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魏国率先改革变法,成为当时的强国,从公元前413年开始,?魏国就不断向秦进攻,在公元前408年,魏国攻取秦国河西郡后就把他的下个目标放在了中山国。上篇我们已经讲了魏国通过李悝变法之后,取消世袭俸禄,唯才是举,一大批有才华有能力的士人和平民都得到了重用。这次攻打中山国的统帅乐羊便是一个平民出身的人。乐羊是魏国相国翟璜的门客,他的儿子乐舒却在中山国的做将领,中山国君武公知道来攻打他的是乐羊后,便把他的儿子处死做成羹送给乐羊(不知中山国是为了表示抵抗的决心还是为了恐吓乐羊),乐羊当着使者的面把羹吃了并让使者转告武公,不久他将会吃他的肉,这更加坚定了乐羊灭中山的决心。经过三年作战,中山军力量消耗已尽,魏军终于攻克顾城,占领中山国全境,中山国亡。
魏文侯对睹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吃了他儿子的肉。”睹师赞说:“连自己儿子的肉都能吃了,还有谁的肉不吃呢?”并且乐羊回国之后,对这次的功绩有些骄横的情绪。魏文侯知道了,就把乐羊叫到宫里来,把那些毁谤他的信件交给他看,乐羊敢紧跪拜磕头说:“这并不是臣的功劳,而是主君的功劳啊!”。魏文侯随即命太子击镇守中山地,而封乐羊于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可是从此却不再重用他。
[var1]
中山国在三家分晋之前就一直存在,也与晋国有过战争但都没有被灭掉,而却被后来的魏国所灭,这也是李悝变法直接影响的结果。这是中山国第一次被灭国,随后战国中期复国,但最终被赵国再次灭国,而战国后期燕国大将乐毅便是乐羊的后裔,这些我们后面会讲到。至于为什么魏文侯要中间隔着赵国去灭中山国,也许我们看着当时的地图会有联想到魏文侯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