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收到12道金牌,谁曾劝岳飞隐迹保身避牢狱,为何他没听?惨遭凌迟

收到12道金牌,谁曾劝岳飞隐迹保身避牢狱,为何他没听?惨遭凌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49 更新时间:2024/1/23 1:46:52

宋高宗赵构在旨意中,明令岳飞班师回朝,暂回到朱仙镇,休养兵马,待来年粮足兵广时,再议攻打金国一事。

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替岳飞鸣不平:大元帅以十万精兵,大破金兵百万,今功成在望,朝廷不仅不增援粮草,反召您回到朱仙阵,定是朝中出了奸臣,怕大将军立功,且不可轻自回兵。

元帅刘琦也赞同韩世忠元帅的话,他上前附议说:自古以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金人大败,锐气顿失,我军却士气高昂,恢复中原,在此一举,何不一面催粮,一面发兵,灭了金邦,迎回二圣。然后再班师归朝,将功斩罪,岂不为美?

岳飞将军露出母亲在他后背上刺的4个“精忠报国”的大字,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一生只图尽忠,既然朝廷有旨,那就传令拔寨起营,转回朱仙镇!

此后,岳飞又接连收到宋高宗的12道金牌,催促其回临安复命。众将士在朱仙镇群情激奋地不舍挽留下,岳飞带着四名家将,遗憾地离开了朱仙镇。

“通金受策哈迷蚩,长舌东窗毒计施。十二金牌三字狱,百年遗臭桧奚辞!”

刚入平江不久,岳飞便被皇城司校尉奉旨逮捕入狱。

东窗下,秦桧面对岳飞的一身正气,特别是看到岳母在岳飞后背上刺下的“精忠报国”四字,曾一时犹豫不定,秦桧的夫人王氏,献计“放虎容易擒虎难”7字,使得秦桧下定决心,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凌迟杀死了岳飞将军。

也有史料记载,岳飞所受的刑罚名叫——披麻拷,这种酷刑,比千刀万剐的凌迟,还要残忍和痛苦数倍。

“秦桧无端害岳侯,故令宋祚一时休。至今地狱遭枷锁,万劫千回不出头。”

奸臣秦桧夫妇残害忠臣良将岳飞,致使遗臭千年,至今仍被铸以铁身,跪在岳飞像前谢罪,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在文学作品《说岳全传》中,谈到了一个细节,岳飞收到高宗赵构的圣旨和金牌后,除了韩世忠元帅等人的劝留外,回京途中,他还曾得到一位高人的指点,希望岳将军能够潜隐,以避牢狱之灾,杀身之祸,可岳飞没有听从。

那么,这位高人是谁,为何岳飞将军不听劝言,要回到京城复命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话题。

《说岳全传》第59回,“召回兵矫诏发金牌,详恶梦禅师赠谒语”一章节中谈到:岳飞离开朱仙镇,来到瓜州扬子江边,突遇狂风巨浪,只得夜宿驿馆。

当夜三更时分,他恍惚间梦到两只黑狗,面对面在讲话,又有两个人赤着臂膊,立在旁边。他正在好奇畜生怎会说话时,扬子江中白浪顿起,钻出一个似龙非龙的怪物朝他扑了过来……岳将军在睡梦中被噩梦惊醒。

为了释疑蹊跷怪梦的吉凶,岳飞和随从专程来到了金山寺,请方丈道悦和尚为其解梦。

刚到大殿前,岳飞就听到了道悦禅师口吟7言诗句:苦海茫茫未有涯,东君何必恋尘埃? 不如早觅回头岸,免却风波一旦灾!

20年前,道悦禅师曾对岳飞说过:20年后定会再遇!没有想到,岳将军真的又与道悦禅师相遇。

在解释岳飞的梦境时,道悦禅师说:两犬对言,不就是“狱”字吗?旁立祼体两人,必有同人受其祸害。江中风浪 ,有怪物扑来,代表着有“风波”之险,遭奸臣相害也!

“岳元帅此行,恐防有牢狱之灾,奸人陷害之事,切记谨慎!不如潜身林野,隐迹江湖,乃是哲人保身之良策也。”

随后,道悦禅师还特意送其四句28字的偈言诗:风波亭上浪滔滔,千万留心把舵牢。谨避同舟生恶意,将人推落在波涛。

岳飞谢过道悦禅师的指点迷津,还是执意上了路!

岳将军之所以明知有灾祸,还是没有听从道悦禅师的建议,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岳飞从小到大,接受的“忠君爱国”思想教育,特别是岳母刺字对他的毕生影响,忠心可鉴;

二是岳飞对朝廷的信任,不大相信自己会遭奸人陷害。听到道悦禅师对他说,此行复命,恐有牢狱之灾,遭奸人所害时,岳飞的反应是:我为国家南征北战,东荡西除,立下多少功劳,朝廷上下自有公论,又焉得牢狱之灾?

