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所向披靡的蒙古帝国面对南宋为何如此艰难?宋蒙战争(上)

所向披靡的蒙古帝国面对南宋为何如此艰难?宋蒙战争(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64 更新时间:2024/1/18 19:46:55

公元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以宋背盟为借口,兵分两路对南宋展开全面进攻。

起初,蒙古军势如破竹,两路军队接连攻取河南、湖北、四川三省内十几个军事要地,

反观宋军,由于准备不足导致多地接连丢失,不久后迅速调整布防,英勇抗敌。先后将蒙军两路的攻击趋势挡了下来。

湖北荆襄战场上,宋将孟珙巧施疑兵计救援江陵,他反复交换旗帜和军服颜色,夜点无数火把,并遣军袭破24寨,夺回被俘军民2万余人。趁蒙军北撤之机,迅速收复失地,宋蒙军队在荆襄战场上出现了相互对峙的局面。

四川战场,蒙军在陕西略阳以及宁强也遭遇曹友闻率军两次击败。此时四川制置使赵彦呐见曹友闻战斗力这么强,不顾他坚守仙人关要隘的建议,强令其前往无险可守的大安与蒙军正面决战,导致全军覆没,蒙军长驱南下,进入四川腹地。进入四川的蒙军听说东路军作战失利,不敢久留,抢掠一番后就将主力撤出四川。

此次蒙军大举南侵虽然攻取了许多战略要地,但都在长江以北,要知道南宋的经济、政治、战略核心都在长江以南。

蒙军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两淮战场上,蒙军在安徽等地多次尝试过造木筏、筑高坝渡江。宋军虽然陆军战斗力比不过蒙古军队,但是到了水上,形势就完全颠倒过来了。

南宋水师的强横不是吹得,曾经创造过韩世忠率领8000水军就将金兀术10万大军打得七零八落的伟大战绩。

此次进攻,蒙古军队主要兵力都用于第二次西征,又是孤军深入,不宜持久作战,至此宋蒙一时陷入了两军对峙的境地。关于蒙古西征为什么一路势如破竹,堪比二战时期德军的闪电战,我们以后专门为大家讲解。

蒙古铁骑虽然战斗力强横,无所匹敌,但是从来都是‘只管杀不管埋’,攻下来的城市洗劫一通后,放点守军意思一下就放任不管了。宋军看准了这一点,接连将先前蒙军攻下的大部分地区先后夺回。

蒙军第一次南侵一直持续到1241年窝阔台汗病死,蒙古境内政局出现动荡,蒙军北撤得以暂时告一段落。

蒙古第一次南侵虽然开始势头很足,接连破城拔寨。毕竟不是主力军队,虽然看起来各大战场都有地盘上的收获,始终没有明确主攻方向,加之进入江淮、巴蜀多是山地,骑兵发挥不出优势,又缺乏水军,所以对于南宋未伤及根本,更别说实现战争企图。

蒙古撤军后,南宋朝廷抓住时机,开始加强长江一线的防御,造船练兵,巩固城防。

南宋深知蒙古骑兵善驰突、野战的特点,逐渐形成守长江上游固其下游,守汉、淮以蔽长江的防御方针。四川地区建立了以重庆为中心,以长江为依托的纵深梯次防御。荆湖战区大兴屯田,加筑城寨,水陆混编增强机动。

就在战略形势一片大好之机,才和平没两年的南宋又陷入了主战、主和派内斗的老毛病,抗战派将领余玠甚至被迫自尽。本来渐渐巩固有序的防御体系,由于上层权斗再次陷入混乱。

公元1251年拖雷的儿子蒙哥被拥护为大汗,内部政局趋于稳固。

蒙哥一改过去蒙军的抢掠思维,开始在长江以北分兵屯田,且耕且战。奠定了蒙古南侵打持久战的决心。

由于缺少水军,蒙哥命忽必烈攻占大理,打算从云南对南宋进行侧后包围。仅用一年时间,忽必烈便攻陷大理,对四川实现南北包夹之势。多亏之前建立的重庆纵深防线,即使在蒙军南北夹攻之下,依然未见成效。

之后蒙哥开始实行消耗南宋实力的战略,对两淮、荆湖、四川等地多次进行侵扰但都未见大的成效。

蒙哥汗八年,蒙哥为建立超过祖辈功业,决定亲率大军全面攻宋。他兵分三路,一路自大理经广西北上策应,一路南攻鄂州,自己帅主力攻打四川。蒙军一路势如破竹,却在钓鱼城整整卡了五个月也没能破城。此时正值七月,天气闷热,蒙古军内疫病流行,士气大减。蒙哥汗心急如焚,亲临现场指挥攻城。结果身中飞石,死于钓鱼台城下。

忽必烈奉命南攻鄂州,他率军渡过淮河,攻破大胜关,围攻鄂州。由于南宋军队奋力抵抗,全力攻城两月未下。这时又收到蒙哥汗死讯和北方妻子来信,欲北归争夺汗位。蒙军全线撤兵。

此时的宋军统帅贾似道,不但不乘胜追击,反而在未上报朝廷的情况下遣使,以纳贡因20万两绢20万匹,割让长江以北全部土地为代价与蒙军求和。忽必烈急于北归不置可否。结果这哥们回朝后竟吹牛蒙军是被自己击退的。朝廷对其大加封赏。

