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姬、赢政、吕不韦3人深厚情谊也挡不住角色变化之后的利益相争

赵姬、赢政、吕不韦3人深厚情谊也挡不住角色变化之后的利益相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543 更新时间:2024/1/21 9:01:58

此三人关系也是挺复杂的。

赵姬原来是吕不韦的宠姬,因为子楚也就是赢政的父亲看中赵姬。赵姬就从吕不韦之宠姬变成子楚的宠姬。当赵姬生下赢政之后被立为夫人。

司马迁的《史记》中留下这么一句话引发很多人对赢政与吕不韦之间的关系猜测,当然知常容觉得这句话黑秦朝的概率比较大。

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史记·吕不韦列传》

特别是自匿二字很容易让人有很多想法。

[var1]

这个也能理解,虽然太史公秉笔直书,但也架不住他是汉朝之臣,不自觉就会维护起汉朝之正统。维护有二种方式,一种是扬己,他在《高祖本纪》中将刘邦神化的特别厉害,《

司马迁用一千多字,7种证词,请出秦始皇,只为证明刘邦是龙不是混混

》,还有一种是贬,那就是贬前朝也就是秦朝,又不能明贬,明贬太低俗了,用一些语焉不详之词恰到好处。

当然在《秦始皇本纪》中就又换了一种说法。

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这也是史家的手法,比如陈寿在写《三国志诸葛亮传》时,写的都是诸葛亮正面的方面,诸葛亮的负面材料全放在《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由读者自己去体悟。

所以这三人的关系还是挺复杂的。

这一切始作俑者为吕不韦。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战国策·秦五·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这就是吕不韦为什么要做这笔生意的初衷吧,他想获得无数倍利。

他们三个在同一战线上,可谓是生死与共。

[var1]

长平之战后,吕不韦带着子楚跑了。赵姬护着赢政在赵国东躲西藏,苟全性命,此时赵姬的母性和担当是令人佩服的,也令赢政印象深刻。

回到秦国之后,吕不韦,赵姬、赢政还是同一条战线,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而这一切的利益的呈现点就是赢政。

赢政必须被立为太子。

赢政无法被立为太子,则赵姬和吕不韦两个人的利益都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赢政自己也在努力争取自己被立为太子,只有自己被立为太子才有生存和大展志向之机会。

赵姬、赢政、吕不韦之间此时用亲密无间,可以互托后背来形容也不为过。

其中一人败了,就是这三人之败。所以他们之间是守望相助。

子楚终于死了,赢政坐上皇帝位了。

赵姬成了太后,吕不韦还是秦相。

此时三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赢政是国君、赵姬是太后、吕不韦是国相。

[var1]

三人没有生死大敌,相反有了共同的利益之争——权力。

赵姬想把控秦国大权,吕不韦也想,赢政也想。

三个复杂关系的人因为身份的改变,立场也发生改变,开始彼此算计。

一开始赵姬与赢政是同一条心,他们必须要依靠吕不韦。

没有吕不韦主持大局,少年赢政是无法坐稳江山的。当然吕不韦肯定也要死命护着赢政。赢政倒了,他这个外国人也只能跑路了。

此时吕不韦的处境就开始有些微妙了,他如同一个吞下鱼饵的鱼,吐出去,这香饵就吃不到了,吃了就有上钩的风险,风险是越来越大。

唯一没有风险的办法就是完全把持秦国大权,让秦国由自己把控到死,将赢政完全架空。

当赢政坐上国君之位时,这个局面就已经开始运作。

吕不韦要权,赢政也要权,他们只差一个时机摊牌。

[var1]

此时的赵姬也不已经不再是那个吕不韦身边的宠姬,她经历了太多大多的宫中相争,她也成长,想法也变了。

人一旦在权位上呆久了,就会恋上,赵姬无疑也想架空秦始皇,自己把控权力。这个在秦朝是有先例的。芈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如果赢政只是一个如同阿斗一样的人物,估计也就剩下赵姬与吕不韦相争。问题是赢政是后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他怎么可能希望大权旁落呢?

