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宰相痛骂自己:你这个卖国贼,引狼入室,死得好!死得好!

唐朝宰相痛骂自己:你这个卖国贼,引狼入室,死得好!死得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77 更新时间:2024/1/22 16:19:09

01

清河崔氏源自姜姓,是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几百年传衍不息,长盛不衰。

这是个名人辈出、能人辈出的家族。

仅在唐代,就有23人做过宰相,俨然成了宰相专业户。

在唐末,这个家族更是出了个“名相”,但这个名叫崔胤、人称“崔四人”(此绰号源于他四次拜相)的家伙。

创造了四次拜相的纪录,创造了崔氏家族最大“败家子”的纪录——为了一己私利引狼入室,一夜之间害得家族数百人同时被杀。

他引来的那只狼,就是史上著名的坏人朱温,大唐王朝的掘墓人。

据《旧唐书》、《新唐书》、《新五代史》等记载:

崔胤第一次拜相,是在唐昭宗大顺年间。

但崔胤的相位,很快就被唐昭宗罢了。

起因是另一个宰相崔昭纬,与起兵造反的邠宁节度使王行瑜狼狈为奸,唐昭宗惩处了崔昭纬后,“顺便”罢免了崔胤。

被罢相位后,唐昭宗命他出任岭南东道节度诸使。

02

对崔胤来说,相位就是爹妈,丢了相位,如丧考妣,他得找回来!

于是,在赴岭南的路上,他给当时独霸关东、势力强大的朱温写信:老兄若能帮这个忙,日后定加倍报答。

朱温也需要“朝中有人”,便写信威胁唐昭宗说:你不能让崔胤离开宰辅的位子,不然你会后悔的!

没错,朱温就是这样的一个,连皇帝老儿也惹不起的牛人!

唐昭宗见崔胤傍上了朱温这个大款,哪敢“抗命”,只得收回成命,召回崔胤任平章事,而那时,崔胤刚走到湖南。

再度为相后,崔胤心想,老子背后有大军阀支持,今后还怕哪个?

想干啥就干啥啦!

他首先想干的,是报仇雪恨。

被他报复的,是徐彦若、王搏等人,因为若不是他们当初揭发崔昭纬与反贼勾结,也不会连累到他。

很快,徐彦若被赶出朝廷。

接着,崔胤又诬陷王搏有谋反之心,叫朱温弹劾他,把他贬为溪州司马,赐死于蓝田驿。

接下来,崔胤把目光转向宦官,因为宦官把持朝政,他们手中多一分权力,他崔胤手中就会少一分。

然而,当唐昭宗接受崔胤的建议,杀了宋道弼和景务修(都是枢密使)两个宦官,就遭到其他宦官强烈反弹。

尤其是当崔胤不久又担任度支、盐铁、户部三司使后,大权集身,宦官们就都觉得:再不做点什么,就真的成为砧板上的肉,姓崔的想怎么切就怎么切了。

恐惧加仇恨,宦官集团行动了。

打头阵的是左神策军首领刘季述,和右神策军首领王仲先(这两人都是宦官)等人,他们借唐昭宗打猎时喝醉酒误杀了一个宫女之过,以“陛下做出这种事来,怎么治理天下”为由,发动宫廷政变把唐昭宗和皇后抓了,关在少阳院囚禁起来,并令唐昭宗交出了传国玉玺。

03

囚禁了唐昭宗之后,刘季述矫诏令太子李裕监国,然后把唐昭宗宠爱的宫女、方士、僧道杀得干干净净。

被刘季述活活打死的,甚至包括唐昭宗弟弟——睦王李倚。

而刘季述最想杀的,当然是崔胤,但因其背后站着一个朱温而不敢动手,仅解除了他的职务,只不过他解除的,只是崔胤的度支、盐铁、转运使职务,宰相职务还保留着。

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刘季述除了滥封官爵,还常在夜里杀人,把尸体藏起来,白天才运出去,运尸体的时候故意让人看见。

运尸体的车子,十多辆连成一线,络绎不绝,看到的人无不毛骨悚然。

做了这些人神共愤之事后,刘季述这才怕了,因为他惹毛了朱温,赶紧派人去找朱温,表示愿意把政权交给他。

确切地说,刘季述这个宦官的所作所为,给了朱温率军进入长安的借口——“清君侧”。

当时,神策军大将孙德昭,痛恨宦官任意废立,侮辱天子。

赶在朱温到来之前,崔胤就策动孙德昭杀了刘季述,灭了他九族。

刘季述被杀后,唐昭宗重登帝位,论功行赏时把崔胤视为最大功臣,让他兼领三司诸使,对他的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崔胤掌握着这么多权力,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不在他手里,就是神策军,神策军的指挥权,仍在一个名叫韩全诲的宦官手里。

虽然宦官们再也不敢惹他,但崔胤认为,宦官不除,始终是个祸害,必须斩草除根,否则朝廷不得安宁。

而要铲除那些手中有禁军的宦官,必须借助外部势力。

朱温,就是最佳人选。

于是,崔胤给朱温写信:皇上遭宦官挟持,非常危险,我奉皇上密诏,令你出兵西上,把皇上接走。

04

正想领兵去长安的朱温,得书后求之不得,立马率军赶赴长安。

韩全诲知道后,真的挟持了唐昭宗,把他挟持到凤翔,依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朱温率军包围了凤翔,李茂贞向朱温宿敌李克用求救,李克用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南攻晋绛等州,朱温还军打败李克用,再围凤翔。

