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407年,朱棣的发妻徐皇后去世,朱棣深夜将徐皇后的妹妹徐妙锦召

1407年,朱棣的发妻徐皇后去世,朱棣深夜将徐皇后的妹妹徐妙锦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033 更新时间:2024/4/8 20:26:01

听到永乐皇帝朱棣如此言辞恳切,态度诚恳的说出这番话,站在下面的徐妙锦心中也有一些动摇。

作为皇帝能如此,已经是很大的诚意,按常理来说,徐家自然会答应,徐妙锦为了家族,为了自己,更为了去世的姐姐徐妙云同意进宫。

但是徐妙锦不是徐妙云,即便年纪大了,可她的想法从未改变,那就是遵循自己的内心。

为了坚持自己的理念,徐妙锦坦然的看向朱棣,然后淡然的说道:“我才学不够,又不如姐姐一般贤惠,不适合进宫。”

朱棣不是没有想过会有此结果,毕竟明朝上下人都知道,学妙锦不仅家世很好,还是美貌及才华于一身的人,这样的女人本就是难得的,她的选择多,性情也凉薄和高傲。

朱棣为什么非要迎娶徐妙锦为皇后?首先,徐妙锦的身份是徐达的三女儿,还是前皇后的亲妹妹,是现在朱棣孩子的亲姨母。这样的身份不仅地位高,更是利于自己孩子将来的教养。

另外,徐妙锦的才华和美貌足以匹配室,徐家的孩子也多是与皇室联姻的。

有句话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然徐妙锦如此难得,那自然就要配上天下最高地位的人。

朱棣为了能让徐妙锦答应自己的要求,为此还做了很多努力。他先是邀请徐达本人出面对徐妙锦进行劝说,表达自己想一直和徐家保持密切关系的用意。

大家都知道,皇室的婚姻都与前朝的地位息息相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是亘古不变的原则。

当然,作为父亲的徐达也对徐妙锦说:“你身份特殊,又是京中出名的才女,观天下几乎无人能配,唯有这天下之主,永乐皇帝才是好姻缘。”

听到父亲话的徐妙锦不以为意,她说:“我和姐姐性格不同,对婚姻一事没有兴趣,更不擅长在宫中的生活,无心嫁人,更不会嫁给皇室。”

几次三番劝说无果,朱棣便以徐妙锦的大哥徐辉祖来做威胁。

当时的徐辉祖是支持建文帝的,曾经是朱棣要铲除的名单中的一员,如果徐妙锦不能就范,那这位和徐妙锦关系最好的大哥怕是难逃一死。

朱棣的这个做法的确让徐妙锦紧张起来,她曾为此专门找过朱棣,并将自己收藏很久的一块玉佩交付给朱棣。

并表示如果朱棣能放过自己的哥哥和徐家人,她自然会说出实情,玉佩的主人也不会纠缠朱棣。

其实,玉佩的主人就是朱元璋,只是这个玉佩被赐给了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后来又交给了徐妙锦手中。朱棣自然明白其中原由,没办法他只能将此事作罢!

徐妙锦为了缓解徐家和朱棣之间的关系,她专门写了一篇《拒永乐帝书》以此来遮掩真实的情况。

当然,以上的这些内容都是民间流传的,包括被传的徐妙锦是第一个拒绝朱棣人的故事,这些在历史上很难得到考证,更何况一封专门写给永乐皇帝的书信,怎么就如此轻易被民间所知?这一切看上去都显得扑朔迷离。

先不从历史中鉴别徐妙锦的真实性,仅仅从她拒绝永乐帝求婚来看,这个女性是很有想法的,不仅才华了得,也是一个不畏惧权势,不受胁迫的女人,这在古代是极为少见的。

她拒绝朱棣的原因很多,民间流传比较广的就是说徐妙锦和其大哥关系很好,当时的徐家分为支持建文帝的一派,还有就是中间派的徐达,和向着朱棣的徐妙云。

很可能徐妙锦支持建文帝,所以他不耻嫁给朱棣,而朱棣又向其求婚,这就会导致徐家不可能再和其他人联姻,如果徐妙锦不嫁给朱棣,嫁给别人都将招来祸事。

如果民间流传的说法是真的,那徐妙锦最后决定削发为尼,青灯古佛相伴,身居深山小庙孤独终老,这样的做法就显得合情合理。

毕竟这样家世,这样的才华和美貌及一身的女子,世间除了皇帝以外,再没有人敢娶。

参考资料:

[1]她敢对皇帝的求婚说"不"-王开林 - 《晚报文萃》 - 2012年

[2]敢对皇帝求婚说"不"-周华 - 《幸福(悦读)》 - 2008年

[3]战罢沙场月色寒-也荻 - 《文苑(经典美文)》 - 2012年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苟144年才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小结,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历史走向,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的原因

