下心来的李园找上了春申君“帮忙”。但他没有明说,只是说想献美女一枚,给为楚国日夜操劳的、天下人仰慕已久的春申君同志“放松放松”。

春申君挺高兴,名人就是好啊。再一看来的的确是美女,那就笑纳了吧。

春申君下得田来挥动锄头,三两下就中上了地——李嫣有了!

李园一看,好嘛,丫效率还真是挺高!那好,谈谈吧。

春申君一听李园的计谋差点吓尿了:什么?什么?什么!献,献,献给楚老大?我说大舅哥,献个美女不要紧,可赠品怎么办?

李园压低声音说:正是因为有赠品才值得献啊,没有赠品的美女有用吗?

早已和哥哥李园密谋好了的李嫣也压低声音说:老公,这事儿就咱们仨知道,你不说,我不说,我哥哥也不会说,谁会知道?

春申君心里还是害怕:我和楚老大关系是铁,可关系再铁也铁不到这个地步啊?

李嫣继续低声说:老公,我刚刚怀孕,如果跟了楚老大之后能够顺利地生一个男孩,你说,这个男孩会不会继承王位?到那时,楚国是谁的老大呢?

春申君听明白了:是,是,是我的吧?因为我,我,我才是孩子的亲爸爸。

干了!干了!与其被冷落不如把权力握,与其他种不上地,不如我好事做到底。

一世英名的战国四公子春申君最终同意了这个阴谋,并亲手把美女带赠品献给了楚老大。不过,他没有告诉楚老大赠品的事。这个嘛,毕竟是要保密的。

[var1]

五、成也赠品,败也赠品

楚老大很爽。

因为这个叫李嫣的美女怀孕了。

哼哼,现在还有谁怀疑朕的能力不行?还有谁?

李嫣很争气,果然生下个男孩。

当然,这些都是在楚老大不知情的状况下得以实现的。

因此,既得利益者都有些担心会赠品的事儿会“跑风”。然而最担心的人,不是春申君,而是赠品的老舅李园。原因很简单——权力的诱惑。

因为楚老大熊完最近身体很糟糕,保守估计的话,不久将薨。

答案显而易见。

答案同样显而易见。

心动不如行动。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李园开始豢养杀手,他开始时刻准备着。

春申君却没有想太多。他觉得只要大家都不说赠品的事,明天的阳光就必定会更灿烂。

春申君的门客朱英很聪明。他仔细地回忆、猜想了一番这些年的人和事,突然嗅到了一点点“危险的味道”。他认为既然春申君给自己发了这么多年的工资,如果不把一些猜想告诉老板是不道德的。

他说:老板,您知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福、不期而至的祸和不期而至的人吗”?

春申君答:不知道。你说说看。

朱英说:老板,您主政楚国二十多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人,何等风光!但这还不算。太子年幼,以后恐怕您还得辅政、摄政。这样的话,您基本上就是楚国的老大了。这算不算不期而至的福?

如果国舅李园也想辅政、摄政,您怎么办?我听说他现在豢养了不少杀手。老板,您说李园这是想做什么呢?谁是他最大的对手?这算不算不期而至的祸?

假如老板您封我个郎中,我就有机会入朝。我能够入朝就有机会杀了李园,帮您清理掉隐患。我这算不算不期而至的人?

春申君盯着朱英看了半天,心想:你小子这是想作甚呢?难道是察觉了赠品?难道是想伸手要官?

他沉吟了一下说:呵呵,你绕了半天是想讨个官吧?好吧,有机会组织上一定考虑。

朱英心里一惊一凉。惊的是自己今天这番话算是惹上祸端了,凉的是眼前的老板分明是不相信自己。

立即动发射程序——朱英回去后卷起铺盖就逃跑了。

十七天之后,楚老大考烈王熊完“没有遗憾”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薨了。

国舅李园立即启动了斩首行动。

他抢先入宫并埋伏下杀手。

春申君雄赳赳、气昂昂、兴冲冲的刚走到棘门便惨遭狙杀。

随后,心狠手辣的李园假传王命派禁军把春申君全家老小尽屠。

名扬天下的战国四公子之春申君黄歇就此彻底窝囊的卸下了大幕,他当初刻意隐瞒献给楚老大的赠品,则成功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只不过,这个赠品不姓黄,他依旧姓熊,是谓楚幽王,熊悍。

