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美色断送吴王、成就越王、反被范蠡所伤,细说西施的爱情有多惨

以美色断送吴王、成就越王、反被范蠡所伤,细说西施的爱情有多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65 更新时间:2024/1/26 5:15:22

[var1]

西施复原图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末期越国诸暨苎萝村人。苎萝有东西二村,因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西施天生丽质,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出众。据说她在河边碗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美丽的倩影,鱼儿看见了竟然忘记了游水,从而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美称就流传开来。01

公元前494年,吴越争霸,两军交战于夫椒山,越国战败,只能卑微求和,勾践夫妇前往吴国为奴,把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范蠡与文种两位谋士。当时,勾践并不甘心失败,而是想办法去报复吴国。他发现吴王夫差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贪图美色。于是,越王勾践对症下药,给吴国献上了一出美人计。

[var1]

吴王夫差

[var1]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02

越王勾践命令大臣范蠡到全国各地寻找美女。范蠡一路来到苎萝村,遇到了正在河边浣纱的西施,一下被西施的美貌倾倒,而西施一看到范蠡,也是一见倾心,两人在河边私定下终身。奈何王命在身,范蠡只好百般劝说西施为了国家出使吴国伺候吴王,为了爱情,西施答应了范蠡的请求。后来,范蠡把西施带回了会稽。

俗话说得好,商人重利轻别离。范蠡是一个大商人,这就注定了两人的爱情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var1]

在河边浣纱的西施

[var1]

此时的西施只是一个普通的浣纱女,虽然美貌能倾城倾国,但没有什么才艺,要想一举迷倒夫差,只有从头一点一滴学起。

[var1]

西施复原图

在会稽三年,经过范蠡的严格训练,西施从一位浣纱女变成了既有美貌,又能歌善舞,又熟知礼仪的完美美女,举手投足之间,她的美能让任何男人迷失自我。勾践知道时机已经成熟,立刻把西施进献给吴王夫差。而这时候,范蠡与西施的爱情也越来越深厚了。

夫差得到西施后,专门在姑苏城建造春宵宫,宫中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经常与西施在此作乐;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的馆娃阁,用于欢宴的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大动干戈为她筑“响屐廊”。从此,夫差整日与西施嬉戏,沉湎于女色之中。而在这一段风花雪月的日子里,夫差爱西施也真的爱到了骨子里。

[var1]

夫差和西施在朝堂上宴乐剧照

越国在范蠡与文种的有效治理下,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已经有足够实力与吴国抗衡,而夫差却被蒙在鼓里。在此期间,西施还成功离间了夫差与兵神孙武伍子胥两位重臣的关系。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心灰意冷,选择退隐山林。伍子胥则被夫差杀掉丢到江里面。

[var1]

西施在朝堂上嬉戏剧照

吴王得到西施之后,终日沉沦在女色之中,荒废朝政,亲佞幸而远贤良,终至国破身亡。

在西施的帮助下,越王勾践成为了春秋晚期最后的一位霸主。04

在灭掉吴国后,范蠡知道越王勾践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他又听说齐国在管仲改革后,国力越来越强大,在那里有无限多的商业机会,于是,劝说西施跟他一起去齐国。但西施深爱她的国家,反劝说范蠡留下,但是,在商业利益与爱情之间,范蠡的商人本性让他选择了前者。在越国复国的这出美人计大戏中,西施终于被爱情伤得遍体鳞伤。

但是,出于对两人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祝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虚构出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吴国亡国后,范蠡与西施离开了越国,归隐江湖,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var1]

范蠡与西施泛舟江湖

而实际上西施的结局很惨。有诗曰“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去。“,这句诗说的是西施被勾践的王后杀害,然后丢到伍子胥葬身的那条江。因为王后知道西施知道越王的秘密太多了,还有王后也害怕勾践也被她迷住,所以,选择杀害了她。05

西施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结论:

吴王夫差:她是一个人间尤物,我可以为她付出一切。

越王勾践:她是越国的复国英雄,但是人太美了,留在人间终究会害人。

范蠡:她是一个好女人,为了国家她能够牺牲自己的身体委身吴王。但是,她不适合做一个好妻子。

天下的男人:她真的太美了,做梦都想娶这样的老婆。

......

