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宕渠之战:拨正蜀汉历史走向

宕渠之战:拨正蜀汉历史走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437 更新时间:2024/2/19 17:15:16

文/图刘渠

张飞“立马勒名”碑拓片

渠县八濛山古战场遗址

“汉归义賨邑侯”金印

“宕渠之战”时间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冬。

战场地点

巴西郡宕渠县南(今渠县八濛山)。

战役双方主将

曹魏偏将军张郃,蜀汉巴西太守、上将张飞。

双方兵力

张郃领军约万余人,张飞率“精卒”万余人。

战役过程

50余天。张郃基本上据寨而守;张飞围而不攻,天天叫阵,欲引其出战而歼灭主将。

战役结局

一场攻略战打成了困守战。张郃一出战就被突袭,曹军因道狭前后不得救,落荒而逃,然后引军还于南郑。巴土获安。

“宕渠之战”

在三国争霸中,是魏蜀之间唯一一次在蜀汉巴地正面对垒的战役。由于事发仓促、战场环境

特殊,其过程竟难以用兵法去衡量之。此战张飞对张郃的胜利,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三国志》中,魏国之曹操、张鲁、张郃等,蜀国刘备、黄权、张飞等纪传均从不同角度写了此战役。《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老黄忠计夺天荡山”对此战作了颇为精彩的描写。影视剧《三国演义》更是把这场战役进程及人物形象演绎得妙趣横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有人将“宕渠之战”作了一番艺术化还原。虽说未免夸张,却也于史有据,可以“叙史别观”视之。笔者从尊重历史考虑,试从以下几个维度重新加以审视。

被架空的皇权

是后汉朝政崩塌的“政治因由”

东汉时期,皇族吸取新莽篡权的教训,遂与豪强联姻,培植第三方外援,以巩固和加强皇权。这些皇亲国戚的权势迅速扩展,逐渐形成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东汉诸多皇帝幼年即位,又多夭折、绝嗣,自然由其母后临朝称制。皇后政见有限,只有依赖和信任娘舅家人,这也使得外戚进一步专权。小皇帝慢慢长大后,不甘大权旁落,但处于宫禁之中,只能信赖身边的宦官。东汉中晚期,就是在外戚和宦官两种势力的较量中度过的。

宦官与外戚的斗争愈演愈烈。阉党势力恃皇权而略胜一筹,发展到“十常侍”架空皇帝、独霸朝政的局面。朝臣为削除宦官势力,遂引边将入京,结果被西凉董卓反制。形势演变大大超出了大臣们的预期和掌控范围。

董卓恃强霸道,寡廉鲜耻,激起内臣外官的切齿之愤。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大小军阀关东会盟,公开讨伐董卓。董卓西迁,曹操特别关注皇帝的去向,星夜追赶,截迎汉献帝在手。计除董卓之后,群雄并起,拥兵自重,然后相互攻伐。三国由此拉开序幕。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尊王攘夷”而败袁绍、灭袁术,取乌桓、定西凉,拥有北方大片土地,成为最大赢家。据《中国人口史》资料,曹操地盘约有400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

东吴历经孙策的扩张和孙权的巩固,直到正式建立吴国时,拥有汉朝十三州的扬州和荆州大部,以及交州全境,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以上。

蜀汉灭亡前,领地有益州、云贵北部及汉中谷地,人口约200万,面积约在150万平方公里以上。

一时间,谁也吃不了谁的三大势力,演绎形成三国鼎立的短暂局面,成为中国历史的独特景观,也成了后世文学创作灵感之源和取之不尽的史料素材。

宕渠之战规模不大

却是夺汉中的“战略序曲”

刘焉领牧益州时,命张鲁为汉中郡督义司马,鲁谋杀张修、斩杀汉使,自任“师君”,成为独立的割据势力,“雄据巴汉垂三十年”。张鲁不时到宕渠境内传道布教,賨(cóng)民大多信奉“五斗米”教。刘璋析分三巴后,巴西賨民夷酋也多与张鲁交好。就是说,成都对巴西郡的掌控不力,尤其是賨人分布区域。

宕渠县,西汉时期设立,治所在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东北,东汉中期属巴西郡。宕渠是賨民聚居的自治地方,北与汉中横亘大巴山脉毗邻。县域之内,自巴山南坡以降,大部是川东平行岭谷与丘陵过渡地带。

