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这个观点不予置评,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后期疾病常随,做皇帝也算中规中矩了,从当时朝鲜对神宗的感恩就可看出,神宗还是蛮受人称颂的。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这是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开场白。他把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形容为“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文官集团;下面是成千上万的农民;中间则是礼教。没有涉及经济、法治等。中国传统社会强调以德治国。
其实,也有不同观点,放到大历史观纵横东西来看,很多学者认为在同一时间,东西方全部面临财政危机,明朝开始中国经济中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政府财政开支不足以支撑对外和对内战争。当时西班牙作为日不落帝国,在美洲发现了银矿,在丝绸之路的驱动下,西方大量采购中国的货物,造成输入型通胀,那些士大夫阶层与当政不对付,以实物地租为主要来源的士大夫阶层收入稀释,对当政有情绪,不支持财政,造成财政匮乏。万历不是那种不思进取的,其实当时在朝堂上提出的各种建议都被驳回,各方掣肘,心灰意冷下,20年不上朝。即便是不上朝,其实一点不妨碍他对当时朝政的实时关注。所以对于万历不能简单的对他进行负面评价,还是得批判性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