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议罪银”,就是根据官员犯罪情节的轻重,罚相应的银子,代替刑罚。
督抚自蹈愆尤,圣恩不即加之罢斥,罚银数万两充公,因有督抚等自请认罚银若干万两者。在桀骜之督抚,藉口以快其饕餮之私;即清廉自矢者,不得不望属员之佽助,日后遇有亏空营私重案,不容不曲为庇护。是罚银虽严,不惟无以动其愧惧之心,且潜生其玩易之念。请永停罚银之例。如才具平常者,或即罢斥,或用京职,毋许再膺外任。
尹壮图认为正是这个制度导致地方亏空,腐败横生。有些聪明会来事的官员为了保平安,甚至“自请认罚钱若干万两”,主动请罚数万两银子。
比如河南巡抚毕沅,以“您让我抓个河南强盗,下官半年没抓到”,自请罚银三万两。
陕甘总督勒尔比他有钱,以“客商走私玉石,我有失察之罪”自行议罪,请罚银四万两。
这么多的“议罪银”,都不进国库,进乾隆爷的小金库。
这个“小金库”的含金量有多高,说出来吓死人。乾隆六下江南、八十大寿庆典等都是花大钱的硬活儿,却没动用国库一两银子,用的全是“议罪银”。
就这么大的花销,乾隆这个“小金库”居然还有大量结余!你说,这玩意儿谁瞅着不痛快?
…
“议罪银”始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是和珅和大人发扬光大的。这8年,和大人可没少帮皇上弄钱。
“乾隆爷”兼“钱隆爷”,这二合一的感觉,爽!现在你姓尹的要抢爷的钱?!看爷怎么收拾你!
80高龄的乾隆皇帝,看了尹壮图的折子,大怒!不但群发给大臣们围观,还很快下了道谕旨。尹壮图既然上了这样的奏折,想必手上一定有“实锤”,你锤个具体人、具体事给朕瞧瞧。
…
尹壮图这时还没看出已经惹火了皇帝,又上道折子:皇上,人太多了,各督抚都瞎搞,“声名狼藉,吏治废弛……商民半皆蹙额兴叹,而各省风气大抵皆然。”
你要不信,派个人,我带着去!保你一查一个准!
乾隆气疯了。
给个杆你还真往上爬啊!噢,敢情朕当了55年皇帝,爱民如子恩施天下日理万机的,现在被你一句话全给否了。满大街愁眉苦脸、怨声载道,“居今之世,民不堪命矣”,这是活不下去了呀?
尹壮图你晚上睡不着摸着良心想想,这么污蔑抹杀朕的功绩,你的良心不会疼吗?“清夜扪心,亦何忍为此耶”?
…
尹壮图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马写认罪书:我错了!皇上英明神武,天下富庶太平,老臣捕风抓影,夸大其辞,请皇上治罪。咱就不去了吧?
不行!乾隆坚决不干:一定要去!大臣给你选好了,户部侍郎庆成。
让尹壮图崩溃的是,他万没想到乾隆爷居然会传谕相关部门,庆成这次是出公差,你们按规定给报销各项费用。尹壮图嘛,属“自费”,他自愿申请下去盘查的,出差费免谈,食宿自理。
皇上啊,跟人较劲,居然也使这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