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藩之乱,康熙皇帝如何分布瓦解,最终为清朝的内政稳定打下基础

三藩之乱,康熙皇帝如何分布瓦解,最终为清朝的内政稳定打下基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17 更新时间:2024/2/11 22:14:45

康熙

康熙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即位之初,他就挫败了朝中的权臣鳌拜,列出鳌拜大罪三十条,由此完全掌握了朝廷大权。少年康熙便已经展现出了作为一代明君的雄风。在祖母孝庄太后和朝廷大臣的辅佐下,他很快掌握了政务并勤于政事,整个国家环境自上而下得到了改变。面对割据地方政权的三藩,康熙帝自然不能容忍,在与朝廷大臣仔细商议后,康熙帝指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力排众议,决心撤藩。由此,时长9年的三藩之乱开始了!

平西王吴三桂

吴三桂为人阴险狡诈,面对朝廷的撤藩令,他一拖再拖,由此耗费朝廷巨额钱粮来丰满自己的羽翼。他的部队甚至出现了“唯有知道其将恩,而不知有天子的情况”在康熙帝的严厉要求下,他假惺惺的上表祈求撤藩,实际却还是在试探皇帝底线,在得知无路可退后,他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于是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台湾的郑经,打出了反清复明的口号,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起兵造反。

三藩之乱最初的时局图

吴三桂的部队一直在云南边境剿匪,十几年从未卸甲,且吴三桂在云南苦心经营多年,麾下多是精兵强将,羽翼遍布全国。所以在叛乱之初,叛军一路连下贵州全省,很快攻陷了湖南衡州,湖南全省几乎沦陷。吴三桂迅速进攻四川,川蜀大小官员纷纷投降,各地的反清复明分子也响应行动,即便是戒严的京师也并不安全,大量人才投奔吴三桂。此时的叛军力量极为强大,可吴三桂却止步于此不在前进,而是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企图与康熙隔江而治。他认为这个少年皇帝应该早已经被这种形式吓破了胆,清廷的议和使者不久就会来祈求和谈,他的半壁江山梦应该就此实现了。他这种短浅的目光和刚愎自用的想法,注定了他的失败。

八旗军

面对这场浩劫性的叛乱,康熙帝并没有慌乱手脚。在周培公等一众谋臣的辅佐下,康熙帝制订了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战略,对吴三桂的部队予以坚决打击,而对其他叛军则给予安抚投降。而此时却暴露出了清军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安定的环境和优渥的政策,很多八旗部队军备废弛,再无当年的威风煞气。很多满人甚至连战马都驾驭不住了,这种结果就是在战线上的全面溃败。最终清军在荆州,武昌勉强与吴三桂的部队形成对峙,防止吴三桂渡过长江威胁京师。

面对如此不利的战局,康熙帝开始重用汉军汉将,给了汉军极大的特权和待遇,这在清朝之前的历史是绝无仅有的。且清朝始终是以全国敌一隅,所用兵马钱粮始终比吴三桂多得多,且因为与蒙古王公的联姻,大量的蒙古部落也派兵帮助康熙皇帝剿灭吴三桂。最重要的是吴三桂在长江沿岸就犹豫不决,给了康熙帝调兵遣将的机会。从康熙十五年到十七年,清军首先挫败了甘陕的王辅臣,将其归降,解决了京师的心头大患。而叛军的内部也各怀鬼胎,郑经的部队趁机想要攻陷耿精忠的地盘以谋求自我发展,耿精忠立马撤兵回援,导致台湾郑经部撤回台湾,耿精忠祈降,尚之信也不得不投降。三藩之乱两番已经投降。吴三桂已经孤木难支,但此时他也已经错过最好的机会,以无力在反败为胜,他却仍想着隔江而治。

后期的时局图

康熙十七年,七十四岁的吴三桂越来越感觉身体力不从心,为了满足皇帝梦,他决意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自封为大周皇帝,大封诸将,企图与清军做最后的挣扎。可时局并不能因此而改变,叛军还是节节败退。同年秋,吴三桂在不甘中病死,叛军群龙无首,诸将拥立其孙吴世璠为帝。清军顺势发动进攻势如破竹,除云南外全部收复。最终大军合围云南,攻陷昆明,为时九年的三藩之乱结束。

纵观整个三藩之乱,我能看到了两位战略家的博弈。吴三桂在初期有优势的情况下犹豫不前,错过了最好的时机。而康熙皇帝临危不乱的魄力和稳定大局的能力是吴三桂永远无法比拟的。尤其是重用汉兵汉将,相信汉人的信心最终为他赢得了汉族士大夫的信任,决意为皇帝尽忠。而分化瓦解逐个击破也减轻了朝廷的多线作战压力,叛军内部的矛盾重重也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康熙帝作为多民族统一的创造者,为清朝版图的初步奠定打下了基础,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做出了足够的努力。清朝自此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

创作不易,大家喜欢的话就多多点赞收藏。有很多不足,请大家不吝赐教,有错误的地方请您指出来我及时更改。感谢您的观看。

4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金榜题名〉(162)· 清朝探花 洪昌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洪昌燕(1820~?),字敬传,号章伯,或张伯,浙江钱塘人。清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翁同龢榜进士第三人。咸丰六年,洪昌燕参加会试,主考官是彭蕴章、全庆、许乃普、刘琨。考题是《告诸往而》、《洋洋乎发》、《莫如为仁》、《游鳞萃灵沼》得“灵”字。会元是马元瑞。洪昌燕经会试,入贡殿试。咸丰帝在太和殿传胪

