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为什么非要反清?活下来颐养天年不好吗?

吴三桂为什么非要反清?活下来颐养天年不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08 更新时间:2024/1/20 20:49:51

吴三桂的发迹史

在清朝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吴三桂的功劳极大。

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打到了北京,崇祯皇帝下诏召集天下兵马勤王,当时身在宁远的吴三桂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他还没赶到北京,就传来了北京城破,崇祯自缢的消息。由于山海关外清军已经连续攻破了后所,前屯卫,中前所等重镇,所以宁远实际上已经成了一座孤城,吴三桂再重新返回宁远是不可能了,所以他带领大军驻扎在了山海关,这也是清朝防御清军的最后一道关隘。

这个时候,李自成和多尔衮都对吴三桂进行了拉拢,考虑到自己在北京家人的安全,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但随后不久,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霸占,其家人也被关押杀害,吴三桂遂转而投降清军,献出山海关,并在一片石一战中,联合清军击败了李自成。

可以说,如果吴三桂不投降,清军攻破山海关的难度极大,一旦李自成稳定住国内形势,重新组织对清军的防御,那么极有可能历史上就没有清朝了。多尔衮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当清朝定都北京之后,立即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在之后清军和南明的战斗中,吴三桂为了表示忠心,不但对李自成的起义军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而且反清复明的力量,他也不遗余力地去斩尽杀绝。1657年,吴三桂以平西大将军职,南征云贵,攻打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桂王永历政权。

1661年,吴三桂打进缅甸,抓捕了南明最后的皇帝永历帝,被令部下用弓弦勒死了他,除掉了清朝的心腹大患。因此,清廷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镇守云南,兼管贵州。平西王和平西亲王一字之差,但意义可就大不一样了。通常来说,能被封为亲王的,历来只有皇帝的叔叔、兄弟或者儿子们,外人能够封王就已经是爵位的天花板了。清廷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就表示视他为自己人了。

不仅如此,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还娶了康熙的妹妹和硕恪纯长公主,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这个职位可不得了,是三孤之一,级别为从一品,虽然只是个荣誉称号,但也是非常难得的。大家都知道鳌拜吧,他权倾朝野时,最高的官职也就是太子少保,所以很多人为了恭维鳌拜,就称呼他鳌少保。

然而,在双方看起来蜜里调油的关系,却在此刻出现了问题。主要原因是吴三桂的权力越来越大,已经渐渐威胁到了皇帝。为了解除这个威胁,康熙开始着手削藩。

吴三桂的势力有多大

吴三桂攻打云南的时候,南明小朝廷还有很强的势力,因此多尔衮为了尽快将其扑灭,也为了消除吴三桂的戒心,就给予了他很大的权力,选用官员吴三桂自己说了算,不受吏部和兵部的约束,财政收入支出不受户部的稽查考核,即使是云贵督抚,都受到吴三桂的节制。打完仗后,这些特权也都保留了下来。

利用这个权力,吴三桂大肆封官,主要是忠于他的那些部下军官,称之为“西选”,和朝廷任命的官员具有同样的资格。比如说朝廷往云南某地派了一个县官,吴三桂也同样派了一个,那么谁先到谁来当这个县官,后来的那个人只能灰溜溜的回去。可是,朝廷委派的官员要从北京赶过去,绝大多数时候远远不如吴三桂的人速度快。因此,吴三桂在各地安插了大量的亲信,使得云贵成了他自己的“领地”,朝廷方面很难插手。

此外,吴三桂手握五万精兵镇守云南,他的部下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除此以外,王储、王屏藩、马宝等十几个人被提为云南总兵,所以实际上吴三桂手中能够掌握的兵力超过了十万。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吴三桂造反的时候,康熙征调所有兵马,也只凑够了七万人而已。

而这么多的兵马,每年需要俸禄军饷九百余万,这些钱吴三桂一分不出,全都要朝廷来供给。如果再加上福建、广东二藩,所需要的饷银更是达到了二千余万,朝廷赋税几乎一半都消耗在三藩上了。吴三桂在云南小日子过得富足,反而康熙的国库里空空如也。

总之,无论势力、军力、财力,吴三桂都已经让康熙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削藩已经势在必行。

康熙削藩步步紧逼

康熙继位之后,立即着手开始削藩,但同样是削藩,明朝的朱允炆操之过急,导致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并最终夺走了他的皇位,而康熙则步步为营,步步紧逼,逐步削弱吴三桂的势力。

