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钱国梁:保家卫国立战功 金戈铁马写春秋

钱国梁:保家卫国立战功 金戈铁马写春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267 更新时间:2024/1/28 0:20:32

苏州吴江是江南水乡,水乡生活幽静恬淡,水乡的人们柔情似水。然而,正是在这方水土的养育下,诞生了这样一位威风凛凛的共国将军。他戎马一生,转战大江南北,他砺剑卫国,献身国防事业,他就是原沈阳军区原司令员,钱国梁上将。

钱国梁,男,汉族,1940年1月生,江苏吴江人。大专化程度。1958年12月参军, 历任排长、副连长、参谋、副科长、参谋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军长、军区参谋长和军区司令员等职。党内历任团司令部党支部书记,团党委委员、委、副书记,师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北京军区党委委员和济南军区党委委员、常委、司令部党委书记。1985年9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7年10月被选为党的十三大代表。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92年10月被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晋升中将,2002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经历执行浙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参加上海市虹桥机场施工任务等,先后获得师、军、军区军事训练业务尖子的优良成绩。1986年以后,先后圆满完成中央军委下达的任务,所率集团军获得“胜利之师、文明之师”的称号,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个人曾获三等功5次,嘉奖7次,被评为学习、工作先进分子8次。撰写发表军事理论、作战指挥、军事训练、管理教育、调查考察报告和领导作风等方面理论文章100篇。

[var1]

(青年钱国梁)

1940年1月18日出生于太湖南岸吴江青云的一个小村庄里,少年时的钱国梁天资聪颖,才智过人,和许多从小就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孩子一样,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能切身感受到农民的辛劳。可能是受水乡文化的熏陶和家庭的影响,钱国樑从小就酷爱读书,并且成绩优异,可由于家庭问题,他没能上大学,离读书报国这个梦想也越来越远。1954年,他在乡里当上了会计,在农村辛勤的工作也让他对基层充满了感情,然而在他的心里却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抱负。他想走出乡村,去见识一下更广阔的世界,“当兵”这个念头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var1]

(钱国梁在前线研究作战)

四年之后,钱国梁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乡里面开始征兵了,他终于可以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了。可工作认真,出类拔萃的钱国梁深得乡亲们的欣赏,都舍不得他去当兵,想挽留住他。但钱国樑的心早就飞了部队。临走时,家里的一位亲戚跟他说了一句话,令他终身难忘。他说:“你一定能当兵,当兵一定能当一个出色的指挥员 !”这句话成了钱国梁一生奋斗的印证,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自从拿到入伍通知书的那一天,他就立志要在部队里干出一片天地。

1958年12月10日,钱国梁和全县600多名青年一起参军入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刚到军营,钱国梁就当上了新兵班长。新兵营的训练十分艰苦,很多人都吃不了苦,跑回了老家,然而“逃跑”二字却从未收录在钱国梁的字典里,他要努力,他要上进,他要拔尖!他心中牢记主席的教诲,“军队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才能打仗”,怀着信念结束了新兵营的训练。之后,钱国梁先后在部队里当过步兵,警卫兵,防化兵,测绘兵,侦察兵,炮兵等多个兵种,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一切都源于他那颗永远都追求上进的心,他时刻都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

钱国梁的努力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在接下来的部队生涯里,他得到了更多关怀和培养。

1960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至今,钱国梁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先进,坚决听从党的安排,可以说,他对党的恩情,用什么样的言语也无法表达。

从那以后,钱国梁就在部队里一步步的成长的,他从军的足迹也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坐镇东海,戍边南疆,镇守北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期间的辛劳不言自明。一次,钱国梁跟随二十七军北上区了内蒙古,那里气候寒,饮食等各方面让这个江南人很不习惯,但一次在行军路途中,毛主席对二十七军的战士们做出了特别的关心,这让钱国梁大受鼓舞。随后,他在部队里一次又一次的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严格参加军事训练,认真学习军事知识,多年来他在军中从没有享受过一个完整的假期,而他的勤奋和努力最终也得到了回报,他想当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的愿望一步步的变成了现实。36岁当副师长,39岁当师长,42岁当军参谋长,44岁当上了军长,指挥四万多名战士作战。钱国梁深知肩上的压力之重,责任之大。

[var1]

1986年,奉中央军委命令,钱国梁所在的集团军赴云南作战。1988年,中央军委授予钱国梁少将军衔,1995年晋升中将,2002年,钱国梁晋升上将。而这期间他也历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

[var1]

如今,钱国梁已经退休,卸甲归田的他,放下了枪杆子,却拿起了笔杆子,邀上几个军中好友,办个笔会,练练书法是这位老人热衷的事情。昨日,金戈铁马平天下,建功立业写春秋,今朝,笔下翰墨留真情,丹青书写华夏美。

