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中害廉颇杀李牧,被秦王烹杀的郭开,历史上到底怎样?

《大秦赋》中害廉颇杀李牧,被秦王烹杀的郭开,历史上到底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70 更新时间:2024/1/21 3:39:33

[var1]

当然,这位恨得人牙痒的小人最终得到了应有的下场,秦王将郭开下令烹杀,这让观众大呼过瘾。不过这毕竟是影视剧当中的情节,历史上真正的郭开,又是怎样的呢?

郭开是赵悼襄王的伴读,两个人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铁哥们,所以郭开也就被任命为宰相了。事实上,与廉颇有仇的,不只是郭开,他背后的主子赵悼襄王对廉颇的态度才是关键。

赵孝成王时,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在军中的话语权很大,他曾多次挽救赵国于危亡之际。然而这对于君主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好事,蔺相如曾说赵国全靠自己与廉颇,这可能是实话,但对于赵国的君主,尤其是刚刚登基的赵悼襄王来说,却实在不中听。

[var1]

赵悼襄王不能接受世人皆知廉颇而不知赵王,所以他刚一上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接替他的职务。郭开是赵王的爪牙,他对于廉颇的态度,自然与赵王一致,所以他也极力攻击廉颇,想让他赶紧下台。

只不过赵悼襄王和郭开都没有预料到廉颇竟会率领私兵攻打乐乘。廉颇估计也是一时冲动,等冷静下来发现造反的事情已经干了,后悔也来不及,于是跑去了魏国。

在魏国廉颇一直没能得到重用,渐渐地他也思念起赵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秦国打得节节败退的赵王终于想起了廉颇老将军的好,他派使者去会见廉颇,查看他是否还能为赵国所用。

[var1]

郭开趁机贿赂了使者,让他抹黑廉颇。见到使者来拜见,廉颇为了证明自己还能领兵打仗,当着使者的面披甲上阵,并吃了一斗米和十斤肉。然而使者由于受了郭开的贿赂,所以向赵王禀告:“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一听,觉得廉颇确实是老了,就没有重新用廉颇。就这样,郭开先废掉了一位战国名将。

废掉廉颇以后紧接着就是李牧。李牧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曾长期率军与匈奴和秦军作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在军中的威望很高。

李牧是秦国灭亡赵国最大的绊脚石,连久经沙场的王翦老将军也担心自己不是李牧的对手,于是他派使者重金贿赂郭开。郭开得到贿赂后果然向赵王进谗言说李牧谋反,准备投靠秦国灭亡赵国。赵王一听,立刻就相信了郭开的谗言,命令宗室子弟赵葱前去接替李牧,并解除了李牧的军职让他回京。

[var1]

还在前方领军打仗的李牧收到诏令当然不能从,当时流言蜚语已经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知道自己一定不能回京,所以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理由拒绝遵从赵王的诏令。只可惜,赵王最终还是用计将李牧诛杀了。

没了名将李牧,秦军进攻赵国的路立刻畅通无阻了起来。很快,王翦就率军攻破了邯郸,灭亡了赵国,并将赵王迁俘虏。

王翦灭赵国后,郭开的结局成了一个谜团。正史当中并没有记载郭开的下场,被盗贼所杀的结局为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写。在《东周列国志》一书中,秦国灭亡赵国后,郭开因有功被秦王嬴政拜为上卿。郭开回到邯郸搬运家中的财物准备去咸阳赴任,但在路上被盗贼劫杀。

佞臣进谗言,昏君杀忠臣,这是历史上最经典的桥段之一。不过,在郭开的历史记载中,却有很多疑惑和争议。

首先是廉颇,史书上记载郭开贿赂使者是由于他与廉颇有仇,不想让赵王重新启用廉颇。可是说服赵王的理由却是廉颇不一会就上了三次厕所。先不说这个理由能不能站得住脚,郭开如果真的不想让赵王启用廉颇,他完全可以重提廉颇攻打乐乘的旧事。

要知道赵王本就是多疑之君,而廉颇率兵攻打赵王派过去的乐乘那是绝对的造反行为。廉颇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会跑到魏国去。当初廉颇还只是领兵时赵王尚且不能放心,结果廉颇造反后赵王反而能放心了?很显然,赵王不可能对廉颇重拾信任,廉颇的造反举动并不是时间可以冲淡的,也不是秦军袭来就可以忽视的,否则赵王就不会杀李牧了。

所以,郭开提廉颇造反的旧事就完全够了,可是他偏偏不提,而是让使者说出那样蹩脚的理由来说服赵王,这太不合情理。

[var1]

再说李牧。关于李牧到底是谁杀的,一直是众说纷纭。《史记》说是郭开陷害李牧,《战国策》则说是韩仓受贿陷害了李牧,还有史书记载是赵王迁的母亲杀害了李牧。总之,郭开陷害李牧导致李牧被杀,实际上并不是一件确定的事情。

客观地来讲,赵王迁是一位昏聩无道的君主,作为他的伴读和爪牙,郭开一定不是一位贤明的臣子,说他是奸佞并没有冤枉他。然而,将廉颇被弃、李牧被杀以及赵国灭亡的责任全部推卸给郭开,则有点让郭开背黑锅的意味。

赵王迁忌惮将领手握军权,而廉颇和李牧都属于那种“不老实”的将领,对于赵国来说,廉颇和李牧的意义恐怕比赵王迁要大得多。秦王因一句“只知穰侯不知秦王”流放了魏冉,比秦王昏庸的赵王迁当然也会因为赵国“只知廉牧不知赵王”而舍弃廉颇和李牧。至于郭开,最大的可能性也不过是在这个过程中充当赵王迁的爪牙。

