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开始,但是曹操招兵发诏的壮举在历史上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籍记载:董卓擅权乱朝,曹操拒绝合作,改名换姓逃出京城,回到了陈留老家,变卖家产,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这一段跟演义里的记载基本上是相符的。但接下来就不一样了,在曹操准备讨董的时候,关东地区的州牧们已经开始兴兵讨董了,他们还一起推荐袁绍为盟主,主持讨董大事。
史料记载,当时参加讨董的诸侯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人。另外包括公孙瓒、陶谦、马腾、孔融等人都没有参加。
事实上,曹操虽然不算诸侯,讨伐董卓的发起人也不是他,而是东郡太守桥瑁。但是在讨董的过程中曹操确实是花了不少的力气,展示出了他的英雄本领。他甚至在大家都停滞不前的时候,自己带着部队孤军深入,结果被吕布手下包围,差点连命都丢了。
历史上的曹操具有谋取霸业统一全国的志向和抱负,在汉朝皇帝的眼里,也许跟董卓的差别并不大,他们都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让皇帝过好日子。但实际上曹操还是比董卓优秀多了,所以罗贯中为了把曹操与董卓奸险恶劣荒淫的本质区别开来,才在“发诏”讨董这件事上来了一个移花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