1663年,康熙下旨,既然云南的仗已经打完了,那吴三桂的平西大将军印也就用不着了,收回来。接着,又收缴了吴三桂“西选”的权力,命令所有官员任命都归吏部兵部所有。随后,康熙委派了大量人员出任云南、贵州、广东、福建的地方官。吴三桂看出康熙的意图,于是借口“眼睛有毛病”,要求朝廷解除他云贵事务,反将康熙一军。不料康熙将计就计,趁机下令两省督抚听命于中央。

1673年春,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但要求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藩地,康熙予以批准。紧接着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也要求退休,康熙也批准了。在这种形势下,吴三桂也只好上书朝廷,请求撤藩。

但吴三桂的真实意图,是希望朝廷慰留他,他觉得康熙并不敢撤他的藩。康熙把这件事交给大臣们讨论,满朝文武,除了明珠一人之外,所有人都反对撤藩,但康熙看得很清楚,他说吴三桂“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于是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允其撤藩。

当年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正式起兵造反。

吴三桂非反不可吗?

如果吴三桂不起兵造反会怎么样呢?会不会永享荣华富贵呢?结合他的所作所为和历史经验来看,答案是不可能。

最好的结局是吴三桂当个闲职,回到北京颐养天年。这样看起来挺好,但他手底下十几万军队可没这么好待遇,这些人都是汉人,也从未接受过清朝的命令,只要其中有一个人造反,无论是不是吴三桂的主意,那么一定会牵扯到吴三桂。而只要牵扯到他,那么吴三桂就是全身是嘴也说不清,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如果吴三桂既不造反,也不接受撤藩的命令,那么就相当于坐以待毙,等着康熙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之后,派出大军来讨伐他,到那时吴三桂的胜算更小。而且,从康熙之前的一系列动作来看,一定会一步一步的削弱吴三桂的势力,最后一锤定音。所以,倒还不如趁现在手里有人有钱又有粮,搏一搏还有胜利的机会。

最后一个结局,就是吴三桂放弃所有的地位、权力,回到老家做一个富家翁。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权力这种东西,一旦尝到了味道,便会上瘾,身处其中的人很难放得下。可就算吴三桂放得下,还有他的家人呢,还有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呢,他的兄弟们呢,失去了吴三桂的保护,他们的下场肯定会悲惨无比。

另外,即便吴三桂肯放弃所有的东西,康熙还是不会对他放心,他只要活着就会对朝廷有威胁,肯定是要除之而后快。吴三桂当平西亲王的时候不好下手,一旦失去军队,那还不是砧板上的肉吗?康熙只要随便编一个理由,就能诛杀吴三桂的三族。

退一万步讲,就算康熙不杀他,可吴三桂作为一个大汉奸,民间想要杀他的人多如牛毛,吴三桂还真未必逃得过反清复明势力的追杀。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吴三桂觉得不造反那就只能等死,再看看自己手中的“牌力”,似乎并不比康熙差,真要打起来,胜算还是超过五成的。当年朱棣不是从北京造反,一直打到了南京,自己当上了皇帝吗?自己是不是可以复制一下呢?

事实上,吴三桂造反之初,也确实势如破竹,康熙拼尽全力也只能暂时阻挡吴三桂的前进步伐。但在双方相持的阶段,已经67岁的吴三桂突然得了“中风噎嗝”的病症,随后又添了“下痢”病症,太医百般调治,终不见效,最终死在了衡州。吴三桂死后,他的孙子吴世璠,但吴世璠的威望、能力和吴三桂比大有不足,叛军很快就战败,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吴三桂的子孙后裔,被清廷满门抄斩。

综上所述,吴三桂反清,其实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如果不造反,那么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更多文章

  • 原创假如清代历史人物看清朝背景的电视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看了一段太祖秘史努尔哈赤问:“东哥是孟古的侄女怎么到这儿成了孟古的姐姐了?”然后是努尔哈赤继福晋富察氏把《太祖秘史》从第一集看到最后一集疑问:“我的剧情怎么没有了?我可是努尔哈赤娶的第二个大福晋?编剧还是 多在我的军事才能上下功夫吧”皇太极看了《孝庄秘史》问:“多尔衮什么时候和庄妃青梅竹马?我娶庄妃

  • 历史彩照:清朝黑熊站街耍大刀,丈夫对生病的妻子服服帖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的黑熊图片,清末老虎老照片,清朝乾隆年间震惊一时的狗熊案

    醇亲王这张朝服像极为少见。此人头戴朝冠,肩披披领,内穿朝袍,外套补服,胸挂朝珠。从朝冠上的红宝石的形状与东珠的数量,可知这是亲王的朝冠。从胸前的四团五爪金龙补服,胸前的正龙与两肩的行龙图案,可知这是亲王的补服。此人正是晚清大名鼎鼎的醇亲王奕譞。奕譞端坐在醇王府正殿宝座上,后竖屏风,下铺地毯。奕譞是清

