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了鼓励秦国将士们崇尚武功,秦武王特意下旨求才

为了鼓励秦国将士们崇尚武功,秦武王特意下旨求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57 更新时间:2024/2/3 23:16:40

[var1]

秦武王,嬴姓,名荡,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惠文王之子,他本是少年英才,生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不爱后宫中的三千粉黛,也不爱锦衣华食、龙楼凤阁,只喜欢骑马射箭、架鹰走狗、摔跤角力。

秦武王在政治上,设置丞相,驱逐张仪,结盟魏国,联越制楚。军事上,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经济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喜好比武角力,任用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皆得大官。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时年二十三岁。

为了鼓励秦国将士们崇尚武功,秦武王特意下旨求才,他要在全国、全天下范围内寻找具有神力的能人。大力士乌获和任鄙就“毛遂自荐”,来到秦武王身边,并受到了重用,加官晋爵、封妻荫子就不必说了。

有了这两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宣传作用,秦国上下,乃至九州之内,能人异士都纷纷投奔秦国而来。一时间,秦国人才济济,大大促进了秦国军事力量的增长。

在齐国,有个叫孟贲的人,听说了秦武王“招贤纳士”的消息后,也就奔着秦武王来了。这孟贲,可与一些只求温饱而寄居于秦武王帐下的“欺世盗名”之辈大有不同,童年时就以力大无穷而闻名乡里,后来又学习兵书战策、沙场武功,想要在战场上成就自己的一番宏图伟业。于是孟贲就开始闯荡天下,游览山川,寻名师、访高友以增强自己的本领。据说,他在龙虎山学得一身奇异的能耐,在水里不怕蛟龙,在陆地上不惧虎狼。一次,他在野外看见两头雄壮威武的公牛在打架,两只公牛锋利的牛角叉在了一起,久久僵持、难分胜负。孟贲来了兴致,他想做个和事佬,把两只公牛分开。可是事与愿违,两头牛仍不肯罢休,还是一个劲儿地用头冲撞。孟贲见这牛很不识相,激起了他心中的怒火,他一手按着牛头,一手用力拔牛角,最后竟然将牛角活生生地拔了出来,那两头可怜的悍牛就这样死了。

据说还有一次,孟贲在渡黄河时,因为渡口的人太多,而渡船又太少,众人都要排队。孟贲本是急脾气,这让他很不耐烦,就想先上船。船家就说了好些难听的话,最后还用桨点点他的头,说:“你这么好强,难道是孟贲先生吗?”孟贲被气得须发倒竖、虎目圆睁,抖丹田大喝一声:“气煞我也!”一时间喝得波涛翻滚,渡船上的船家和渡客都被吓得掉水里去了。孟贲夺过船桨,一跃上船,划了几下子就到对岸上了。

孟贲如此神武,自然很得秦武王的喜爱,于是孟贲也就高官得坐、骏马得骑了。

秦武王之所以要招贤纳士、崇尚武功,是因为他有野心,他想统一寰宇、驾驭九州,把中原的锦绣河山尽收于自己的囊中。秦武王统一天下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想到中原看看。他特别想到周王朝去看看,好了解了解中原的山川形势、地域人情,为自己将来的征讨兼并做一做准备。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他对丞相甘茂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于是,左丞相甘茂带兵去打韩国,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打下了韩国的宜阳。这样,就连接了秦国和中原的门户,使秦武王到周朝京都的路畅通无阻了。

后来,秦武王带着任鄙、孟贲等一班人到东周洛阳。他没有急着去朝见周天子,而是去看看传国之宝“九鼎”。这九座宝鼎据说是大禹时期铸成的,那时中国分九州,一个鼎代表一个州。秦武王看了一番后,特意找到代表“雍州”(秦国)的鼎,上上下下地看了许久,然后,若有所思,对众人说:“这不就是代表我们秦国的宝鼎吗,我们应该把它搬到我国都城咸阳去才对呀。”一旁看守宝鼎的小吏说:“这鼎又叫‘千钧鼎’,有一千钧之重,自它铸成以来,没有人能移动过它。”

秦武王一听,顿时来了兴致,他对任鄙和孟贲两位大力士说:“二位义士天生神力,能不能把这座鼎举起来?”任鄙虽是武夫,却极有头脑,他知道秦武王好勇斗狠的劲又上来了,为了防止意外,他说:“这鼎太重了,还是别举了吧。”

可是,在一旁已经跃跃欲试的孟贲,早就控制不住自己了,他不屑地看了任鄙一眼,冷冷地说:“看我的!”任鄙还要进行解劝,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孟贲脱掉外衣,雄赳赳地来到了大鼎旁边,双手扳住大鼎的两只耳朵上,运了运气,大叫一声“起”!还真起来了,宝鼎离地被抬起了半尺,但孟贲力气跟不上了,宝鼎复又重重地砸在地上。由于孟贲用力过猛,他的眼眶内都迸出鲜血来了。

秦武王看到任鄙畏葸不前,孟贲铩羽而归,心中更有些恼火了,于是,就要上场举一举这大鼎。任鄙又劝他说:“大王你是一国之君,身体宝贵,不可妄动啊。”可秦武王哪里肯听,他有些不悦,对任鄙说:“你自己举不起来,还不让我举,难道因为嫉妒我吗?孤王自幼练武、神力无敌,岂是你们这些小人物所能比的?”任鄙只好无奈地点了点头,说:“大王,小人错了!”

