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真宗赵恒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宋真宗赵恒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671 更新时间:2023/12/30 4:56:50

北宋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夜里,大宋王朝的缔造者宋太祖皇帝赵匡胤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在斧声烛影的迷雾中悄然谢幕,享年五十岁。二十日,宋太祖驾崩的噩耗传出,二十一日,皇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从赵光义继位时起,他得位不正的“光荣事迹”就不胫而走,成了困扰他下半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也试图通过各种努力来解决这个难题,并为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铺路;可是,他的儿子继承皇位的路走得一点也不轻松,甚至险象环生、步步惊心。

一、金匮之盟

中国古代最为人所接受的、也是最为合情合理合法的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赵光义作为宋太祖的弟弟,是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的。但是,他偏偏赶在两个侄子赵德昭、赵德芳之前进宫,有力的掌控了局面,让自己的亲信充任皇城里的各种关键职位,火急火燎的先人一步坐上了皇位。

当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晋王赵光义实际上是依靠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强大势力夺取了原本属于侄子的皇位,迫使群臣就范的。

尽管如此,为了表明他得位之正,他还是睁眼说瞎话,抛出了看起来十分合法的“金匮之盟”。所谓“金匮之盟”,指的是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临死前下的遗命,她吸取后周幼主继位、主少国疑为北宋所代的历史教训,与赵匡胤约定:你当传位光义,光义传位光美,光美再传位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实乃社稷之福。

据说,当时赵匡胤、赵光义、赵普等人在场,将杜太后的遗命写成誓书,藏在了金匮之中,所以称为“金匮之盟”。

这个所谓的“金匮之盟”,为宋太宗不合情理的“兄终弟及”继承宋太祖的皇位,提供了法理依据,因为既然是杜太后的旨意,那就是祖训,不能不遵守执行。可是,赵光义即位后,这为他提供大力支持的“金匮之盟”,又成了他传位儿子的重要障碍,真是作茧自缚。

二、第一个障碍:亲叔叔

因为赵光义捧出“金匮之盟”,为自己夺取侄子的皇位继承权提供法理依据,那么,原则上他死后皇位就得遵照“金匮之盟”,传位给更小的弟弟赵光美。

赵光美也依仗“金匮之盟”,时刻做好继承皇位的准备。可是,赵光义又岂能传位于他?于是乎,赵光义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一步步打垮了自己的这个小弟。

赵光义先是授意府下旧臣揭发大臣卢多逊与赵光美勾结图谋不轨,将支持赵光美的一帮子大臣大加惩处,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使赵光美的威望大大降低。

而后,赵光义授意开国元勋赵普出来反对以赵光美为皇位继承人。赵普是何等精明之人,他怕有什么万一皇帝怪罪,自己成了替罪羊,就教唆开封府知府李符,上书言说秦王赵光美不思悔过,十分怨望,企图交结群臣,再次谋叛。赵光义大怒,将弟弟的秦王封爵降为涪陵县公,迁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

面对本该属于自己的皇位即将失去,赵光美心中的怨愤可想而知。他本来就有点精神疾病,受此刺激后,极度癫狂起来,打人摔物,逢人乱骂。

正在此时,赵光义又抛下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对外宣布,赵光美不是杜太后亲生的儿子,是父亲宋宣祖赵弘殷的陈国夫人耿氏所生。也就是说,赵光美是父亲的一个小妾所生,并不是杜太后所生,压根就不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

如此一来,赵光义彻底将弟弟排除在继承皇位资格之外了。改名为赵廷美的赵光美,彻底绝望了,气得吐血而死,时在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年仅三十八岁。

三、第二个障碍:堂兄弟

按照“金匮之盟”,赵光义的弟弟赵光美死后,该由宋太祖的儿子继位。所以,赵光义若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那么,哥哥赵匡胤留下的赵德昭、赵德芳俩孩子必须死。

宋朝与辽国的高梁河之战,宋军被击败。宋太宗战败逃跑,众将以为他已经战死,便准备拥立赵德昭为皇帝,以便指挥军队反败为胜。赵德昭深知后果严重,坚决拒绝了。回到京城后,赵德昭出面为攻灭北汉的将领请赏。赵光义对众将企图拥立赵德昭为皇帝的事儿一直耿耿于怀,当众对赵德昭说:“等你做了皇帝再赏也不迟!”

