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盱眙之战,刘宋为何能够以少胜多?

盱眙之战,刘宋为何能够以少胜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20 更新时间:2024/1/5 1:44:17

双方之间摩擦不断,大小战事层出不穷,刘宋输多赢少,被北魏吞并了多处国土。后来刘宋经过一系列改革后,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刘义隆便想把丢失给北魏的国土重新收入囊中,

于是,刘宋刘义隆写信要求北魏,归还河南六地,这是命令,不是商量!北魏拓跋回复,很傻很天真,是谁给了你刘义隆勇气敢对我指手画脚?双方没有谈拢互相不服,那就打!

于是,刘宋北伐正式拉开序幕。盱眙之战也在刘宋大举北伐的剧本中,开始上演。盱眙之战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刘宋军队以3000多人打赢了拓跋焘的几万大军,战绩堪称辉煌,同时它也是刘宋整个北伐过程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战,为屡战屡败的刘宋北伐大军,挽回了一丝颜面。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既然刘宋与北魏实力差距很大,是谁给了刘义隆勇气敢派出大军进攻北魏,誓与能征善战,以武立国的拓跋焘一战,或许“元嘉之治”能给出答案!

盛极一时的“元嘉之治”,造就了刘宋朝繁荣的局面,为其北伐铸就了坚实的底气

“元嘉之治”是刘义隆在位期间开创的辉煌盛世,他在即位之初就目标明确,终结了士族阶层的特权,巩固了皇权,在皇权强盛的基础上,开了一系列改革。

政治上,他积极整顿官场风气,肃清了东晋以来,高级士族长期占据朝堂重要职位,却毫无建树的风气,严查贪腐懒政的官员,并给与处罚,经过这些种种手段的整肃和倡导,各级官员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有了明显的提高。

思想文化上,为了确保他的统治有理论依据,他又积极推崇儒学,下令祭奠孔子,重修孔庙,复设国子学,通过这一系列对儒学的提倡,有效冲击了社会上浮浪颓废的风气,让民众养成了务实和进取的习惯。

农业和税收上,刘义隆也做出了不小的调整,鼓励农民将乱世荒废的田地重新开垦,由官员督促层层展开发展农业,为了让农业更加兴盛,他还下令大力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很多落后的荒蛮之地,也重新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与此同时,为了让国家更加强大与稳定,他还给农民减少赋役,遇上某地有天灾人祸,他会下令给予此地更加丰厚的优免和资源支持。

通过他的励精图治,刘宋在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平稳安定,民众安居乐业。这些现象,无形中给了刘义隆信心,他觉得自己是时候将先祖丢失的土地收回来了。于是,就有了文章最前面的对话,和后来的大举北伐。

事实也证明,他虽然在治理国家上有一手,但对于两国开战指挥打仗来说,还是经验尚浅,能力不足。多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唯独盱眙之战最为耀眼。在盱眙之战发生之前,刘义隆的大军和拓跋焘军队的数次交锋都发生了什么?败的究竟有多惨?

盱眙之战前,刘宋的北伐大军均被北魏拓跋焘的铁骑按在地上摩擦!

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430年,刘义隆任命自己的铁杆心腹到彦之为总指挥统帅全军,谁知到彦之能力有限,畏首畏尾,刚开始打就中了拓跋焘的圈套,面对北魏铁骑势如破竹的反击表现的毫无斗志,在拓跋焘攻陷洛阳之后,到彦之便满心惊恐,极力主张南侧,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失败后,刘义隆并没有放弃,他在20年后也就是公元450年举全国之力,发动了第二次北伐,追求其功于一役,成败在此一举。

这次北伐分为东西二路,东路是主力部队由王玄谟率领,这个家伙是个纸上谈兵的好手,空有一张侃侃而谈的嘴,实战很不给力。

在滑台被拓跋焘打的丢盔卸甲,刘宋举全国之力准备的资源和武器也在这一战消耗殆尽,东路的失败,犹如连锁反应直接影响到了西路大军。

原本西路大军进展顺利,大将薛安都连克魏军,取得了不小的战绩,就在连战连胜时士气正旺时,东路大军却传来了溃败的消息,刘义隆不得不下令西路大军停止行进的脚步往回撤。

虽然刘宋的两路大军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可拓跋焘这次并不想轻易结束这场战争,刘宋的军队撤退之后,他亲自率领大军乘胜追击深入了刘宋腹地。追击中他碰到了北伐偏师藏质的两万部队,两军交战之后,藏质不敌率领残部撤到了盱眙,藏质这次当了败军之将,在盱眙却表现神勇,击败了拓跋焘。

能看到刘宋的几次北伐简直是被北魏按在地上摩擦,几乎没打过什么像样的胜仗,可盱眙的出现彻底弥补了刘宋北伐无胜的遗憾,并且这次胜利还不是普通的小胜,而是在历史上都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儿究竟发生了什么?刘宋军队又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出华丽的一战呢?