虽然钱国梁戎马一生,转战大江南北,然而他却始终情系家乡,心里始终装着吴江的父老乡亲,吴江的一草一木。多年来,钱国梁多次回家乡视察指导工作,也为吴江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岢岚离休干部风采 | 邸绪荣:卫国为民甘做牛 秉持家风育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邸绪荣父亲邸绪荣(乳名五则),祖籍崞县(今原平市)二沟村,曾祖父时逃荒来到岢岚县原中寨公社神岭沟大队后长沟村。父亲生于1914年4月,排行最小。[var1]父亲虽文化浅、职务低,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但在我们儿女们心目中却是一位站得高、看得远、有谋略、能吃苦的慈父。“进”与“退”:战火纷飞替兄进军营

  • 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这样评价他,这才是诸葛亮真正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前期的时候,那么出色,那么厉害,为何在碰上司马懿之后总是被他见招拆招呢,那就是人心的问题,其实往往人心这种问题,可能连你自己的亲朋好友都不是真正的了解你,反而了解自己最多的就是你最大的对手,曹操虽然也是个诡计多端的枭雄,可是他从来没有真正的跟诸葛亮接触过,所以对诸葛亮的性格完全不了解

  • 司马懿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他过世后有没有互相残杀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师在世时,司马昭是乖乖听话的,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哥哥在,司马昭没有不满,反而很听话。把自己能力最好,最受司马懿赏识的儿子司马攸都过继给了哥哥司马师。如果不是司马师早死,接替司马师就是司马攸,不会有司马昭,司马炎什么事情。如果真的传给了司马攸,或许整根晋朝就不会那么惨。司马师在司马家族中的地位无可争

  • 世界最逆天的5大文物,一件非地球之物,图3是越王勾践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死海古卷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一发明就是“造纸术”,但其实在我国发明纸时,西方的埃及两河流域等地早就用上了“纸”,只不过这不是真的纸,而是一种名为“纸草”的植物。这件名为死海古卷的文物就是死海附近山洞中发现的两千多年前用“纸草”书写的古卷宗,这件文物被西方

  • 马谡失街亭,诸葛亮为何不让他戴罪立功?马云一句话道破背后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马谡大意失了街亭之后,诸葛亮再痛惜人才,也要挥泪斩杀他,此后诸葛亮北伐也无太大建树。可以说,人才的缺乏,是蜀汉最终走向灭亡的最大根源。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样有才的马谡,为什么不能学一下当年华容道放走了曹操的关云长,来一个戴罪立功呢?先来马谡这次作战事故的经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将重镇街亭交待给了

  • 十六国 后赵 从奴隶到皇帝 我命由我不由天(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后赵帝王一览表,赵魏韩是由春秋哪个国家分裂而成,我国在哪个朝代进入奴隶时代

    [var1]后赵(319年~351年)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共历七帝,享国三十三年。公元319年,石勒在襄国自称赵王,史称后赵。公元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称大赵天王,不久登基称帝。石勒灭前赵后,占有了除河西、辽西、辽东以外的整个北方地区。与当时的晋朝残余政权东晋形成实际的南北朝对峙局

  • 历史上三大未解之谜,第二个与秦始皇有关,第三个令人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数千年的悠悠历史中,沉淀了许多令人费解的历史谜团。这些谜团,古人由于技术有限,根本无法解开,可现在的人们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者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以及推理方式无法解释这些现象。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历史上三大未解之谜都有哪些?一、鸣沙人们把海滩或者沙漠里会发出声响的沙子叫“鸣沙”。在沙堆上,人们如

  •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在这片神秘东方的土地上,有很多值得人们去探索的东西,也有很多地方充满神秘。提到这些地方,就不得不提罗布泊。罗布泊对于每个人来说,似乎藏满了秘密。[var1]在众多的历史古迹中,有这样一本情书,被称为《山海经》,这本书一直以来深受历史学家们的推崇。也颇受争议,由于里面的既然有很多都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历史真相,曹操不是发起人,刘备根本没参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开始,但是曹操招兵发诏的壮举在历史上到底存在不存在呢?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籍记载:董卓擅权乱朝,曹操拒绝合作,改名换姓逃出京城,回到了陈留老家,变卖家产,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这一段跟演义里的记载基本上是相符的。但接下来就不一样了,在曹操准备讨董的时

  •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赵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的真实历史,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到底有多惨烈

    长平之战的起因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矛盾。秦国希望扩大自己的版图,而赵国则希望保护自己的领土不受侵犯。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之间很难达成和平协议。秦国最终决定对赵国进行进攻。秦军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了上风,并在长平附近取得了胜利。然而,秦军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场战争也让秦国消耗了大量的资源。[var1]虽然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