秦武王扳住大鼎后,果然也将鼎抬起来一点,可是他想要将孟贲比下去,于是,就打定主意要举着大鼎走上几步。可是,秦武王对自己的实力估计过高,刚走了一步,宝鼎重重落了下来,正砸在他的右脚上,鲜血迸流。秦武王大叫一声,就不省人事了。众人大惊,急忙把他抬回公馆,找郎中诊治。可是秦武王的脚伤还在其次,主要是五脏六腑都受到了损伤,郎中回天乏术,秦武王到半夜就去世了,死时年仅二十三岁。

没想到,秦武王对甘茂所说的“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竟一语成谶。孟贲也因“怂恿”秦武王举鼎,落得个身首异处、全家抄斩。

(本篇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为什么合纵攻秦老不成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下面我们就分析一次合纵,就能比较具体的了解,为什么战国合纵攻秦往往会失败呢?秦齐去帝号以后不久,出现了一次五国攻秦的合纵,齐国赵国组织了这次合纵。苏秦以齐国使者的身份积极活动,他在写给齐王的信里说:臣能以天下攻秦。他奔走于燕、赵、魏、齐各国之间,为组织这次五国攻秦起了重要作用

  • 这个小国号称战国第八强只因一碗羊肉汤没分够而被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在燕赵之间有个中山国,都城在灵寿(河北平山)其前身经历了戎狄、鲜虞两个阶段,是活跃在西北一带(太行山东麓)的少数民族,在公元前506年建国。中山国历来被中原的华夏民族视为心腹大患,前407年,晋国灭掉中山国,后来中山桓公复国,国力强盛时期,拥有战车数以千乘,疆域方圆近四百里,前296年

  • 《春秋》与殷墟甲骨文材料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诗》、《书》、《礼》、《易》、《春秋》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献,记载着商周两代的重大事件、典章制度、礼仪诗歌、社会生活,堪称华夏民族的“圣经”,汉唐以来被儒家奉为经典。其中,《春秋》是东周时代的鲁史,也是我国保存至今的第一部史书。自战国至清代,学者一直为《春秋》及其三传《左氏》、《公羊》、《谷梁》作

  • 古代就有大学?是什么,促使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东周开始,周王室的实力逐渐衰弱,慢慢的丧失了对天下的控制能力,各国之间不断的争夺霸主地位,春秋战国的纷乱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虽然礼乐制度崩溃了,但是民众的地位却是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阶级的流动性也开始变大,人们开始注重知识的学习,从而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觉醒。思想的觉醒也就推动

  • 这个一千多年的小国被齐桓公灭掉,国人不甘做亡国奴,拼死抗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周朝初年,周武王把遂地(今属山东宁阳)封给了舜帝的后裔,因为国家太小,后来成了鲁国的附庸国。遂国其实早在商朝时期就建国了,周朝的时候,周天子只不过重新举行了一次册封仪式而已。遂国的历史悠久,从商朝建国,到春秋时期被齐国灭掉,前后经历了一千多年,遂国历代国君秉承祖先大舜的仁爱亲民的精神,大

  • 长平之战廉颇不走,赵国真的不会失败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国败廉颇大结局,安徽赵国廉颇墓,廉颇是长平组的组长吗

    [var1]赵括的前任是老将廉颇,在和秦军打了几仗后,就采取了守势,秦军无法,只好使反间计,说不怕廉颇,就怕赵括,让赵王上当,临阵换将。[var1]但看廉颇的战法,并不是主动采取的,而是战败后无计可施的死守,这不值得称道。再看双方的对峙局面,长平虽然离秦占据的关中比较远,但当时渭水和黄河皆可通航。而

  • 战国刺客死前自毁容貌只求无人知晓他的故事让我们佩服了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国四大刺客简介,春秋战国最狠一个刺客,春秋战国十大刺客的故事

    [var1]聂政。他是战国时期的人。因为杀了人,带着母亲和姐姐逃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勉强度日。若无意外,应该会平淡地了此一生。韩国大夫严仲子与国相侠累有仇,两人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严仲子害怕被杀,于是出逃,四处寻找可以为自己刺杀侠累的人。[var1]邵氏电影大刺客中的聂政终于,他在齐国听说有一个叫

  • 战国有个“机器人”大师,和他相比,鲁班和墨子自感相形见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复姓公输,名般(一作盘)。因为是鲁国人,所以人们称呼他为鲁班。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好像不介绍,也没人不知道吧。但是他不仅仅会做木工,还发明了很多工具,如锯子、曲尺、墨斗、云梯、石磨、伞、滑轮、锁钥、打井技术等等。《淮南子》记载:鲁班“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做云梯。”“云梯可依

  • 因为嘲笑一个跛子,齐国差点被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齐顷公姜无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姜小白之孙,齐惠公姜元之子,齐国第二十二任国君。齐顷公的母亲萧同叔子是齐惠公的小妾,地位低下,怀了身孕不敢声张,悄悄在野地里生下儿子,故取名“无野”,吃野猫奶水才勉强活了下来。齐顷公在位的第七年(公元前592年)春天,晋国派使者郤[xì同“郄”]克到齐国参加诸侯会盟

  • 勇武的子路被砍成肉酱,孔子从此再也不吃肉酱面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打子路原文,孔子的弟子子路个人简介,孔子有没有拿教鞭打人

    1、君子春秋卫出公十二年(前480年),卫国发生父子争位政变。流亡的故太子蒯聩联合姐姐伯姬,挟持了实力派人物姐夫孔俚,赶走了蒯聩的儿子卫出公姬辄。城门口一片乱糟糟,都城的人都抢着往城外跑。人群中有个呆头呆脑五短身材的人是孔子的弟子子羔,满头大汗地要出城,却看见高大壮硕的子路分开人群,往里挤。子羔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