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最能混的大将军,从小裁缝到太尉,做坏事无底线

唐朝最能混的大将军,从小裁缝到太尉,做坏事无底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71 更新时间:2024/1/15 0:01:23

说起隋唐第一混世魔王,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程咬金,因为在小说中,“混世魔王大德天子”是程咬金的另一个称谓。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程咬金根本没有当过皇帝,经历也不够丰富,隋唐之际真正的混世魔王,另有其人,应该是云定兴。

云定兴本来是大兴城里的一个小裁缝,设计的衣服和帽子非常好看,靠小手艺养家糊口。但这样一个手艺人,却有一个远大的志向----当官,而且还想当大官。

不过云定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努力很久,连个小官都没当上。后来还是因为他女儿被隋文帝的太子杨勇看中,一夜之间让云定兴成了皇帝的亲家。只不过这个亲家,一点都不威风,因为云姑娘只是太子的一个小妾,而且并不招当时的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喜欢。

好在太子天天粘着云姑娘,还一连和云姑娘生下三个儿子。太子一高兴,赏给了云家很多金银财宝。但是没多久,太子杨勇就被废了,后来又被废太子的弟弟------新皇帝隋炀帝所杀,云家受到牵连,从高峰跌回低谷。

低谷的贵族,也比寻常百姓好,云定兴虽然官当不成了,却从太子那里捞到不少钱,老云用这笔钱,去送给隋炀帝的宠臣宇文述,成为宇文述的好朋友。

于是宇文述就给云定兴出主意,说你想当官不难,但你和废太子的关系必须撇清,否则当今皇上不会用你的。

云定兴一听有理,当即拍桌子告诉宇文述:那几个没用的东西,早就该杀了。要知道“那几个没用的东西”,不仅是隋文帝的亲孙子,也是云定兴的亲外孙,他这样绝情,把宇文述都吓了一跳。

在云定兴的建议下,宇文述怂恿隋炀帝,将杨勇的几个儿子全部杀掉。可怜那几个天潢贵胄,遇到那样无耻的亲姥爷和残忍的亲叔叔,小小年纪就都没命了。

隋炀帝听说云定兴“大义灭亲”后,不怒反喜,任命云定兴为少府丞,发挥小裁缝的特长,专门为皇家打造战甲和兵器。云定兴所造的战甲,不仅结实耐用,而且穿在士兵身上非常合适,所督造的兵器也非常趁手,深受将士们的喜爱,隋炀帝有一次亲自视察府库,也发现云定兴在这方面确有特长,于是晋升云定兴为卫尉少卿,不久又在宇文述的保荐之下,让老云出任左御卫将军。

就这样,云定兴摇身一变,完成了从小裁缝到将军的华丽转身。

但这在云定兴的混世生涯之中,只是个开始。

大业十一年,即公元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兵困雁门关,云定兴率部前往救援,在救援的路上,结识了一位同样率军去救雁门关的少年将军,名叫李世民。于是云定兴和李世民兵合一处,并采用李世民的疑兵之计,吓退了突厥兵,救出了隋炀帝。在这次战斗中,云定兴和少年李世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功高莫过于救主,云定兴经此一役,被隋炀帝大加赏识,提拔为左屯卫大将军,跻身隋朝的高级干部之列。

公元618年,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杀害隋炀帝。当时,云定兴正率部跟随王世充,在洛阳地区和李密作战,听闻隋炀帝被杀后,他们拥立隋炀帝的孙子-----越王杨侗为傀儡。不久,云定兴带领驻守在洛阳地区的十几个军事将领,一起去逼迫杨侗,让杨侗把隋朝的江山,禅让给洛阳主将王世充。

王世充称帝,国号为郑,云定兴因为有拥立之功,而被封为太尉,成为郑朝第一军事长官。只是这位云太尉,没有为郑朝打一场像样的战,就又在两年之后,归降了唐朝。

因为与秦王李世民有一战之交,云定兴在率部归降之后,继续受到唐王朝的礼遇,官封右武卫大将军,爵封归德公。他的儿子云师端,后来官至梁州都督,顺义郡公,孙子云弘嗣曾任岐州刺史,云家俨然也成了初唐的一家显族。

纵观云定兴一生,为君不忠为父不慈,胜战没打过几次,好事也没干过几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混。此人做好事没有能力,干坏事却毫无底线,明明坏事做尽,却结局圆满,是中国历史上坏人得好报的一个不良范例。

