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为什么合纵攻秦老不成功呢?

“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为什么合纵攻秦老不成功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508 更新时间:2023/12/15 12:21:36

[var1]

[var1]

下面我们就分析一次合纵,就能比较具体的了解,为什么战国合纵攻秦往往会失败呢?

秦齐去帝号以后不久,出现了一次五国攻秦的合纵,齐国赵国组织了这次合纵。苏秦以齐国使者的身份积极活动,他在写给齐王的信里说:臣能以天下攻秦。他奔走于燕、赵、魏、齐各国之间,为组织这次五国攻秦起了重要作用。

[var1]

[var1]

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参与组织了这次五国攻秦。李兑害怕秦国攻赵,想阻止秦国东进,他也很想得到宋国的陶邑地区作为自己的封地。魏国韩国参加了这次合纵,这是由于孟尝君的支持,魏韩才能组织起来,又由于魏韩受到秦国的进攻,所以当齐赵组织攻秦时,魏韩还是愿意参加的。燕国的情况比较复杂,燕国和齐国是世仇,但是燕国还是参加了这次五国攻秦,因为燕国感到,秦称帝的威胁。齐国想灭宋国,秦国反对,秦国也想吞并宋国。齐国想利用合纵攻秦,削弱秦国,楚国没有参加这次合纵,但派了使者去齐。

齐国出兵,赵国派了驻在上党的军队,燕国派兵2万人,联军驻在韩国的荥阳、成皋之间,军队在这里停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发起对秦国大的进攻。实际上是联军不了了之的散了。

[var1]

[var1]

这次五国攻秦的合作很不巩固,没有力量,原因是各国都有自己的打算。齐国相利用五国攻素,达到兼并宋国的目的,对于攻秦则是三心二意。齐国是组织合纵的,所以齐国的行动有很不好的影响。赵国的李兑是想得到宋国的陶邑,作为封地。所以合纵组织起来之后,对秦国的行动很是缓慢。更有甚者,赵国还想退出合纵与秦国联合伐魏。而魏国当时是以孟尝君为相的,他是反对齐国的,魏国的态度也很是动摇,曾暗中两次派使者进入秦国,想向秦国讲和。燕国也是矛盾的,既害怕秦国的强大,更加害怕齐国的强大,对于这次五国攻秦的态度也是动摇的。这次五国攻秦形式上存在一年多的时间,但由于各国都怀有自己的目的,所以就没有什么结果。

由于东方国家的不同利益和矛盾合纵攻秦往往就归于失败。对此后来的评论家就很有感慨。山东国家对秦国屈膝或者苟且偷安,齐国就是一个例子。齐王建在位几十年到,齐国灭亡。奉行事秦谨的方针,见危不救。如长平之战,拒绝志愿赵国粮食。赵军被围处于最困难的时候,向齐国求救。有大臣劝齐王,应该紧急支援,提醒齐王齐国和赵国犹如“齿之有唇,唇亡则齿寒”。齐王还是不肯救赵。

山东的国家还有帮助秦国攻打别的国家的。比如赵国就几次帮助秦国攻齐。公元前263年,魏国和秦国共同伐韩,大臣无忌曾对魏王说:秦国不是没有欲望的,韩国灭亡之后就非进攻魏国不可。

秦国对于山东各国的合纵,也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有一次一群天下之士相聚于赵国,策划合纵攻秦。范睢对秦王说,可以用金钱分化他们。于是秦王就范睢,携带5000金去收买。范睢扬言说:计谋攻秦的将得不到金子,得到金子的将如同兄弟看待。刚走到武安,山东之士都来争着要金子,合纵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其实秦国是害怕合纵的,贾谊描写合纵的威力,“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有一次秦王和秦辽顿若谈话,顿若劝秦王,不惜重金收买韩魏权臣。秦王说拿不出重金,顿弱提醒说:天下不是没有事情的,合纵成功就是楚国的天下。”所以秦王就采取了顿弱的建议。

如果山东各国合纵成功,那么就会给秦国造成极大的困难。山东各国的力量加起来比秦国要大得多,但是最后还是被秦国所灭,这其中的理由是很值得推敲的。

所以在我们今天看来,无论是合纵也好,连横也好,都只是强调计谋策略的作用,山东六国合纵的失败,虽然有许多因素,但恐怕也是必然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这个小国号称战国第八强只因一碗羊肉汤没分够而被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在燕赵之间有个中山国,都城在灵寿(河北平山)其前身经历了戎狄、鲜虞两个阶段,是活跃在西北一带(太行山东麓)的少数民族,在公元前506年建国。中山国历来被中原的华夏民族视为心腹大患,前407年,晋国灭掉中山国,后来中山桓公复国,国力强盛时期,拥有战车数以千乘,疆域方圆近四百里,前296年

