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在武昌称帝,为什么迁都到南京?东吴有几个国都?

孙权在武昌称帝,为什么迁都到南京?东吴有几个国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605 更新时间:2024/1/27 6:11:19

东吴的创建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由孙坚孙策孙权所主导,孙坚是孙策和孙权的父亲,孙策是孙权的哥哥。孙坚是打基础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不能叫国都,只能叫治所。

孙坚是杭州富阳人,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孙坚长大以后是从校尉开始做起,历任盐渎、盱眙和下邳县丞,由于孙坚县丞做的好,因此颇声望,积累了非常好的名声。

到黄巾之乱时,朱儁请奏孙坚为佐军司马,孙坚跟随朱儁开始了征战,把家眷留在了九江郡寿春县,也就是现在的今安徽和县历阳镇。由于孙坚英勇善战,黄巾军被平定后,被封为别部司马。尔后因为平定战乱被封为议郎,到目前为止,孙坚没有自己的地盘,治所也没有,只是朝廷一个大臣。

没过多久,长沙人区星叛乱,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自此,孙坚有了自己的地盘,也有了第一个治所:长沙。孙坚很快就平定了区星的叛乱,顺便把零陵、桂阳两个郡的叛乱也平定了,孙坚暂时在长沙安定下来。

到了讨董卓时,孙坚与袁术联合,孙坚的驻地暂时迁移到了鲁阳,也就是现在河南鲁山。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孙坚与董卓交战,并大败董卓,而其他诸侯都想着如何抢占地盘,孙坚大失所望,但也很无奈。后来孙坚按照袁术的命令来攻打荆州,不幸被黄祖所杀。

虎父无犬子,孙策在孙坚死的时候只有十七岁,在守孝结束后,孙策想尽办法从袁术手里要回了孙坚原来的部下。暂时跟随袁术,但袁术每次都言而无信,许诺的太守都给了袁术的心腹,于是孙坚决定离开袁术,创立自己的地盘。

朱治的帮助下,孙策很快就攻下了会稽、丹杨、豫章等郡,治所就放在会稽,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孙策以会稽为根基,很快统一了江东,也就是从鄱阳湖为始的长江的东面,包括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区。

不过好景不长,公元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临终前,孙策命孙权接替其位置。此时的孙权才19岁,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吴郡的治所就在现在的苏州市。

周瑜和张昭的帮助下,孙权稳定了江东局面,但很快曹操来攻打江东,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稳定下来后,211年,孙权听从张纮的建议,将治所迁至秣陵,并于第二年改名为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孙权在这里待了七八年,一直到东吴攻下荆州,为了稳固荆州,孙权将治所从建业迁到了公安。

直到221年,刘备称帝,孙权将治所从公安迁到了鄂州,并改名武昌(并不是现如今湖北武昌),并修筑武昌城。孙权在武昌一直待到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为吴。自此,孙权与蜀汉修好,还相约平分曹魏的九州。

荆州在东吴的统治下稳定下来,再加上与蜀汉修好,防守压力变小,再加上武昌(鄂州)并不是适合做首都,于是在229年的9月,孙权下令迁都到建业,也就是南京,直到东吴灭亡。

如果把治所也算上,东吴的“国都”有长沙、鲁阳、绍兴(会稽)、苏州(吴郡)、建业、公安、武昌等七个城市,直到孙权称帝以后才把国都迁到建业,以减少国都防守的压力。

东吴曾经有这么多首都,在三国里也算是国都数量之最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乱世三国24位武将排名:关羽才排第六,第一不是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乱世三国十大武将排名,三国乱世什么武将最好,乱世三国关羽排名

    排名简直不要太多,而今天我们的这篇文章,也来说一说排名。不过不是什么十大名将或者是五大名将,直接就是二十四位。排名二十四,东吴凌统,与张辽对阵而不败的人,若不是出手太少,恐怕排名还能够再往前一点。排名二十三,蜀国魏延。三国后期的名将,本来诸葛亮死了,权力基本上都在他这,非要作死,兵变而亡。排名二十二

  • 面对秦国的狼子野心,最后一个幸存的齐国会是怎样一种心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是怎么对付齐国的,战国齐国和秦国哪个强,秦国灭楚齐国干嘛不帮忙呢

