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考古证实,诸葛亮木牛流马设计奇特,并非独轮车,因一缺陷失传

考古证实,诸葛亮木牛流马设计奇特,并非独轮车,因一缺陷失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220 更新时间:2024/1/26 2:40:46

而困扰诸葛亮的除了强大的曹魏骑兵,还有那关山险阻的蜀道。由于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诸葛亮后续的4次北伐每每受困于粮草不继。

为了克服蜀汉人力畜力不足、道路崎岖的现实困难,诸葛亮将希望寄于运输工具的改造上。

建兴九年(231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建兴十二年(234年),“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自此,木牛流马这种奇特的运输工具出现在历史舞台。

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木牛流马的出现对蜀汉军粮运输究竟起到了多大程度的改善,因为诸葛亮一死,蜀汉就立刻弃用了这种运输工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有要弄清楚“木牛流马”到底是怎样的运输工具。

老版《三国演义》在拍摄时,将木牛流马解读为一种形如牛的机械装置,可自行行走。显然,在连蒸汽机都没有的三国时代,这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是绝无可能的;而新版《三国》为了贴近实际,将木牛流马拍摄为独轮车。

实际上,按照《诸葛亮集》的记载,木牛、流马应该是两种不同的运输工具,而且也绝不可能是独轮车。

据成都羊子山二号汉墓考古出土的骈车画像砖证实,至少在东汉时期,独轮车就已经大量应用,名曰鹿车,合江汉棺上刻画的《董永侍父图》中也出现了独轮车,佐证了这一结论。

陈寿在评价诸葛亮时曾写道:“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如果诸葛亮仅仅是在原有独轮车基础上加了一个装饰性的牛头,改名木牛,对于增加蜀汉运力而言并无裨益,也绝配不上“巧思”这样的评价,更不会莫名失传。

所以,木牛也好,流马也罢,必然是有了突破性的创造,才会有“工械技巧,物究其极”这样的记载。那么,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呢?

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时,曾收集到了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木牛方腹曲头,一脚四足……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

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大体得知,木牛载重量大,行进缓慢,而流马载重量小,带有方囊。但因为没有图纸,我们还是无法得知这两种运输工具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不过,四川成都新都区一处砖瓦厂意外出土的汉末三国时期的陶三轮马车,却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众所周知,此前我国考古发掘的马车均为两轮车,而西方则为四轮马车(四轮车行驶平稳,运量大),原因就在于转向装置在我国古代的马车中并未发现和运用。

而四川出土的陶三轮马车前轮上安装有叉形转向装置,并配有扶手,这既减轻了前行的负重力,也解决了山路行驶时转弯半径小的难题,与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的初衷吻合。

那么,这辆带有转向装置的三轮马车,是否就是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呢?还不是。因为与《作木牛流马法》中记载的复杂结构还有较大差距。

诸葛亮不是神,不可能造出超出时代的东西,但却可以凭借巧思,对已有的运输工具作出突破性改进,如诸葛连弩就是在秦汉连弩基础上改良的,而解决了部分痛点的三轮马车,必然是诸葛亮构思的原型之一。

如果我们将考古发现和史书中“木牛一脚四足,人行六尺,牛行四步”的记载结合起来看,会发现所谓的四足其实是四轮,而一脚则应该是前驱的转向装置,至于牛肋、牛齿、牛秋轴,则说明木牛的形制至少是要比三轮马车设计更为精妙奇特,带有某种机械装置,并且由人力驱动(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虽然三国时期无法造出滚轴链条,但出土的战国齿轮、西汉记道车、东汉人字齿轮却向我们证实,古人造出带有机械原理的车辆并非不可能。所以,木牛应该是接近于现代三轮车的五轮车辆。

至于为什么是五轮而不是三轮,这一点与后世大货车单侧配双轮原理类似,一是降低粮车倾覆的概率,二是缓解压力(木牛可运“一岁粮”,约为730斤)。

但是,木牛仅仅使用一次后就被诸葛亮弃用了,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改用了流马,按照《作木牛流马法》的记载,木牛制作时仅仅标注了有哪些部件,而流马却详细标明了部件尺寸大小,并设计有前后杠孔和方囊。显然,流马应该是木牛的改良升级版。

然而,流马在诸葛亮死后也遭弃用(秦皇汉武注:《三国演义》中姜维用木牛流马往铁笼山运粮属艺术创作),这显然不是工艺失传所能解释的。

如果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出土的陶三轮马车,就会发现前轮轴和叉形器的设计极易磨损,而比其设计工艺更为复杂的木牛流马,对部件的要求会更高,但这种高成本高损耗并未换来运输上实质突破,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依然受困粮草问题不得不在渭水屯田。

所以,这一高成本低效率的缺陷,无法让木牛流马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诸葛亮一死,蜀汉再无使用的记载。在蜀汉灭亡33年后的西晋元康六年,天水羌人反叛,晋军以鹿车运成都米给军粮,重新改回了独轮车运输。