刘宋北伐大军被打的节节败退,为何在盱眙却能凭借3000多人打赢几万人?

1、拓跋焘的自信与自大

在拓跋焘南下的路线里,盱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他压根没把它放在眼里,在追击刘宋撤退大军时,为了尽快南下,他直接绕过了盱眙。

在南方抢掠一通后开始北归,在返回途中拓跋焘又到了盱眙,再次路过此地他突然有了兴致,想和城内的守军讨杯酒喝。

于是大大方方送了个葫芦到城内,让盱眙守军给他装满美酒。可谁知敗逃到此处的藏质直接往葫芦里撒了两泡尿给他递了出去。

这可把拓跋焘气坏了,小小盱眙败军之将竟敢如此戏弄我。这下他也不急着北归了,立即下令围着盱眙建造了一道长堤,又吩咐大军断了盱眙的水源,最后里三层外三层把盱眙围了个底朝天,盱眙彻底变成了一座孤城,盱眙之战彻底打响。

在拓跋焘的设想里,拿下盱眙犹如恶虎扑兔般手到擒来,可战斗开始后,他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魏军在拓跋焘的指挥下发动了一波波猛烈的攻击,他们造了钩车来钩城楼,也造了冲车来冲击城门,都无功而返。

最后,魏军只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肉搏战,本身魏军人数就占据了绝对优势,用肉搏战拼命也应该能把城内守军拼到一兵一卒都不剩,但他们如潮水一般冲上城楼时,宋军又一次次把他们打了下来,城下留下了数以万计大魏军的尸体,都堆积成了小山。

这种情形让拓跋焘始料未及,战况焦灼时他又心生一计,试图从心理上摧毁敌人,他亲自给城内的守将藏质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的前锋部队都不是鲜卑人,带头攻打城东的是丁零与胡人,攻打南边的是氐族和羌族,这些人都与我们鲜卑人有利益冲突,你杀的越多对我们越有利,所以你们越费劲守城我越高兴。

拓跋焘的这封信偷鸡不成反倒蚀了把米,藏质收到信后守城的心没有一丝动摇,反手就在城墙上公然把信给攻城的魏军看并说,你们的皇帝不觉得你们的性命重要,压根不把你们当人看,你们还这么努力攻城干嘛。

没想到拓跋焘使用的攻心计,反而被盱眙的守将利用动摇了魏军的军心,也为魏军在盱眙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2、盱眙守将沈璞未雨绸缪 城内守军顽强抵抗

阻挠魏军顺利攻克盱眙的另一个原因来自沈璞,沈璞经营盱眙许久,这人颇有远见。在刘宋的第二次北伐大业中,他不是主力部队,负责的是护送粮草这种后勤工作,但他担心万一有天魏军会攻到城下,未雨绸缪的建造了很多防御工事,挖了壕沟,建了防御城楼,囤了足够多的粮食、木材和石头。

没想到魏军真的打过来了,在拓跋焘试图把盱眙变成一座孤城时,殊不知沈璞早有准备,也正是因此才有足够多的底气和魏军展开对峙。

城内守军面对魏军也表现出了悍不畏死的精神,魏军用钩车钩城墙,城内守军就用绳子系住钩车,用几百人一起往后拉,使得钩车没办法损坏城墙。魏军一波一波冲上城墙时,他们一次次把魏军打下去,他们用顽强的战斗精神,牢牢守住了盱眙。

3、北魏大军水土不服 瘟疫频繁

北魏的领土包括今山西、河北、内蒙古,气候寒冷干燥,而刘宋的南方则湿润多雨。魏军耗时一个多月没有拿下盱眙,也使得季节从冬天到了春天。魏军水土不服,很难适应南方的气候不断生病,再加上用肉搏战伤亡太大,那么多尸体堆在一起爆发了瘟疫,疾病在魏军中传播。他们当初攻城的雄心壮志,早已消磨殆尽。

更何况这时,刘义隆为了解盱眙之危,派遣水师从东海进入淮海,同时让彭城的军队南下,试图截断魏军的北归之路,为了避免部队遭受南北夹击,拓跋焘只能下令魏军放弃攻城开始撤退。

盱眙之战结束同时宣告着,耗时两年的南北激战暂时告一段落,最终刘义隆冒失的北伐使得刘宋国力大损,整个国家废墟累累。可大胆猜测,也正是因为他励精图治创下的“元嘉之治”,让盱眙的守将和部队有信心和动力去无畏的战斗,才爆发出了这么大的力量。

