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三大神器”(赤霄剑、王莽颅、孔子屐)是否真的存在?

“东汉三大神器”(赤霄剑、王莽颅、孔子屐)是否真的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94 更新时间:2024/1/7 1:27:29

圈友A:“老羊、老羊,听说东汉有三大神器,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茫然脸)我没听说过,有这个说法吗?

圈友B:我听说过,东汉王朝三大神器好像说的是赤霄剑、王莽颅和孔子屐。

圈友A:对对对,就是这个,就是不知道这个说法是真有史实记载呢,还是网文杜撰出来的。

圈友C:我也听说过,我觉得是假的。

圈友D:我觉得是真的,这个说法老早就有了。

圈友E:+1

我:(持续懵)难道就我一个人没有听说过吗。。。。。。

圈友A:我也是刚听说,以为老羊知道呢。

我:(挫败感袭来)看来我得把这个东西给整明白了。

圈友A:支持!

圈友E:+1

于是,羚羊就去查阅了相关史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这个“东汉三大神器”的实物与出处还真的都有史实记载,但是“东汉三大神器”这个说法应当是网文杜撰出来的,因为名不经传。

不过,这个说法能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因为这三件神器确实有关联。

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让我们回到元康初年(公元291年)的洛阳城,那里有我们需要的答案。

[var1]

那天夜里,在西晋王朝的首都洛阳城中的一处官署燃起了大火,这个官署非同寻常,它名为武库署,从更始帝刘玄定都洛阳始建至今已有268年。

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东汉人张衡曾在自己的名作《西京赋》中提到过武库署云:“武库禁兵,设在兰锜”,“兰锜”指的是古代的兵器架,由此可知武库里储藏存放了大量的稀世奇兵。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把火已经燃烧多时,一排排铠甲鲜明的士兵列于武库之外,但就是无人入门救火。

[var1]

待火势渐小,人声渐稀,士兵们才破门而入,结果武库之内所藏历朝历代的诸多珍宝都被焚毁,这其中有三件珍宝即使被焚毁了也掩盖不了它们的华丽身形,它们就是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和孔子屐。

这三件珍宝也就是之前咱们提到的“东汉三大神器”,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汉高斩蛇剑即赤霄剑,王莽头即王莽颅,估计是为了与孔子屐相对应,而做了名称改动。

[var1]

可惜啊,三件珍宝第一次联袂出现在世人眼中,居然是它们香消玉损的时刻。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会问,为什么要在武库焚烧殆尽后才去救火,而不是在一开始看见火起就立马救火呢?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追根溯源。

上述这段典故出自于二十四正史中的《晋书》列传第六《张华传》,原文为:“伦既还,谄事贾后,因求录尚书事,后又求尚书令。华与裴頠皆固执不可,由是致怨,伦、秀疾华如仇。武库火,华惧因此变作,列兵固守,然后救之,故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

这段记载把前因后果都一并道出了:赵王司马伦谄媚皇后贾南风以求高官厚禄,先是索求录尚书事不成,后又索求尚书令不成,为什么不成呢?

[var1]

因为遭到了西晋王朝重臣张华和裴頠的反对,所以司马伦才欲求无果。

赵王司马伦和他的首席谋士孙秀就此与张华、裴頠二人皆成仇敌。

所以当武库着火时,张华不以为这是一起正常的火灾事故,他以为这是赵王司马伦要借机发动兵变,于是他只是派兵把武库包围而不救火,最终造成了累代之宝悉数焚毁的重大国有资产流失。

其实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张华因个人恩怨而起的狐疑与猜忌,导致了洛阳武库焚毁殆尽,这样分不清轻重缓急的人居然是西晋王朝的朝堂重臣,可想而知当时的西晋王朝腐朽到什么程度。

9年后,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和谋士孙秀发动兵变,开“八王之乱”的第二轮腥风血雨,皇后贾南风被诛杀,张华也随之被捕杀。

[var1]

我:(得意状)以上就是“东汉三大神器”由来,这下诸位清楚了吧。

圈友A:老羊6666

圈友E:+1

圈友D:这武库焚毁堪比焚书坑儒啊,这张华万死难辞其咎!

圈友C:是啊,太可惜了,多少宝贝啊,就这么没了,唉

圈友E:+1

圈友B:不过有个地方我有点不理解,这赤霄剑和孔子屐,一个是祖宗之物,一个是圣人之物,那收藏价值是没话说,但是这王莽颅为什么要收藏呢?

