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去世前,是如何安排传位的?朱高炽能顺利继位,纯粹靠运气

朱棣去世前,是如何安排传位的?朱高炽能顺利继位,纯粹靠运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803 更新时间:2024/1/19 11:55:43

朱棣才不操那门子心,因为他心里只有打仗。这辈子只爱好打仗,治国的事情,全都交给了大儿子朱高炽。

当年朱元璋把后事安排的妥妥的,结果呢?老朱所立的朱允炆,还不是被朱棣给拱了?所以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朱棣才不去操那门子心呢!

永乐二十二年,鞑靼入侵山西大同,65岁的朱棣亲自带着大军追击,一路杀到了答兰纳木儿河,结果把对手给追丢了。

无奈之下朱棣只好班师回朝,结果在路上就去世了。所以说朱棣压根没时间,也没怎么考虑过怎么安排传位的事情,甚至连一道圣旨都没有。

一、立太子,是朱棣唯一的安排。

要说朱棣完全没安排,倒也不是,不过只是安排的时间有点儿早。早在永乐二年,也就是朱棣45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将嫡长子朱高炽立为了太子。

太子不就是皇位的接班人嘛!从此以后朱棣觉得高枕无忧了,他没事儿就骑着马带着人到关外扫荡,打得对方嗷嗷直叫。至于国内的事情,对不起,朱棣压根不想管,全都交给了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毕竟是个仁义的好孩子啊,他压根就没想过提前登基的事儿,兢兢业业做了20年的监国太子。

这期间朱棣曾经多次犹豫是不是要换了太子,毕竟他那个嫡次子朱高煦,是个妥妥的高富帅。长得好看也就算了,打仗还是一把好手,曾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搭救过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

反观嫡长子朱高炽,好家伙,本就不怎么高,还重达300多斤。二十来岁的人,自己走路走不动,还得两个人搀着才行。

我想是个人都会想到换太子的事情,可为啥最后朱棣放弃了这一想法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好圣孙”三个字。朱高炽不咋地,可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是个高富帅啊!将来皇位传给孙子朱瞻基不还是高富帅继位吗?

从此以后朱棣就没有再考虑过易储的问题,甚至再也没对传位的事情做出过任何安排。兴致勃勃地跑北方打仗去了。

二、朱高炽登基,可谓是惊心动魄。

你以为高富帅朱高煦就能这么罢休了?当年朱高煦立下大功的时候,朱棣曾经亲口对他说:好好努力,你大哥身体不好。

意思很简单嘛!你大哥万一死了,你就是接班人。这是一个做父亲的该说的话吗?从此以后,朱高煦就把自己当成了李世民,整天想着夺取太子之位。

他被封为汉王以后,死活不肯去封地,非要赖在京城等大哥咽气。还特地把天策卫要来给自己做汉王护卫。甚至偷偷招募了3千人马,擅自使用御用的器物,俨然就是要夺嫡造反啊!

这个时候朱棣才反应过来,立马把朱高煦给打发到了山东。你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想都不要想。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去世后。情况非常危急,因为大军在关外没有了主帅,京城那边又没有立新皇帝,眼看着明朝就要大乱了。

这个时候朱棣身边的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人商议了一番,决定秘不发丧。每天依旧给朱棣上膳,大军有条不紊地往京城方向进发。

与此同时他们又秘密地派人回去告诉太子朱高炽实情,这就给了朱高炽足够的反应时间了。而当时朱高煦还被蒙在鼓里,朱高炽便登基称帝了。

好家伙,这可把朱高煦给气坏了,说干就干。朱高煦立马派了一堆心腹潜入京城,打算在京城发动叛乱,那么朱高炽又是如何化解的呢?

