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平乐》热播:历史上的宋仁宗,怎一个“惨”字了得!

《清平乐》热播:历史上的宋仁宗,怎一个“惨”字了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593 更新时间:2024/1/31 7:27:14

01、人人都知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与宋仁宗有关的故事,最出名的莫过于“狸猫换太子”。仁宗的生母,本是一位侍女,结果孩子被当朝妃子刘氏据为己有。刘氏虽是宋真宗的真爱,可惜久不能孕。在一次真宗宠幸过侍女李氏后,刘氏便心生妙计,对外宣称这孩子是自己的。

真宗不仅知道事情的真相,还帮着刘氏一起隐瞒。起初仁宗对此并不知情,后来有人拿生母一事挑拨他与刘氏的关系,暗指刘氏心狠手辣,未能善待李氏,宋仁宗这才决计调查。

当他打开生母李氏的棺材,发现母亲的尸体并非如外界所说,遭遇虐待,而是得到了厚葬,且尸体用水银进行美丽,仍旧完好无损。看着眼前的一切,仁宗对刘氏充满感激,也对外界的谣言感到愤懑。

尽管仁宗知道实情,但坊间的传闻已经四起,恐怕他的身世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身为君王,明明有值得引以为傲的政绩,结果反而是这点儿家事更为出名,怎一个“惨”字了得。

02、一波N折的婚姻生活

宋仁宗虽然贵为皇帝,却不能做自己婚姻的主。母亲刘氏在世时,听母亲的。刘氏去世后,又要听大臣的。总之,他忍痛割了很多爱。

起初,仁宗相中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富商王蒙正的女儿王氏,但刘太后认为,王氏太妖艳,所谓“红颜祸水”,不妥不妥,便将王氏许配给他人做妻,生生断了仁宗的念想。

另一个是张美将军的曾孙女张氏,刘太后仍然不满,理由是张氏家门显赫,从富贵人家出来的姑娘,万一将来心眼儿多了,想要企图干政可就麻烦了。

刘太后思来想去,决定替仁宗做主,将寒门郭氏嫁与他。郭氏身份卑微也就罢了,性格还很糟糕,泼辣又霸道。仁宗一直忍着,直到太后去世,才在宰相吕夷简的怂恿下,将郭氏废掉。

以前有太后约束着,仁宗不敢放纵。现在没了约束,他就像得到自由的笼中鸟,由着性子开始宠爱两个宫人,尚氏和杨氏。这一放纵不要紧,有些停不下来了。群臣见状,忙从中干预,给皇帝诸多劝谏。仁宗束手无措,只好顺从众意,将两个宫人送出了宫。

自从郭氏被废后,皇后一直空缺。仁宗原本看上了寿州茶商的女儿陈氏,结果群臣觉得陈氏出身卑微,不可。仁宗只好退而求其次,选了曹彬的孙女曹氏,这回大臣们都表示OK。

但问题是仁宗对曹氏好感不强,平日里也不很亲密。王德用深知圣心,于是给陛下进献了两名绝色女子,仁宗很满意。可惜此事很快就被谏官王素听闻,王素向仁宗求证此事,经证实后,便劝圣上不可与之过分亲近,还是要保持距离为好。仁宗听罢,当即命人将两位美人送走。

就在仁宗以为此生与真爱无缘时,爱之神让他和进士张封之女张氏相遇。张氏善解人意,深得仁宗宠爱。他甚至想废曹氏,立张姑娘为后。对于此举,群臣自然不允。理由是废后一事,岂能当儿戏。

立后不成,仁宗只好将她封为贵妃。张氏过世后,他才将她追册为温成皇后,以皇后之礼安葬。这就是仁宗被限制的一生。对于家人和群臣的意见,他不会置之不理,而是听之任之到令人觉得少有主见,委曲求全的地步。

仁宗心里委屈吗?我想这毋庸置疑。但和平的氛围,需要有所牺牲。他内心温柔,情愿做这个牺牲者。

03、名副其实的人才收割机

史上极负盛名的才子团体“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现在仁宗执政时期。实际上,仁宗算得上名副其实的人才收割机,如果开出一张被后世认可的才子名单,这张纸真得够长才行。

