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官婉儿到底干了什么事情,让李隆基执意要杀她

上官婉儿到底干了什么事情,让李隆基执意要杀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82 更新时间:2024/2/4 3:56:48

上官婉儿堪称唐朝女性的杰出代表,有大唐第一才女之称。她是武则天的女官之首,被朝臣们私下里尊称为女宰相。今天秀才就和大家说一说她的故事。

上官婉儿出身于官宦之家,她的祖父上官仪曾担任过唐高宗李治的宰相。但悲剧的是,上官仪因因替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遭到了武则天的迫害,她的祖父、父亲都被武则天害死,自己也跟随母亲到掖廷做了奴婢。

上官婉儿在掖廷为奴期间,因才华出众被武则天看中,留在武则天身边负责掌管宫中诏命。上官婉儿利用接近武则天的机会,多次刺杀武则天,希望为家族复仇。但遗憾地是她都失败了,武则天非常欣赏她的才华,并没有杀她,仍然让她留在身边。

上官婉儿被武则天的不杀之恩所感动,放弃了仇恨,一心一意为武则天效力。后来她成了武则天的女官之首,参与处理政务,被大家尊为女宰相。

上官婉儿得势后自然会有很多人巴结,还有上官婉儿的权势是暂时的,她也需要结识朝中权势人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使得她和朝中不少权贵人物来往密切。

上官婉儿第一个投机的对象就是太子李显,由于上官婉儿姿色上佳,所以李显对她几乎没有抵抗力,两人很快就走在了一起。在张柬之等人发动的政变中,上官婉儿也是出力颇多,帮助李显当上了皇帝。

李显登基后,让上官婉儿做了昭容,继续替自己掌管诏令,这让上官婉儿更加权势显赫。李显为人软弱无能,朝中实际掌权的是李显的皇后韦后,上官婉儿为了权势,又投靠了韦后,成了韦后的心腹。

韦后专权,多次向唐中宗李显提出废掉太子李重俊。太子李重俊为了自保,带兵杀进宫中,先杀了韦后宠臣武三思等人,此事恰好被上官婉儿撞见,她逃脱后将一切告知了唐中宗李显和韦后。

李显因为上官婉儿的预警,及时派兵镇压了太子,最终李重俊被自己的部下杀害。上官婉儿的告发,最终导致李重俊被杀,所以因此事上官婉儿得罪了李唐宗室成员。

上官婉儿经过此次事变,明白韦后的权势不可靠。她又暗中投奔了太平公主。后来唐中宗被韦后害死,韦后让上官婉儿写遗诏时,上官婉儿并没有急于写,而是偷偷去找太平公主,最终在和太平公主的商量下,写下了遗诏。

“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

遗诏的前两句是按照卫后的意思写的,第三句是太平公主让加的。这份遗诏看似两边都不得罪,为自己留了一步后路,但其实让韦后和李唐宗室成员都不满意,激化了两派之间的矛盾。

最后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合谋起兵,诛杀了韦后,扶持李旦登基为帝。政变发生时,上官婉儿的府邸也被李隆基的兵马包围,但上官婉儿自认为在遗诏方面帮了相王李旦,自己又暗中投靠了太平公主,认为不会有事。

令她没想到的是,李隆基直接以“品行不端、迷惑皇帝、秽乱后宫”三大罪状,杀了上官婉儿。李隆基之所以执意要杀上官婉儿,除了这明面上的三大罪状外,还有深层次原因。

因为李隆基虽然在诛杀韦后这件事上,和太平公主利益一致,但实际上二人之间的矛盾很大。太平公主的权势欲很强,妄图掌控朝政,甚至做女皇帝,是李隆基最大的对手。

上官婉儿纵横朝堂数十年,尤其是在内宫中关系网很深。如果上官婉儿加入太平公主阵营,会上太平公主势力暴增,显然对李隆基不利。李隆基为了削弱太平公主的势力,趁机诛杀上官婉儿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可怜上官婉儿,一代女杰,到死都没有明白。因为她从来没有正视李隆基,也没有防备李隆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平乐》热播:历史上的宋仁宗,怎一个“惨”字了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平乐年轻的宋仁宗,清平乐中包拯喷宋仁宗是哪集,清平乐宋仁宗背后的故事

    01、人人都知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与宋仁宗有关的故事,最出名的莫过于“狸猫换太子”。仁宗的生母,本是一位侍女,结果孩子被当朝妃子刘氏据为己有。刘氏虽是宋真宗的真爱,可惜久不能孕。在一次真宗宠幸过侍女李氏后,刘氏便心生妙计,对外宣称这孩子是自己的。真宗不仅知道事情的真相,还帮着刘氏一起隐瞒。起初仁宗

