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永乐皇帝朱棣如此言辞恳切,态度诚恳的说出这番话,站在下面的徐妙锦心中也有一些动摇。
作为皇帝能如此,已经是很大的诚意,按常理来说,徐家自然会答应,徐妙锦为了家族,为了自己,更为了去世的姐姐徐妙云同意进宫。
但是徐妙锦不是徐妙云,即便年纪大了,可她的想法从未改变,那就是遵循自己的内心。
为了坚持自己的理念,徐妙锦坦然的看向朱棣,然后淡然的说道:“我才学不够,又不如姐姐一般贤惠,不适合进宫。”
朱棣不是没有想过会有此结果,毕竟明朝上下人都知道,学妙锦不仅家世很好,还是美貌及才华于一身的人,这样的女人本就是难得的,她的选择多,性情也凉薄和高傲。
朱棣为什么非要迎娶徐妙锦为皇后?首先,徐妙锦的身份是徐达的三女儿,还是前皇后的亲妹妹,是现在朱棣孩子的亲姨母。这样的身份不仅地位高,更是利于自己孩子将来的教养。
另外,徐妙锦的才华和美貌足以匹配王室,徐家的孩子也多是与皇室联姻的。
有句话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然徐妙锦如此难得,那自然就要配上天下最高地位的人。
朱棣为了能让徐妙锦答应自己的要求,为此还做了很多努力。他先是邀请徐达本人出面对徐妙锦进行劝说,表达自己想一直和徐家保持密切关系的用意。
大家都知道,皇室的婚姻都与前朝的地位息息相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是亘古不变的原则。
当然,作为父亲的徐达也对徐妙锦说:“你身份特殊,又是京中出名的才女,观天下几乎无人能配,唯有这天下之主,永乐皇帝才是好姻缘。”
听到父亲话的徐妙锦不以为意,她说:“我和姐姐性格不同,对婚姻一事没有兴趣,更不擅长在宫中的生活,无心嫁人,更不会嫁给皇室。”
几次三番劝说无果,朱棣便以徐妙锦的大哥徐辉祖来做威胁。
当时的徐辉祖是支持建文帝的,曾经是朱棣要铲除的名单中的一员,如果徐妙锦不能就范,那这位和徐妙锦关系最好的大哥怕是难逃一死。
朱棣的这个做法的确让徐妙锦紧张起来,她曾为此专门找过朱棣,并将自己收藏很久的一块玉佩交付给朱棣。
并表示如果朱棣能放过自己的哥哥和徐家人,她自然会说出实情,玉佩的主人也不会纠缠朱棣。
其实,玉佩的主人就是朱元璋,只是这个玉佩被赐给了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后来又交给了徐妙锦手中。朱棣自然明白其中原由,没办法他只能将此事作罢!
徐妙锦为了缓解徐家和朱棣之间的关系,她专门写了一篇《拒永乐帝书》以此来遮掩真实的情况。
当然,以上的这些内容都是民间流传的,包括被传的徐妙锦是第一个拒绝朱棣人的故事,这些在历史上很难得到考证,更何况一封专门写给永乐皇帝的书信,怎么就如此轻易被民间所知?这一切看上去都显得扑朔迷离。
先不从历史中鉴别徐妙锦的真实性,仅仅从她拒绝永乐帝求婚来看,这个女性是很有想法的,不仅才华了得,也是一个不畏惧权势,不受胁迫的女人,这在古代是极为少见的。
她拒绝朱棣的原因很多,民间流传比较广的就是说徐妙锦和其大哥关系很好,当时的徐家分为支持建文帝的一派,还有就是中间派的徐达,和向着朱棣的徐妙云。
很可能徐妙锦支持建文帝,所以他不耻嫁给朱棣,而朱棣又向其求婚,这就会导致徐家不可能再和其他人联姻,如果徐妙锦不嫁给朱棣,嫁给别人都将招来祸事。
如果民间流传的说法是真的,那徐妙锦最后决定削发为尼,青灯古佛相伴,身居深山小庙孤独终老,这样的做法就显得合情合理。
毕竟这样家世,这样的才华和美貌及一身的女子,世间除了皇帝以外,再没有人敢娶。
参考资料:
[1]她敢对皇帝的求婚说"不"-王开林 - 《晚报文萃》 - 2012年
[2]敢对皇帝求婚说"不"-周华 - 《幸福(悦读)》 - 2008年
[3]战罢沙场月色寒-也荻 - 《文苑(经典美文)》 -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