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清朝跟日本的甲午战争没有输,那么中国最后会不会走上君主制?

如果清朝跟日本的甲午战争没有输,那么中国最后会不会走上君主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65 更新时间:2024/1/19 12:48:09

清末的中国,屡遭欺凌,窝囊又憋屈。就在中国努力奋发进取之时,邻居日本又来骚扰干仗。中国窝火了很多年,想教训一下日本,给西方列强一点颜色看看。中国不示弱,我洋务运动很多年,日本敢挑事,我明治维新进步大。双方动刀动枪动大炮,一顿贴身肉搏,最后中国被日本猛揍。中国失败了,世界并不震惊,因为在预料之中,只有中国人无法接受。因为日本一个番邦小国,竟然把天朝上国干败了。相当于一个昔日的小弟把老大哥给揍了,徒弟砍死师父,这还得了。你让老大哥的面子往哪搁?难受归难受,输了就是输了,乖乖割地赔款。又是同样的套路,同样的耻辱。中国人难受就难受在这里。另外,还有一点想不开,那就是我们也搞了各种洋务改革,三十年来,虚心向洋人学习,怎么还打不过小日本呢?

甲午战争绘画

为何打不过日本,分析的文章太多了。在此,不想再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换个角度,那就是中国如果打赢了甲午战争会怎样?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意淫。

如果中国打赢了甲午战争,最明显的当然就是台湾不用割让给日本,更不会赔钱了。2.3亿两白银干点啥不好,当然,这笔钱虽然省下了,但不一定就能花到该用的地方。

那么,日本输了会不会同样被中国逼着割地赔款呢?割地肯定不会,因为中国一直没有这种习惯,中国不像日本,一直急于扩张。但中国来的藩属小国琉球肯定会趁机要回来。琉球岛国一直给中国纳贡,结果被日本强行抢走,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中国赢了甲午战争,琉球百分百会要回来。至于赔款嘛,估计也会有。那些年,中国没少向西方列强赔款,囊中羞涩之际,正好趁此机会让日本给点银子。但估计数额不会那么大,不会像日本要的那么狠。

若是中国赢了,中国会不会趁机侵入到日本本土呢?这个肯定不会。日本又不是朝鲜,隔海又太远,历史上中国也没有跨洋侵占他人领土的习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必定会再次收回朝鲜的控制权。

朝鲜夹在中、俄、日之间,是三个国家的角力场。无论是中国攻打日本,还是日本攻打中国,朝鲜历来是跳板,也就是“路过”的国家。中国赢了,必定恢复天朝上国地位,强令日本势力退出朝鲜,恢复朝鲜向中国称臣纳贡的秩序。最重要的一点,清政府也一定会恢复向朝鲜派驻军队,同时,仁川、釜山等清租界也会恢复,估计袁世凯可能还会回到朝鲜。

中国赢了,全国士气高涨,清廷欢喜有加,各种被西方列强欺负的晦气一扫而光。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也有劲儿了。总之,腰杆儿硬了很多。底气是足了,但也容易掩盖问题。

清政府自开展洋务运动以来,又是出国考察,又是购买机器,开工厂,办学校,培养人才,好不热闹。但甲午战争失败后,被打回原形。失败后才发现,三十年的改革失败了,人们开始各种反思。学西方只学了皮毛,改革也只是器物的改革,没有进行制度性根本改革等等。

如果中国赢了,那就不会有任何反思了。大天朝恢复自信,说明我们的制度还是不错的,经济发展也是令人满意的。至于日本那一套,搞什么君主立宪,看来根本不行嘛。我大清帝国有天然的制度优越性,专制五百年丝毫没问题。

中国赢了,就不会有那么多革命党,也不会有那么多“康有为、梁超”等公知。没有民族危亡的忧患,康有为可能就不会“公车上书”。没有“公车上书”,自然也就没有百日维新。没有维新变法,就不会有慈禧的戊戌政变,光绪仍会主持朝政,谭嗣同等人也不会血洒菜市口。