成了孤城的凤翔被围一年多后,李茂贞粮草用尽,每天饿死冻死一千多人,连唐昭宗都没吃的,自己在宫中弄个小磨,每天磨豆麦喝稀粥,宫人每天饿死三四个。

凤翔老百姓就更惨了,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有人还把人肉拿来卖钱,一斤人肉百钱,一斤狗肉五百钱,进奉给唐昭宗的御膳,也是这些肉。

公元903年,李茂贞实在守不下去了,就和唐昭宗商量了一下,把韩全诲等二十多个宦官杀掉后,将他们的首级送给朱温。

李茂贞同时“送”给朱温的,还有唐昭宗,而得到天子以令诸侯,正是朱温的目的。

带着到手的宝贝唐昭宗,回长安去了。

出于对朱温的“感激”,唐昭宗不得不封他为全国军队副总司令,并加封他为梁王。

朱温在长安留下一些心腹,自己又回到开封去了。

而在此之前,朱温命令军士尽杀几百宦官,帮唐昭宗彻底解决了宦官问题。

那些在外监军的宦官,也被朱温命令各地藩镇全部杀掉。

若不是考虑到需要人扫地,而留了职位低的二十来个小宦官,危害唐朝多年的宦官,可能就在唐昭宗这里绝种了。

朱温如此牛逼,这使崔胤意识到,要想控制朝廷,手中必须要有军队!

他又想:僖宗朝时,田令孜与杨复恭这些阉人都能掌握禁军,控制朝廷,老子若以保驾功臣和当朝宰相资格控制禁军,肯定不在话下!

问题是,禁军哪里来?

05

一个大胆的想法,顿时令崔胤喜不自禁:重建京师禁军,由老子掌控!

征得唐昭宗同意后,崔胤赶紧给朱温写信,因为唐昭宗同不同意都不要紧,但必须征得朱温的同意。

那时,碰巧朱温的军队在鄂州和青州都遇到了麻烦,抽不出人手来保卫京师,正是提出重建京师禁军的最佳时机。

即便朱温有不同意见,也不好明确反对,要不然你就派兵来保护皇上的安全!

给朱温的信写好后,崔胤把朱温的心腹李振找来,请他转交。

对于崔胤的如意算盘,朱温怎么可能同意——京师多了一支军队,今后岂不是会成为老子的麻烦?

作为朱温的心腹加第一谋士,李振给朱温献了个将计就计之计,先假装同意,等到崔胤大肆招募禁军,并且建制粗备,圆了由宰相兼职禁军统帅之梦时,突然给唐昭宗发去弹劾崔胤的密奏。

朱温的密奏是这样写的:

司徒兼侍中、判六军诸卫事、充盐铁转运使、判度支崔胤,身兼剧职,专权乱国,离间君臣……请陛下立即诛之,兼其党与,布告天下。

看了朱温的奏章,唐昭宗目瞪口呆!

他明白,这不是奏章,是“命令”,除了执行别无选择,否则性命也会不保!

但软弱了无数回的唐昭宗,决定死也要硬一回:老子偏不按你的意思下达诏书,看你下一步怎么办!

他明白,如今他唯一能够依靠的,就剩下这个崔胤了,如果崔胤倒了霉,那么他的遭遇,将比之前在凤翔还惨!

可他不知道,此时的朱温,已经率领军队到了河中府,随时可以抵达长安。

与此同时,在长安等待抓人的朱温侄儿朱友谅,等到下午也没等到唐昭宗的命令,干脆直接派兵包围了崔胤。

这时候的唐昭宗,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只好在朱温事先伪造好的、抓捕崔胤的敕书上签了字。

……

当他看到冲入相府的汴兵,崔胤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今天这一劫,是逃不掉了!

突然,他令人恐惧地狂笑起来,边笑边抽自己的耳光,边抽边骂:“崔胤,你这个卖国贼,你引狼入室,罪该万死,死得好!死得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当他被抓走后,他的狂笑,仍久久回荡在相府的上空。

与崔胤同时被杀掉的,除了崔胤一家几百口,还有剿灭黄巢起义军立了大功、八十多岁的老将郑元规一家。

郑元规之所以被牵连,是因为当初崔胤请他帮忙招募和组训禁军。

郑元规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好事,本想为朝廷发挥余热,没想到落得这个结果!

