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登基后,姚广孝仍坚持不脱僧衣,是淡泊名利还是怕功高震主?

朱棣登基后,姚广孝仍坚持不脱僧衣,是淡泊名利还是怕功高震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25 更新时间:2024/1/21 20:19:48

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因战乱而上山出家避祸的人,这里我们来介绍一个比较特殊的人——姚广孝

姚广孝

很多人都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做过和尚,不过很多人都不了解姚广孝这位和尚。姚广孝本是苏州人,家里人世代行医,在当地可谓是“德高望重”。

等到姚广孝这一辈的时候,元朝已经快要灭亡,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每况愈下。为了避免子孙后代受到战乱波及,姚广孝的伯父对子侄们说:

“在战乱年代,做医者的危险系数太高,如果不想做官可以去方外之地出家”。

姚广孝非常尊敬自己的伯父,于是牢牢记住了伯父的话,到他14岁的时候,姚广孝选择出家做了小沙弥,法号道衍。

相比于朱元璋的“和尚生涯”而言,姚广孝在出家期间可谓是“一心向佛”,日常除了研习佛法之外,姚广孝还非常喜欢学习天文、道术以及兵法,与高等人关系非常密切。

原本姚广孝以为自己会一直待在寺庙中,然后平平淡淡地过往一生,但所谓“江湖上尽是哥的传说”,姚广孝虽然没有主动出世的想法,可还是有很多人注意到了他的存在。

来到北京

公元1382年,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薨逝,当时姚广孝受僧录司邀请,前往北京为马皇后诵经超度,就是在这里,姚广孝遇到了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

在结识朱棣之后,姚广孝经常与朱棣在一起讨论“密事”。或许是因为姚广孝的身份比较特殊,因此当时人们也从未怀疑过这两人在讨论些什么。

后来朱棣准备造反,也是因为有姚广孝的帮忙才顺利登上皇位。对于当时的姚广孝而言,他身兼从龙之功以及拱托之劳,如果选择入朝为官,朱棣也必然不会亏待他。可是朱棣称帝后,姚广孝却坚持不脱僧衣,态度坚决地依然要做和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僧衣不可能脱

据史料记载,朱棣登基称帝的那一年,姚广孝其实已经68岁。当时朱棣封了姚广孝为太子少师。与此同时还一直在劝说姚广孝还俗,不过对此姚广孝始终没有同意。

后来姚广孝妥协了一步:他在上朝的时候会穿上朝服,可一旦下朝就会立即换上僧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朱棣也为其赐了少师府,但姚广孝宁愿住在寺庙里也拒不住少师府。

后人们在评说姚广孝其人的时候,会称赞他淡泊名利。因为他是帮助朱棣称帝的大功臣,且在《明史》中得到的评价颇高,这样一个人要什么没有?可他依旧坚持以僧人自居,这其实正好说明了姚广孝淡泊名利。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则觉得姚广孝会以僧人身份过完一生,主要是因为他害怕功高震主。姚广孝是当时难得通透的人物,再加上他在曾经学习过不少知识,涉猎过多方面的书籍,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才会选择以僧人自居。

其实还有第三个原因

姚广孝除了淡泊名利、担心功高震主之外,其实也是为了了却因果。我们之前也说了,姚广孝是一个“一心向佛”的人,佛家非常重视因果。当时姚广孝因为种种原因助朱棣登位,而这个过程中死去的人不在少数。

在姚广孝看来这些人的死亡与自己不无关系,他选择一直当一个僧人,也是为了帮助这些死去的人超度,以全自己的因果。

更多文章

  • 朱棣登基之后,如何处置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因建文帝在削藩时采取了错误的政策,一味的只知武力去威胁,及镇压地方藩王,从而引起了明朝那些开国藩王的剧烈反弹,而后又采取先削弱藩,再削强藩,致使燕王朱棣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运筹帷幄,排兵布阵。最终在接连的错误下,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

  •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剿灭了曾在靖难之役时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朵颜三卫有多少兵力,朱棣收买朵颜三卫,朱棣为何发动靖难之役

    其实在朱棣登基为帝之后,他对朵颜三卫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朱棣与朵颜三卫闹掰了,随即对朵颜三卫进行了清剿。朱棣是明朝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但不可否认的是朱棣在处理朵颜三卫的问题上没有做好,以至于在后来给他的曾孙明英宗朱祁镇酿成了“土木堡之变”,下面就说一说朱棣为何要剿灭曾经对他帮助极大