参考资料:《隋书》《唐会要》《元和姓纂》

更多文章

  • 北宋的“冗员”:每次新政都主张精兵简政,但宋朝官吏却越改越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梦归秋辰:第575期)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研究宋史,而伴随着人们的研究都发现了宋朝存在的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三冗。那么,什么是三冗呢?我们顾名思义就能明白,三冗就是冗兵、冗员、冗兵,说到底就是人员泛滥导致开支庞大。我们就用冗员作为根本,只不过这里所说的“员”不仅仅是官吏,还有禁军的数量。三冗宋朝为了解

  • 唐朝浪漫故事一则:单身狗请谨慎阅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学者张实在《青琐高议》一书中记载:“唐僖宗时,有儒士于佑,晚步禁衢间。于时万物摇落,悲风素秋,颓阳西倾……”唐僖宗在位时期,有个叫于佑的士人,到京城赶考,一个秋天的夜晚,他信步来到皇宫外面的御道附近。于佑望着万木凋零,秋风瑟瑟,夕阳西下,想到自己远离家乡,不免无限伤感。远远望去,红叶上面依稀有墨

  • 唐朝最冤师生,因为名字躺枪,被讽刺了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的师生关系,唐朝最冤的是谁,唐朝教育思想故事演绎

    宋朝学者钱易著作《南部新书》记载:“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京城长安举行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叫崔沆。崔沆在评卷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叫崔瀣的考生,觉得他的文章写得很不错,于是就把他录取了。到了发榜的日子,崔瀣发现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按照当

  • 古代十位战神,项羽排最末,岳飞排七,老大无人撼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一孙武,其实说起孙武很多人应该非常熟悉,他就是我们现在盛传的《孙子兵法》的作者,当然他本身就是一位十分厉害的大将,可以说也是一战成名,带领六万兵俑打败了二十万楚军,他这个人在军事布防方面的研究十分深奥,被尊称东方军事鼻祖。其二,吴起,作为战国大将的吴起,自小就非常好聪明,对于军事方面的排兵布阵更是

  • 宋仁宗的仁无处不在含泪送走朝臣进献的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第四任皇帝,在位四十一年,国富民安,名臣贤相辈出,政论家陈师锡如此评价他:“宋兴一百五十余载矣,号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之所以有“仁宗盛治”,是因为宋仁宗从点滴小事做起,时时刻刻谨言慎行,从不放纵自己,有时候宁肯自己吃亏,也不逾越道德底线。大将王德用曾进献

  • 唐朝宰相痛骂自己:你这个卖国贼,引狼入室,死得好!死得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01清河崔氏源自姜姓,是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几百年传衍不息,长盛不衰。这是个名人辈出、能人辈出的家族。仅在唐代,就有23人做过宰相,俨然成了宰相专业户。在唐末,这个家族更是出了个“名相”,但这个名叫崔胤、人称“崔四人”(此绰号源于他四次拜相)的家伙。创造了四次拜相的纪录,创造了崔氏家族最大“败

  • 在位不到一年,朱高炽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做了这四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离去,其太子朱高炽登上皇位。但朱高炽仅仅执政了约十个月,就也离去了,年仅47岁,庙号仁宗。尽管在位还不到一年,朱高炽的名声却不小,并留下了许多美名,他和他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的统治时期被合称为“仁宣之治”,就是形容他们统治期间地方的稳定与繁盛。那么,在位不足一年的朱高炽为什么能

  • 唐朝富二代吃饭讲究有烟木炭煮出来的米饭不吃不过也有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他感念乡里某户富贵人家当年对自己有恩,就打算大摆宴席,宴请这家的子圣刚和尚说:“我和他家的子弟素有往来,每次看到他们吃饭,非常奢侈,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珍奇美味应有尽有。平常一顿饭,也要用炭火烧煮,还经常感到不满意,这些子弟骄逸成性,你找他们吃饭这事儿能行吗?”李使君说:“红色大象的骨髓,白

  • 北宋皇后朱琏,不堪忍受金国“赐时尚”,投湖自尽,伤时年仅26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从“耻”便能看出来,它是汉族历史上最为耻辱的一件事。最令人心痛的是,一国之君宋徽宗、宋钦宗面对敌人时的卑躬屈膝,更是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心!徽钦二宗不仅是皇帝,更是握笔的文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说没有一点文人的傲骨,更是丢尽了汉人的脸!靖康之耻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已包围京城,后张邦昌在金人的帮助下

  • 论领军能力,他并不比刘邦、朱元璋差,为何不能逐鹿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小时候的玩乐少,农村里缺电,到了天黑后,基本就是早早吃完饭上床休息,只有在夏天太热的时候,才会搬着小凳子,跟大人们聚在一起,听村里少数几个有智慧的老人讲故事,窦建德这个隋唐英雄,经常在门画中看到的人物,就是那个时候知道的。门画上的窦建德窦建德,生于公元573年,卒于公元621年,贝州漳南县(今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