杀了崔胤等人后,朱温担心唐昭宗又会成为对手的招牌,干脆也杀了。

杀掉唐昭宗后,朱温立时年十三岁的李柷(唐昭宗第九子)为帝(史称唐哀帝),控制了朝政。

存在了289年的李唐王朝,从此不复存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位不到一年,朱高炽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做了这四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离去,其太子朱高炽登上皇位。但朱高炽仅仅执政了约十个月,就也离去了,年仅47岁,庙号仁宗。尽管在位还不到一年,朱高炽的名声却不小,并留下了许多美名,他和他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的统治时期被合称为“仁宣之治”,就是形容他们统治期间地方的稳定与繁盛。那么,在位不足一年的朱高炽为什么能

  • 唐朝富二代吃饭讲究有烟木炭煮出来的米饭不吃不过也有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他感念乡里某户富贵人家当年对自己有恩,就打算大摆宴席,宴请这家的子圣刚和尚说:“我和他家的子弟素有往来,每次看到他们吃饭,非常奢侈,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珍奇美味应有尽有。平常一顿饭,也要用炭火烧煮,还经常感到不满意,这些子弟骄逸成性,你找他们吃饭这事儿能行吗?”李使君说:“红色大象的骨髓,白

  • 北宋皇后朱琏,不堪忍受金国“赐时尚”,投湖自尽,伤时年仅26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从“耻”便能看出来,它是汉族历史上最为耻辱的一件事。最令人心痛的是,一国之君宋徽宗、宋钦宗面对敌人时的卑躬屈膝,更是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心!徽钦二宗不仅是皇帝,更是握笔的文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说没有一点文人的傲骨,更是丢尽了汉人的脸!靖康之耻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已包围京城,后张邦昌在金人的帮助下

  • 论领军能力,他并不比刘邦、朱元璋差,为何不能逐鹿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小时候的玩乐少,农村里缺电,到了天黑后,基本就是早早吃完饭上床休息,只有在夏天太热的时候,才会搬着小凳子,跟大人们聚在一起,听村里少数几个有智慧的老人讲故事,窦建德这个隋唐英雄,经常在门画中看到的人物,就是那个时候知道的。门画上的窦建德窦建德,生于公元573年,卒于公元621年,贝州漳南县(今山东省

  • 清朝画家罗聘称能看到鬼,还画下了鬼的样子,从乾隆时期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大多数人大抵是不信的,如果是你自己亲眼所见呢?而这个叫罗聘的清代画家,就曾因为“见鬼”而在乾隆年间闻名于世。著名清代画家罗聘,天生“蓝瞳”,从小就被人誉为“阴阳眼”。虽说罗聘生得一副“蓝瞳”,早年间却也并未听闻罗聘能通灵鬼怪的传言。直到罗聘25岁那年,去到了师傅金农那里拜师学艺,未过许久便传出罗聘遇

  • 古代最神秘组织,存续两千年,官大于锦衣卫,皇帝也礼让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有些院所或者机构被外人所知道,让以前的皇帝、官员、百姓知道怎么样的事情,该找什么样的机构办理事情,这样也大大方便的管理,也给老百姓提供了便利。但是有一些机构的存在却极具神秘,且机构的存在鲜少人知道,只有直接管理者或者协助管理的人员,才知道它的存在。现在看的电视或者电影上都会有神秘机构的描画,但大多神

  • 雍正的宠臣李卫,家境富裕,并不是穷苦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卫在雍正后期的地位,李卫查考场雍正大怒,雍正的宠臣李卫完整版

    李卫,清代名臣,雍正的四大宠臣之一。在一些古装电视剧里,李卫被塑造成了一个出身于贫苦之家的穷小子,为了填饱肚子去做了乞丐。然而历史上的李卫可不是穷苦出身,他家里非但不穷,还比较富裕。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李卫出生于江苏丰县。公元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自己出银子谋了一个闲差。李卫康

  • 这天,慈禧刚穿上漂亮衣服,一个相貌丑陋的女人进来,说:“你一个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免费观看慈禧电影完整版,关于慈禧的故事简短,慈禧的夫君

    敢这么跟慈禧说话,还能让慈祥不生气的,这世上恐怕也只有这一个人了,她是慈祥的养女荣寿公主。荣寿公主是恭亲王奕的女儿。奕是慈禧的小叔子,当初咸丰帝驾崩,是奕协助两位嫂嫂发动了政变,才将皇权夺取在手,东西两宫太后开启垂帘听政,而亲王辅政。所以,慈禧与奕比跟其他兄弟要更亲近些,民间也有不少关于他

  •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能被雍正视为心腹?自知之明的嚣张,最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王朝李卫为什么一副奴才相,李卫查考场雍正大怒,雍正到李卫家

    可真实的李卫真的如电视里演的那样是叫花子出身吗?他和屏幕里的“李卫”又有什么不同?李卫是如何被雍正视为心腹的?“真实”的李卫:不管是《雍正王朝》还是《李卫当官》,这两部剧里李卫的出身都是“叫花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光蛋。但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里面对于李卫出身的说法和真实的李卫出身天差地别,没有半点

  • 《康熙王朝》经典,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一起来回忆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大帝康熙王朝这部剧堪称经典制作,我非常已关观看这部电视剧,历史上对康熙帝的真实写照,我个人也非常喜欢倾佩。以上这几位扮演康熙帝的演员,我个人比较喜欢德高望重的“焦晃”老师,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样[呲牙][呲牙][呲牙]董鄂妃董鄂妃这个角色在不同电视剧里面呈现的内容都有所不同,褒贬不一,但是在孝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