[var1]

圈友A:确实奇怪啊,一个破脑袋有啥好收藏的

圈友C:那么多年肯定风化了,应该只是个骷髅头

圈友D:突然想起了那句——掀起你的头盖骨。。。。。。

圈友B:呃,别说了,我都有画面了,这有点阴森啊

圈友A:恐怖

圈友E:+1

我:(摆出柯南的招牌动作)真相只有一个!

要想探寻洛阳武库为什么要收藏王莽颅的秘密,解铃还须系铃人,让我们从《汉书•王莽传》中寻找答案吧。

“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校尉东海公宾就,故大行治礼,见吴问:“绶主所在?”曰:“室中西北陬间。”就识,斩莽首。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公宾就持莽首诣王宪。宪自称汉大将军,城中兵数十万皆属焉,舍东宫,妻莽后宫,乘其车服。六日癸丑,李松、邓晔入长安,将军赵萌、申屠建亦至,以王宪得玺绶不辄上、多挟宫女、建天子鼓旗,收斩之。传莽首诣更始,悬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上述就是《王莽传》中有关王莽最后岁月的记载,我们可知,王莽先是被一个叫杜吴的商人所杀,然后王莽颅被一个叫公宾就的校尉取走,献给了他的上司大将军王宪。最终王宪把王莽颅赠送给了更始帝刘玄,刘玄把王莽颅悬挂在宛城(当时刘玄的都城)的市集中。

[var1]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最初开始决定收藏王莽颅的人就是更始帝刘玄。

那么更始帝刘玄为什么要收藏王莽颅呢?

估计已经有人猜到答案去哪里找了,没错君请看《后汉书•刘玄传》。

“长安中起兵攻未央官。九月,东海人公宾就斩王莽于渐台,收玺绶,传首诣宛。更始时在便坐黄堂,取视之,喜曰:"莽不如是,当与霍光等。"宠姬韩夫人笑曰:"若不如是,帝焉得之乎?"更始悦,乃悬莽首于宛城市。是月,拔洛阳,生缚王匡、哀章,至,皆斩之。十月,使奋威大将军刘信击杀刘望于汝南,并诛严尤、陈茂。更始遂北都洛阳,以刘赐为丞相。”

我们很幸运,这段记载里明确地点出了更始帝刘玄之所以收藏王莽颅的原因是源自于他与韩夫人的对话。

[var1]

刘玄看到王莽颅的第一反应是惋惜之情,他高度赞赏了王莽,并说道:“如若王莽不反汉,他将是像霍光一样的大人物。”

韩夫人笑道:“王莽要是不反汉,这帝位又怎么能落到夫君手里呢?”

刘玄听到韩夫人这句话之后,再看王莽颅尽是喜悦之情。

对啊,没有王莽,哪有朕的天下?

在刘玄的眼里,这王莽颅一点也不阴森恐怖,而是吉祥喜庆。所以他把王莽颅悬于市集之中,与民同乐。后来,更始帝刘玄迁都洛阳,王莽颅便被收入了洛阳武库之中。

[var1]

刘玄死后,刘秀称帝,因刘玄为刘秀族兄,刘秀承认了刘玄为更始帝的合法地位,以承汉统。所以刘秀爱屋及乌,这王莽颅依然完好无损地收藏于洛阳武库之中。

在这之后,汉禅让于魏,魏又禅让于晋,王莽颅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我:(再度得意)以上就是洛阳武库为什么要收藏王莽颅的秘密,诸位清楚了吧。

长)

答)

我:(尴尬状)额,好吧,今天就到这里了,吃饭去了,下次再聊。

圈友E:+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孙权集团多是外来户,为何诸葛亮不愿前去投靠?他原本打算效忠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是三国后期,每一个国家都非常佩服的领袖人才,这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诸葛亮主张依法治国,用法治代替人治,所以就算是他的政敌,对他执政也没有任何意见。这样一位大才,早在茅庐之中的时候,为何选择了一穷二白的刘备?当初江东的孙权,早就已经有了基业,投靠他岂不是轻松很多?再说他哥哥诸葛瑾也在江东,兄弟俩好

  • 为何经历了渭水之约的唐朝,与澶渊之盟的宋国命运却是截然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渭水之战简介,渭水在哪个省份,澶渊之盟简介北宋