    01城旁少年英姿扬大唐玄宗天宝年间。北方边境,阴山脚下。一个阴云密布的夜晚。一队骑兵,悄悄地接近了契丹人营帐。这是一支唐朝特种兵,隶属于幽州节度使安禄山,任务是打探契丹人主力位置。为首将领名叫张忠志,虽是汉族名字,但他却是北方草原上的奚族人。天色很黑,小分队懵懂朝前行进,却不知不觉踏入了契丹人埋伏圈

  • 1398年,病得奄奄一息的朱元璋,问3岁的宝庆公主:孩子,你说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没想到,公主的回答,让她的生母张美人,成了朱元璋死后,他唯一幸存的女人。宝庆公主的母亲是张美人,她入宫的时候,朱元璋已进入晚年时期,因其青春貌美,受到朱元璋的宠爱。不久后就诞下了宝庆公主。朱元璋之前经历过丧子之痛,如今却老来得女,让他十分欣慰,经常在闲暇时间陪着宝庆公主一起玩耍,父女之间的感情也十分

  • 1398年,朱元璋驾崩前夕,黄子澄找到朱元璋的妃子姚千惠,并给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不久姚千惠脸上就起了红疹,太监以为她得了重病,命人抬出宫外。结果,姚千惠保住一条命……1398年,原本不喜美女的朱元璋却在此时大肆的征集美女入宫,这让百姓和官员们都很疑惑。有人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入宫就有机会争得皇帝宠爱,进而为自己的家族获得相应的机会。而另一些人并不是这么想的,他们认为皇

  • 古代史:狄仁杰离去后留下一张底牌,让武则天不得不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步入老年的武则天,性格虽然有所转变,不再动不动就害人泄愤,但她仍然是一个固执的老太婆,普通大臣的建议,就算她能够和颜悦色地听完,并且虚心接受,甚至给予对方不同程度的封赏,但还是会在事后依旧故我。除此之外,武则天对权力也不再那么热衷了,凡事只要能够交给别人,她就不会再去亲自过问,转而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

  • 1395年,朱元璋赐死宋国公冯胜,冯胜问道:“老臣既无兵权,又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对处理别的功臣总是找了很多借口,虽然大家都知道其目的是什么,但是很多时候还是有所忌讳的,不会像现在这样有恃无恐,直截了当。这点是冯胜也没有想到的,他早就看出来朱元璋的用意,但是他认为陈家的功绩很大,自己也立下很大的功劳,再怎么说,朱元璋都不该如此对自己。可惜他想错了,朱元璋不仅早就动了杀他的念

  • 我们古代史(隋唐)(五十三:邙山之战、史思明之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邙山炮,隋唐史谁写的最好,唐代史思明简介

    邙山之战:平叛的波折公元761年,唐将李光弼和叛军领袖史思明在洛阳附近的邙山激战,战斗以唐军失败告终。邙山决战决定着河南地区的归属,也将影响到两大阵营的命运,史思明是李光弼的手下败将,但原本占据优势的李光弼,却在战斗中遭受了惨痛失败。那么,李光弼究竟为何会被曾经的手下败将史思明击败,两大阵营的命运又

  • 1390年,朱元璋要把77岁的李善长满门抄斩,行刑前李善长拿出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李善长仔细一看,吓了一大跳。只见金牌后面赫然写着“免死,除谋反大逆”几个大字,这是李善长做梦都没有想到的,这时李善长只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早看看这块免死金牌,自己天真的以为有免死金牌在手,什么样的罪过都可以免死。最终,李善长一家70多口都被朱元璋斩首示众。李善长是濠州定远人,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之一,自

  • 古代有怕老婆的房玄龄,如今怕老婆的人也不少,你妻管严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房玄龄个人简介视频,房玄龄碑,正史中的房玄龄妻子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亲信,不可忽缺的左膀右臂,在玄武门政变中,房玄龄是李世民的幕后策划人之一,深得李世民的信赖。就是这样一位能力超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却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著名的怕老婆的一说。历史记载,他的原配夫人卢氏,非常霸道而且是嫉妒成性,又特别爱吃醋。房玄龄这个气管炎的毛病在当时的朝廷上是出

  • 1370年,朱元璋封了9个藩王,8个是自己的儿子,另外一个是8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朱元璋却对侄孙说:“记住,不要像你父亲一样。犯下大错。”想不到,朱守谦终究还是和他父亲一样的下场。朱元璋对一个仅仅8岁的孩子这么说让人难以理解,既不知道这个孩子的父亲是谁?又不了解这孩子的父亲到底犯了什么错误?以至于让朱元璋对着这么小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这个8岁的小孩是朱元璋的侄子孙朱守谦,其父

  • 李世民弑兄杀弟后,为何只将弟媳霸占,却不敢对嫂嫂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对于太子和齐王的正房妻子,李世民的态度还是有些不同的。李建成作为玄武门之变的最大失败者,太子妃郑氏倒是没有受到任何的波及。李世民上位后,本有意让嫂嫂臣服于他,可是因为郑氏对丈夫的用情很深,再加上自己在政变中杀死了她的六个儿子,郑氏早就对他恨之入骨根本不会屈从于他。当然,李世民如果霸王硬上弓,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