三是岳飞甘愿以身报国。在岳飞庙里,至今刻有他的一句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何愁天下不太平。

离开朱仙镇前后,岳飞将军早知前往临安凶多吉少,特别是在金山寺内,道悦禅师对他苦口婆心地劝言,岳飞相信前行十分凶险,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继续前行。

他在感谢了道悦和尚劝其归隐的指点后,表示:蒙上人指引,实为善路。但我岳飞以身报国,志必恢复中原,虽死无恨!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更多文章

  • 唐朝最能混的大将军,从小裁缝到太尉,做坏事无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秦太尉,唐朝十二卫大将军列表,太尉和大将军知乎

    说起隋唐第一混世魔王,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程咬金,因为在小说中,“混世魔王大德天子”是程咬金的另一个称谓。但在真实的历史上,程咬金根本没有当过皇帝,经历也不够丰富,隋唐之际真正的混世魔王,另有其人,应该是云定兴。云定兴本来是大兴城里的一个小裁缝,设计的衣服和帽子非常好看,靠小手艺养家糊口。但这样一个手

  • 北宋的“冗员”:每次新政都主张精兵简政,但宋朝官吏却越改越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梦归秋辰:第575期)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研究宋史,而伴随着人们的研究都发现了宋朝存在的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三冗。那么,什么是三冗呢?我们顾名思义就能明白,三冗就是冗兵、冗员、冗兵,说到底就是人员泛滥导致开支庞大。我们就用冗员作为根本,只不过这里所说的“员”不仅仅是官吏,还有禁军的数量。三冗宋朝为了解

  • 唐朝浪漫故事一则:单身狗请谨慎阅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学者张实在《青琐高议》一书中记载:“唐僖宗时,有儒士于佑,晚步禁衢间。于时万物摇落,悲风素秋,颓阳西倾……”唐僖宗在位时期,有个叫于佑的士人,到京城赶考,一个秋天的夜晚,他信步来到皇宫外面的御道附近。于佑望着万木凋零,秋风瑟瑟,夕阳西下,想到自己远离家乡,不免无限伤感。远远望去,红叶上面依稀有墨

  • 唐朝最冤师生,因为名字躺枪,被讽刺了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的师生关系,唐朝最冤的是谁,唐朝教育思想故事演绎

    宋朝学者钱易著作《南部新书》记载:“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京城长安举行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叫崔沆。崔沆在评卷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叫崔瀣的考生,觉得他的文章写得很不错,于是就把他录取了。到了发榜的日子,崔瀣发现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按照当

  • 古代十位战神,项羽排最末,岳飞排七,老大无人撼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一孙武,其实说起孙武很多人应该非常熟悉,他就是我们现在盛传的《孙子兵法》的作者,当然他本身就是一位十分厉害的大将,可以说也是一战成名,带领六万兵俑打败了二十万楚军,他这个人在军事布防方面的研究十分深奥,被尊称东方军事鼻祖。其二,吴起,作为战国大将的吴起,自小就非常好聪明,对于军事方面的排兵布阵更是

  • 宋仁宗的仁无处不在含泪送走朝臣进献的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第四任皇帝,在位四十一年,国富民安,名臣贤相辈出,政论家陈师锡如此评价他:“宋兴一百五十余载矣,号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之所以有“仁宗盛治”,是因为宋仁宗从点滴小事做起,时时刻刻谨言慎行,从不放纵自己,有时候宁肯自己吃亏,也不逾越道德底线。大将王德用曾进献

  • 唐朝宰相痛骂自己:你这个卖国贼,引狼入室,死得好!死得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01清河崔氏源自姜姓,是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几百年传衍不息,长盛不衰。这是个名人辈出、能人辈出的家族。仅在唐代,就有23人做过宰相,俨然成了宰相专业户。在唐末,这个家族更是出了个“名相”,但这个名叫崔胤、人称“崔四人”(此绰号源于他四次拜相)的家伙。创造了四次拜相的纪录,创造了崔氏家族最大“败

  • 在位不到一年,朱高炽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做了这四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离去,其太子朱高炽登上皇位。但朱高炽仅仅执政了约十个月,就也离去了,年仅47岁,庙号仁宗。尽管在位还不到一年,朱高炽的名声却不小,并留下了许多美名,他和他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的统治时期被合称为“仁宣之治”,就是形容他们统治期间地方的稳定与繁盛。那么,在位不足一年的朱高炽为什么能

  • 唐朝富二代吃饭讲究有烟木炭煮出来的米饭不吃不过也有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他感念乡里某户富贵人家当年对自己有恩,就打算大摆宴席,宴请这家的子圣刚和尚说:“我和他家的子弟素有往来,每次看到他们吃饭,非常奢侈,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珍奇美味应有尽有。平常一顿饭,也要用炭火烧煮,还经常感到不满意,这些子弟骄逸成性,你找他们吃饭这事儿能行吗?”李使君说:“红色大象的骨髓,白

  • 北宋皇后朱琏,不堪忍受金国“赐时尚”,投湖自尽,伤时年仅26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从“耻”便能看出来,它是汉族历史上最为耻辱的一件事。最令人心痛的是,一国之君宋徽宗、宋钦宗面对敌人时的卑躬屈膝,更是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心!徽钦二宗不仅是皇帝,更是握笔的文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说没有一点文人的傲骨,更是丢尽了汉人的脸!靖康之耻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已包围京城,后张邦昌在金人的帮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