  • 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是为了搜寻建文帝,从三点可以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原来,朱棣在攻进南京后,紫禁城失火,朱允炆失踪。为了安定人心,朱棣就随便指认被大火烧焦的一具尸体,说是建文帝。但实际上,更可靠的说法是建文帝化妆成和尚,逃出了南京。 建文帝的出逃,让朱棣头疼不已。他唯恐朱允炆忽然在哪个地方,号召勤王,重新和自己争夺天下,自己这个皇帝就做不消停。所以,他同时派出两路人

  • 朱棣活剐3000宫女,是真的?还是谣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像这样的一位明君,在有些史料中居然也有人给他抹黑的。在《李朝实录》中记载了一起无头惨案。有一名朝鲜美女贾呂因与太监鱼氏有了私情,后来奸情暴露后双双畏罪自杀。出了命案后,朱棣知道后就派人将贾吕和鱼氏有关的宫女抓来审问,谁知审问之下,奸情没审出个着落,竟然审出后宫之中有人要谋害皇帝。 朱棣得知后非

  • 朱棣最宠爱的女儿墓葬被挖开,专家走近一看,立即叫人封上墓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棣的老婆一览表,朱棣的棣怎么读,朱棣墓

    1974年,南京市溧阳县因为一所医院的建立,一座明朝合葬墓被发现。专家考虑到古墓文物的重要性,对这座古墓进行了简单的勘察和清理。 清理的过程中,专家们从发现的墓志铭中得知这座古墓的墓主人是朱棣的第四个女儿,和她丈夫宋瑛。史料记载,朱棣最疼爱的就是第四个女儿咸宁公主,随着咸宁公主慢慢长大,朱棣就亲自为

  • 朱棣文韬武略,朱元璋为何不让他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一介猛人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因为是庶子,所以并不怎么受老爹朱元璋的重视。 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十岁的青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当时的北平不像现在的北京,那时北平还是个寒苦之地,而且和北方战乱之地多接壤,所以此地算是边防重地,经常有战事发生。 况且当年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之意,也是想

  • 朱棣攻入皇宫后,为何先不急着称帝,而是斩尽所有的后宫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棣的老婆一览表,朱棣的棣怎么读,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按照其生前遗嘱,皇长孙朱允炆继承帝位,史称“建文帝”,登基后,朱允炆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并改革了祖父留下的一些弊政,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算得上是位好皇帝。 只可惜,朱允炆有位不省心的叔叔,他的皇位还没坐热,叔叔便开始谋划造

  • 朱棣攻入南京时,发现了一道圣旨,看见内容后:父皇你害的我好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朱棣的登基之路上也有一些抹不去的污点,那便是靖难之役,他是通过军事政变才夺得皇位的。在古人的眼里,这属于名不正、言不顺,方孝孺就曾斥责过朱棣。值得一提的是,在朱棣靖难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件事情,就是他攻入南京城后,发现了一道圣旨,随即痛哭道:“父皇你害得我好苦啊!”那么,圣旨中究竟写了什么,为何朱

  • 朱棣拒绝郑和从西洋带来的侍女?想多了,这事多半没发生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拒绝郑和从西洋带来的侍女?老套路,我们先来看看这件事真实与否。 对于历史人物或事件,要证明真实发生与否,要么是史书记载,要么是考古遗迹,如果只有前者,则不是绝对证据,但我们可以姑妄信之;如果两者都有,就一定实锤了。单就侍女一事,考古遗迹就不要说了,我们直接看史料吧。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外交通史上的

  • 朱棣拉拢谁要平分天下?朱元璋善谋的孩子成了聪明的傻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教训朱棣,朱元璋让朱棣娶徐达的女儿,朱棣最怕的还是朱元璋

    1蔡东藩在《明史通俗演义》中说:“燕王善战,宁王善谋。”燕王者,朱元璋的皇四子朱棣。而宁王,为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也。蔡氏这句话,八个字,交代了朱元璋最聪明的两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不到十三岁的朱权受封为宁王,三年后到大宁赴任。大宁是北京以北一大重镇,防御蒙古、女真,朱元璋将他封此就藩,也是有足够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