不过,名将冤死,国家灭亡总要找一个人负责。找来找去,身为佞臣,没有气节的郭开自然就成了最佳人选。

参考资料:

《史记》

《东周列国志》

《战国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邓艾灭亡蜀汉后,向司马昭建议灭吴,却未被采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昭邓艾灭蜀,邓艾简介,邓艾和钟会为何会被司马昭除去

    此战,趁着姜维和钟会在剑阁对峙的机会,邓艾率领偏师偷渡阴平,来到了蜀汉的腹地。在击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后,邓艾兵临成都,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值得注意的是,邓艾灭亡蜀汉后,向司马昭建议灭吴,却未被采纳!一具体来说,公元263年十二月,司马昭上表让魏元帝曹奂下诏书,册封邓艾为太尉,增加封邑二万户。封

  • 《大秦赋》:吕不韦的这碗鸡汤,还是很好喝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秦赋78集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人看大秦赋之后的反应,大秦赋全集完整解说

    当然,吕不韦为异人的谋划也是非常周全的,他成功把异人送到了秦国,并且成为了安国君的嫡子,直至秦国的太子。[var1]毫无疑问,吕不韦的投资是正确的,也是有成效的。他从一个地位低下的商人,一跃成为了秦国的太子傅。只要等到太子登基,吕不韦就可以开始收割成果了。[var1]新王继位,被拜为丞相,得罪了很多

  • 皮币荐璧、酎金和推恩令这3个阳谋让汉武帝丢了面子,却得了里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的推恩令号称无解阳谋,汉武帝的酎金制度,汉朝第一阳谋推恩令

    汉朝自成立之日起就内忧外患。外患,自然指的是雄踞北方的匈奴;内忧,则是穷。刘邦为了应付匈奴,虽然百般不情愿,但还是听取了刘(娄)敬的建议,把一个宫女打扮打扮冒充公主送给了匈奴,名为“和亲”,其实就是拿女人的身体换一个脆弱且虚假的“和平”。因为这一点,汉朝被后人诟病了几千年。刘邦好不容易摁住了匈奴这个

  • “秦王破阵乐”——盛世大唐睥睨寰宇的血性狼舞,踏出万邦来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盛唐时期万邦来朝,秦王破阵乐简介,形容大唐盛世万邦来朝的诗句

    [var1](秦王破阵乐)贞观元年正月,李世民大宴百官,命人演奏《秦王破阵乐》。这是它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之中,这部大型舞剧再现了战争的场景,表演时气势磅礴,震撼人心。《通典》上说:“破阵乐,大唐所造也。太宗为秦王时,征伐四方,人问歌谣有“秦王破阵乐”之曲。及即位,贞观七年,制破阵乐舞图:左圆右方,先偏

  • 秦始皇妃子有多美 西北大学复原秦陵颅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妃子非常的美,在经过西北大学复原秦陵颅骨之后,再次展现出美貌。秦始皇是历史所有皇帝之中非常有名的,一个,第1次就完成了大一统的皇帝,虽然只有50年的生命,但是却有着极其复杂的人生。13岁的时候是秦王,23岁就已经变成了皇帝,掌握大权,10年之内统一六国,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并无皇后秦始皇虽为一国

  • 《大秦赋》:等了70集,秦国终于开始了灭国大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灭亡最后一战,秦国统一前的战斗,秦国一统天下的大战役

    [var1]在剧情中,嫪毐之乱就讲了10几集,嫪毐还差点成功掀翻了年轻的嬴政。之后在宗亲和郑国渠上又耽误了不少时间,等秦国大约完成了积累时,剧情已经所剩不多了。[var1]说起来,秦国之前的众多谋划大约都是为强秦而弱六国铺垫。78集的电视剧,在足足铺垫了69集之后,随着韩非子的死,韩国第一个被灭了国

  • 霍去病被史书夸大了吗?不但没有夸大,反而还被我们严重低估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汉武大帝刘彻和霍去病,霍去病真实存在吗

    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帝王并不多,秦始皇算一个,还有一个就是与秦始皇齐名的汉武帝了。那么汉武帝为何会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呢?他的主要功绩就是奠定了大汉王朝强盛的局面,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特别是抗击当时欧亚大陆上最强的帝国——匈奴,是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是他给了一个族

  • 《大秦赋》荆轲刺秦王严重失真,瞎编乱改,太子丹成失败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因为它是出于我们的语文课本,所以对于这个著名的故事片段,《大秦赋》特意拿出一集来进行描述。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剧情的发展却有点出乎意料,让人怀疑自己读了假的语文课本。[var1][var1]首先,该故事一开始就是燕太子丹、荆轲、高渐离、秦舞阳在厅

  • 势单力薄的刘秀,为什么在短期内发展如此之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秀的简介资料,刘秀为什么在历史上介绍这么少,刘秀为什么在历史上的地位高

    这就要说到刘秀成功的原因了,因素还是很多的。从开国皇帝的出身来看,一般情况下都是农民,甚至像朱元璋那样年轻的时候混得非常差。刘秀是汉高帝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虽然到了他这个时候已经与平民无异,身份已经不能影响什么了。但他曾入读太学,学问还是很厉害的。他是本人兼有太学生、贵族、豪强三

  •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正确用法,浅谈韩信与陈馀的“井陉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井陉之战"是汉军消灭赵国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细节微操拉满的一次战役,韩信在"井陉之战"中以弱兵击败了陈馀号称的二十万大军,可以说是《孙子兵法》中对死地的教科书式的表现。"井陉之战"的历史背景:"彭城之战"失败后,刘邦与韩信的两条路线[var1]项羽分封天下没过多久,各地就出现了叛乱,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