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拒绝郑和从西洋带来的侍女?老套路,我们先来看看这件事真实与否。
对于历史人物或事件,要证明真实发生与否,要么是史书记载,要么是考古遗迹,如果只有前者,则不是绝对证据,但我们可以姑妄信之;如果两者都有,就一定实锤了。单就侍女一事,考古遗迹就不要说了,我们直接看史料吧。
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外交通史上的壮举,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尽管非常重要,有关历史资料却非常缺乏。
大家知道,航海应该有航海日志,出使应该官方文书。所以,郑和下西洋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档案。据《殊域周咨录》记载,这个档案就是《郑和出使水程》。档案原本封存兵部,后来明宪宗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车驾郎中刘大夏则称档案已经销毁。从此,《郑和出使水程》在历史上消弭不见。
目前,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记载主要集中在《明史·郑和传》《西洋番国志》《瀛涯胜览》《星槎胜览》以及《皇明纪略》等文献资料上。
《明史·郑和传》是清人张廷玉等人编写,参阅资料广泛,是官方正史,可信度较高。但遗憾的是,传记不足八百字,整体线条较为粗略。《西洋番国志》是明朝南京人巩珍所著地理志,主要记载了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经过以及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巩珍曾跟随郑和下西洋,该书的可信度较高。除了巩珍之外,与郑和同行的还有马欢、费信二人。他们分别著有《瀛涯胜览》《星槎胜览》等海外闻见录,这些书籍共同构成了郑和下西洋的原始史料,也是《明史》等官方正史的重要参考。《皇明纪略》是苏州人皇甫录的个人笔记,其中就有郑和下西洋的记载。但是该书有史实,也有传闻,或相互交织,真假难辨,可信度大打折扣。
以上资料并没有郑和带回西洋侍女的直接记载。
唯一可疑的出现在《明史·郑和传》中,文中有写“(永乐)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郑和出使锡兰山(斯里兰卡)时被困,后来郑和突围,转败为胜,并将俘虏献给朝廷。成祖朱棣宽宏大量,释放了这些俘虏,并让他们回国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俘虏其实就是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儿女、官员,有没有侍女呢?我们不得而知。如果真有,这些皮肤黝黑的锡兰女子也是不符合朱棣审美的,难怪朱棣要送他们回国。
当然,这是我们的主观臆断。既然郑和带回西洋侍女无从谈起,又何来朱棣拒绝一说呢?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而且还有“香艳”的情节渲染,这样的传闻,我们不信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