  • 《春秋》与殷墟甲骨文材料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诗》、《书》、《礼》、《易》、《春秋》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献,记载着商周两代的重大事件、典章制度、礼仪诗歌、社会生活,堪称华夏民族的“圣经”,汉唐以来被儒家奉为经典。其中,《春秋》是东周时代的鲁史,也是我国保存至今的第一部史书。自战国至清代,学者一直为《春秋》及其三传《左氏》、《公羊》、《谷梁》作

  • 古代就有大学?是什么,促使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东周开始,周王室的实力逐渐衰弱,慢慢的丧失了对天下的控制能力,各国之间不断的争夺霸主地位,春秋战国的纷乱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虽然礼乐制度崩溃了,但是民众的地位却是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阶级的流动性也开始变大,人们开始注重知识的学习,从而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觉醒。思想的觉醒也就推动

  • 这个一千多年的小国被齐桓公灭掉,国人不甘做亡国奴,拼死抗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周朝初年,周武王把遂地(今属山东宁阳)封给了舜帝的后裔,因为国家太小,后来成了鲁国的附庸国。遂国其实早在商朝时期就建国了,周朝的时候,周天子只不过重新举行了一次册封仪式而已。遂国的历史悠久,从商朝建国,到春秋时期被齐国灭掉,前后经历了一千多年,遂国历代国君秉承祖先大舜的仁爱亲民的精神,大

  • 长平之战廉颇不走,赵国真的不会失败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国败廉颇大结局,安徽赵国廉颇墓,廉颇是长平组的组长吗

    [var1]赵括的前任是老将廉颇,在和秦军打了几仗后,就采取了守势,秦军无法,只好使反间计,说不怕廉颇,就怕赵括,让赵王上当,临阵换将。[var1]但看廉颇的战法,并不是主动采取的,而是战败后无计可施的死守,这不值得称道。再看双方的对峙局面,长平虽然离秦占据的关中比较远,但当时渭水和黄河皆可通航。而

  • 战国刺客死前自毁容貌只求无人知晓他的故事让我们佩服了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国四大刺客简介,春秋战国最狠一个刺客,春秋战国十大刺客的故事

    [var1]聂政。他是战国时期的人。因为杀了人,带着母亲和姐姐逃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勉强度日。若无意外,应该会平淡地了此一生。韩国大夫严仲子与国相侠累有仇,两人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严仲子害怕被杀,于是出逃,四处寻找可以为自己刺杀侠累的人。[var1]邵氏电影大刺客中的聂政终于,他在齐国听说有一个叫

  • 战国有个“机器人”大师,和他相比,鲁班和墨子自感相形见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复姓公输,名般(一作盘)。因为是鲁国人,所以人们称呼他为鲁班。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好像不介绍,也没人不知道吧。但是他不仅仅会做木工,还发明了很多工具,如锯子、曲尺、墨斗、云梯、石磨、伞、滑轮、锁钥、打井技术等等。《淮南子》记载:鲁班“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做云梯。”“云梯可依

  • 因为嘲笑一个跛子,齐国差点被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齐顷公姜无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姜小白之孙,齐惠公姜元之子,齐国第二十二任国君。齐顷公的母亲萧同叔子是齐惠公的小妾,地位低下,怀了身孕不敢声张,悄悄在野地里生下儿子,故取名“无野”,吃野猫奶水才勉强活了下来。齐顷公在位的第七年(公元前592年)春天,晋国派使者郤[xì同“郄”]克到齐国参加诸侯会盟

  • 勇武的子路被砍成肉酱,孔子从此再也不吃肉酱面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打子路原文,孔子的弟子子路个人简介,孔子有没有拿教鞭打人

    1、君子春秋卫出公十二年(前480年),卫国发生父子争位政变。流亡的故太子蒯聩联合姐姐伯姬,挟持了实力派人物姐夫孔俚,赶走了蒯聩的儿子卫出公姬辄。城门口一片乱糟糟,都城的人都抢着往城外跑。人群中有个呆头呆脑五短身材的人是孔子的弟子子羔,满头大汗地要出城,却看见高大壮硕的子路分开人群,往里挤。子羔叫道

  • 魏楚秦燕齐各带1万人去赵国吊丧被刚即位的14岁娃打的满地找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齐攻赵原因,秦赵决战40万赵国士兵,秦国派兵援楚抗齐

    赵武灵王是个有故事的谥号。赵:战国七雄的赵国武:威彊敌德曰武,说明武功卓越灵:不勤成名曰灵,说明有致命缺点王:仁义所往曰王,七国那时候都自称王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武”。在他就是“胡服骑射”,大家都在按规矩出牌的时候,赵国天天被胡人殴打,于是有样学样,用匈奴的无厘头打发揍中原国家。但是赵国被胡人揍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