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问道士:你给算算朕还能活多少年?道士:陛下活不过今年了

赵匡胤问道士:你给算算朕还能活多少年?道士:陛下活不过今年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534 更新时间:2024/2/8 6:22:33

唐末五代十国鼎立,混战不断,赵匡胤征程不断,于一生戎马中结束了近七十年的混乱,完成了整个华夏地区的统一。

赵匡胤为饱受战争摧残的民众创造了一个安定、可靠的生产生活环境,仅这一点便能让其在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历史上也多是其积极评价,他出色军事才能,政治权谋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

与赵匡胤生平相关的事件诞生了许多轶事典故,其中陈桥兵变与杯酒释兵权,更是我们在历史教材中耳熟能详的。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传奇君王,离开人世时却非常突然。

一代开国皇帝的落幕

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的一天夜里,宋高祖猝然崩逝。

这原本是与平常看起来毫无异常的一晚,但却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猜测和疑问。

其实关于宋高祖的崩逝,与一个道人有关。

同年三月份宋高祖在京城边的水池洗手之时遇到了一个老道人,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在夜晚席间吃饭时,赵匡胤问老道人:“朕的寿命还有多久?”

本以为会是一片祝好,万寿无疆的措辞,谁知老道人说道:“今年的11月14日,如果万里无云,天气晴朗,则您可以再活12年;如果天气阴沉,则陛下可能要另做打算了。”

果然到了这一夜,殿堂外大雪纷飞,宋高祖却因预言闷闷不乐,遂命将弟弟赵光义请来陪他饮酒。

二人烛光摇曳间觥筹交错,其乐融融,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夜晚三更。

这时雪已经积了厚厚一层,也许是喝到兴头上,宋高祖还和光义用柱斧登阁铲雪,边铲还给光义说:“好做,好做。”

酒喝得尽兴,也与亲近之人铲了雪消遣,宋高祖乐哉乐哉地解衣入眠了。

谁知这一睡便再也没有起来,至此宋高祖殂,享年50岁。

那一夜的情景本是自家人温馨热闹的场面,最终却造就了宋高祖的猝然崩逝,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人不禁猜疑。

而最终这一夜的崩逝之谜也生成了典故—烛光斧影。

时光掩埋了多少真相

烛影斧声中赵匡胤死因众说纷纭,但凶手似乎都指向了同一人——赵广义。

其实,在了解了赵匡胤兄弟俩之间的事情后,有这一点猜疑并不奇怪。

二人都参与了陈桥兵变,赵光义还是此次兵变的主要推动者,但最后却一步步看着兄长权倾朝野,两者对比之下难免会有心理落差,再生出取而代之的想法也不足为怪。

11月14日夜里四更,宋高祖崩逝后,当时的孝章皇后立刻命令亲信侍卫王继恩,召见秦王赵德芳继承皇位。

可是在这之前,太后与赵匡胤都曾许诺要让弟弟光义继位。

王继恩“违命”没有走向秦王府邸的方向,而是径直奔向了开封府寻光义继位。

到了晋王赵光义门口时,还遇见了光义的老朋友程德元。

程德元说道:“我晚上听到似乎有人敲门,说是晋王召见。我担心晋王的身体出状况,于是在这里等候。”

赵光义听到继位的消息后先是大吃一惊,连忙说不可不可。

可没一会儿却开始和家人商议,最终继恩着急催促道:“继位的事情拖不得,慢了就被别人抢占先机了。”

赵光义这才一改拖沓,直奔皇宫。

皇后听到脚步声临近,便问:“是秦王到了吗?”

继恩这时抢先答道:“是晋王来了。”

这时皇后脸色一变,先是极度的惊诧,转瞬就变为了惊慌。

她知道大局已定,只能转口向晋王托付:“我和孩子的性命,就交给你了。”

光义虽然心里舒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还是假装非常悲痛,流下几行泪水回答说:“皇后无忧,当同保富贵。”

至此宋高祖崩殂,赵光义顺利继位,一个朝代的更迭顺理成章地完成了。

可只要略微深究便能发现几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皇后指定的人是秦王德芳,而赵继恩一个小小官员为何敢违命直去晋王府?

在赵光义府邸门口与程德元的相遇,时间上颇为蹊跷。

如果是心晋王身体,为何要在门外,可见程德元之言不能自圆其说。

进入寝殿时,皇后问的是秦王,而继恩带来的是晋王。

皇后担心母子安危,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及惊愕也就事出有因了。

由此看来,赵匡胤之死与赵光义继位就是一起有预谋的篡位行动,赵光义与王继恩、医师好友程德元串通,实行了这一计划。

于是王继恩敢违命直找光义,门口还有人接应,至于赵光义听到继位消息后先是拒绝而后又犹豫,都是为了掩人耳目,让弑兄篡位的举动变得顺理成章。

其实各种史料多有记载,赵匡胤与太后都打算以后将皇位交给赵光义,那么光义为何还要冒如此风险呢?