  • 靖康耻后宋徽宗被俘,8年又生14个孩子,是金人优待还是好色难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唯一用来成殓他尸身的就是极北之地五国城中那几间由金人给他建造的泥墙“地窨子”。其实自从成为金人的俘虏之后,宋徽宗就再也没有过过锦衣玉食的生活,毕竟“寄人篱下”总要有些许觉悟才可。宋徽宗可令人惊叹的是,在极北之地的几年囚居生活中。这位素来以“好色”著称的皇帝居然在金人的眼皮底下断断续续又做了14回“爹

  • 大宋朝的贫与弱,墨守成规的思想被人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为什么富裕又积贫积弱,宋朝的官方思想,宋朝的重要思想

    后来陈寅恪在他的研究当中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这什么意思呢?他不说中国,他说华夏民族。它实际上是暗示着这个华夏民族,最早建立的政权是商政权,就在华夏这块地方。后来是宋国。再后来历千载之演进,到了宋朝。意思是说中原这一块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宗,当宋

  • 福建农村发现南宋古墓,里面埋葬竟是一位宰相,南宋灭亡与他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福建莆田嵩山寺听说,在福建莆田的农村,发现一座毫不起眼的南宋古墓,里面埋葬着竟是南宋最伟大最有骨气的丞相:陆秀夫。他曾背负南宋末代皇帝投海殉国,英勇就义,成为历史上最有骨气的丞相。赢得生前身后名。一代丞相,死后为何埋葬在莆田的偏僻山区?背后原因令人唏嘘不已。我们来到现场可以看到,原来这是一座陆秀夫衣

  • 烧烤、外卖、乡村旅游,中国古代最具幸福感的朝代-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可以穿越回到过去,你会选择哪个朝代?有人选择乱世三国,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磅礴。如有幸寻得一位明主,也能与诸多英雄相识,共赴前程。有人选择唐朝,品一品“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韵味,喝得了美酒、看过了美人,说不定也能吟诗一首,传颂古今。如若实在写不出诗,背诗也行

  • 包拯六十寿宴感叹子孙福薄相继离世,寡妇儿媳却说:你还有一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子嗣福薄相继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肝肠寸断。中国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是在古代传宗接代往往在十几岁的时候就会被提上日程,当然包拯也不例外。包拯的第一任妻子李氏体弱多病,婚后并没有为包拯生下一儿半女。病逝后,包拯和董氏结婚,育有一儿两女。包拯除了擅长断案之外,他知人善任,大力推荐有志之士。伟大

  • 李逵一斧把梁山砍成四派,鲁智深卢俊义吴用的表现令宋江伤心:这是二次火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吴用杨志冰释前嫌,杨志上了梁山遇到吴用,吴用生平简介

    李逵暴怒揭老底,只说了宋江和阎婆惜、李师师关系令人不齿,却没提一丈青扈三娘,那是因为在三打祝家庄后,他已经当众揭穿了宋江的重色轻友真面目:好几个梁山兄弟被祝家庄活捉,林冲生擒扈三娘后,宋江不但没有要求走马换将,反而猴急地把扈三娘送上梁山交给了宋太公——这就是准儿媳先见公爹了。李逵怒砍杏黄旗并想斩杀宋

  • 山河月明:朱棣迁都北平并非只是回到老根据地,而是必然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山河月明杨荣让朱棣祭陵片段,朱棣迁北京正确吗,山河月明朱棣徐妙云大婚是哪集

    “天子守国门”出自于明朝,但将这句话放到除宋、元两个朝代外,历朝的几乎都是天子守国门。说到这个,我们先说长安。长安位于关中地区,关中地区的地理位置实在太优秀了。北方是茂盛的草原,南方是四川粮仓,西方又是陇西大山,帝国只要坚守潼关,就可以成就万世基业。而渭河灌溉的关中平原,又是王座的天然基石,刘邦恐怖

  • 山河月明:朱棣、朱允熥为什么在朱元璋眼里输给了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朱棣朱允炆,朱允熞,朱元璋为什么看中朱允炆

    一、朱标一脉:在朱雄英早逝后重新排序成为皇长孙的朱允炆和正宗原配嫡子朱允熥。二、皇子一代,马皇后嫡出的皇次子秦王朱樉,马皇后(也有说是李淑妃)所生的皇三子晋王朱棡,马皇后(有说是碽妃、元妃)所生的皇四子燕王朱棣。 朱允炆,1377年出生,明洪武二十五年十五岁。他的劣势是非正宗嫡长子,优势在于他是朱标

  • 山河月明:朱元璋父子为啥选择傅友德制衡蓝玉、朱棣,而不是别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山河月明》里北元王廷覆灭后,大明边塞并没有获得多长时间的安宁,依然有部分残余势力不断骚扰边境,其中就包括王保保旧部乃儿不花。朱元璋认为挥师向漠北扫荡是成本最低的抵御方式,便命太子太傅、凉国公蓝玉任征敌大将军,燕王朱棣为左副将军,晋王朱棡为右副将军,再度率兵北伐。 因蓝玉与朱棣不和,为防止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