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755年,44岁的杜甫终于熬到了一官半职,返乡省家却惊闻噩耗

755年,44岁的杜甫终于熬到了一官半职,返乡省家却惊闻噩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460 更新时间:2024/1/17 11:29:15

返乡省家,惊闻噩耗

公元755年,为了求官,已经在长安蹉跎了十余年的杜甫,终于被授予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职。

11月,杜甫回乡省家,已经44岁的杜甫没有衣锦还乡的喜悦,但也有终于有了一份养活妻儿的工作。

谁知道,他正心怀忐忑的走到家门口,突然听到一声接一声的凄惨哀嚎,他听出,这似乎是自己妻子的声音。

杜甫本就忐忑的心彻底提了起来,再也顾不得左思右想,推门而入,只见已经红颜褪去的妻子正怀抱着一个孩童在哭泣……

1.官宦世家出身的杜甫

在我们的印象中,杜甫总是给人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似乎一生过得都很落魄,很多人便以为他出身贫寒。

其实不然,杜甫出身还是很高贵的,跟我们普通人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杜甫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代有名的酷吏杜周,晋朝名将杜预

哪怕是在当时,杜甫的曾祖父就曾做过县令,祖父杜审言更是初唐名人,他父亲也是在朝官员,而母亲更是出身于有名的世家大族崔家。

杜甫是地地道道的官宦世家出身,青少年时期因为家庭优越,一直过着“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放荡生活。

也许是因为他祖父就是诗人的缘故,杜甫自小就受到了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所以七岁就能作诗,如他自己在诗中所写一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2.杜甫的四次远游

731年,19岁的杜甫开始第一次出游,此时的他正值少年,意气风发,徘徊吴越之地,历时数年,直到735年才回到故乡参加“乡贡”。

736年,参加完乡贡的杜甫来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名落孙山。

这时,他的父亲官任兖州司马,于是杜甫赴兖州省亲,在齐赵一带过上了“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

也是在这段期间,他留下了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出了他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742年 ,三十岁的杜甫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游历,回到洛阳,迎娶了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为妻。

司农少卿相当于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官职显赫,与时代为官的杜家也只能算是门当户对。

2年后,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李白年长杜甫11岁,此时已经名扬四海,而杜甫也算风华正茂,二人一见如故,同游梁、宋之地,并约好下次一起游历天下,访道求仙。

又一年后,也就是745年,杜甫开始第四次游历,在齐鲁与李白相遇,二人携手同行,还互赠了诗篇。

3.长安求官

杜甫与李白辞别之后,便来到了长安,准备跟自己的先辈一样,踏上仕途之路。

以杜甫的家世,世代为官,原本以为在长安谋求一官半职的并不是难事,谁知道这一蹉跎就是十年。

747年,唐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这场考试。

谁知道,宰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号称天下贤才已经全部受到重用,没有任用的当然都是庸才,于是这场考试成了笑话,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正规的科举之路行不通,杜甫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 ,四处求人,但是依旧无人慧眼识才。

751年,唐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天地三大盛典,杜甫献上《三大礼赋》,终于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命其在集贤院待用。

因为集贤院主事者依旧是李林甫,杜甫仍旧没能得到官职。

直到755年,杜甫已经44岁,这才被授予“河西尉”一职,河西尉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官,官宦世家出身的杜甫看不上,表示“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于是朝廷将之改任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杜甫虽然依旧不满意,但是为了生计,他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命。

4.老年丧子

同年11月,杜甫返乡省家,谁知道刚进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他的幼子竟然被活活饿死。

杜甫万分悲切,联想到自己这十余年来在长安的见闻,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老年丧子,伤心之余写下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面写道:“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我好歹还是个官儿,享有特权,既不用服兵役,也不用交租纳税,儿子都活活饿死,那些老百姓又是如何渡过的呢?

5.晚年凄惨

就在杜甫省家的这段时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唐玄宗就带着杨贵妃仓惶西逃,没多久肃宗在灵武继位。

杜甫听说换了皇帝,便只身北上,准备去灵武投奔肃宗,谁知道途中遇到叛军,竟然被叛军俘虏,押送到了长安。

757年,郭子仪兵临长安,杜甫趁机逃脱,终于找到了唐肃宗,被授予左拾遗一职,所以后人称其为“杜拾遗”。

苦尽甘来,杜甫总算是简在帝心了,可以飞黄腾达了吧?

然而,他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又因为房琯一事,触怒唐肃宗,被贬放到了华州做司功参军。

两年之后,杜甫放弃了华州的官职,辗转到了成都,在严武的帮助下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765年,严武去世,杜甫也离开了成都,依旧是四处漂泊,幸亏路上所遇贵人无数,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770年,58岁的杜甫准备去投奔自己的舅舅,谁知道刚到耒阳,恰逢雨季,江水突然暴涨,杜甫只得停泊方田驿,足足五天没吃东西。

幸亏此县县令听闻杜甫大名,积极派人搜救,这才能没有饿死。

县令得知杜甫此前的遭遇,知道他已经饿坏了,便派人送上了烤牛肉和酒,让已经饿晕了的杜甫大快朵颐。

也怪这县令不懂养生,杜甫本来就空腹许久,再暴饮暴食,让杜甫根本消化不了,很快便死在了路上。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旧唐书》

杜甫为了求官,饿死了儿子,到底值不值得?

以前偶然看到这么一个问题,杜甫从三十多岁,就一直在长安求官,一直到44岁才好不容易谋得一个八品小官,可是这时候他的儿子都被活活饿死了,他这个官求得到底值不值?

