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时,皇帝上朝是说满语还是汉语?满语的兴盛与衰落!

清朝时,皇帝上朝是说满语还是汉语?满语的兴盛与衰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116 更新时间:2024/1/17 3:07:01

那么真实情况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尤其是在皇帝上朝的时候,他和大臣们之间说的是汉语还是满语呢?

咱们就来聊一聊。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便规定明朝的官方语言统一使用南京官话,也就是江淮次方言。

之所以选择这种语言,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五胡乱华之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华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也随之来到了南方,所以南京、合肥、扬州、盐城等地普遍使用的江淮次方言成为了主流语言。

其次,江淮次方言不但发音清晰,而且说起话来抑扬顿挫,非常的好听。

也正是因此,在大明朝的极力推广之下,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开始使用南京官话。

然而就在中原百姓说着南京官话时,努尔哈赤和他的满族政权也开始崛起了,这个政权不但拥有自己的语言,还拥有自己的文字。

这个时期的满族政权,使用的自然是他们的母语,也就是满语,无论是皇帝大臣,还是普通百姓都是如此。

但是随着大明王朝的日渐没落,满族政权的异军突起,清军开始不断入侵明朝的领土,满人和汉人之间也因此出现了频繁的交集,满人也开始接触南京官话。

但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他们都不愿意学习满洲官话。哪怕是一些汉族大臣投靠到了满族政权,比如说祖大寿吴三桂等人,他们想与满人交流,也必须使用满洲话。

为什么满族政权不愿意学习南京官话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瞧不上!

那个年代的满人是非常骄傲的,他们根本瞧不起中原文化。在满人的眼中,他们身份高贵,汉人只不过是些“奴隶”而已。

除此之外,满人认为自己的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文字还是语言,都没有必要去学习别人的。

但是当顺治皇帝入主中原之后,满人们很快便意识到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满人的文化真的博大精深吗?

虽然满族文化也有它自己的发展历史,但是比起浩瀚如星空般的中原文化来说,如何能够相媲美?

就比如说顺治皇帝最喜欢的古诗词,满族文化里可没有这个,要想朗读或者抄写这些古诗词,就离不开对汉字的掌握。

第二个问题,政令如何下达?

以前的时候,满族统治者颁发政令,使用的都是满文,下面的臣子们也都是满人,所以人人都能看得懂。

但是入主中原之后,数量稀少的满人想要统治这偌大一片疆土,就不得不大量使用汉人,但是这些汉族大臣又不懂满语,皇帝下达政令,传遍全国之后,竟没有几个人看得懂,这不成了笑话吗?

或许有朋友要说了,既然清朝已经统治了中原,皇帝完全可以下达命令,让所有人都去学习使用满族文字,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坦白说,即便皇帝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也推行不下去!我们可以想一想清朝刚入关时制定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制度。

为了让全中国人剃头扎小辫儿,满人和汉人爆发了无数次的冲突,一大批不愿剃头的汉人都被血腥屠杀了(如嘉定三屠)。

剃个头都这么难,更不用说让汉人说满语,写满族字了,简直就是不可能。

也正是因此,清朝统治者不得不学习汉族文化,但是统治者们也知道,在巨大的文化冲击下,满人很容易被汉化,于是历朝历代的清朝皇帝都会花费巨大代价,让满族弟子“国语骑射”。

说白了就是学习满族的传统文化,其中自然也包括语言和文字。

虽然清朝统治者做了一些努力,但是汉字以及汉语的兴起与普及,早已经是大势所趋。这种情况在康熙帝到乾隆帝统治的这段时间里,表现的最为明显。

无论是康熙还是乾隆,他们全都满汉皆通,与臣子说话时,那也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果与汉族大臣聊天,他们就会说汉语。如果与满族大臣聊天的话,他们就会说满语。

除此之外,皇帝们在颁发命令时,也是“满汉双译”,既有满族文字,也有汉族文字。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毕竟汉族大臣看不懂满族文字,而满族大臣又看不懂汉字,于是便只能“满汉双译”了。

到了乾隆皇帝统治的晚期,满人已经被汉化的非常严重了。有一次乾隆皇帝与一位满族大臣说话,两人说的都是满语,结果满族大臣不但结结巴巴,而且说错了很多地方。

看到这一幕,乾隆皇帝大发雷霆,指责这位大臣忘本!随后乾隆皇帝下令,要求满洲贵族全员学习满族的传统文化,可惜这道命令很快就被满人们扔进了垃圾桶。

满人们已经无法认可自己的传统文化了。

到了清朝统治的中后期,无论是满族语言还是满族文字,都已经极少出现,包括慈禧太后在内的满族统治者,都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还带着浓浓的北京腔。

再比如说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因为3岁登基6岁退位,所以溥仪与人交谈时说的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话。

所以说,自从满族入主中原后,为了便于统治,就慢慢开始出现了“满汉并存”的情况,汉族文字和满族文字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到了清朝中晚期,满族语言几乎彻底消失。目前,能够熟练掌握满族语言和文字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

虽然满族的文字和语言无法与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相比,但它同样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同样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像这种文化,我们决不能让它彻底消散在历史长河之中。

通过满族文字的发展变化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中华民族的融合能力实在是强到逆天!