其实正是这种普遍认可且已经确立的继位者最易着急篡位,历史中已经确立的太子弑父篡位的也不在少数。

如著名的杨广弑父,亦是因为矛盾与欲望的增长,等待的时间过于漫长就变成了枷锁。

也许是漫长的等待过于熬人,也许是日益增长的欲望会战胜理智和亲情,这种信任给予的优先继位权,反而成为了赵光义着急篡位的主要导火索。

当然也不得不提到年龄,赵光义比赵匡胤小12岁,赵匡胤向来也没有大病大灾,若活得年长一些,赵光义也垂垂老矣,着急之下铤而走险也就较为理解了。

还有野史记载赵光义好色,垂涎兄长后宫费氏的美色等等。

“烛光斧影”是历史中著名的悬案,但正史中并未对于凶手和赵匡胤的崩逝留下解释,到了今

日,大众普遍认知的凶手就是赵光义。

饮酒当日,寝殿内与赵匡胤接触的人也就只有光义,其次后续其一系列的反常举动,让人很难不信服,这是一场有预谋的继位。

历史中关于赵匡胤的崩逝只有“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几个字,而这几个字的背后却是一场厚重的,有漫长准备的政治夺权斗争。

时光的洪流碾过当日的危机,我们只能从具体小事件,人物的举止言行,产生无限想象。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撰写

赵光义做了为世俗伦理所不齿的事情,为何还要一个名正言顺?

也许是怕史官的记载,他才处心积虑地策划这出瞒天过海的戏码。

然而史官却是时代的见证者,他们手中的总会记录真相。

于是乎赵光义大手一挥,删除了所有对于自己不利的记载,其中赵匡胤崩逝的史实记载更加显得寥寥无几。

政治斗争自古以来的残酷人尽皆知。

在今日读历史,不可过分将一个历史人物进行极度评价。

作为在欲望、权力、美色、人际关系中周旋的载体,一个血肉之躯有贪婪与矛盾的显现才显得真实,有一些污点出现在历史中的痕迹更显得弥足珍贵。

历史总是在无限重复,每一朝代更迭都有名正言顺的口号:替天行道、秉承天道、推翻暴君等等。

其中有的农民起义因为过分的局限性,过早地夭折于个人显而易见的私欲中,有些暂时顺从民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安稳后久居庙堂,摇身一变又成了上一个暴君。

这是人的生命个体逃不开自身狭隘导致的必然,也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根本原因。

传统史官评价一段历史与君王,遵从的无非就是成王败寇的规则,成功者光鲜亮丽享受褒扬,失败者灰头土脸遗憾退场,胜利者掌握了历史的绝对话语权。

史书作为评价一个朝代功过是非,流传千古的媒介,在胜利者手中完全会被曲解成个人的工具。

李世民在继位后,对于玄武门事变定性为“安社稷、利万民”,这明显的有失公允。

明代1399年6月,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变”,夺取了侄儿的政权,这后来也变成了明显的胜利者撰写的历史。

他虽将自己的举动美化为“周公辅成王”的义举,但这无疑是毫无根据的。

诸如此类的范例诸多,中国古代的史书与政治的牵扯太深,甚至绝大多数时候史书成为了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历史真相与政治史书之间有一条漫长的,如同隔绝般的道路。

赵光义在夺位成功后,一样履行了自己胜利者的特权,那一页宋高祖驾崩的历史变成了空白。

但还是有一部分兄弟情谊在,他也没有丑化宋高祖的崩逝,亦没有抬高自己,这在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政权,书写历史的掌权者中属于非常客气了。

汤因比曾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如此看来胜利者完全决定了后代了解某一时期事件的方向。

探寻真相是困难的,不过总体来看,历史总是如螺旋般上升,一圈圈后仿佛昨日重现,历史重演,就如阿房宫赋中那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今日看来,这个道人—张守真似乎预言了宋高祖的驾崩,不过以成功者定历史走向的角度而言,这件事情可信度并不高。

至于老道说如果度过了那一夜可以延寿12年的言辞,更显得无比荒唐。

历史的前行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带有个体私欲的政治斗争,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中,上演了一出出篡位夺权的荒唐戏份。

事实上,真正的明君能够长治久安的朝代也屈指可数,夺权者大都迷失在了这场权力的游戏中。

胜利者夺权后以自我为中心杜撰历史,在这种封闭的、缺少外界监督评价的内循环中,定会逐渐迷失,因此灭亡也必然是其最终下场。

参考文献:

浅析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对宋代政治军事的影响

从“烛影斧声”谈赵匡胤之死

何以“成王败寇”?——政治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官方历史书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白的《侠客行》大家都知道,晚唐还有一篇《侠客行》,却不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我非窃贼谁夜行,白日堂堂杀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海波分作两处生。海鲸分海减海力,侠客有谋人不测,三尺铁蛇延二国。——唐 元稹《杂曲歌辞·侠客行》写了一个侠客不怕死,只要事情能办成,事成之后爷留名!“老子不是贼,为啥要夜行?”此人光天化日杀袁盎,四通八达大路上。吓得袁氏