赵德昭闻言吓得浑身颤抖,垂泪而退。他深知叔父赵光义的为人和手段,是不会放过自己的。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惊悸不已的赵德昭自刎而死,时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年仅二十九岁。

赵光义得知侄子自刎而死后,赶紧跑过去,抱着侄子尸身假惺惺地大哭起来:“痴儿何至此邪!”下令厚葬,追封为魏王。

又过了两年,到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德芳不明不白的死了,年仅二十三岁。宋太宗追封这个侄子为岐王。

至此,宋真宗继位的第二个障碍也不复存在了。

四、第三个障碍:亲兄弟

虽然叔父、堂兄弟都死了,但是,宋太宗的其他儿子还在,身为赵光义第三子的赵恒,继位之路依然不平坦。

宋太宗的长子是赵元佐,自小就十分聪明,文武兼备,长得又与父亲很像,所以,宋太宗一直想立长子为太子。赵元佐多次随军出征,在朝中还管过吏部的事儿,在朝中大臣中威望也很高。

可是,赵元佐对父亲迫害叔叔赵光美十分不满,多次出手营救,但最后还是失败。叔叔不得善终,死于房州后,赵元佐竟然悲愤而狂,见人就打,手刃数人。

一次,赵光义宴请皇子,偏偏没有请赵元佐。赵元佐得知后,大怒,喝醉了酒,放火烧皇宫。宋太宗盛怒之下,认为赵元佐是有意为之,将其废为庶人。

既然长子不堪重任,那就选次子吧。赵光义开始有意培养次子元佑,让他跟着赵普学习理政经验。不久,封元佑为许王,任开封尹,改名元僖,成为准皇储。

元僖确实也没让父皇失望,将朝政打理的井井有条,为父皇分忧不少,宋太宗很是满意。

可是,这位准皇储竟突然间死了。

原来,元僖不喜欢妻子李氏,喜欢妾张氏。张氏想害死李氏以扶正,就下药,结果误毒了元僖。宋太宗得知后,又恨又悲,下令严查,张氏畏罪自杀。

长子疯了,次子被毒死了,宋太宗在寇准的支持下,于至道元年(995年),册立三子襄王元侃为太子,改名为赵恒。

两年后,宋太宗驾崩,在吕端、寇准等人的拥戴下,赵恒继位,成为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为宋真宗。至此,宋真宗的继位之路才算完毕,留给后人的却是众多纷纭的话题……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的功绩被严重低估,他的结局让人揪心,大明第7位皇帝朱祁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太宗朱祁钰,明朝皇帝朱祁钰怎么样,朱祁钰在位时期的名臣

    他的功绩被后人严重低估,他的遭遇让后人非常的揪心,让他的结局更加让人感到无限的悲情。他就是大明第七位皇帝朱祁钰。宣宗朱瞻基治国可以,但是生儿子不行。他一生只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朱祁镇是孙皇后生的,二儿子朱祁钰是无仙飞升的。朱瞻基死后,嫡一长子朱祁镇当了皇帝。正统14年,北方蒙古瓦拉侵入明朝腹地,22

  • 精忠大义的抗金统帅张浚指挥六大战役,奠定南宋中兴和乾淳之治基础,中兴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一是平定苗刘兵变。张浚指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平定苗傅、刘正彦等发动的兵变,复辟成功,高宗再次复位,使得南宋新生政权渡过第一次难关,张浚为首功,32岁提拔为知枢密院事,成为南宋最年轻的执政和军事长官。张浚之忠,闻达八荒。二是川陕保卫战。张浚出使川陕,和高宗分陕而治,代天子掌管西部十三路军政。在金

