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来端午节不只是纪念屈原,还与这三个人有渊源,长见识了

原来端午节不只是纪念屈原,还与这三个人有渊源,长见识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107 更新时间:2024/1/20 13:09:54

[var1]

魏晋时期,晋文公曾下令烧山,而他的目的却是为了报恩,不幸弄巧成拙,恩人介子推被活活烧死。那么既然是报恩,晋文公为何偏偏要用这种方式呢?在晋文公重耳还没登上国君之位时,臣子介子推随他四处流亡,饥寒交迫,眼看重耳数日来,油盐未进,竟“狠心”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汤给重耳,过后重耳知道了此事,感动不已,称有朝一日当了国君,一定不会忘记介子推的大恩大德。

[var1]

但在他登位之后,唯独忘了介子推,于是介子推在写了一首《龙蛇之歌》后,并与母亲归隐山林。歌谣终于传到了晋文公那里,此时他悔恨不已,发誓要报答恩人,硬骨气的介子推怎么也不肯下山来,于是才有了晋文公烧山。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去世的五月初五,全国上下都要吃冷食,于是便有了传承下来的粽子。

[var1]

唐朝时期,黄巢作为农民起义领袖,在一次攻城中,看到了一位妇人背着包袱,手里拉着小儿,怀里抱的却是大儿,疑惑的黄巢向妇人提出了询问,那妇人便回答,怀中的大儿,是大伯家最后一根独苗,在危险时刻,要护住他,也宁可牺牲自己的孩子。被感动到的黄巢,嘱妇人安心回家,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草,军队来了看到此物便不会伤及无辜。

[var1]

不料,第二天真正攻打城池的时候,全城每家每户都插了艾草和菖蒲,黄巢为了遵守诺言,只得带着军队离开。那天正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于是人们为了纪念此事,将此习俗流传至今。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死忠臣伍子胥,把尸体投入了江中,而伍子胥生前辅佐了两代君王,帮助夫差的父王——阖闾,破楚威齐,使吴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var1]

吴王夫差上位后,继续重用伍子胥,而在吴国和越国二者只能存一的情势下,伍子胥提出计谋灭越,但夫差听信了小人,杀害自己的忠臣,间接保住了越国,最后把自己的国家也“送了出去”。最后,吴王夫差也落得了自杀的下场,那时后悔晚矣,老百姓们也真正知道了谁是忠臣。而伍子胥尸体投江那天,也是五月初五,民间把伍子胥称为“涛神”,每年的那天都会纪念他。

[var1]

关于端午节,我们小时候学到的,大多都是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很少听到那些习俗的由来,原来还是和这么多人有关的,这些故事激动、感人,人们也很好的把纪念他们的习俗传承下来。或许我们可以了解一下端午背后的意义,讲给孩子听听,传承的不只是文化习俗,还有历史。

看了这篇文章,相信大家会和小编一样,对端午节有更全面的认知。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的时候,聊聊历史,谈谈文化,彼此也会促进感情,阖家欢乐!

更多文章

  • 他是常败将军,一生只赢过一次,一次就奠定了国家春秋霸主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十三甲裴南苇,历史上的五大常败将军,春秋霸主

    [var1]春秋五霸中,最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秦穆公的称霸。秦国身处中原之外,国土狭小,几经波折才收复西戎。收复西戎后,秦国却在实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消灭了中原霸主晋国,从此名扬天下。说到秦晋大战,那一定离不开秦国的将军百里视。他是著名秦国大夫百里奚的儿子,年幼时随母亲长大,中年找到父亲后得到了秦穆

  • 五国灭齐而田单复齐,齐国为什么不能重新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田单复齐后为啥不自己当齐王,田单最后的结局,田单收复齐国七十城

    然后,赵国就被彻底打残了。[var1]虽然赵国后期还能战,李牧连却秦。但是,最后还是要拼国力的,人口拼不过、土地拼不过、粮食拼不过,关键是心气势头也拼不过。长平之战的三年,战场主要是在上党地区打的,这里就不算赵国本土。邯郸之战的两年,虽在赵国本土,但秦军也没能扫荡整个赵国。而五国伐齐呢?公元前284