当赢政坐上王位的那一天,三人已经是水火不容了。

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史记·吕不韦列传》

这句话信息量很大,估计赵姬在子楚死后,与吕不韦并没有断绝所有关系。此时赵姬与吕不韦是旧情复燃吗?

当然不是,这应该是赵姬拉拢吕不韦的一种手段,赵姬不是当年那个赵姬。

[var1]

赵姬也在寻找出路,嫪毐的到来无疑是一个机会。

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姬在扶持嫪毐,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馀人。

一句话赵姬找到一个同盟军,这个人就是嫪毐。当她与嫪毐生下二子之后,她对赢政的态度就完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因为赢政不好控制,想废掉。

赢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之时,嫪毐起兵造反。

赢政其实正等着这个机会,因为他早就布好防线。

最后嫪毐失败被杀,赵姬也被赢政软禁。比较有意思的是赢政是派吕不韦去平叛的。

王使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毐败走,获之。——《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

赢政为什么笃定吕不韦会帮他?

此时吕不韦一定是感受到苦涩,因为他明白这鱼饵不是香的,而是已经上钩吐不出来了。

[var1]

嫪毐如果成功了,自己相国之位肯定保不住。现在帮赢政或许赢政会念在自己帮他的份上继续重用他。实际上此时吕不韦最明智的保身之法是跑路,但是这生意做到这么大,放弃是不可能的。

赵姬和嫪毐搞定了,现在只剩下吕不韦与赢政二人的对决了。

赢政没有马上弄死吕不韦,而是先夺回权力。

王以文信侯奉先王功大,不忍诛。——《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

不忍说明已经有了想法。吕不韦免相之后,赢政写了一封信给他。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明白秦始皇这是要自己的命,想让自己自杀,因为失去权力的吕不韦只能束手待毙。

为什么不造反?因为自己不是秦人,秦人怎么会帮一个外国人呢?商鞅曾经逃回封地去起兵,结果自然也是死路一条。

逃到国外去成不成呢?

当时秦国对诸侯国已经形成碾压之势,只要秦军大军压境,那些诸侯国自然乖乖将吕不韦交出来。

这样的说法有依据吗?

[var1]

当然有,秦始皇喜欢韩非子,大军压韩国之境,韩王就将韩非子交出来了。荆轲刺杀失败,秦军大军压境,燕王就将太子丹的脑袋送出来了。

不知道吕不韦在自杀的最后一刻有没有后悔呢?他这个获利无数的生意的确成功了,但却是一个无法变现的玩意。

赵姬因为与赢政有血脉母子关系,赢政也没有杀掉赵姬,而是软禁,后来又迎回。当然此时的赵姬只有一个太后的空衔,孤独终老,不会再有任何权势。

赵姬和吕不韦成了赢政成长之路的垫脚石。最后赢政成长为千古一帝——秦始皇。

最深情谊也挡不住利益的分化和摧残?赵姬、赢政、吕不韦3人深厚情谊最终以一软禁,一死,一胜为结束。

当权势遇到情谊之时,很多东西都会发生变化,唉!

图片源自网络,涉侵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言二拍》之“咫尺天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顺帝年间,淮南有个叫刘翠翠的女孩,生得聪明伶俐,美貌动人。她五六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书。翠翠的父母见她如此聪明好学,就把她送到邻近的学堂去读书。学堂里有个金家儿子叫金定,与翠翠同岁,生得眉清目秀、聪慧过人。翠翠和金定便成了这学堂中最出色的学生。有时,同学们跟他俩开玩笑说:“你们一样年纪,一样聪明

  • 赵国的掘墓人:一个贪婪的卖国贼 让赵王自毁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王偃简介,赵国亡国后赵王的下场,别云间杖责赵王

    [var1]说起赵国不得不提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这一项重大的改革,让赵国拥有了强大的骑兵,继魏武卒,秦锐士之后最强大的兵种。秦国想要东出,就避不开韩赵,特别是拥有强大骑兵的赵国,成了秦国东出一统天下最大的阻碍,虽然纸上谈兵的赵括让赵国在长平之战覆灭了四十万大军,但赵国的骑兵还在,就算到了秦王嬴政时期