  • 他是清朝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明君,却留下了清朝灭亡的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咸丰帝自1850年即位之后,便颇有中兴清朝之心。他清洗军机处,任用改革派官员革新弊政,大举提拔汉族士绅官僚,镇压太平天国叛乱。从《清文宗实录》中看,他此时的工作极为勤奋,每天都有许多谕旨下达,其中不少是亲笔写的朱批、朱谕,不劳军机大臣动手。咸丰帝任用肃顺等改革派官员,以铁腕的方式面对自乾隆末期

  • 他是太平天国领袖,登基后残暴不仁,后宫佳丽远超三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1851年洪秀全组织了金田起义,这时他身边的女人已经多达15人,驻军永安洲时他又同时和36个女人暧昧不清,真是极其可怕!随后清兵包围了永安洲足足四个月,洪秀全依旧不慌不忙,沉浸于温柔乡之中!当队伍到达武汉的时候,他更是荒唐的搞了个选秀,还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把自己当真龙天子了。他这种荒诞的行为一直到他结

  • 他是“武器天才”,若康熙没贬此人,清朝或将成超级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康熙一生真实历史,清朝康熙发明机关枪,清朝皇帝评价康熙乾隆

    戴梓因为制造出了火炮受到了康熙爷的肯定,但是也让很多人眼红其中就有那个叫南怀仁的,于是他联合其他人一起诬陷戴梓导致其被发配到盛京。▲戴梓的照片前言很多历史研究者认为,清朝之所以到了最后变成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完全就是因为其闭关锁国导致的必然结果,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乾隆时期造成的隐患。明朝的时候也实施一

  • 乾隆八年“最热夏天”,当时到底有多热?看他发的圣旨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给英国女王的圣旨真迹,乾隆历史真实纪实,乾隆对英王的圣旨原文

    历史上有个夏天,天气比现在还热,不到半个月便死了11400人。当时处于乾隆统治时期,作为心怀天下的年轻皇帝,乾隆面对如此酷热的季节,他该如何处理?这一年夏天的温度到底有多高?实际上,面对炎热的天气,古人是有解决办法的。通常而言,大多数古人都会前往比较凉爽的地方,但他们无法像现代一样乘坐便利的交通工具

  • 乾隆告诉儿子不要杀和坤,嘉庆偏偏不听,15年后才明白父亲苦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他真的是这样吗?在乾隆身边的和珅一直很受重用,不仅身兼多职还地位高过许多大臣,多年来可以说是被当做了宠臣,在乾隆临死前,还交代儿子嘉庆皇帝不要杀了和珅,此人有大用。奈何嘉庆皇帝根本没听懂父亲这句话深意,很快就根据自己的心意将和珅处死。和珅的死亡就像是一把火一样,让嘉庆治理的初期有了些许起色,可是

  • 为何说中国近代的衰落与清朝基本无关?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笔触之下,每字每句都透露出浓烈的爱国情谊,恨铁不成钢。正如谭嗣同所写,落得这悲哀世道,一切云烟柳雨都是幻觉,抵不过人们在春天之中仍挥之不去的愁绪,索性向这无边宇宙嚎啕大哭方才休止。全中国上上下下四万万人,声泪俱下,放眼望去,竟然看不见当初那个辉煌盛世的样子。清朝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和近现代社会交界的一

  • 为何古代官员都自称微臣,只有清朝称奴才?其实这是一种特殊荣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的侍卫自称奴才还是微臣,下官和微臣的区别,微臣是什么意思

    也正是因为周礼中规定了严格的尊卑礼仪,所以在君与臣之间则更需要注重敬与谦。古代的官员大多自称为“臣”,臣字的历史非常古老,在甲骨文中就有相关的记载。而其本来所代指的,是身份低微之人,直到秦朝都还用“男曰臣,女曰妾”来形容贫贱之人。但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后,“臣”又成为了官吏在君王面前的一种谦称。诸葛亮的

  • 为了这个人,八国联军刚刚击败清军,又帮助清军打义和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奇怪的一幕出现了:清军残部返回途中,盟友义和团不顾一切地冲了过来要抢遗体,他们的企图竟然是:戳尸泄愤!危急时刻,洋人赶来,帮助清军打跑了义和团。那位清军将领是直隶提督聂士成。一、战功卓著1836年,聂士成生于安徽农村一个武术世家。26岁时,聂士成从军,先后追随袁三甲(袁世凯的叔祖)、刘传铭,一路转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