更多文章

  • 常说春秋霸主,那么霸主是怎么体现的呢?法律规定还是诸侯认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时期的三个霸主,霸主霸主,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五个霸主

    看春秋历史您怎么都不会绕过“春秋争霸”和“春秋霸主”这两个历史专有名词,那么有的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这个霸主的地位究竟是怎么体现的呢?是通过法律的形势来确定呢?还是通过诸侯选举,承认霸主的地位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春秋时期怎么成为霸主这件事,为了让大家一眼看懂,分两个步骤来解读:霸主的形成;霸主的确

  • 唐朝灭亡之际,皇帝将儿子送给大臣道:让他跟你姓!后成一代宗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最昌盛的封建王朝之一,它经历二十一位皇帝,共计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有我们熟知的野心家,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女皇帝武则天;也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更有空前发达的文学创作,诗词歌赋。总之,提及唐代,总是富丽堂皇。但是,任它是再厉害的朝代,日薄西山,总免不了破败的景象。百姓起义,乱臣篡权,

  • 历史上的天水人——狄仁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 张广成狄仁杰,字怀英,唐代人,是我国历史上的名臣贤相。他为宦有方,政绩卓著。则天当朝,“仁杰蒙耻奋忠,以权大谋,引张柬之等,卒复唐室,功盖一时”(《新唐书》)。其早在唐代已备受赞誉:“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高适《狄梁公仁杰》)而今,伴随着《神探狄仁杰》等影视剧的热播,狄仁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

  • 齐桓公如何重用贤臣,提高齐国综合国力,终成为春秋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史记》中记载:“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齐桓公,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统治者。在他的带领下,齐国的国力愈发的强大,最后一举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在他统治期间,他任用一代贤才管仲为相,在齐国国内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从而

  • 唐朝时期经济中心已转移到东南方,李渊选择定都长安是错误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历史事实也并不完全是这样。例如,唐朝是隋朝贵族李渊建立的。李渊与李世民父子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趁机席卷中原,竟然一举成功夺得天下。唐朝选定长安为都城。然而,当时的长安已经不是经济中心了,经济中心在当时已经转移到黄河中下游及东南方了。为何会这样认为呢?我们翻开历史可以知道,长安地处比较偏僻的

  • 755年,44岁的杜甫终于熬到了一官半职,返乡省家却惊闻噩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返乡省家,惊闻噩耗 公元755年,为了求官,已经在长安蹉跎了十余年的杜甫,终于被授予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职。11月,杜甫回乡省家,已经44岁的杜甫没有衣锦还乡的喜悦,但也有终于有了一份养活妻儿的工作。谁知道,他正心怀忐忑的走到家门口,突然听到一声接一声的凄惨哀嚎,他听出,这似乎是自己妻子的声音。杜甫本

  • 建议消除罪犯子女考公限制?心疼因政审不敢参加科举的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罪犯子女存在着诸多考公限制,至少从表面来看,是带有株连性质的,和现代社会的法治精神相违悖。因此,政协委员周世虹建议消除对罪犯子女考公的限制,一时间引发热议。图片出自网络如果说允许罪犯子女搞发明创造获得专利权,搞学术研究获得嘉奖,这无可厚非。之所以这么关注考公层面,还是因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01

  • 唐太宗最器重的儿子迷恋追星 搞基 还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唐太宗李世民长子,母长孙皇后。《贞观之治》剧照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十月,刚刚通过“玄武门之变“坐上皇帝宝座的唐太宗,深深知道确立皇位继承人的重要性,于是他将自己的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此时的李承乾年仅八岁。幼年的李承乾聪明伶俐,唐太宗很喜欢他,派了一些

  • 《魏晋南北朝》川胜义雄 电子书版PDF、epub、mobi 下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从秦汉到隋唐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大分裂时期这是群雄割据的混乱时代,也是文学艺术、思想文化波澜壮阔的时代本书宏观地聚焦于这三百多年乱世的种种因素和历史发展脉络,以超越政权、超越时代的广阔视野,跳出王朝更替、权力斗争等短时段的政治纷纭,综合性地考察魏晋南北朝政治史和文化史的交织,追踪在

  • “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有机会载入地方志,为后人铭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祖国山河,寸土不让”,在黑压压的外军公然挑衅,践踏边界的时候,戊守边疆的团长祁发宝赤手空拳、挺身而出阻拦蛮横无理的外军。双方爆发激烈的冲突,祁发宝团长身负重伤,左前额骨破裂,有一道十几厘米长的口子,血流如注。醒来之后,他一把扯掉头上的纱布,还要冲锋陷阵,可是没有走几步,又昏倒在地。他的事迹让无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