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邓艾灭亡蜀汉后,向司马昭建议灭吴,却未被采纳!

邓艾灭亡蜀汉后,向司马昭建议灭吴,却未被采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526 更新时间:2024/1/26 18:26:45

此战,趁着姜维和钟会在剑阁对峙的机会,邓艾率领偏师偷渡阴平,来到了蜀汉的腹地。在击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后,邓艾兵临成都,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值得注意的是,邓艾灭亡蜀汉后,向司马昭建议灭吴,却未被采纳!

具体来说,公元263年十二月,司马昭上表让魏元帝曹奂下诏书,册封邓艾为太尉,增加封邑二万户。封其两个儿子为亭侯,各得封邑千户。与此同时,统帅钟会也进位司徒,封县侯,增邑万户,其子二人也都封为亭侯。

在此基础上,邓艾给司马昭的建议是:现在灭了蜀汉,趁热打铁,顺流而下去灭吴国,吴国人肯定都吓破了胆,正是用兵之时。当然,邓艾也明白,曹魏大军刚刚经过一场大战,将士们都比较疲惫,所以灭吴行动暂且缓缓再说,先留陇右兵二万人,巴蜀兵二万人,煮盐炼铁,为接下来的行动准备,同时建造船只,事先准备日后沿江讨伐东吴的事宜。做完此事后,布告天下,让东吴知道他们所面临的局势,明白利害关系,东吴一定归顺。

邓艾一心筹划灭吴之策,他的种种建议实具远见卓识。然而他擅自承制拜官,钟会修改他和司马昭之间的通信,把邓艾的上表改成傲慢无礼。于是司马昭让监军卫瓘告诫邓艾:“此事应上报,不宜马上实行。”

司马昭没有采纳邓艾的建议,致使当时错过伐吴的最佳机会,这一下,导致耽误了很多年,直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即位为帝,建立晋国时,才灭了吴国。当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司马昭没有采纳邓艾的建议,确实也比较合理。

一方面,这是因为蜀汉灭亡后,邓艾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邓艾擅自做主,以天子的名义,任命了很多蜀汉的旧臣,虽然有安抚人心的考虑,却也触碰了司马昭的底线。邓艾没有请示司马昭,犯了大忌,在此基础上,司马昭曾派监军卫瓘告诫邓艾,凡事都不要独断,必须要请示。

同时,邓艾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绵竹把作战中死亡的战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邓艾曾对蜀国士大夫们说:“诸位幸亏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如果遇上像吴汉这样的人,你们早被杀掉了。”他还说:“姜维自然是一时的雄杰,但与我相遇,所以穷途末路。”

面对居功自傲的邓艾,钟会乘隙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说他做的事情悖逆不道,已经露出叛乱的苗头。于是,朝廷下诏书派监军卫瓘逮捕邓艾父子,用槛车将其送到京都来,邓艾仰天长叹:“我是忠臣啊,居然到这种地步,白起的境遇,于今又重现了。” 诚然,邓艾是被冤枉的,可是,他的很多行为确实过犹不及,也即留下了被人攻击的把柄。

另一方面,相对于消灭东吴,司马昭更重视取代曹魏的目标,这也是他冷淡处理邓艾建议的重要原因。甘露五年五月己丑日(260年6月2日),曹魏皇帝曹髦亲自讨伐司马昭,为太子舍人成济所弑,年仅十九岁,以王礼葬于洛阳西北。在弑杀曹髦后,司马昭在曹魏内部遭到了不小的非议。为了减小弑君带来的负面影响,司马昭需要建立战功,这才在公元263年发动了灭蜀之战。

最后,对于魏灭蜀之战来说,如果可以拿下汉中等地,已经足够给曹魏上下一个交代了,这也是邓艾偷渡阴平前,钟会一度想要撤军的重要原因。当然,邓艾包围成都,则是给司马昭一个惊喜了。在此基础上,司马昭不仅摆脱了弑君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了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的基础。因此,面对实力不强的东吴,司马昭并不急于出兵。

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昭表示拒绝后,邓艾又一次上书,表示:东吴未平,地势与巴蜀相连,不应当拘泥于常法而失去时机。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不禁让司马昭怀疑邓艾的忠心,担心他之后会功高震主。于是,司马昭最终下令将邓艾关押起来。总的来说,邓艾一心想再灭吴立功,平定天下,立不世之功,然而,他不了解司马昭这位上司,也因此被钟会等人诬告谋反,最终被杀,实在可惜。

更多文章

  • 《大秦赋》:吕不韦的这碗鸡汤,还是很好喝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秦赋78集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人看大秦赋之后的反应,大秦赋全集完整解说

    当然,吕不韦为异人的谋划也是非常周全的,他成功把异人送到了秦国,并且成为了安国君的嫡子,直至秦国的太子。[var1]毫无疑问,吕不韦的投资是正确的,也是有成效的。他从一个地位低下的商人,一跃成为了秦国的太子傅。只要等到太子登基,吕不韦就可以开始收割成果了。[var1]新王继位,被拜为丞相,得罪了很多