参考资料:《三国志》《四川汉代画像砖》《晋书》《中国科学技术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为何喜欢有“经验”的寡妇?这件羞耻之事让他忘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Hello各位小伙伴们,如果提起来成吉思汗不知道你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佩服之情吧!成吉思汗一生四处征战,建立了我们古代最辽阔的疆域。但是一生战功赫赫的成吉思汗,却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女人们苦不堪言,但是现在早就见怪不怪了。成吉思汗作为一个英雄人物,一生中经历过很多场战争,个人的武力还

  • 南宋四川抗金英雄大儒张浚、张栻父子的文武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殊途同归:南宋四川张浚张栻父子的文武人生 巴蜀春秋之六二殊途同归:南宋四川张浚张栻父子的文武人生文 和运超张浚与张栻父子应该是南宋最有影响的名人之一,他们是四川绵竹人(今绵竹属德阳市)。张浚是宋高宗时主持川蜀抗击金军的主要负责人,名将吴玠、吴璘,包括岳飞都是手下。张栻是最重要的理学思想家之一,

  • 宋代文艺复兴,或可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之“先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原文作者:李冬君;从宋画看“中国文艺复兴”转载摘自 新京报书评周刊只有经历了“轴心时代”的文明,才具备文艺复兴的前提“文艺复兴”原来有其特定的含义,一般指发生在14到16世纪的欧洲人文主义运动,首先出现在意大利,所以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得有个前提——“复兴”什么?意大利文艺复兴已经给出

  • 聊一聊东汉末年影响深远的凉州起义,从北宫伯玉到马腾、韩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马超马腾韩遂,三国最成功的六大降将,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过程简介

    中平元年,北宫伯玉、李文侯、宋建、王国等人起兵"黄巾起义"和凉州起义的时间都是在中平元年,不过"黄巾起义"的时间要早于凉州起义。"黄巾起义"是在中平元年二月起兵,当然筹备的时间还要更早,花费了十几年的准备时间;而凉州起义的时间是在同年十一月份,这个时候"黄巾起义"基本上已经进入了尾声。东汉朝廷为了应

  • 福建明代进士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十年(1637年)刘同升榜 叶子发(侯官)、余飏(莆田)、林期昌,黄润中,蔡道宪,李登云,王垣京,龚天池,吴之琦,黄徽允,吴之奇(晋江),林凤仪(同安)、董飏先,张圣听(惠安),张天维(漳浦),李京元(平和)崇祯十三年(1640年)魏藻

  • 老外研究称匈奴其实是韩国人, 但网友得知他太太是谁后笑炸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匈奴相当于现在哪个省,匈奴暴君桑儿,红匈奴

    比如战国时期赵国李牧与匈奴的战争,秦统一后,秦王朝大将蒙恬统兵30万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再到汉武帝时期与匈奴持续数十年的征战,最终迫使匈奴远遁漠北。甚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一度占据中原建立前赵政权。可以说,直到隋朝之前,匈奴都是我国史书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西汉名将霍去病就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

  •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十一)两宋时期的压胜钱<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宫钱天寿永吉背巨星月 (作者藏)南宋洪遵《泉志》书影传世最早的钱币学专著《泉志》,也出现在宋代。绍兴十九年(1149年),由南宋人洪遵完成并付梓面世。全书共15卷。引据旧说上自虞夏、下至五代十国和辽国钱,并及外国钱币,共收录各种钱币348种,统分为正品、伪品、不知年代品、天品、刀布品、外国品、奇

  • 罗马曾想与东汉结盟:使团见到汉桓帝没送重礼,千年来被当成假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汉罗马大事件时间表,汉朝对罗马帝国的记载,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史实

    公元97年(东汉和帝永元九年),甘英曾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也就是当时的罗马帝国。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段历史。当时的安息(帕提亚帝国、波斯第二帝国)用诡计欺骗甘英,阻挠了汉朝与罗马的第一次正式交往。但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罗马帝国也在积极寻求与汉朝建立联系。由此就出现了史书上的“罗马使团”事件。

  • 古装微电影《少年范仲淹》13日起播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助力鞍山文化强市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微电影作品,《少年范仲淹》前后策划2年时间,2022年底剧本创作成型后,经过与范仲淹的后辈们反复座谈、修改,最终于2022年8月在海城望台范仲淹纪念馆开机。此次拍摄得到了范氏家族以及我市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从摄制组到参

  • 大明王朝1566原著小说与影视剧简评-改稻为桑(1)前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将本剧主要分为三部分:改稻为桑及东南抗倭,“严党”与“清流”党争,“天下第一疏”。故事从嘉靖三十九年除夕夜说起,因当年一冬天没有下雪,嘉靖帝派司礼监太监问钦天监周云逸星象有何预警,周云逸看过后,“如实”回答是因为内廷贪墨无度,故上天示警!当然,爱面子的嘉靖帝赏给了他一顿廷杖……说来也怪,嘉靖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