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友A:“老羊、老羊,听说东汉有三大神器,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茫然脸)我没听说过,有这个说法吗?
圈友B:我听说过,东汉王朝三大神器好像说的是赤霄剑、王莽颅和孔子屐。
圈友A:对对对,就是这个,就是不知道这个说法是真有史实记载呢,还是网文杜撰出来的。
圈友C:我也听说过,我觉得是假的。
圈友D:我觉得是真的,这个说法老早就有了。
圈友E:+1
我:(持续懵)难道就我一个人没有听说过吗。。。。。。
圈友A:我也是刚听说,以为老羊知道呢。
我:(挫败感袭来)看来我得把这个东西给整明白了。
圈友A:支持!
圈友E:+1
于是,羚羊就去查阅了相关史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这个“东汉三大神器”的实物与出处还真的都有史实记载,但是“东汉三大神器”这个说法应当是网文杜撰出来的,因为名不经传。
不过,这个说法能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因为这三件神器确实有关联。
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让我们回到元康初年(公元291年)的洛阳城,那里有我们需要的答案。
[var1]
那天夜里,在西晋王朝的首都洛阳城中的一处官署燃起了大火,这个官署非同寻常,它名为武库署,从更始帝刘玄定都洛阳始建至今已有268年。
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东汉人张衡曾在自己的名作《西京赋》中提到过武库署云:“武库禁兵,设在兰锜”,“兰锜”指的是古代的兵器架,由此可知武库里储藏存放了大量的稀世奇兵。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把火已经燃烧多时,一排排铠甲鲜明的士兵列于武库之外,但就是无人入门救火。
[var1]
待火势渐小,人声渐稀,士兵们才破门而入,结果武库之内所藏历朝历代的诸多珍宝都被焚毁,这其中有三件珍宝即使被焚毁了也掩盖不了它们的华丽身形,它们就是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和孔子屐。
这三件珍宝也就是之前咱们提到的“东汉三大神器”,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汉高斩蛇剑即赤霄剑,王莽头即王莽颅,估计是为了与孔子屐相对应,而做了名称改动。
[var1]
可惜啊,三件珍宝第一次联袂出现在世人眼中,居然是它们香消玉损的时刻。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会问,为什么要在武库焚烧殆尽后才去救火,而不是在一开始看见火起就立马救火呢?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追根溯源。
上述这段典故出自于二十四正史中的《晋书》列传第六《张华传》,原文为:“伦既还,谄事贾后,因求录尚书事,后又求尚书令。华与裴頠皆固执不可,由是致怨,伦、秀疾华如仇。武库火,华惧因此变作,列兵固守,然后救之,故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
这段记载把前因后果都一并道出了:赵王司马伦谄媚皇后贾南风以求高官厚禄,先是索求录尚书事不成,后又索求尚书令不成,为什么不成呢?
[var1]
因为遭到了西晋王朝重臣张华和裴頠的反对,所以司马伦才欲求无果。
赵王司马伦和他的首席谋士孙秀就此与张华、裴頠二人皆成仇敌。
所以当武库着火时,张华不以为这是一起正常的火灾事故,他以为这是赵王司马伦要借机发动兵变,于是他只是派兵把武库包围而不救火,最终造成了累代之宝悉数焚毁的重大国有资产流失。
其实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张华因个人恩怨而起的狐疑与猜忌,导致了洛阳武库焚毁殆尽,这样分不清轻重缓急的人居然是西晋王朝的朝堂重臣,可想而知当时的西晋王朝腐朽到什么程度。
9年后,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和谋士孙秀发动兵变,开启“八王之乱”的第二轮腥风血雨,皇后贾南风被诛杀,张华也随之被捕杀。
[var1]
我:(得意状)以上就是“东汉三大神器”由来,这下诸位清楚了吧。
圈友A:老羊6666
圈友E:+1
圈友D:这武库焚毁堪比焚书坑儒啊,这张华万死难辞其咎!