上面对西施的评价,我认为都有道理。 但是,这些评价都只是看到西施肉体上的美。其实,

西施的美不仅仅是外貌,还美在她的家国情怀。例如,西施有很多次机会可以不参与美人计,一开始她可以拒绝范蠡的请求,但是为了越国的复国,她同意了;到了吴国后,夫差如此疯狂地爱她,她完全可以放弃帮助勾践复仇的计划,留在吴国;吴国灭国后,她也可以答应范蠡的请求跟他去齐国。但是,她舍不得她的祖国,她选择了帮助勾践,选择了留下。

她的选择让她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就是西施的美,因为有了家国情怀,西施的美是无法比拟的。

娶妻当娶有家国情怀的女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盂伐鬼方:西周早期的一次重大战役,攻占了鬼方中心聚落李家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鬼方简介,岐山周城鬼方之战,西周十大经典战役图片

    文/杜勇周康王继位后,西周王朝开始把经略四方的重点转向南土。但对北方部族的来犯,亦必兴师征伐,以保障南土经营战略的实施。康王二十五年,鬼方作乱,遂命南宫盂率师讨伐,对其进行了毁灭性的军事打击。此事文献失载,唯见于小盂鼎铭文。小盂鼎于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礼村,今已失传,仅存铭文拓片。器铭所载为

  • 十六国:前秦东起域大海,西抵西域,南至川蜀,北到大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十六国南秦,川蜀,我国历史上最南的疆域

    五凉基本都位于西北地区,而且实力不强。所以对北方的政治格局影响不大,对历史进程影响也不大。今天我们讲的前秦,可以算得上十六国中,最强大的政权,疆域东起大海,西抵西域,南至川蜀,北到大漠。如果中国历史截止到淝水之战以前,那么前秦是中国少数民族,实力最强盛的一次,之前,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没有这样的成就。

  • 射九日的后羿在历史上的还当过夏朝国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夏后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有穷氏首领羿趁夏国统治力量衰弱的时机发难,驱逐了太康。太康死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后,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又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国君,这在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后羿代夏。但后羿只顾四处打猎,将政事交于寒浞icon打理,后被寒浞所杀。

  • 天复二年,吴王杨行密出兵宿州再次失败,却让他有了新的战略部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唐昭宗也是听说了这一点,所以对杨行密也算是恩宠加身,在朱全忠百般劝谏之下,也不同意讨伐淮南,反而进封杨行密为吴王,另一方面也是看重杨行密恩怨分明,又有与朱全忠一较高下的能力。如今唐帝有难,杨行密自然不能坐视,在整理完升州事件之后,杨行密起兵讨伐梁王朱全忠。[var1]先是让淮南副使李承嗣权知淮

  • 以春秋战国为起点,浅析我们古代民族争斗与融合的变迁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文 |梅利编辑 |梅利前言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自古以来,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在我们古代,不同民族之间的争斗与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涵盖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地区。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我们古代民族争斗与融合的变迁史,以便更好地理解我们多民族地方的发展历程。[var1]一、我们古代

  • 慕容春秋-第二十二章,二杨继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第二十二章二杨继宠司马炎知道太子并不聪明,不宜作储君,于是在司马衷婚后特意测试他,召集所有东宫官属参加宴会,同时写了几道问题让司马衷作答。贾南风见问题后,知道司马衷不懂作答,十分担忧。但东宫属官都参加了宴会,没办法,只好找来外面的大儒代答,答案大多都引据古义。给使张泓看后说:“太子不读书,答题却引经

  • 姜子牙能掐会算,能算到自己做生意失败,为何还会去做?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也是能掐会算,先是算刘乾卖柴得一百二十文柴钱,结果算对。又算了催钱粮的官兵能得一百零三锭钱,这也对了!姜子牙既然算的这么准,那么他就一定能算到自己卖笊篱赔钱,卖面赔钱,卖牲口也是赔钱。有人说算卦不能给自己算命,但姬昌都能给自己算,所以姜子牙也能给自己算。既然能算到自己赔钱,姜子牙为何还要去做赔

  • 魏文帝曹丕伐吴为什么会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吴国孙权对战蜀国刘备,形势不佳,只好假意归顺魏国以拉来吴国的支援。当吴国战赢了蜀国之后,曹丕又整出个“人质”的想法来测试此时吴国的忠心。刚打了胜仗的孙权一番客套话化成一句话“人我就是不给”把魏国给打发回去了。就此两国撕破脸皮,曹丕一时怒火冲脑,直接下令攻打吴国。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曹丕的军事才能也不

  • 历史的角落: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后人,为什么会被周王残忍烹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每当笔者年华虚度,光阴流转却一事无成的时候,姜子牙就是笔者最后的慰藉。毕竟他老人家七十二岁的时候,才来了个“愿者上钩”,被周文王发现并重用了起来,最后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天下八百年”的万世基业。姜子牙用他的一生,深刻地诠释什么叫做“大器晚成”。他的前半生都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一无所有,也一事

  • 读二十四史之商汤和伊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商汤商汤 子姓,名履,又名天乙,世称成汤,号武王,商王朝的建立者。他的十四世祖是帝喾的庶子契。相传,帝喾的次妃简狄和另外二人在河里洗澡,看见一只大燕子在河边下了一只蛋,简狄抢来就吞了下去,因此怀孕生下了契。契佐助禹治水有功,分封于商(今陕西商洛一带),赐姓为子。契是殷商的始祖,所以史称契为“殷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