如果光绪继续主持朝政,想必改革一定会进行的,只不过不会那么急。步子不迈那么大,也就不会扯到蛋。改革进程虽然慢了,但依靠世界大潮流、大趋势的推动,中国总会要实行政治制度改革,或许会延迟二三十年。

如果中国赢了,后来的义和团肯定也不会有。中国输了,日本欺负中国,西方列强更加变本加厉,中外冲突加剧,义和团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如果中国赢了,中国与外国的矛盾就没有那么深,没有太多的恨,也就没有产生义和团的土壤。更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毁教堂、杀洋人、杀中国教民的极端行为。

没有义和团,华北是平静的,天津仍是繁华的,京城仍是和谐的。没有义和团,八国联军就没有理由侵华。没有了八国联军这场战争,慈禧、光绪干嘛要狼狈逃到西安,仍然会在紫荆城里岁月静好。当然,那个被推到井里的珍妃也就不会死。

有珍妃在,光绪自然就不会郁闷。重要的是,没有戊戌政变,光绪就不会被囚禁。或许随着改革的推进,光绪控制慈禧早晚会发生,但如果推迟个十多年,就把慈禧老太婆熬死了。

没有了慈禧影响的光绪,就可以放开手脚,施展抱负,虽然他才能平庸,但总比他死了交给溥仪强。

如果中国赢了甲午战争,俄国就不会占领东北。没有俄国的东北,日俄战争也就不会存在。没有日俄战争的爆发,日本甲午战争又输了,东北就不会有日本驻军。没有日本驻军,往后的“九一八”事变就不会发生,再往后……太过遥远,就不好假设了。

不过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中国即使赢了甲午战争,以日本人的性格与国家扩张的野心,日本自然不会罢休。日本输了,自然会潜心学习,奋发改进。以日本人的精神,这绝对会做到的。相信用不了五年,日本一定会卷土重来,再次与中国进行决战。再打一仗,中国能否再赢就很难说了。第一次赢了,全国上下本就会松懈。几年后,日本憋着这口气要再打一仗,这次,中国输的可能性非常大。

从历史发展来看,日本一旦甲午输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非常大。那么,中国再战日本,毫不留情地说,赢的机会很小。也就是说,即使中国赢了第一次甲午战争,总还要打第二个“甲午战争”。第一次不输,第二次也要输,无非就是推迟几年而已。

第二次“甲午战争”输掉后,完全可以想象,就会重演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是,甲午战败后,割地赔款,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这套程序看来早晚也要走一遍。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甲午战争赢了也不一定是好事。脓包不如早点挤破,反正脓包早晚都要破,长痛不如短痛,尽早挤破脓包,排毒疗养反倒更好。

当然,还是那句话,历史不能假设。假设的历史情节也不一定会发生,真实的历史不会按剧本演。但我们换个视角再看,或许更有意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宋唯一寿终正寝的战神,领兵打仗40年百战不殆,被敌军视为神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文/轩哥畅聊历史纵观历史朝代,独独抽出宋朝,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重文轻武四个字。的确,这个朝代在军事方面的成就确实很差,甚至没有多少流传下来的名将。尽管很少,但总归还是有的,比如北宋初期的曹彬、潘美、杨再兴等人,中期的种师道、狄青等人,末期的宗泽、岳飞等人。在这个时代,称得上战神的,更是寥寥无几,屈指

  • 如果明朝清朝同时遇到晚清世界局势,明朝是否会比清朝处理得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老梁讲明朝历史40分钟,明朝十六帝顺序列表,明朝历史完整版

    在一些人眼中,清王朝的结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封建社会必然会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但另外也有些人却认为,清王朝的崩溃是自己“作死”的结果,如果没有闭关锁国,清朝依然能统治中国几百年。那么,如果将明朝和清朝的位置换一下,假如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若当时也遇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结局是否会不一样呢?在明朝