    由于中国特有的封闭地理单位,中原王朝在中国古代的对手,主要是北方的游牧民和国内的分裂势力。中原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从三代到明清,一直延续至今。中原的王朝和游牧部落,都是各取所需。[var1]游牧部落战败后,便投靠中原,向他们低头,双方进行贸易往来。中原一旦战败,就必须和草原上的游牧部落签订和平协议,支

  • “完璧归赵”蔺相如的伯乐,缪贤以己之短,衬人之长,慧眼识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10个字简介,缪贤坐牢蔺相如去看,蔺相如劝缪贤读音

    [var1]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转眼间,数百年过去,当和氏璧再次出现在世人眼中,它已经是楚国的国之重器了。在楚国的崛起过程中,大司马昭阳战功卓著,而楚威王为了表彰昭阳的功勋,便将“和氏璧”赐给昭阳,昭阳感激楚王的知遇之恩,将其视若生命,时刻带在身边。在中国古代,佩戴玉饰也是君子彰显自己道德高尚的

  •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平侯卫青,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秦赵长平之战大结局

    [var1]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坑杀,也叫阬杀,是指古代军队打仗,将敌军杀死后把尸体堆积起来,主要作用是震慑敌军,炫耀战功。战争起因公元前262年

  • 徐盛用什么东西吓退魏国大军(曹丕三次伐吴为什么都选择广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盛简历,揭秘旧版三国徐盛之死,徐盛如何抵挡曹丕

    有两方面原因1、曹操的评语让他不爽(生子当如孙仲谋)2、孙权的多变让他恼怒。攻打江东一般来说有三个地点[var1]古代,北方的总体实力强于南方,所北方要征服南方的关键其实就在于:如何渡江。你会问,长江绵延六千多公里,哪里不能渡江?事实上可供渡江的位置非常少,因为首先你得找到一个基地来建造大量的船。但

  • 杨玉环是安禄山干妈,他对干妈非常好,皇上李隆基都吃醋了!常常埋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竟然跟安禄山还有一腿?安史之乱由她而起?她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她的命运也很传奇,一生有三个男人。她不但睡了皇上的儿子,还睡了皇上,后来传说还跟节度使安禄山有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杨玉环本来是李隆基的儿媳妇,奈何因为长得太过漂亮,就破格把她变

  • 为什么说秦国横扫六国,并不是靠人口优势,它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如何化解六国合围,秦国灭六国顺口溜大全,老梁谈秦国横扫六国

    后来梁启超又在翻译其它著作时,将这种观点引申为:“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抛却那段屈辱的历史不谈,这里对“病夫”的理解是将一个民族的身体状况与精神风尚高度关联在一起的。[var1]东亚病夫——晚清时外国人对华人的一致看法孔子射箭炫技,能引得“观者如堵墙。西汉时“一汉敌五胡”,唐军一千敌

  • 756年,安禄山生擒哥舒翰,刀放在哥舒翰脖子上笑着说“你以前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哥舒翰吓得脸色苍白,跪下向安禄山求饶说:“臣以前肉眼不识陛下,今天下还未平定,臣愿意替陛下招降李光弼。”为了掌控政治风波,让一些没有根基的人为朝廷效力,右相李林甫建议唐玄宗重用外族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比如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为了以防权力过大,他当时还设计了一系列的人事制度,对安禄山等人进行限制

  • 752年,唐玄宗爱上虢国夫人,虢国夫人假意说道:“若被玉环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世人尽知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玉环,这是历史书上都明确写出来的宠爱,但是李隆基本就是一个荒淫无度的人,杨玉环一开始是他的儿媳妇。因为杨玉环外表出众,又通晓音律,唐玄宗偷偷的把她送进道观,改名杨玉环后纳入后宫。唐玄宗是钟爱杨玉环,但并不是只宠爱她一个人,毕竟后宫佳丽三千。杨玉环被封为贵妃以后,她的家人也跟

  •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不是轻视女性,反而是赞扬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比方说吧,孔子曾经讲过“父母在,不远游”,大家就以为孔子是个老古板,要求别人只要父母在世,就不能出门远行;其实孔子后边还有一句“游必有方”,意思是如果要远行,必须告诉父母,你是去往何方?不让父母担心。 又比如,“以德报怨”这个典故也跟孔子有关,很多人觉得孔子讲究“仁”讲究过头了,哪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