此次蒙哥汗攻宋,虽然未能进入南宋腹地,但其绕道攻取云南对南宋形成包夹之势对日后突破长江天险奠定了基础。

今天先聊到这里,下期我们继续忽必烈的第三次攻宋之战以及悲壮的史诗级战役崖山海战。

以上观点都是我通过阅读史料主观臆断。如果您持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关注蜡笔记历史,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谁才是历史上最艰难的时代?看看大清朝的那些“强大邻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历史简介,清朝抽大烟图片,30秒看清朝灭亡

    然而,到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的出现时,“强邻”却发生了剧变,其数量由以往的一两个,忽然蹦出一堆来,而且其实力全都是世界级的一流强国,使得这一段时间成为历史上最艰难的时代。上图为1768年,乾隆四次征伐缅甸无功而返后的大清疆域图(清朝全盛时期疆域大约就在这前后)。在这个时候,西班牙是衰落的日

  • 自朱元璋到朱祁镇,明朝前期的皇帝们为什么都热衷于嫔妃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鲁迅《狂人日记》这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对封建“仁义道德” “吃人”本质的控诉。如果我们像先生一样翻开史书,细数一下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光殉葬制度一项就足以对血淋淋的“吃人”二字进行最充分的证明。01中国古代的殉葬制度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其持续时间极其漫长确是不争的事实,直到

  • 他被道光写进传位诏书,为什么最后没当上大清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道光传位诏书全文,乾隆和道光皇帝的结局,道光为什么不传位奕訢

    至于道光为什么最后选择皇四子奕詝,有很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在南苑校猎的时候,每个皇子都大放异彩,只有皇四子奕詝一个人空手而归。后来奕詝的师傅杜受田教他跟道光说是因为自己不愿意在万物生长的春季伤害生灵。道光听后对奕詝的仁慈十分喜爱。第二种说法,道光有一次召见两位皇子,奕訢尽心尽力的向道光皇帝展示自己

  • 林徽因是如何养成“民国女神”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攸攸岁月,似流水无情;芳华四射,却暗香远逝。我们已无从寻觅民国才女的靓影,不过,我们可以从林徽因生活的那个时代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探究这位“民国女神”是怎么养成的呢?()(一)家庭的影响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这些影响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现在,让我们从有限的资料中,分析林徽

  • 再下西洋,治恶王朱桂,定北京为明朝京师,这个明朝皇帝的另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桂明简介,朱元璋儿子朱桂,明朝九大塞外藩王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 ),故名“郑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中间只有在洪熙元年(1425年)二月暂停过,郑和被任命为南京守备,

  • 为什么万历皇帝要在张居正死后下旨抄没其家,逼死其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万历皇帝为啥杀张居正,万历对张居正的感情,万历母亲与张居正

    张居正,明嘉靖时期裕王的府臣,隆庆年间的次辅,万历年间的首辅、帝师,小万历也一直尊称张居正为先生,但凡大小事务均以张先生拟票为准。在万历年间推行万历新政从而让一个没落的王朝走向了富强,但在万历十年却因皇帝生厌而让太医下药致死,而且张居正死后万历还下旨抄没其家,逼死其子……其在皇帝面前前后大相径庭的“

  • 都说民国大师辈出,但能像先秦诸子一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民国三大奇才,先秦诸子百家有哪些,先秦诸子文学

    先秦诸子,不论是出自道、墨、儒、法、兵、农、医、名等学术流派中的哪一家,他们都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全面的思想体系,即便非流派创始人的吴子、庄子、孟子、韩非子、荀子等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非仅仅是钻研故纸堆而已。先秦诸子们在治国、理政、军事、外交、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过人的才干,他们在思想文

  • 雍正去世后,乾隆正准备登基,张廷玉突然大喊:慢,还有一道密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上能同甘苦,下必同安危。 ----《送周介之学士通判定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若是做皇帝的能与臣子同甘共苦,那么做臣子的也定然能对国家忠心耿耿,为皇上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但古来伴君如伴虎,所以臣子们也不得不多留个心眼,就如雍正皇帝去世后,乾隆正准备登基,这时大臣张廷玉突然喊道:慢,还有一道

  • 明朝皇帝的不伦之恋爱上比自己大17岁的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皇帝的爱情,明朝皇帝最喜欢的女人,明朝哪个皇帝娶了比自己大的保姆

    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是一位心地善良的皇帝。他不是一个好皇帝。由于对太监王振的信任,导致了文武要塞的变化,导致 朱见深 的叔朱祁玉成为皇帝的诱惑很大。一旦成为皇帝,就很难主动投降,年仅两岁的 朱见深 被孙太后立为太子。但已经登基的朱祁玉会愿意吗?答案是否定的。于是,孙太后派了一个万姓宫女来照顾 朱见深

  • 《雍正王朝》里的“上书房大臣”究竟是一批怎样的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大臣一览表,雍正书房,雍正王朝中的模范大臣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在东北起兵,建立了清朝的前身后金。不过与后来的清朝相比,后金的中央集权化一直比较落后,比如后金的大权是被有满洲军事勋贵组成的“议政会议”控制的。皇太极继位后仿照明朝建立了清朝版内阁制,但一直没能真正取消议政会议对皇权的制约。于是议政会议在皇太极去世后诞生了摄政王多尔衮和辅政四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