为什么宋仁宗能聚起这么多人才?首先一点是,他自身的人品值得信赖。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有一次仁宗吃饭时,吃到饭里有砂石。如果换做别的皇帝,可能会大发雷霆。而仁宗没有,不仅没有龙颜大怒,还提醒身边人不要对外提及此事。因为他知道,按照规则,饭里有砂石,厨师必掉头。

还有一次仁宗在花园里散步,不停回头看,随行众人不解其意。直到回到宫里,他才说自己口渴难耐。被问及为何在外面不说时,他说自己没看见掌管茶水的宫人。如果强行发问,宫人必会被责难,所以还是忍忍吧。

可见不愿给任何人添麻烦,是宋仁宗的作风。这样的君主,心怀仁义,不忍旁人因自己受伤,宁愿将苦恼独自品尝。和仁宗一起共事,不必觉得提心吊胆,只需尽力做好分内事即可。如此做起事情,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不致畏首畏尾,从而提高效率。

除了心存仁爱,宋仁宗还有一颗纳谏之心。有一次,他想任命黄丈张尧佐为宣徽史,包拯不同意。在陈述理由时,包拯竟将唾沫飞溅到仁宗脸上。后者并未治其罪,反而觉得有道理而停止任命。

如果仁宗没有容许觐见的雅量,自然也就不会涌现若干才子。既是才子,就需要有让他们的才华,得以发展的空间。他并非专制之人,一人说了不算,该是谁的责任,就由谁负责,皇帝也不能干预司法。

谏官王贽就曾提醒仁宗,如果君主也扮演法官的角色,还要法官做什么呢。仁宗听后,认可了王贽的意见。在对待权力的问题上,仁宗有节制,不贪恋,将更多权力给予该承担的人,各司其职。这样一来,有效促进了官员们做事的积极性,工作空间变得开阔且自由。

再有一点,科举制度的完备。在仁宗时期,正是全面推行科举的时刻,一时间人才涌现。仁宗给予这些才子极大的创作空间,让他们的思维不受束缚,从而创造力愈发丰富。一旦才子的思绪灵活起来,有胆量向皇帝进言时,皇帝和臣子,势必有一方处于弱势。

每每这时,宋仁宗都是弱方,他不会跟臣子争一时口舌长短,而是谁对听谁的,谁的做法对国家有益就听谁的。基于此,宋仁宗会选择妥协。

结尾:

尽管宋仁宗算不上豪迈的君王,存在感不强,但从细节处看,他有自己的优势。他有容臣的雅量,对钱色有节制,待人之心宽厚、仁爱,能忍君主所不能忍,懂得妥协。

当然他亦有过错,但总得来说应算合格。只可惜仁宗太低调,除了“狸猫换太子”,似乎没有多少事情传为佳话。如此想来,确实太惨!

#我要上头条#

#心晴计划#

#清平乐#

推荐书目:

吴钩——《宋仁宗:共治时代》

更多文章

  • 靖康耻后宋徽宗被俘,8年又生14个孩子,是金人优待还是好色难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唯一用来成殓他尸身的就是极北之地五国城中那几间由金人给他建造的泥墙“地窨子”。其实自从成为金人的俘虏之后,宋徽宗就再也没有过过锦衣玉食的生活,毕竟“寄人篱下”总要有些许觉悟才可。宋徽宗可令人惊叹的是,在极北之地的几年囚居生活中。这位素来以“好色”著称的皇帝居然在金人的眼皮底下断断续续又做了14回“爹

  • 大宋朝的贫与弱,墨守成规的思想被人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为什么富裕又积贫积弱,宋朝的官方思想,宋朝的重要思想

    后来陈寅恪在他的研究当中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这什么意思呢?他不说中国,他说华夏民族。它实际上是暗示着这个华夏民族,最早建立的政权是商政权,就在华夏这块地方。后来是宋国。再后来历千载之演进,到了宋朝。意思是说中原这一块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宗,当宋

  • 福建农村发现南宋古墓,里面埋葬竟是一位宰相,南宋灭亡与他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福建莆田嵩山寺听说,在福建莆田的农村,发现一座毫不起眼的南宋古墓,里面埋葬着竟是南宋最伟大最有骨气的丞相:陆秀夫。他曾背负南宋末代皇帝投海殉国,英勇就义,成为历史上最有骨气的丞相。赢得生前身后名。一代丞相,死后为何埋葬在莆田的偏僻山区?背后原因令人唏嘘不已。我们来到现场可以看到,原来这是一座陆秀夫衣