三、朱高炽的仁慈,髌骨能换取朱高煦的浪子回头。

明仁宗朱高炽登基称帝,已经昭告天下,可汉王朱高煦偏偏不买账,还打算要造反。昔日的兄弟如今即将反目成仇,实在是令人唏嘘。

朱高炽倒是仁慈得很,他立马把朱高煦喊来京城,给他各种赏赐,同时册封朱高煦的嫡子朱瞻坦为世子,其他儿子都封为郡王。

一番笼络以后,你以为朱高煦会心软吗?不好意思,朱高煦夺嫡的心思,从来没有改变过。在他心目中,似乎只有做皇帝这一条路可以走。

洪熙元年,只做了8个月皇帝的明仁宗朱高炽居然莫名其妙就去世了。这下朱高煦可高兴坏了,立马重了夺嫡工作。

当时太子朱瞻基被朱高炽派遣到了南京视察工作,因为朱高炽打算把都城再迁徙回南京。结果朱瞻基还在南京考察呢,朱高炽就挂了。

这回朱高炽的手下们倒没有秘不发丧,这事儿居然被汉王朱高煦给发现了。朱瞻基马不停蹄地赶回北京打算继位,可朱高煦也已经动手,打算在半路上设伏宰掉朱瞻基。

好在朱高煦徒有其表,压根就没有这么实力。朱瞻基顺利继位以后,也厚赏了朱高煦。朱高煦所提出的任何要求,朱瞻基都一一照办,算是对这个叔叔仁至义尽了。

结果呢?结果人家朱高煦不仅没觉得你仁慈,反而觉得你软弱。因此1年以后,朱高煦公然起兵造反。朱瞻基等的就是这个时候,一举平定朱高煦叛乱。

总结:朱棣看好的的确是孙子朱瞻基。

如果朱高炽没有生一个好儿子朱瞻基的话,他还真的做不成皇帝。因为他的身体太差了,如果朱棣多活8个月,不就没朱高炽什么事儿了?他不就成了第二个朱标

朱瞻基的身体不错,而且聪明机智,跟他老爹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多次跟随朱棣出征,深得朱棣喜爱。

这就是朱棣放心把国家交给朱高炽的原因。朱高炽身体不好,但是治国水平很高,监国20多年,兢兢业业,这也是朱棣看在眼里的。

但是朱高炽如果没有一个不错的接班人,那这个皇位朱棣还是舍不得给朱高炽的。毕竟身体不好,对一个皇帝来说,绝对是硬伤。帝国看不到未来,你让朱棣怎么选?

参考资料:《明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棣即将攻克南京,朱允炆为何派一位女子议和,她的下场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棣的老婆一览表,朱棣的棣怎么读,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尽管朱棣南征北战,是一位悍将,但以燕地一军对抗朝廷大军,大部分人都不看好。然而,令世人没想到的是,朱棣竟真的击溃了朝廷的数十万大军,兵锋直指朱允炆所在的南京。都城即将陷落,军队溃不成军,藩王们按兵不动,朱允炆开始慌了,他害怕朱棣真的攻入南京,于是打算派人前去和朱棣议和,哪怕和朱棣共治天下也行。 只是

  • 朱棣亲生母亲到底是谁?碽妃?马皇后?永乐帝身世为何扑朔迷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的生母是谁是马皇后还是碽妃,永乐皇帝朱棣,朱棣的生母殉葬了吗

    朱棣 永乐帝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五征漠北,三讨安南,修大典,下西洋,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算得上成绩斐然,为明朝日后百年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但他为了从侄子朱允炆手中篡夺皇位,发动靖难之役,对建文党人进行了残忍屠杀。他的夺权过程一直为后人诟病,关于他继位的正统性也备受争议。

  • 朱棣为什么没杀沐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可以尝试分析一下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沐英,而朱棣为什么不取消沐王府(即黔国公府)的原因。 沐氏作为封疆大吏,手握重兵,却长期镇守云南,没有惹来杀身之祸,主要是因为有功而不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而历明朝一朝,南方并不那么安定,所以,沐氏就有存在的必要。沐英作为云南沐氏的鼻祖,自幼被