益州总的感觉已不是那么“安稳”。刘璋除了“西线无战事”,东与张鲁有杀母之仇,时常受到张鲁的侵扰。西北方向“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汉中)者数万家”。最可怕的是,若张鲁北引曹操大军来袭,则“蜀中危矣”!东南方向,荆州刘表死后,经赤壁大战,已为刘备控制。刘备素有“仁义”之名,又是刘氏宗亲。建安十六年(211年),在张松法正等人怂恿下,刘璋决心迎刘备入蜀抗曹。如此,正中刘备下怀,步入了“隆中对”战略谋划的进展阶段。刘璋亲到涪陵迎接刘备,然后增兵使讨张鲁。刘备讨鲁为假,收拾人心打响招牌,然后据蜀以为根据地才是真实目的。

《先主传》说:“令张飞进兵宕渠,与郃等战于瓦口”。

《张飞传》说:张飞“领巴西太守”“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

张郃是从袁绍那里跑出来降曹的,曹操立即拜为偏将军。张郃随伍征战,屡为先锋,战功无数。收汉中后,作为夏侯渊的副将共同留守。适逢三巴夷酋朴胡、杜濩、袁约等举民投附,宕渠正好“空虚”。世人皆知賨民悍勇,是很理想的兵源。曹操看到賨人身材高大威猛,有意尽可能多地迁徙其民。急于建功立威的张郃坐不住了,遂别督诸军,“进军宕渠”。

宕渠之战是魏蜀之间争夺汉中的战略序曲。

汉中是蜀汉必争的东部屏障。黄权曾向刘备进言:“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

《先主传》说: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诸将进兵汉中;曹操亲临汉中前线与刘备对峙。汉中盆地处在八百里秦岭和千里巴山之间,于刘备而言,怀卧榻之忧,志在必得。及至次年夏,形势对曹操愈发不利,军需保障很困难,遂引军而还,最后主动放弃了汉中。刘备遂有汉中及上庸。蜀军一片欢腾,纷纷劝晋,刘备于是自封“汉中王”,一班人等均得封赏。

再后来,诸葛亮为了“足食足兵”,在汉中兴修水利,开垦增种,进行了一番颇见成效的经营,成为他北伐进军的前沿、退守的根据地和转运军需物资的基地。由此可见,汉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战局拨正历史走向

宕渠县郡“地位前出”

《张飞传》说:“郃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宕渠之战”的进程和结果也就很清楚了:张郃领兵经米仓道、沿巴水河谷而下,来到宕渠县腹地。蜀将张飞自阆中领兵万余人疾驰宕渠与之相拒。是役,张飞出奇兵,从小路突袭。曹军因道路狭窄而前后不得相互策应支援,张飞集中优势兵力击破了张郃的人马。于是,张郃弃马,沿着山边小路奔逃。最后,引军还于南郑。而张郃在遭受突袭、本部受损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撤退,保全了主力,因而止损有功,虽然战役目标没有达成,曹操却提拔张郃为荡寇将军之职以示嘉奖。然后,曹操返回本部。

张郃进军的战役目标,按记载是想“徙其民”,尤其是賨人这样的优质兵源。张飞予以阻击,作为巴西太守,正是守土有责,目的是挫败曹魏的战役意图。一场攻略战打成了据寨不战的围困战,对峙近两个月。被动的张郃在气势上就已先失一招。可见,张郃来得仓促,情况不明,又是孤军突进,自然处于劣势地位。其败局已在料想之中。

正是由于宕渠之战而凸显出汉中的战略地位,也把宕渠地域推到了战略前沿,成为蜀汉拒曹的要地。安抚民心、稳定局面、强化治理等问题,一下子摆在了诸葛亮的案上。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张飞并没有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等他去办理。从军事层面说,他也必须视察地理环境,考虑攻守策略、物资筹措及运转等事宜。

宕渠之战后,刘备随即采取了一连贯的动作:升宕渠县为郡,管辖故地之宕渠县、汉昌县、宣汉县;在宕渠县特设“宕渠侯国”,拜封杜濩为“邑侯”,又颁发“汉归义賨邑侯”金印一方,以示尊荣(1935年《云阳新县志》卷22记载了此印出土一事。此印今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同时,也有助于召唤賨人回归故里。

“宕渠之战”拨正了蜀汉历史的走向,在地方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值得史家关注和讨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是曹操的侍妾,因为把曹操服侍得太舒服,竟然被曹操活活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曹操一生拥有十多位妻妾,也生下了不少的儿子,基本上每个都十分的有才华,特别是曹丕、曹植、曹冲,而在这三个当中曹操又特别喜爱最小的儿子曹冲,甚至宠到想要废长立幼让曹植继承自己的大业。而曹丕的亲生母亲卞夫人,乃是曹操的正妻,在曹丕上位后,卞夫人就自然成了皇太后,享受到了各种荣华富贵,日子过得好