  • 《大明风华》胡善祥第一个孩子没了,朱祁钰暂时下岗,乐极生悲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胡善祥怀孕了,而且还当了皇后,她拉着孙若微要喝酒庆祝,她得意忘形,称自己已经占了朱家一半的江山,结果乐极生悲,正庆祝之时,宫女把胡善祥推下楼梯,这孩子多灾多难啊,看来她当不成朱祁钰的妈了。胡善祥和孙若微是亲姐妹,当初胡善祥宣称,她们姐妹一起嫁给朱瞻基,然后给朱瞻基生孩子,要将朱家的江山分走一半,如今

  • 越王勾践剑为何千年不锈?经过X光扫描后,专家感到诧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它属于历史中的传奇,被称为“天下第一剑”,关于它有着不少值得深究的点,譬如它历经千年的时间但是并未出现锈蚀。越王勾践剑为何千年不锈?经过X光扫描后,专家都感到诧异,究竟这把剑有着怎样的秘密呢?事情要从工地的发现说起,就其在历史中的描绘来看,不少文献中都记载了这把剑,但是其行踪直到上个世纪

  • 苏秦:以小国为跳板,一朝合纵,手握六国相印,左右天下时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各列诸侯秣兵历马、争霸中原,一时间战马嘶鸣、喊杀冲天,不知究竟鹿死谁手?花落谁家?历史之严峻形势,倒逼出雄才、鬼才、奇才和辩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合纵之术”,正出自赫赫有名的苏秦。苏秦的崛起,开局并不风顺。家境贫寒的他,甚至称得上落拓,后为学习谋略之术,潜心拜鬼谷子为师,期望以口才之

  • 《大明风华》王学圻演朱棣被赞,女二和女一喜爱度不相上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朱棣的皇位是抢了侄子的,所以他多疑,听姚广孝说他的子孙还会流血、互相残杀,他暴戾砸东西,和三个儿子以及太孙割掌流血起誓永不互相残杀,否则夭寿短命,想必他的内心也是极度恐慌的。所以他在位时,他的三个儿子以及太孙都时常被他摆一道,不得不说他够阴手段够狠。总体上朱棣还是理智的,太子达不到他心目中完美的

  • 秦王一统六国,为何最后才挥刀向齐?春秋霸主的实力不容小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王灭六国简介,大秦帝国之天下一统大结局,一统六国

    秦国经过对韩国的伊阙之战、对楚国的之战,以及对赵国的长平之战等先后征服了战国七雄的其它五国,而对齐国却并不采取直接攻取的办法,而是采取远交近攻的办法尽可能与其结成利益同盟并保证其自由发展。那么,在战乱无情的时代里,一心想要统一天下且早已兵强马壮的秦国为何对齐国如此客气,费尽心思避开对战呢?弱小秦国,

  • 《大明风华》中,朱祁镇为什么才九岁就登基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而当时作为太子的朱祁镇,必须要登机才可以稳住朝廷的局势合格的君王成为阶下囚而且朱祁镇在位期间,还因为宠幸宦官出现了宦官专权这种局面。后来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而宦官建议朱祁镇御驾亲征,万万没有想到朱祁镇这一去并没有顺利凯旋,同时他还被瓦剌军给俘虏了。作为一国之君,成为了敌人的阶下囚,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

  • 身份尊贵的吴王李恪,一身抱负难以实现,最后被长孙无忌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阿史那云与李恪结局,李恪个人简历,李恪海棠

    可就是这么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子,他的一生始终胸怀大志、却一直没机会实现,最后被长孙无忌冤杀。《资治通鉴》曾记载:“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为长孙无忌忌嫉”。《旧唐书》对李恪的评价也极高:“司空、安州大部督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也。“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

  • 《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作品,谁还在乎缺点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明王朝1566个人感悟,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口碑这么高,大明王朝1566 深度解析合集

    很多人看得一头雾水——这到底是说了个啥?故事一上来就出来一大堆的人,还没分清楚谁是谁,吵了没几句就改稻为桑了。你以为它讲的是改稻为桑的事,改稻为桑的故事结束了;你以为它讲的是倒严,严家父子连个面都没露就被解决了;你以为它讲的是海瑞,海瑞又不咋出场了。这对缺乏背景知识的普通观众来说,太不友好啦!所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