  • 朱棣为什么会被朱标踩在脚下?史学家:他不过是个“野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为什么怕朱标,山河月明朱标拿鞭子抽朱棣,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关系

    朱标与朱标相差的距离到底是什么?文章篇幅较长大家慢慢鉴赏! 朱标根正苗红朱标从一出生起,朱元璋就对他抱有极大的期望。自朱标记事起便开始认真的学习,事事都听从朱元璋的安排。朱标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吴王世子了,这样宠爱在朱家王朝几乎是没有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笔者会说朱标是根正苗红,他作为马皇后的第一个儿子

  • 朱棣临终狂呼一死囚的名字,太子哭着将他释放,从此开创大明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棣临死说出的秘密,朱棣的棣怎么读,山河月明朱标拿鞭子抽朱棣

    朱棣的一生确实值得让人叹息,朱棣从小就是一个不受父亲喜爱的孩子,即使朱棣战功赫赫,父亲的眼里好像也从来看不见他。后来,父亲死去,侄子登上皇位,又对他忌惮重重,想要夺了他的权力。 后来,朱棣作为帝王,他的一生也极不安稳,所有人都在说他是夺了侄子的皇位,是一个不知忠义的君王。而朱棣呢,除了要巩固上任皇

  •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保江山连杀功臣,傅友德自提儿子首级扔他面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所有的开国皇帝中,属朱元璋最特殊,他放过牛、出过家、讨过饭,在所有草根出身的皇帝中,也属他出生最为低贱,即便是汉高祖刘邦都至少是个亭长,唯有他是真真实实的"草根"。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所有皇帝中,他最为爱民,他在上台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没有一件事是不为民做,没有一件事是不为民想。但是一个人的经历

  • 朱标不死,如果坐上皇位,会是朱棣的对手吗?专家一席话让人心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标不死朱棣还能够当上皇帝吗,朱标和朱棣对话,如果朱标没死朱棣会造反吗

    朱标十三岁时,朱元璋当上了吴王,随即把朱标封为王世子,告诉整个集团的人,我的这个儿子就是你们以后的主公了。把全部政治资源向朱标倾斜,派大儒宋濂给他做老师。朱元璋一有空闲还亲自教导他的孩子朱标。 洪武元年,朱元璋登位做皇帝后,也立马册封朱标为皇太子。为他开府东宫,命令朱元璋集团骨干兼职为东宫官:李善

  • 朱元璋:有人造反吗?无人敢答,一老头回复8个字,朱元璋: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同时为了防止贪官污吏盘剥百姓,朱元璋还制定了十分严苛的惩罚措施。他曾诏令天下说:“为惜民命,凡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宥。”即使制定了如此严厉的惩罚措施,但在利益面前,一些贪官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铤而走险。同时由于天下太大了,朱元璋精力又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了防止小官大贪,朱元璋也采

  • 朱元璋:我寿命多久?道士:比我多1天,老朱听后下令:给我斩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有些人会相信星座,在古代也是有专门的占卜师根据星星的位置判断国家的运势,而一般都是国师担任这个职位,因为可以预测到未来,所以这种人的身份很是受人尊敬。当明朝没有建立的时候,朱元璋和张士诚、陈友谅等人争霸全国,旗鼓相当,胜负未卜没有可知,朱元璋听说了刘伯温长于看相算命,就命人将刘伯温找来让刘日新为

  • 清代最后一任伊犁将军--志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哪年设置伊犁将军,清朝伊犁将军品级,伊犁将军有多少兵力

    戊戌变法失败后,志锐被划入翁同和集团,险些入狱。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再度被贬,派往伊犁任索伦营领队大臣,这是志锐第一次到新疆。按清朝体制,领队大臣只管带兵,对朝中大事及地方政务均无权过问,也不得单独向朝廷递送奏折。一向关注时事的志锐在伊犁任职期间深居简出,寡于言语,终日饮酒作诗排遣内心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