  • 〈金榜题名〉(159)· 清朝进士 汪风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汪凤藻(1851-1918年),字芝房、云章。江苏元和人,同文馆英文班毕业生。曾为译书纂修官,一八八三年授翰林院庶吉士;一八九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以翰林院编修赏二品顶带署理驻日钦使。一八九二年七月九日正式任为驻日钦使。汪风藻个人信息曾为译书纂修官,撰有英文语法书《文法举隅》一册,并译《万国公法》、《英文

  • 四大贝勒为何要逼死努尔哈赤的宠妃阿巴亥,却留下她的儿子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努尔哈赤与多尔衮的关系,努尔哈赤传位给多尔衮,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吗

    后金时期满族的殉葬制度规定丈夫死后,嫡妻即使无子也不必殉葬,而是选择一名无子之妾从殉。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嫡妻,还为清太祖生了三个优秀的儿子。既是嫡妻又有儿子的阿巴亥被逼殉葬实在不符合条件!但四大贝勒为何宁愿违背祖制,也要逼死这位被父汗宠爱了二十年的大妃呢?恐怕得从皇太极为夺皇位而精心导演的大戏

  • 康熙曾给灵隐寺改新名,为何杭州人敢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灵隐寺康熙匾额在哪里,杭州灵隐寺,今天杭州灵隐寺开放吗

    (↑1920年代摄于杭州灵隐寺,本社图片版权所有)康熙给灵隐寺改名一事,确有记载。据1941年《中国文化史迹》(本社《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灵隐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烧毁,宏礼重建。雍正六年 (1728)总督李卫倡议重修,当时天王殿得以再次重修,堂宇楼 阁焕然一新。然而其后又烧毁。

  • 民国交通法规,越看越有意思:这三个词到现在都没变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长期处理交通事故和研究交通安全的我,职业病一下子就犯了赶紧去找一找当时的交通法规,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民国的时候开车要驾照么? 要的,不仅要,而且有些规定比现在还严格哦:1932年,汉口市政府出台《市街交通管理规则》:“汽车及汽力脚踏车司机应向公安局登记,并考验合格,发给执照,方可驾车。无司机执照

  • 太和殿经过四次重建,犹存近六百年,为何到康熙时才得以涅槃重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清太和殿对比,故宫太和殿冬至金光普照,北京太和殿广场全景图

    01梁九修殿劳民伤财太和殿是古代建筑和艺术的集大成者,凝聚力无数工匠的心血。最初负责太和殿建筑的雷氏家族是康熙年间的总工程师。明末由冯巧监造,可是他到崇祯继位时就死了,后由其徒弟梁九负责担任修建三大宫殿。根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五年(1440年),建造奉天、华盖、谨慎三大殿。嘉靖三十六年(155

  • 太平天国幼天王逃生地杨家牌沉吟:历经艰险,死里逃生,终落魔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平天国天王一览表,太平天国幼天王被俘后的残余势力,太平天国天王府有多大

    在154年前的1864年10月,从南京逃来的十数万太平军,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败多胜少,伤亡惨重,士卒越打越少,到了这个名叫杨家牌的地方时,人数已不足万人,那天晚上的三更时分,太平军就驻扎在此宿营,谁知清军席宝田部追至,太平军猝不及防,四散溃逃。这就是太平天国兵败杨家牌。当时,幼天王洪天贵福与干王洪

  • 她是民国风尘女子,结过三次婚丈夫都病死,最后看破红尘吃斋念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四大风尘女,当代中国风尘女子最后都嫁给了谁,吃斋一个月的功德

    在民国时期当时女子有机会接触文化,在某一些方面也能与男子平起平坐,因此当时出现了很多的奇女子。其中一些女子虽然出身卑微,可是人生的经历却堪称传奇,比如赛金花,她总共结了三次婚,第三次遇到一个好男人以为命运眷顾了她,可是没想到的是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玩笑。赛金花因为家里很穷,所以在16岁的时候就被家里人

  • 雍正既然合法继位,为何他还要亲自写《大义迷觉录》来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继位全过程,传奇故事雍正继位,雍正继位之谜老梁

    我认为有几点是导致雍正落下得位不正骂名的原因。一,雍正上台后使用雷霆手段严惩贪官污吏。继位后的雍正面临很多危机,都说康乾盛世,但是康熙晚年由于大部分精力耗在党争,再加上对官吏比较宽仁,到了雍正时,堂堂大清国国库只有700万两银子,国库的银子不是被贪污就是被侵占,这个时候大清只剩下了一副空架子,雍正惩

  • 咸丰有18位妃嫔,为什么只有同治这一个儿子存活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咸丰为什么传位给同治,同治皇帝和咸丰的关系,同治和咸丰有什么关系

    谁说我有一个孩子?咸丰皇帝满脸黑人问号,拿着个木棍就走了,过来直瞅瞅地盯着大家,谁说我只有一个孩子了。在真实的历史上,咸丰皇帝有两个孩子,只不过有一个孩子给夭折了。这好像是句废话,但无论如何咸丰皇帝只留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同治皇帝。如果说历朝的皇帝做一个幸福度排名的话,同治皇帝应该能够排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