  • 历史上真有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件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里写道:关羽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曹操以前对他的许多恩情,看曹军现在如此的狼狈状,于是勒住马头让开了去路......历史上真的有书中写的关羽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这件事吗?此事说来话长——(一)曹操一直很看重关羽当年曹操联络十八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董卓派来征战的大将华雄在城外叫战,袁

  • 三国演义里,关羽之死并非败给陆逊,罪魁祸首或是孔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关羽面临的情况十分危急,他完全落入吕蒙的包围圈,曹军也对关羽虎视眈眈。 孙权派兵占领江陵时,关羽完全断绝了退路。 关羽知道自己的经历后,急忙向刘封和孟达求援,但关羽出乎意料地拒绝了他俩接二连三的请求。关羽作为我们中国的“一代名将”,之所以陷入这种境地,确实是叹了口气,在这危机的局面下,关羽只能逃

  •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神机妙算,其军事能力更是不容小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很多时候,小说作品难免会对某些历史人物夸大其词,所以,考量一个历史人物还需客观地参考历史资料。今天我们就根据陈寿的《诸葛亮传》来辩证地讨论孔明先生的军事能力。陈寿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大体可分为两点:首先,高度赞扬了诸葛亮在蜀汉内政中发挥的治国能力,且肯定了诸葛亮“依法治蜀”的内政方针。但这种赞扬是

  • 外国人认为亚历山大能够秒杀秦始皇,被回怼,井底之蛙不知天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亚历山大创建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而秦始皇则是总结了中国长达800年的混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王朝,大秦王朝。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制度形式。欧洲很多人都说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天下无敌,无人能挡,就连强大的波斯帝国都被消灭了。秦始皇面对亚历山大根本没有胜算。这样的话语被很多中

  • 赵云是科幻片,终其一生,我们却更像是关羽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云的形象简短,关羽评价赵云张飞,赵云外貌介绍

    最近在看《三国演义》,想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先放结论:赵云很完美,但我们无法成为他,我们更像是成长中的关羽、张飞。《三国演义》里面哪个人物,是属于有口皆碑的?这个人,一定是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我乃常山赵子龙”,这句话一出,莫名就让人非常热血沸腾!赵子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我们也羡慕、仰望赵子

  • 诸葛亮执政12年:把原本富甲天下的四川变成了民众吃不饱饭的穷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北伐谁驻守成都,诸葛亮第一次进入汉中的时候,诸葛亮执政时期生活

    这里笔者绝不是要攻击诸葛亮的人品和德行,他在个人品德方面绝对是圣贤级别的,他也没有为自己家族谋求任何好处。但是,诸葛亮个人品德完美无瑕,不代表在他的治理下蜀汉民众就安居乐业,民富国强。事实上,因为诸葛亮一直想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因此,在他治理蜀汉12年里“五伐中原”,极大的消耗了巴蜀的民间财富

  • 诸葛亮是三国第一军事家、政治家,为什么他却始终未能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禅在诸葛亮临终前问了什么,诸葛亮有多少妻妾,诸葛亮七擒孟获简介

    诸葛亮几乎代表了中国古代士子大臣的完美形象:他智慧通天,忠贞不二,辅佐幼主,鞠躬尽瘁。他不但为流亡数10年的刘备势力,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同时在刘备死后,辅佐后主刘禅20余年。因此,如果说古代的大臣有完美的模板的话,那么诸葛亮必然是其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角色,却也并非人人夸赞,例

  • 吕后驾崩,三位参与诛吕的宗室,却在大功告成之后离奇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汉高祖刘邦长子——齐悼惠王刘肥 公元前180年,吕雉驾崩不久,吕氏外戚集团便被刘姓宗室与大臣联手所灭,连汉高祖嫡脉也顺带被灭,刘盈子嗣全部被杀。汉文帝被拥立登基之后,封赏有功之臣,最耀眼的无疑是周勃与陈平。事实上,还有三人功劳不下于周勃与陈平,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起到的作用更大,却很少被人提起。

  • 蜀汉只有一个益州,为何撑得起三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时的益州,包括陕西省秦岭以南,四川省盆地部分、重庆市、贵州省大部、云南省,以及缅甸东北部地区。三国时的蜀汉也基本控制了东汉益州辖区,约有106万平方公里,综合国力不如魏吴,但益州资源丰富,足以三分而立。 四川盆地的面积有26万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适宜耕种。曹魏控制的华北平原面积有多大呢?约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