  • 开局即高光的魏国,是怎么一步步快速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国高光时刻,魏国衰落的原因,魏国从强到弱地图

    一个原因是四战之地。东有齐国、西有秦国、南有楚国、北有赵国,这还怎么玩?除了赵国发育晚、相对弱,其他三个都不是善茬。齐国、秦国和楚国,是能够实现天下统一的唯三战国。夹在这三个家伙中间,只能说魏国生错了地方。[var1]一个原因是高调开局。三家分晋之后,魏文侯硬是把魏国打造成三晋盟主、国际霸主。所以,

  •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主张,对现代有借鉴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对话太精彩,所以讲一下这个处处机警的故事。与其说,这是是一篇王道之政的解说词;不如说,这是一篇精彩的游说攻略。[var1]首先,齐宣王向孟子打听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历史。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依《史记索隐》的说法)。所以,一国之君的齐宣王打听齐桓晋文之事的目的,不是

  • 孔明北伐总缺粮,怎么不见战国七雄缺粮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因为秦岭大山,所以运输成本巨高。翻山越岭运粮食,耗费的人力都是天文数字的。同时,运输时间也不确定,不是蜀汉没粮食,而是运不上去,赶上个暴雨洪灾,粮食就别想运过去。而诸葛亮执行的是北伐攻略,所以一定要穿越秦岭大山去打仗。蜀汉打仗,打得不是攻城略地,打得后勤运输。在战场较量上,无论是城战还是

  • 孔子被弟子气到骂人,骂人的话竟被千古传颂,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孔子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var1]孔子身为万世师表,历来被众人推崇和学习。从古至今,孔子说过的话都是指引我们人生的精华。包括现在也是,凡是读过书上过学的人就都读过论语。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什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都是我们随口就可以吟诵出的。孔子的影响力不止停留在我们自己国家

  •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要等三十年才能灭赵,这期间秦国都在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何不灭赵国,秦国为什么会发动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以后为什么秦国没有灭赵

    [var1]要是秦国足够强,把四十多万战俘全都押到秦国,然后种粮放牧、当奴隶多好。不是秦国不想,而是秦国不能。因为长平之战前前后后打了三年,秦国自己的粮食早就捉襟见肘了,怎么养活这几十万战俘。养活不起,还不能放,那就只能杀掉了事。从坑杀战俘这件事就能看出,秦国也是失了元气。所以,当白起要一战灭赵国的

  • 秦朝统一而六国造反,汉朝统一却天下太平,原因是博弈策略的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01.秦帝国的战国模式才是六国造反的真实原因战国是一个纳什均衡。在这个博弈环境中,七大战国的唯一策略选择就是整军备战。所以,孔孟的王道政治虽然很美好,却无法应对当时的博弈环境。人改变不了局面,往往都是局面改变人。而这个局面就是博弈的局面。[var1]秦帝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就是因为他把整军备战的博

  • 秦始皇连续灭掉五国,为何只留下齐国?难道是念旧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秦始皇可能有一些敬佩还有一些鄙夷,虽然我们没有见过这样一个人,但是从一些史料上了解一些的,虽然统一了六国,但是据说是暴虐无道,不过事实是怎样的,谁也不知道,在评判他的人品的时候,我们也是无法忽视他的作为的,所以这是一个本身有点矛盾的事情。[var1]不过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齐国是最后被灭国的,虽然说

  • 赵国为什么堪与秦国一战?它是六国中最强的战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都被打得迁都了,但秦灭楚还是费了将近三年的牛劲。公元前225年,少壮将军李信,率20万大军灭楚,结果被楚军吊打。公元前224年,只能老将出马,王翦率60万大军灭楚,折腾了两年才把楚国灭了。就出兵规模来说,灭楚60万大军,应该是始皇帝统一战争中拿出来的最大筹码。[var1]楚国为什么最能刚?楚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