圈友C:是啊,太可惜了,多少宝贝啊,就这么没了,唉
圈友E:+1
圈友B:不过有个地方我有点不理解,这赤霄剑和孔子屐,一个是祖宗之物,一个是圣人之物,那收藏价值是没话说,但是这王莽颅为什么要收藏呢?
[var1]
圈友A:确实奇怪啊,一个破脑袋有啥好收藏的
圈友C:那么多年肯定风化了,应该只是个骷髅头
圈友D:突然想起了那句——掀起你的头盖骨。。。。。。
圈友B:呃,别说了,我都有画面了,这有点阴森啊
圈友A:恐怖
圈友E:+1
我:(摆出柯南的招牌动作)真相只有一个!
要想探寻洛阳武库为什么要收藏王莽颅的秘密,解铃还须系铃人,让我们从《汉书•王莽传》中寻找答案吧。
“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校尉东海公宾就,故大行治礼,见吴问:“绶主所在?”曰:“室中西北陬间。”就识,斩莽首。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公宾就持莽首诣王宪。宪自称汉大将军,城中兵数十万皆属焉,舍东宫,妻莽后宫,乘其车服。六日癸丑,李松、邓晔入长安,将军赵萌、申屠建亦至,以王宪得玺绶不辄上、多挟宫女、建天子鼓旗,收斩之。传莽首诣更始,悬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上述就是《王莽传》中有关王莽最后岁月的记载,我们可知,王莽先是被一个叫杜吴的商人所杀,然后王莽颅被一个叫公宾就的校尉取走,献给了他的上司大将军王宪。最终王宪把王莽颅赠送给了更始帝刘玄,刘玄把王莽颅悬挂在宛城(当时刘玄的都城)的市集中。
[var1]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最初开始决定收藏王莽颅的人就是更始帝刘玄。
那么更始帝刘玄为什么要收藏王莽颅呢?
估计已经有人猜到答案去哪里找了,没错君请看《后汉书•刘玄传》。
“长安中起兵攻未央官。九月,东海人公宾就斩王莽于渐台,收玺绶,传首诣宛。更始时在便坐黄堂,取视之,喜曰:"莽不如是,当与霍光等。"宠姬韩夫人笑曰:"若不如是,帝焉得之乎?"更始悦,乃悬莽首于宛城市。是月,拔洛阳,生缚王匡、哀章,至,皆斩之。十月,使奋威大将军刘信击杀刘望于汝南,并诛严尤、陈茂。更始遂北都洛阳,以刘赐为丞相。”
我们很幸运,这段记载里明确地点出了更始帝刘玄之所以收藏王莽颅的原因是源自于他与韩夫人的对话。
[var1]
刘玄看到王莽颅的第一反应是惋惜之情,他高度赞赏了王莽,并说道:“如若王莽不反汉,他将是像霍光一样的大人物。”
韩夫人笑道:“王莽要是不反汉,这帝位又怎么能落到夫君手里呢?”
刘玄听到韩夫人这句话之后,再看王莽颅尽是喜悦之情。
对啊,没有王莽,哪有朕的天下?
在刘玄的眼里,这王莽颅一点也不阴森恐怖,而是吉祥喜庆。所以他把王莽颅悬于市集之中,与民同乐。后来,更始帝刘玄迁都洛阳,王莽颅便被收入了洛阳武库之中。
[var1]
刘玄死后,刘秀称帝,因刘玄为刘秀族兄,刘秀承认了刘玄为更始帝的合法地位,以承汉统。所以刘秀爱屋及乌,这王莽颅依然完好无损地收藏于洛阳武库之中。
在这之后,汉禅让于魏,魏又禅让于晋,王莽颅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我:(再度得意)以上就是洛阳武库为什么要收藏王莽颅的秘密,诸位清楚了吧。
长)
时
间
无
人
应
答)
我:(尴尬状)额,好吧,今天就到这里了,吃饭去了,下次再聊。
圈友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