  • 朱元璋挖了3个坑,朱允炆跳了2个,另1个明朝的皇帝都跳了进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真的是被朱允炆害死的吗,朱元璋给朱允炆出的难题,朱元璋死前朱允炆和朱棣的关系

    朱元璋给明朝挖了三个大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过乞丐,也当过和尚,绝对是草根逆袭的典范。但他给明朝挖了三个大坑,朱允炆跳了两个,而另一个坑,明朝的皇帝都跳了进去。朱元璋的职业朱元璋给明朝挖的第一大坑就是开历史倒车,搞分封制。当然,朱元璋这样做有自己的考虑。当时明朝的都城在今天的南京,而北元势力还盘踞

  • 朱元璋的第十九子谷王朱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朱橞颇有一番作为,积极进行戍边建设,主持扩建宣化城墙,周长达24里多,并且设置了“一关七门”,攻守兼备,乃明初城防建筑的典范,还参与建造了120余里明长城。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橞奉旨带三千精兵回京师驻守金川门。在京师期间,朱橞令宣化成将领只留东西南北各一门以坚守城池,将其余三门全部关闭。也就是说,在靖

  • 青岛胶州工地挖出5吨古代铁钱,这里曾是宋代北方“海关”的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2009年9月,一群工人正在胶州市常州路建筑工地施工,有工人发现两米深的土坑里散落了很多古钱和瓷罐碎片,大家见状立即上前哄抢,据目击者说他看见有工人从里面捡了大量古钱,还有拿走瓷瓶和陶俑的。胶州市文物部门得知消息后,马上将现场封锁,经过几日的发掘,共挖出了5吨重的钱币,这些都是铁钱,因为年代久远很

  • 朱棣起兵借走朱权8万精兵,朱棣称帝后,最终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年底,39岁的朱元璋意气风发,多年的苦日子已经结束,他正着手准备登基的事情,此时朱元璋也已经有了七个儿子,朱棣是第四子,已经七岁了,当年朱棣出生,朱元璋因为军情紧急,都来不及看朱棣便走了,到了今日,朱棣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定国号

  • 朱棣让方孝孺写诏书,方孝孺写了“燕贼篡位”,朱棣看后诛灭十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灭方孝孺十族,朱棣灭了方孝孺十族一共多少人,朱棣诛方孝孺十族杀了几天

    株连九族,这是古代最残忍的酷刑,一旦实施就是灭族。对于“九族”这个概念,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二是“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被处以这种酷刑的犯人,往往都是犯了谋反的大罪。 然而,在封建社会有一个人被株连了十族,此人就是方孝孺。方孝孺究竟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以至

  • 朱标不死朱棣就只能认命吗?为什么说朱棣的叛乱是历史的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从朱元璋分封自己儿子们为藩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明朝必定要经历一次类似西汉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这样的诸侯叛乱,历来不管是哪位皇帝只要将自己的儿子和亲属封实权诸侯的(何谓“实权诸侯”,就是在自己封地上有军权和财政大权的,简单的说就是在自己的封地上有绝对的统治权的),那么历史告诉我们,总

  • 朱元璋:我大明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万子万孙!之后果然应验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都意识到,长命百岁只是一种美好的向往,更多的也只是把这种愿望寄托在文学作品中。但放在古代,长生不老却是每一位帝王的毕生追求。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每一位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并借此来维持自己千秋万代的统治地位。朱元璋就曾在统治后期问过刘伯温:大

  • 朱元璋问道士:我能活多久?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帝王之中,也不乏一些是十分迷信的,比如说晚年寻遍长生不老秘方的秦始皇,但朱元璋就是反感迷信思想的。自古以来,就有宿命论之说,因此就有许多人认为,人的旦夕祸福早就是注定的。但是朱元璋偏偏就不信邪。在一次微服出巡中,朱元璋问一个道士:我能活多久?道士说:比我多一天。朱元璋听后,直接让侍卫斩了他。这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