  • 如果当年清政府的统治者是秦始皇而不是慈禧,结果会不会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秦始皇的统治下,秦军又被称为虎狼之师,用了十年的时间,结束了自春秋以来500多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如果让秦始皇来统治清末,别的不说,但是军队就让世界胆寒,因为清朝末年中国的人口是四个亿,按照秦始皇的政策,全民皆兵,精锐部队达到几千万,这是多么可怕的军事力量。别说什么中法

  • 如果吴三桂没有降清,李自成一统中原,会出现晚清那样的局面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吴三桂投靠李自成会怎样,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关系,陈圆圆喜欢吴三桂还是李自成

    如果吴三桂没有降清,李自成一统中原,不会出现晚清那样的局面,会有好转但差别不会太大。首先是统一的阻力大大减小,清朝入关之后花了四十年才统一中国,换成顺朝四年也就差不多了。没有剃发令,没有圈地,没有追逃,没有清军的大屠杀,没有迁界禁海,没有三藩之乱,中国经济的恢复会提前几十年。也不会有清朝那种对中华文

  • 如果吴三桂投靠了李自成,清军还有多大的把握问鼎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自成为啥要打吴三桂,李自成吴三桂陈圆圆的故事,陈圆圆喜欢吴三桂还是李自成

    也就是说,江山宁可送给外族,也不可能给流寇。而明末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当初吴三桂结盟满清对抗李自成的时候,南明的大臣们交口称赞。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李自成,这个时候的吴三桂是汉族士族阶层的英雄。他们为何宁可结盟关外的满清,也要打击李自成呢?首先,李自成逼死了皇帝李自成大军包围北京城,崇祯皇帝

  • 好看的晚清民国老照片36张(有慈禧、溥仪、婉容、李鸿章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100张晚清彩色老照片,晚清老照片14张,罕见晚清彩色老照片

    溥仪溥仪三妹韫颖像婉容像傅杰晚清重臣李鸿章慈禧耕种的农民下棋满人装束女人合照街头一景清朝的一个官员景色风正一帆悬村庄人群街头一景行路街头一景抬轿过河街景抬轿街头一景一群男人街景街头景象街头景象穿越城门院子里骆驼队街头景象新军店铺溥仪的皇妃文秀慈禧溥仪和婉容像这一批选取了晚清民国老照片36张,虽说是晚

  • 大清并非全球赔款最多的,此国要赔一万亿,如今还在努力还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清末的时候,由于清朝实力薄弱,在中英鸦片战争之后,清军因为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不仅要割地,还要赔款、商定关税等,而这一次的赔款就赔了2100万元。看到英国尝到了甜头,日本也坐不住了,也想来分一杯羹。于是就有了甲午中日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不仅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晚清更是又同日本签

  • 大清公主的等级制度,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究竟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哪个尊贵,和硕和固伦,大清公主制度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册封过的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册封“固伦公主”,

  • 和珅为官“三不贪”,一为科举,二为赈灾,第三点尽显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和珅是个大贪官,但是和珅虽为一个贪官,但其也有自己的为官之道,他的“贪”也并不是有钱就贪。对于这“三个方面”,和珅是绝对不会去贪的,也正是因为和珅有这“三不贪”,才能让其在官场上得以立足。我们先抛开和珅的让人不齿的贪官形象,来看一下他的其他优点,其实,和珅这个人算是很励志的人,自幼其就有想

  • 吴三桂为什么非要反清?活下来颐养天年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三桂真的想反清吗,吴三桂起兵反清完整版,吴三桂哪年反清

    吴三桂的发迹史在清朝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吴三桂的功劳极大。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打到了北京,崇祯皇帝下诏召集天下兵马勤王,当时身在宁远的吴三桂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他还没赶到北京,就传来了北京城破,崇祯自缢的消息。由于山海关外清军已经连续攻破了后所,前屯卫,中前所等重镇,所以宁远实际上已经成了一座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