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六出祁连山是无功而返,其实历史上诸葛亮只进行了五次北伐,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中原。
结果遇到了“忍者神龟”司马懿,坚守营寨死不出战,一直耗到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因而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司马懿的智慧,其实这场仗的胜利,还真算不上是司马懿的谋略,背后另有其人。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兵出斜谷,最后一次出祁连山北伐中原。诸葛亮先是占据了武功县的五丈原,与司马懿在渭河以南对峙。
诸葛亮率蜀军数次挑战,司马懿紧闭营垒,坚守不出,双方僵持了一百多天,期间诸葛亮因为担心粮草不济,下令分出一部分士兵就地开垦荒地,看意思蜀军是要长期驻扎,准备跟司马懿耗到底了。
不知是刘禅点背,还是司马懿运气好,同年八月份,诸葛亮就病逝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全部撤走后,司马懿察看了蜀军留下的营地赞叹道:"诸葛亮真是天下的奇才啊"!当然不管怎么说,这时魏军的主帅是司马懿,反正最后蜀军撤退了,这份功劳当然是司马懿的。
但是这真不是司马懿非要当“忍者神龟”,试问有哪位将军出征不想着杀敌立功?自从商鞅在秦国变法,以敌兵头颅量军功,没有斩获算不得打胜仗。
司马懿这顶多是不胜不败。司马懿之所以选择坚守不出,其实是战略的需要,而这个战略在诸葛亮来后就有人指点他了。
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六日,汉献帝现在的山阳公刘协死了,魏明帝曹睿追谥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并以汉代天子的礼仪安葬。同月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进驻渭南,大将军司马懿率魏军迎战。看来司马懿还是想出战的,可惜有人不想让他出战。
在《三国志魏书明帝传》中,魏明帝曹睿在知道诸葛亮再次北伐中原后,给司马懿下了一个诏书:原文,"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代劳,全胜之道也"。
意思是,"我军只要坚壁据守,消耗其锐气,诸葛亮必将陷于想进既难如愿,撤退又不甘心,而粮草又难持久的被动局面,他由于出师无获,最后只能自动退兵。等蜀军撤退的时候再大举追击,我军以逸待劳一定可以打败蜀军,大获全胜"!
至于后来诸葛亮送司马懿女人的饰品,激怒司马懿出战,司马懿故意千里上表请战,结果被魏明帝曹睿拒绝了,并派了刚正、执法严明的辛毗为使者,持节赶赴魏军大营,遏制司马懿出战。但书生觉得这是司马懿和曹睿演的一场戏,派辛毗不是为了不让司马懿出战,而是怕魏军众将不听调度。
书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孙权也趁机向魏国开战了。同年五月份,孙权率军北上到达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推进;同时派将军陆逊、孙韶各带一万多人马分别进入淮河和沔水。六月份,征东将军满宠率部在新城抵抗吴军,满宠上表建议魏明帝曹睿放弃新城把吴兵引诱到寿春。
魏明帝曹睿不同意,并严令满宠坚守新城,并告知满宠自己也会亲自前往新城督师与吴军会战,结果魏明帝曹睿距新城还有数百里时,孙权得到消息便立即撤兵,陆逊、孙韶也随即退回东吴去了。
孙权撤走后,魏国群臣认为大将军司马懿正与诸葛亮相持不下,建议魏明帝曹睿可乘战胜吴军的有利时机西巡长安。曹睿听完说道:“权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吾无忧矣。”
大家说曹睿是不是早就给司马懿制定好了战略?只是有点让人不可思议!估计大家都觉得曹睿肯定比不上曹丕,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曹睿是曹操最喜欢的一个孙子。
可参考文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三国志魏书明帝传》、《三国志魏书辛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