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和珅是个大贪官,但是和珅虽为一个贪官,但其也有自己的为官之道,他的“贪”也并不是有钱就贪。对于这“三个方面”,和珅是绝对不会去贪的,也正是因为和珅有这“三不贪”,才能让其在官场上得以立足。
我们先抛开和珅的让人不齿的贪官形象,来看一下他的其他优点,其实,和珅这个人算是很励志的人,自幼其就有想要出人头地的决心,同时也愿意为自己实现理想而付出努力。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简单讲述一下,和珅到底在哪三方面的钱不会贪。
大家都知道和珅为乾隆宠臣,只要他没犯什么大错乾隆都会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时还会帮其善后,虽然乾隆也知道和珅贪了大量钱财,但就是舍不得杀他,因为这与和珅“会来事儿”是脱不了关系的。
对于和珅这个贪官来说,他是有底线、有原则的,对于这三点,他是绝对不贪的,其一为科举,其二为赈灾,至于这第三点,可以说和珅实在是太高了,这也是为何乾隆能一直容忍和珅贪污的重要原因。
和珅自幼丧失双亲与胞弟和琳寄人篱下相依为命,多次差点被逐出家门,长期的寄人篱下,让和珅懂得了现实的残酷,因此他奋发图强苦心钻研,凭借自己的能力,学会了四种语言,成绩优异的他深得先生的器重。
自和珅懂事儿之后,他也像其他的文人一样想通过科举考试跃龙门,可是,成绩优异的和珅还是落榜了,但即便是道如此打击,也没让和珅放弃自己的理想,因为他是有野心的人,于是他就想到另一条道路,那就是努力接近皇帝。
做种,在他的各种运作与努力下,和珅来到了乾隆身边并通过自己的才华深得乾隆的喜爱,就这样,和珅成为了乾隆身边的恃宠,和珅与乾隆见面的机会就大大增加,和珅的升官机会也就多了起来。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和珅凭借自身的才华与能力就成为了御前侍卫,同时也已经是乾隆身边的大红人,名利双收,致使身边巴结他的人排成了队,权力带来的利益让其愈发膨胀,于是他就开始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打击反对自己的势力。
乾隆对此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和珅做的这些事儿没有触及到乾隆的底线,因此,乾隆就算是知道也不舍得杀他。和珅虽然贪污,但绝对不会贪科举相关的钱财,因为科举制是帝制选拔人才方式,是让普通有才能的老百姓入朝为官的捷径,也是立国发展之根本。
和珅对此不仅绝不贪污科举的钱,而且对于科举制度的把控也是极为严厉的,不允许任何人破坏科举的公平与公正,如果有人想要花钱来买名次,和珅也是直接拒绝,甚至还会收拾这些人。
因为一个国家的兴盛,绝对与人才的吸收脱不了关系,也正是因为和珅能非常清楚的看清这一点,所以,对于乾隆时期的繁荣,和珅也是有一定功劳的,也正是如此,乾隆对和珅也更加信任。
第二点,那就是赈灾不贪,赈灾款是国库拨下去来救助灾民活命的钱,如果救命钱被贪了,这就等于要了灾民的命,时间一长,就会引起官民积怨,灾民吃不到东西,活不了名就会对朝廷产生不满,最终会引发民愤,造成灾民起义,不利于统治。
一旦这样,乾隆必然会调查赈灾款的去向,给灾民一个交代,而和珅也绝对不允许任何官员敢贪污赈灾的钱财,有时甚至还自己掏钱来安抚灾民,可以说,在这个方面和珅确实聪明,既营造了自己的正派形象,还深得了乾隆的赏识。
最后一点,那就是自己办不了事,是绝对不会收受的。和珅爱财也爱贪,但其也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也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知道什么钱该贪,什么钱绝对不能贪。和珅虽为乾隆身边的红人,但也并不是什么事都能给办成的。
对于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儿,和珅也绝对不会收受那些钱财,即使当时给收了,之后也会原路的返还给他们,对于这一点,可以说和珅算是很有信用的人。
在当时的环境下,有些当官的即使是没有给人办成事儿,也是可以不将钱财返还的,但和珅却不这样,收了别人的钱财就一定会为别人平事儿,就算是没有办成,那和珅绝对不会吞下这些钱财的,因为他知道,没有办成还强行敛财这是给自己树立敌人的。
对于“树大招风”这个道理,和珅是非常懂得的,他一心为财却不想给自己树敌。对于这一点,我们抛开一些因素不贪,和珅虽为大贪官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情商与办事能力确实让人佩服。
本文参考资料:《和珅传》,《和珅与乾隆》,《百度百科相关词条——和珅传,乾隆传,对于和珅的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