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过秦论》背后的历史故事,秦统一六国的策略演变

《过秦论》背后的历史故事,秦统一六国的策略演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150 更新时间:2024/1/19 13:30:39

秦孝公时期:联合齐赵,削弱强魏(一)

秦国建立之初,国小势弱,长期处于戎狄的包围之中,建国之初的几百年间,几乎与东方诸侯没有接触。

到了秦穆公即位,秦国招贤纳士,东败晋国,西破戎狄,国势大振,开始活跃在争霸的历史舞台。然而秦穆公逝世后,直至战国初期,秦国陷入长期的内乱之中,逐渐落后山东诸国,日渐被轻视。

[var1]

秦献公即位后,实施了一些变法措施,秦国国力开始增强,逐渐缩小与山东诸侯的差距。经过秦献公20多年的努力,公元前364年,秦军伐魏斩首6万,这是步入战国后,秦国对山东诸国的首次胜利。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这位年轻的君主下达了求贤令,意欲重振秦国国力,与中原诸侯一争高下,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

在求贤令的感召下,一代变法奇才商鞅赶赴秦国。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大梁造,主持变法活动。商鞅内立法度,务耕织,外劝战事,奖励军功,秦国不但拥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更拥有了一支勇往无前的虎狼之师。

[var1]

秦国的东面是魏国的黄河防线,西面和北面是游牧民族,南面则是无穷的山脉,因此秦国要想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必须向东扩展。

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吴起为将,在河西修筑了一条牢固的防线,组成了一条遏制秦国通向东方的战略要地,河西使得秦国东扩长期受阻。

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步确立了对外策略:内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简单来说就是中立楚国和韩国,联合齐国、赵国,集中力量攻打魏国。

秦国先与楚国结成姻亲关系,后与韩国达成和谈,同时商鞅鼓动魏惠王: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在商鞅的蛊惑下,魏惠王自恃实力强大,出兵攻打韩国,企图实现一统三晋的幻想。

在秦国的运作下,魏国已经成为众矢之的。魏国攻打韩国,韩国不敌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之计,出兵攻魏,齐军在马陵大败魏军。

一年后,秦国与齐、赵组成伐魏同盟,三国同时出兵攻魏。在秦、齐、赵三国夹击之下,魏国东败于齐。西败于秦,北败于赵,国力自此不振,主动放弃了原先侵占秦国的河西领土,以缓解两线作战的压力。

[var1]

魏国的衰败是从秦孝公时期开始的,这一时期,秦国不仅收复了部分河西失地,更是积累了对魏国作战的经验,这为秦惠王时期向东扩张增强了信心。

秦惠王时期:连横弱楚(二)

公元前337年,秦惠王即位,车裂了与自己素有嫌弃的商鞅,开始重新制定对外政策,试图寻找一种能够迅速制服东方诸侯的手段。

不久之后,主张连横的张仪成了秦惠王的宠臣,被任命为秦相,主持秦国外交事务。

张仪上台后一改对魏国的敌对态度,并将攻取的蒲阳归还给魏国,同时派公子入魏,向魏国表达和解的愿望。

公元前321年,魏国公子出使秦国,张仪借机游说,表示希望前往魏国担任官职,魏惠王不知张仪的阴谋,欣然应允。

张仪演了一出免相离秦的戏,不明所以的魏惠王,任命其为相国。张仪旋即向魏惠王提议:联合秦、韩,攻打齐楚。

[var1]

此时魏国朝堂上,也并非没有明眼人,实权派惠施正是其中一位。惠施揭露了张仪的用意,顺势提出:合兵齐楚,以抵抗秦国。最终,魏惠王采纳了惠施的意见。

在惠施的斡旋下,魏、赵、齐三国的关系大为改善,张仪的合作计划受到挫败。张仪在魏国行动不顺,暗中鼓动秦惠王伐魏,于是秦国大军一举攻占曲沃。

秦国原本打算通过武力施压,迫使魏国屈服,实行秦、魏连横。然而事与愿违,秦国的军事行动反而坚定了魏惠王的抗秦决心,加强同齐、楚的友好关系。

正在此时,恰逢公孙衍搞合纵,魏惠王大力支持其游说活动,终于在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楚五个国家组成合纵联盟,楚国被推举为合纵长。

[var1]

一年后,合纵联军出兵攻秦,然而刚开始楚、燕便掉链子,实际上与秦国交兵的只有韩、赵、魏三国。秦国出兵迎战,双方激战于修鱼,联军损失八万兵力,合纵失败。

而此时的盟友齐国,不但不出兵帮助魏国,反而趁火打劫,出兵攻打魏国东部领土。齐国的不讲义气,令魏惠王气愤不已,于是转而踹开公孙衍,听取张仪意见,开始走连横路线。

早在搞连横之初,张仪就提出:魏国是合纵的核心,楚国是合纵的领袖,魏国臣服,如果能够顺势制服楚国,就能对合纵釜底抽薪。搞定了魏国,张仪便将合纵的重心放在楚国身上。

张仪抵达楚国后,承诺以商於六百里土地作为齐楚断交的条件。六百里土地,使得楚怀王利令智昏,听信了张仪的承诺,果断与齐国断交,甚至遣使将齐王臭骂一顿。

[var1]

然而,楚国与齐国断交了,又等不到秦国土地,于是出兵攻秦,最终在丹阳、蓝田两次大败,国力大挫,不得不答应张仪的条件,臣服于秦国。

张仪在秦惠王时期的连横政策,不管是削弱魏国,还是削弱楚国,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拆散合纵联盟,连横也取得了魏楚臣服的目的。当然,连横也有不足之处,他只是一种和平的扩张手段,并不能赢得土地。想要兼并别国,根本上还得依靠武力,这也是秦武王驱逐张仪的主要原因。