  • 打败薛仁贵,全歼十万唐军,此人让唐朝畏惧三十年,无人能敌 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99年,武则天采用谋臣的建议,用一招离间计,成功挑拨吐蕃王族与论钦陵离心。面对吐蕃王族突然发难。论钦陵毫无准备,兵败身伤。论钦陵伤后,吐蕃无将可用,军队一蹶不振,兵败如山倒,国力迅速衰败。武周久视元年,周朝扬眉吐气,对吐蕃作战六战六捷,吐蕃再无力发起对外战争。论钦陵曾是大唐王朝的心腹大患,他在

  • 精忠报国的岳飞,视名利为尘土,却还是难逃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绍兴十一年(1141),经过郾城、颍昌两场大战告胜之后,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与金兵的战役中越战越勇,大有势如破竹、直逼金军老巢之势,也打得金兀术的军队毫无招架之力,眼看就已经被逼得要退守黄河以北的河北地区。然而这时,朝廷的十二道金牌御令却呼涌而来,把正要一举突破金兵的岳飞全军上下

  • 元朝建立后,达鲁花赤以外的投下官员皆被罢黜,任命方式发生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投下达鲁花赤一职本为宗王方便对五户丝食邑地区的直接管理而设,其早期的任命多以宗王意志为转移,基本上都是任命自己的亲信随从,代表宗王直接行使封君权力。元朝建立后,除罢黜达鲁花赤以外的其他食邑官员外,还规定投下达鲁花赤需要得到朝廷的任命方可就任,以此限制宗王对食邑的权力,当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二者针对达

  • 大唐时,国外进贡两个绝色女子,唐高宗宠幸后吓得将其关进了笼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高宗身高,唐高宗高阳公主简介,唐朝皇家故事

    唐朝全盛时期在文化、政治、经济和外交上都有着很强的实力,引来周边属国的争相示好,都想和大唐建立友好的联系。当时来访唐朝的藩属国每年都会向我们进贡奇珍异宝,作为藩属国之一的国外也是经常进贡。在唐高宗时期,国外就向李治进贡了两位国内顶尖的绝色女子,可是在宠幸完的第二天李治就下令把她们关进了笼子,这是因为

  • 助纣为虐成鹰犬、以夏变夷求富贵——记叛投西夏的北宋士人张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错失良机后,经过李继迁、李德明父子两代的经营,党项人在银夏统治已深入人心,更何况继承父祖基业的李元昊,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大宋西北边境从此永无宁日、陕西腹地也在其威胁之中……不过党项毕竟是一个文化、科技落后的部族,虽然也学着汉人的方式建制称号,但总是未脱散漫习气,本来还不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王国。

  • 唐朝有一群特殊的奴隶 “昆仑奴”,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昆仑有奴,昆仑奴磨勒事件,唐朝广州昆仑奴的后代

    在唐朝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外国人,其中有也有黑人,不过大多数都属奴隶,大家都知道唐朝在我国历史上是最为繁荣强盛的一个朝代之一,当时的唐朝极为开放,所以来了不少外国人,当时的人将黑人奴隶称为“昆仑奴”,以拥有昆仑奴为荣其实昆仑奴,就是古代我国的异族奴隶,肤色黑。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也称为尼格利陀人(Neg

  • 包拯竟是临时工?漫谈北宋奇葩的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想必大家对于包拯再熟悉不过了,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可就是这么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却也没有逃过被坑的命运。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包拯其实是个临时工。“开封府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在大众眼里,包拯的形象就是个不苟言笑、不畏权贵的清官。那么就是这么一个对驸马爷说铡就铡的包青天,官职想必也很

  • 中国绘画冷知识大赏(二):宋代绘画究竟有多卷?不仅要会画还要懂“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代绘画的艺术价值,宋代历史简介,宋代的绘画题材

    点击进入如果说哪个朝代的绘画卷的要死,非宋朝莫属了。有史学家把宋朝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山水画、花鸟画、士大夫文人画等各种形式的绘画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又各成一派。山水画有代表人物李成和范宽;花鸟画有黄筌的富贵之风;人物画有张择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与此同时,北宋统治者在

  • 淝水之战八十万打不过八万?前秦是看起来强,遇到东晋的高光时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前秦在整体实力上,是强于东晋的。五胡乱华以来,少数民族在北方一直是主导地位。而且前秦在少数民族里面,是取得成就最高的一次,前面我们讲过,前秦的疆域,东起辽东,西到西域,北至大漠,南抵四川汉中地区。之前从来没有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过这样的政权,当年的匈奴,只能进长城掠夺一蕃,然后撤回草原。如果时间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