历史中的汉民族曾遭受过无数次的入侵和压迫,比如说蒙古、女贞,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游牧民族。但无论是来自哪里的异族,只要进入中华民族的地盘,早晚会被中华民族融合,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其文化也会变成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耳三钳是《延禧》首还原?早在2001年的《康熙王朝》就扮上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王朝的服饰符不符合历史,康熙时代娘娘的排名,康熙帝平定三藩图片

    作为清装剧常常忽略的一个小细节,《延禧攻略》中人物“一耳三钳”的出现,不仅引发满清旧俗的讨论和科普,还引得网友疯狂打call,贴出历史人物画像表示如此细节都能神还原,良心道具组。但追根溯源,“一耳三钳”并非是《延禧》首个还原,还有许多电视剧有也这一细节,只是观众没有注意到,虽然不是首次但确实是宣传程

  • 嘉庆朝的军机大臣们,助力绵宁登上帝位,10天后为何全部被罢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军用飞机部长是军用飞机局的负责人。军机处是直接对天皇负责的机构。是清代国家政令的发源地和行政中心。“即在军政事务的管理上遵从皇帝的旨意,实质上是充当皇帝的侍从秘书。嘉庆末年,战机大臣有东阁大学士托进、文澜阁学士戴俊元、户部尚书陆寅朴、尚书尚书文福。帐户,是军用飞机的飞行员(实习)。相传嘉庆二十五年(

  • 清朝女子因难产昏厥,被误认为已死下葬,200年后才知墓中惨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妇女难产昏厥,清朝活人殉葬制度记载,清朝活人殉葬

    尤其是在医疗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分娩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意外。清朝有位女子难产晕倒。谁知道他应该已经死了并被埋葬了。直到200年后,人们才意识到墓中的危险。.在远古时代,古人的寿命与现代人的寿命相差不远,约为30岁。但古代女性的寿命就更短了,有的死于难产。另外,在我的故国,无论是国王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非

  • 多尔衮为何不称帝?难道是为了孝庄?非也!非不欲也,是不能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皇太极匆匆离世,没有留下传位诏书,也没有正式确立“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度;皇帝的候选人。《孝庄秘史》钟福临被选为新皇帝除了皇太极的儿子:苏豪格亲王九子福临博穆博戈尔,皇帝的第十个儿子其他都是妃子,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皇太极兄弟还有资格参加:太子李代善多尔衮英俊的国王阿齐格王多多玉君在皇太极的这些兄弟

  • 乾隆听到是自己继承大位后,为何“哭不停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最爱的女人排名,乾隆传位给儿子没几天就被赶出了,乾隆出殡全过程

    (图)雍正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zhēn)(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不过,雍正的死相比其他人,还是更为突然了些。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晚上十点左右,大学士张廷玉刚刚就寝,突然被一阵急剧的敲门声惊醒。圆明园的太监前来传

  • 乾隆最神秘的香妃,二婚入宫牌子被翻掉漆,去世后乾隆罢朝三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与影视作品中的香妃不同,历史上的香妃并没有那么厌恶乾隆,相反,她对乾隆十分亲热,乾隆对她的宠爱甚至超过了影视作品中的宠爱。.真正的香妃并不是自愿来到清朝的,而是她一早就知道自己的命运,却轻而易举地接受了这一切机构,而她死的时候,乾隆也是痛苦万分,并没有去法院三天了。这个女人是谁?香妃史称容妃,新疆维

  • 太平天国豫王千岁:击毙湘军第一名将,后病死在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沈静与豫王,太平天国将领死于河南,有药大结局 豫王

    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近代史往往是一个令人心碎的过程。每当看到华夏儿女奋勇抗争最终失败的历史片段,总让人气愤不已。其中,声势浩大却时高时低的太平天国运动让不少人“难以平静”。这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以其一往无前的姿态给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虽然它最终年久失修,但它催生的许多光辉名字仍然

  • 05年,汪精卫后人回大陆探亲,于重庆看到父母跪像,当场失声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汪精卫真实结局解密,汪精卫后人过得怎样,汪精卫死因真相揭秘

    为什么热血的少年是冷血的?1883年,汪精卫在广东省三水,广东省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反清革命的大本营。早年献身于革命党的王某曾密谋刺杀摄政王载沣,一时间举国震惊。就这样,王氏深受孙中山的信任,成为心腹。1911年辛亥革命后,革命青年汪精卫奋勇退役,随妻子陈璧君出国留学。回国后,历任广东省要职。作为国

  • 雍正继位后,善待了废太子一家,为何不愿赦免囚禁14年的大阿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晚年时,清朝“九子夺嫡”分外激烈,最终四阿哥胤禛成功上位,即雍正皇帝。雍正继位后,对自己的兄弟们态度不一,他对废太子一家关怀备至,但却不肯赦免已经囚禁14年之久的大阿哥胤禔,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雍正上位史 最初,康熙帝希望自己的二儿子胤礽,可以继承帝位,因为他的母亲孝诚仁皇后是康熙的心头爱。

  • 女不读仓央嘉措,怕恋爱脑。男不读纳兰性德,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男不读纳兰性德纳兰的诗里,更多的是对亡妻的悼念,想纳兰贵为宰相纳兰明珠之子,身份是何等显赫,要什么样的女子不能得到,却只对妻子情有独钟,在妻子离世后,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妻子故去多年,记忆中她的样子还清晰存在,想要为她描摹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