  • 烧烤、外卖、乡村旅游,中国古代最具幸福感的朝代-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可以穿越回到过去,你会选择哪个朝代?有人选择乱世三国,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磅礴。如有幸寻得一位明主,也能与诸多英雄相识,共赴前程。有人选择唐朝,品一品“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韵味,喝得了美酒、看过了美人,说不定也能吟诗一首,传颂古今。如若实在写不出诗,背诗也行

  • 包拯六十寿宴感叹子孙福薄相继离世,寡妇儿媳却说:你还有一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子嗣福薄相继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肝肠寸断。中国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是在古代传宗接代往往在十几岁的时候就会被提上日程,当然包拯也不例外。包拯的第一任妻子李氏体弱多病,婚后并没有为包拯生下一儿半女。病逝后,包拯和董氏结婚,育有一儿两女。包拯除了擅长断案之外,他知人善任,大力推荐有志之士。伟大

  • 李逵一斧把梁山砍成四派,鲁智深卢俊义吴用的表现令宋江伤心:这是二次火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吴用杨志冰释前嫌,杨志上了梁山遇到吴用,吴用生平简介

    李逵暴怒揭老底,只说了宋江和阎婆惜、李师师关系令人不齿,却没提一丈青扈三娘,那是因为在三打祝家庄后,他已经当众揭穿了宋江的重色轻友真面目:好几个梁山兄弟被祝家庄活捉,林冲生擒扈三娘后,宋江不但没有要求走马换将,反而猴急地把扈三娘送上梁山交给了宋太公——这就是准儿媳先见公爹了。李逵怒砍杏黄旗并想斩杀宋

  • 山河月明:朱棣迁都北平并非只是回到老根据地,而是必然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山河月明杨荣让朱棣祭陵片段,朱棣迁北京正确吗,山河月明朱棣徐妙云大婚是哪集

    “天子守国门”出自于明朝,但将这句话放到除宋、元两个朝代外,历朝的几乎都是天子守国门。说到这个,我们先说长安。长安位于关中地区,关中地区的地理位置实在太优秀了。北方是茂盛的草原,南方是四川粮仓,西方又是陇西大山,帝国只要坚守潼关,就可以成就万世基业。而渭河灌溉的关中平原,又是王座的天然基石,刘邦恐怖

  • 山河月明:朱棣、朱允熥为什么在朱元璋眼里输给了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朱棣朱允炆,朱允熞,朱元璋为什么看中朱允炆

    一、朱标一脉:在朱雄英早逝后重新排序成为皇长孙的朱允炆和正宗原配嫡子朱允熥。二、皇子一代,马皇后嫡出的皇次子秦王朱樉,马皇后(也有说是李淑妃)所生的皇三子晋王朱棡,马皇后(有说是碽妃、元妃)所生的皇四子燕王朱棣。 朱允炆,1377年出生,明洪武二十五年十五岁。他的劣势是非正宗嫡长子,优势在于他是朱标

  • 山河月明:朱元璋父子为啥选择傅友德制衡蓝玉、朱棣,而不是别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山河月明》里北元王廷覆灭后,大明边塞并没有获得多长时间的安宁,依然有部分残余势力不断骚扰边境,其中就包括王保保旧部乃儿不花。朱元璋认为挥师向漠北扫荡是成本最低的抵御方式,便命太子太傅、凉国公蓝玉任征敌大将军,燕王朱棣为左副将军,晋王朱棡为右副将军,再度率兵北伐。 因蓝玉与朱棣不和,为防止两人

  • 山河月明:拿下那群老兄弟后,朱棣重掌锦衣卫!重八病倒,将下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他不是没有给过他们机会,只是他们一直没有珍惜,反而变本加厉的让自己难做。到了此间时刻, 断不能再忍! 身在凤阳的韩国公李善长家中,聚集了一干提心吊胆的人,他们不是旁人,正是当年陪着朱重八打天下、现在有可能被他有所处置的老兄弟们—— 早已过惯了养尊处优生活的他们已然没有了曾经上战场厮杀的那份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