杜甫有手有脚,又年轻力壮,干点什么不能养家?自己种地不行吗?就像他自己所说,相比其他百姓 ,他还不需要服兵役, 也不用交租纳税,为何非要去长安求官?

其实,这种想法放在当代,确实是这个理,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别说已经到了饿死边缘,就是家有富余,下田种地,工地搬砖都可以养家糊口,根本没有必要为了一官半职蹉跎十年。

可是,这些对杜甫来说,现代的想法对杜甫来说,其实是不符合实际的。

我们暂且不考虑杜甫的才华,只说家世,世代为官的杜家,若是他真的去种地,或者经商,这叫“自甘下贱”,很可能会彻底断掉子孙后代的出仕资格。

在阶级固化的封建时代,世代为官就是一个金字招牌,无论多么贫困,总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一旦为官,很快就能东山再起。

再者,杜甫幼子的饿死,对于杜甫本人来说,这完全是他没有想到的一个意外,富家公子哥出身的杜甫,根本没有想到他的儿子会被活活饿死。

若是知道的话,想必他也不会去种地什么的,他必然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暂时渡过眼前的难关,比如投奔他的舅舅,崔家可不像他们杜家,家道中落,应该还是比较富裕的,否则他也不会在晚年去投奔舅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建议消除罪犯子女考公限制?心疼因政审不敢参加科举的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罪犯子女存在着诸多考公限制,至少从表面来看,是带有株连性质的,和现代社会的法治精神相违悖。因此,政协委员周世虹建议消除对罪犯子女考公的限制,一时间引发热议。图片出自网络如果说允许罪犯子女搞发明创造获得专利权,搞学术研究获得嘉奖,这无可厚非。之所以这么关注考公层面,还是因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01

  • 唐太宗最器重的儿子迷恋追星 搞基 还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唐太宗李世民长子,母长孙皇后。《贞观之治》剧照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十月,刚刚通过“玄武门之变“坐上皇帝宝座的唐太宗,深深知道确立皇位继承人的重要性,于是他将自己的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此时的李承乾年仅八岁。幼年的李承乾聪明伶俐,唐太宗很喜欢他,派了一些

  • 《魏晋南北朝》川胜义雄 电子书版PDF、epub、mobi 下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从秦汉到隋唐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大分裂时期这是群雄割据的混乱时代,也是文学艺术、思想文化波澜壮阔的时代本书宏观地聚焦于这三百多年乱世的种种因素和历史发展脉络,以超越政权、超越时代的广阔视野,跳出王朝更替、权力斗争等短时段的政治纷纭,综合性地考察魏晋南北朝政治史和文化史的交织,追踪在

  • “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有机会载入地方志,为后人铭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祖国山河,寸土不让”,在黑压压的外军公然挑衅,践踏边界的时候,戊守边疆的团长祁发宝赤手空拳、挺身而出阻拦蛮横无理的外军。双方爆发激烈的冲突,祁发宝团长身负重伤,左前额骨破裂,有一道十几厘米长的口子,血流如注。醒来之后,他一把扯掉头上的纱布,还要冲锋陷阵,可是没有走几步,又昏倒在地。他的事迹让无数国

  • 大诗人杜甫的儿子竟被饿死,是他过得太穷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这位大文豪的儿子却活活饿死,这是什么呢?杜甫为什么连孩子也养不起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隐情呢?“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上面这段诗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杜甫在赶回家以后,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已经活活饿死,家里人正在

  •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浅谈游仙故事在唐朝的发展及其文化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若说什么是今天的中国年轻人的国产文化心头好,那么仙侠玄幻题材的内容绝对榜上有名。那些光怪陆离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人们是怎样想象出来的?其实,仙侠玄幻的内容自古有之,不是今人首创。我们看到的很多故事,都是古人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在唐朝,就很流行一种游仙故事,其盛况,比之今日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这里

  • 昆仑奴新罗婢什么来头,为何让唐朝权贵爱不释手?原因有些荒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昆仑奴之谜,新罗女王,唐朝昆仑奴最后下场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唐朝,经济文化非常繁荣,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就宛如今天的国际大都市一样,汇集了很多不同国家的人,前来学习交流,因此在那个时代的唐朝权贵们,在逐渐的交流碰撞中,便开始喜欢追捧很多新奇的事物。而昆仑奴与新罗婢,之所以得到追捧,让唐朝权贵们爱不释手,其实便是因为它的新奇性。那么昆仑奴

  • 唐太宗的特殊贵妃:不仅是二婚年龄比皇帝大 身高竟达1米9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韦珪,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其家族是隋唐之际著名士族家族,父亲是隋朝郧国公韦圆成。韦珪十岁出头的时候就早早结了婚,丈夫是隋朝大将军李子雄之子李珉,小夫妻两个婚后和美,很快就生下一女。大业九年(613年),公公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谋反,兵败后被杀,韦珪和丈夫李珉作为罪臣家眷就销声匿迹,一直到

  • 武则天能够当上皇帝,有什么特别的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武则天能够当上皇帝,有什么特别的因素?第一,那就是武则天的能力任何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自己个人的能力,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武则天这个人的确是很有能力。李世民死后,李治把她接回来的那些日子,武则天非常不好过。尤其是在武则天当皇后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血腥,可以说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她能够坐稳皇后的位

  • “越王勾践剑”千年不腐,专家拿到X光下一照,发现一种神秘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越王勾践是中国人民基本都很熟悉的古人,因为他有一件十分令人敬佩的事情,那就是“十年卧薪尝胆”,时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向越国开战,后被勾践打败,临死之前依然咽不下这口气,要求自己的儿子夫差为其报仇,夫差随后在公元前494年打败勾践,吞并越国。[var1]那时候的勾践有点心灰意冷,投降被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