    [var1]秦国的野心在六国之中人人皆知,为了自保,六国在苏秦的游说下形成合纵国来对抗秦国,然而在秦国谋士张仪的鼓动下,六国合纵被一一破解,秦国加快了征战六国的步伐。[var1]为了防止六国在此联手,秦国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政策,秦国把眼光放在了离自己最远的齐国身上,将大量金银珠宝献给齐国,并且向齐国承

  • 三国著名的“常败将军”,屡战屡败,为何曹操还是非常器重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评价曹操,三国曹操手下十大名将

    事实上,曹操手下的这一著名“常败将军”,便是许褚!很多人非常奇怪,许褚不是号称曹营战斗力最强之人吗?为何说他是常败将军呢?其实只要我们分析许褚的战绩便会发现,许褚还真的当得起这个“常败将军”之称!许褚战典韦许褚第一次出场,便和典韦爆发了大战!当时天下大乱,许褚为了保护家人,便将宗族众人聚集在一起,修

  • 朱元璋观看《孟子》时,突然大发雷霆:将孟子逐出孔庙,不得配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将孟子逐出孔庙,关于孟子母亲教育孟子的相关资料,李白有诗吾爱孟子孟子指的是谁

    由于北元残存势力对于刚刚建立起来的明王朝依然是一大威胁,朱元璋为了能睡个安稳觉,便发动了第二次北伐,意图将北元势力一举肃清,史称岭北之战。可是这场仗,朱元璋打得很是憋屈,甚至说遭遇了从未有过的大败。[var1]在调兵遣将时,朱元璋安排了徐达带领中路的主力军,又安排了李文忠带领东路军、冯胜带领西路军来

  • 秦汉三国时期大人物为什么都是单字名?双字名什么时候开始流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名字两个字和三个字区别,单字名和双字名,三国时为什么大部分人用单字名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单字名才是主流。比如孔子单名一个丘字,孟子单名一个轲字。还有秦始皇嬴政、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以及三国的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等人物,无一例外全是单字名。取双字名的人也不是没有,但都是些类似于奔波儿灞、灞波儿奔这样的杂鱼角色,如高渐离(琴师)

  • 赵国被十分贫穷,为什么推行“胡服骑射”后就跟“开挂”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国和胡服的关系,赵国骑射,胡服骑射赵国超过秦国

    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曾经有两次非常重要的变化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对当时的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一件就是“胡服骑射”,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走进胡服骑射,从字面意思上看来,就已经知道涉及的一定有服装还有其骑射等方面的一些内容,当时正处社会矛盾爆发的一个历史阶段,本次事件的主人公是

  • 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为何能够稳坐40年皇位,别被影视剧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是不是阿斗,为什么刘禅叫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早前生在荆州,数次遭遇灾祸,幸得将军赵云搭救。刘备攻占益州,创建蜀汉后,册封为皇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登基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配合北伐战争。中后期荒废朝廷,宠幸宦官黄皓,综合国力迈向衰微。 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元帅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撤兵邓艾。蜀汉亡国后

  • 司马昭“阴养死士三千人”,是如何做到密不透风,不被人发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的真实性 《晋书》对司马师阴养死士做出了明确记载,真实性应该无疑。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晋书》 所谓“阴养”就是暗中培养,即没有暴露在明面上,这也是应有之意。司马懿作为从曹操时期的老臣,树大招风,肯定是不能明面上豢养死士的,所以只

  • 蜀汉一支精锐部队,赵云组建,诸葛亮打造,姜维统领,却终被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真正的乱世,彼时,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烽烟蔓延了整个中原大地。熟读那段历史,我们会为那个时代的枭雄吸引目光,会为诸多谋士的奇计良策而惊叹,也会被征战沙战的悍将拍手叫好。然而,双拳难敌四手,在那个时代,仅凭枭雄、谋士、武将,还不足以争霸,他们还需要精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锐部队

  • “美日韩”三国的历史教科书,都是怎么写我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日韩教科书讲述中国历史,历史教科书删除的内容,中日韩三国的文化历史渊源和异同

    作为亚州最大的国土,我国周边有些邻居国家,都和我们发生过大小不一战争;像最出名的日本侵略战争,中美韩联军的抗美援朝战争,都是近代发生的大型战争。而战争的敌对国关系,使他们在介绍我国历史时也会带些偏见。除去美国,日本、韩国在教科书中对中国的历史介绍,基本从夏商朝开始算起,他们在教科书中把中国写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