后来的吕不韦照猫画虎…

注:这段历史《史记》和《战国策》都是这样记载的,不过保险起见,老王请大家选择存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权专制体制的源头,奴性与盲从的根源,商鞅与邪恶的商君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崇敬商鞅者认为是商鞅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因此商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改革家,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历史常识。这其实是许多人在看历史的时候容易走进的一个误区,就是和王侯将相产生共情,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和这些人处在同一个维度,从而为他们用千百万黎民的骨骸所建立起的霸业感

  • 卫国凭什么能在春秋战国混战中屹立不倒八百多年?即使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还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卫国是周朝初年建立的诸侯国,第一任国君是周文王子康叔封,立国长达八百三十八年,传三十四任国君。[var1]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卫国疆域包括今天黄河以北的河南濮阳、河北邯郸、河北邢台部分地区、山东聊城西部分地区。国都为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这里也是被周朝消灭的商朝末期的首都。一、康叔仁

  • 能与孔子并称的孟子,为什么会被朱元璋逐出孔庙?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孟子被移出孔庙,朱元璋痛恨孟子的原因,孔子同孟子是什么关系

    [var1]据《明史》记载:“帝尝览《孟子》……议罢其配享。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公元1372年,朱元璋在看《孟子》时,看着书中的内容突然大怒,紧接着就下命令让人把孟子逐出孔庙,而且这个“逐出”还不是一般的“逐出”,朱元璋根本不给大臣们上谏的机会,说是有人谏言就以不敬之罪论处,由此可见当时的朱元璋

  • 考古证实,秦始皇统一六国用了鬼神手段,汉武帝也效仿5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全过程,秦始皇能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有多厉害

    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应该都学习过《过秦论》,里面跟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奋六世之余烈”,也就是说作者觉得秦始皇能统一天下主要还是因为依靠之前累积下来的国力。而且有意思的就是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他的祭祀系统,而且几个国家之间是互不统属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一个楚国人生病了,他只会向楚国的神灵祈祷,他是不会

  • 一直在疑惑周朝分封诸王时为何不给自己留点管辖的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朝分封800多个诸侯国,什么叫分封同姓诸王,周朝为何使用分封制

    但是周朝虽大,但归周王室管辖的领土却非常有限。据史料记载:“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意思就是说西周的王畿面积大约方千里,“方千里”即一千里见方,等于边长各为一千里的正方形的面积,即一百万平方里。也就是周王朝将超过国家三分之二的领土分封给了各个王,自己却只管辖着王畿地区。但是现在才明白为何周王

  • “越王勾践剑”在X光照射下,发出神秘现象,专家却直呼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越王勾践剑有金属记忆功能吗,勾践在越王城山干了啥,越王勾践剑哪里发现的

    [var1]探访古人悠久的生活历史,最有效的直接方式是从出土的文物去获悉相关信息,很多文物本身就被赋予了不可用金钱来衡量的历史价值,因为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保留了历史的印记。对于我们华夏儿女来说,古人留下的文物、经典故事都是无价之宝,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越王勾践(剑)”![var1]越王勾践(剑)留给后

  • 夏朝遗址出土四大文物,一件是“杯子”,一件和龙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迄今为止,一些大型的古代遗址已经重现天日,距今时间有几千年,如红山文明遗址、良渚遗址,而夏朝的遗址则是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是在1959年开始发掘的,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其中遗址内发现了宫殿、居民区、墓葬等遗迹,出土的文物有石器、玉器、铜器等。一开始,很多学者认为夏朝不存在,大禹也只不过是虚构的人

  • 孔子推崇的“周礼”怎么会“礼崩乐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周朝建立之初,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就依照将远古的礼乐进行改造形成“周礼”,他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其中。礼,就是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这一套系统性的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就是孔子推崇的礼乐文化。[var1]春秋战国时期

  • 罗马奴隶制起源:王政时代共和国早期,一个“存在奴隶制的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年代久远,且缺乏像共和国晚期和帝国早期诸多文学作品和铭文资料,史学界对罗马这一时期奴隶的规模、待遇、主奴关系等方面的考察都较为欠缺,只有通过少量的法律文献和史料记载去管窥罗马社会早期的奴隶制特征。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作为习惯法的汇编,能够反映罗马社会早期的一些奴隶制情况。共

  • 中国第一个圣裔王朝的倾覆,家天下不能仅家大禹家,商夏鸣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夏王朝作为我国首个王朝,悍然把部落联盟共治的禅让制变成家族世袭的王朝制,还能传位 14代,历经 17位君王。即使只剩一个遗孤,依旧可以复国(少康中兴)。即使末代君主夏桀昏聩无能,众叛亲离,依旧可以在位半个多世纪,这背后凭借得是什么?夏后氏与当时的各大部落比起来,实力虽有一定优势,但并非压制性优势,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