  • 皮币荐璧、酎金和推恩令这3个阳谋让汉武帝丢了面子,却得了里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的推恩令号称无解阳谋,汉武帝的酎金制度,汉朝第一阳谋推恩令

    汉朝自成立之日起就内忧外患。外患,自然指的是雄踞北方的匈奴;内忧,则是穷。刘邦为了应付匈奴,虽然百般不情愿,但还是听取了刘(娄)敬的建议,把一个宫女打扮打扮冒充公主送给了匈奴,名为“和亲”,其实就是拿女人的身体换一个脆弱且虚假的“和平”。因为这一点,汉朝被后人诟病了几千年。刘邦好不容易摁住了匈奴这个

  • “秦王破阵乐”——盛世大唐睥睨寰宇的血性狼舞,踏出万邦来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盛唐时期万邦来朝,秦王破阵乐简介,形容大唐盛世万邦来朝的诗句

    [var1](秦王破阵乐)贞观元年正月,李世民大宴百官,命人演奏《秦王破阵乐》。这是它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之中,这部大型舞剧再现了战争的场景,表演时气势磅礴,震撼人心。《通典》上说:“破阵乐,大唐所造也。太宗为秦王时,征伐四方,人问歌谣有“秦王破阵乐”之曲。及即位,贞观七年,制破阵乐舞图:左圆右方,先偏

  • 秦始皇妃子有多美 西北大学复原秦陵颅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妃子非常的美,在经过西北大学复原秦陵颅骨之后,再次展现出美貌。秦始皇是历史所有皇帝之中非常有名的,一个,第1次就完成了大一统的皇帝,虽然只有50年的生命,但是却有着极其复杂的人生。13岁的时候是秦王,23岁就已经变成了皇帝,掌握大权,10年之内统一六国,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并无皇后秦始皇虽为一国

  • 《大秦赋》:等了70集,秦国终于开始了灭国大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灭亡最后一战,秦国统一前的战斗,秦国一统天下的大战役

    [var1]在剧情中,嫪毐之乱就讲了10几集,嫪毐还差点成功掀翻了年轻的嬴政。之后在宗亲和郑国渠上又耽误了不少时间,等秦国大约完成了积累时,剧情已经所剩不多了。[var1]说起来,秦国之前的众多谋划大约都是为强秦而弱六国铺垫。78集的电视剧,在足足铺垫了69集之后,随着韩非子的死,韩国第一个被灭了国

  • 霍去病被史书夸大了吗?不但没有夸大,反而还被我们严重低估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汉武大帝刘彻和霍去病,霍去病真实存在吗

    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帝王并不多,秦始皇算一个,还有一个就是与秦始皇齐名的汉武帝了。那么汉武帝为何会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呢?他的主要功绩就是奠定了大汉王朝强盛的局面,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特别是抗击当时欧亚大陆上最强的帝国——匈奴,是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是他给了一个族

  • 《大秦赋》荆轲刺秦王严重失真,瞎编乱改,太子丹成失败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因为它是出于我们的语文课本,所以对于这个著名的故事片段,《大秦赋》特意拿出一集来进行描述。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剧情的发展却有点出乎意料,让人怀疑自己读了假的语文课本。[var1][var1]首先,该故事一开始就是燕太子丹、荆轲、高渐离、秦舞阳在厅

  • 势单力薄的刘秀,为什么在短期内发展如此之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秀的简介资料,刘秀为什么在历史上介绍这么少,刘秀为什么在历史上的地位高

    这就要说到刘秀成功的原因了,因素还是很多的。从开国皇帝的出身来看,一般情况下都是农民,甚至像朱元璋那样年轻的时候混得非常差。刘秀是汉高帝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虽然到了他这个时候已经与平民无异,身份已经不能影响什么了。但他曾入读太学,学问还是很厉害的。他是本人兼有太学生、贵族、豪强三

  •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正确用法,浅谈韩信与陈馀的“井陉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井陉之战"是汉军消灭赵国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细节微操拉满的一次战役,韩信在"井陉之战"中以弱兵击败了陈馀号称的二十万大军,可以说是《孙子兵法》中对死地的教科书式的表现。"井陉之战"的历史背景:"彭城之战"失败后,刘邦与韩信的两条路线[var1]项羽分封天下没过多久,各地就出现了叛乱,威

  • 霍去病射杀李广之子李敢,汉武帝为何不追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的时候,打算毕其功于一役。当时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汉武帝就没打算启用他。但是李广也知道,这可能是自己这辈子最后一次打的大仗了,如果不抓住这次的机会,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封侯了。汉武帝经受不住李广的请求,最终答应他带兵担任前将军。但是,汉武帝却私下里对卫青说:“李广年纪大了,运气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