更多文章

  • 四年的楚汉战争,是英雄与英雄的较量,也是人才与人才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楚汉历史讲解,楚汉战争全集免费视频,楚汉争霸西楚霸王

    一是范增岁数不小了。都七十了,人活七十古来稀,古人平均寿命都短,这岁数在当时是很罕见的。见多才能识广,这倒也不全是自大之语,这涉及阅历深浅的问题。人大一岁就多一岁的经验和经历,不是全无用处的,毕竟谁也没让思想静止。所以范增在识人、做事上肯定有独到之处。随项羽入关后,他断定刘邦将来会是项羽最棘手的敌人

  • 《春秋》没有记载的春秋明君,闲看晋文勤王郑武扩张秦文据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王,勤王是昏君还是明君,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的原因总结

    [var1] 但对齐国而言,即使是西周时期,稳定的五十年也是难得的时段。前816年,齐厉公因暴虐被国人群起攻杀;再往前五十年,前868年,齐哀公因为纪国进谗言,周夷王烹杀齐哀公,继位的齐胡公迁都薄姑(今山东博兴)。齐庄公姜购去世不到五十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 庄公姜购之前,齐国的混乱

  • 刘备是个真正的英雄,不然如关张这样的豪杰,怎会追随左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当时公孙瓒一意孤行杀了刘虞,你知道刘虞在当时天下名望有多高吗?不知道去翻下资料,看看当时多少人要为刘虞报仇,同为汉室宗亲的刘备,要不是因为和公孙瓒有故交,早都起兵干他去了,当时的公孙瓒就是公敌,刘备为了划清界限才去投陶谦的,丹阳兵也是陶谦主动给的,至于后面那些扯的。刘备几十年都不知道该怎么取天

  • 《大秦赋》中李斯要被“洗白”,韩非之死竟是秦王之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图:网络[var1] 有《大秦帝国》完结篇之称的《大秦赋》正在热播中。 在经历了嫪毐之乱,吕不韦被逼自尽,桓齮与李牧交战败北后,《大秦赋》终于迎来另一个看点,那就是韩非之死。关于韩非之死,历史上一直是个悬案,一种说法是韩非入秦后并未得到秦王重用,反而被投入牢中,不久就被处死。[var1] 另一种说法

  • 刘备是个性情中人,他有一定军事能力,而且还有点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张飞赵云枪好还是盾好,刘备无耻要将女儿嫁给末将,庞统临死前终于看清刘备真面目

    亲自鞭打督邮,打的那是鼻青脸肿,然后挂印而去,这锅可不能让张飞背,后面他又因为军功被提拔为一方军阀,后面的事和演义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什么让徐州,丢徐州,和曹公煮酒论英雄,白门楼暗算吕布,衣带诏,都差不多,然后来到曹操派刘岱打偷了徐州的刘备那里,刘备正史是把刘岱暴打一顿,然后还口出狂言“使尔等百人来,

  • 《大秦帝国》:秦始崛起皆赖商鞅?君臣肝胆相照,为何万古国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秦帝国之商鞅变法,大秦帝国秦国是如何灭亡的,嬴渠梁与商鞅肝胆相照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举法之教,秦人大治。”“功如丘山,名传后世”这是后世名家对商鞅的评价,商鞅变法的功绩,永垂史册。公元前338年的冬天,秦惠王赢驷元年。咸阳城渭水草滩,一代名臣商鞅(又名卫鞅、公孙鞅)被处以极刑——五牛分尸。闻风而动的百姓们,纷纷涌向咸阳城,为商鞅送行。行刑前,上大

  • 《大秦帝国》:务实的秦国。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原文,大秦帝国之兴衰史,赳赳老秦

    [var1][var1] 大秦帝国之裂变是一部剧情,历史,古装片,两千七百年前,华夏民族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谦谦上古贵族君子风的春秋时代落下帷幕,攻掠征伐、尸横遍野的战国时代隆重登场。 [var1] 时为西北边陲络尔小国的秦国饱受六国摧残挞伐,而今已在灭国边缘。秦献公身死战场,年纪轻

  • 为什么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吕蒙也突然死了?原因令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为什么吕蒙斩杀关羽引来杀身之祸,白衣吕蒙为啥叫白衣吕蒙,关羽与吕蒙

    来看《三国演义》是怎么描写吕蒙之死的。 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看到没,用计谋

  • 为什么历史上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为什么秦始皇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扶苏为什么斗不过胡亥,扶苏胡亥名字是什么意思

    其实不仅仅是扶苏和胡亥,嬴政剩下两个儿子在人称呼之中看起来不姓“嬴”。除了这个事情比较可疑,还有就是很多人还有历史上很多文章都叫秦王嬴政儿子为“公子扶苏”、“公子胡亥”、“公子高”,皇帝的儿子为什么要叫公子呢?这些疑问,还要从下文为各位读者进行解答。 一、为何“不姓嬴” 其实这件事情非常简单,嬴政的

  • 孔子周游列国时,卫国的南子不愿意与其共乘一车,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子最漂亮照片,孔子到底有多爱南子,公冶令南子

    纵然大多数时候,孔子都是以较为严肃的形象出现在众人口中,但是有关孔子的奇闻趣事并不少,流传颇广。[var1]在这之中,被称为圣人的孔子就曾经因为一个美女不愿与其同乘一辆车,勃然大怒,更是留下一句名言,使得该美女被后人足足骂了两千余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孔子与这美女又有何渊源?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了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