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官婉儿:一代才女,巾帼宰相,数次影响大唐走向,为何引祸上身

上官婉儿:一代才女,巾帼宰相,数次影响大唐走向,为何引祸上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71 更新时间:2024/1/15 8:55:50

4月28日,陕西考古博物馆首次面向社会展出上官婉儿的墓志。墓志内容补充了上官婉儿被杀后,太平公主礼葬的相关信息。上官婉儿的生平也由此引起热议。

上官婉儿文采卓著,蕙质兰心,深得武则天的器重,被称为“巾帼宰相”。那么,一代才女上官婉儿的一生到底有多么传奇呢?

01 家世显赫,刚出生却遭灭门

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高宗生病后,朝中的大小事便交由武后协同处理,武后的权力越来越大,朝中有不少大臣开始依附武则天。

高宗意识到,武后的权力过大,已经影响李唐王朝,于是便召上官仪商讨废后之事。

在高宗的授意下,上官仪起草了废后诏书。可废后诏书刚刚起草完,武后就得到了消息,在武后的干涉下,这次废后之事终究还是失败了。

上官仪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果然,不久后,武后以谋反的罪名监禁了上官仪。第二天,除了刚出生的孙女上官婉儿和儿媳郑氏,上官家所有家眷都被斩首示众,上官婉儿和母亲郑氏被关进囚车,送进掖庭为奴。

郑氏出身名门,饱读诗书,每天重复的劳作已经消磨了她的斗志,可她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变得像后宫的那些庸脂俗粉一样,整日消磨时光。因此,郑氏将女儿送到了宫里专门供女子读书的地方——文学馆。

一天,婉儿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着书,突然听到了一声“皇后驾到!”

婉儿吓得连忙躲在一排书架后面,这时,只听一位妇人说道:“老人家身体可还好?”管理文学馆的老太监跪着回答:“奴才真是受宠若惊,皇后还记得奴才。”

婉儿正听得出神,武后看到了这个躲在角落的小姑娘,问道:“这个小姑娘是谁,她经常来看书吗?看来是个可造之材啊。”

武后说完便走了出去,一旁的婉儿还呆呆地愣在原地。不过,自从跟武后见面之后,婉儿就被武后的气派吸引住了:她的声音是那么温和,对待下人也很和蔼。不由得对武后平添了几分敬仰。

转眼间,婉儿十四岁了,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此时的婉儿已经能写一手好诗,她的诗妙趣横生,文采颇高。后宫的太监、宫女们非常喜欢读她的诗。渐渐地,上官婉儿的名字传遍了整个皇宫。

武后也听说了上官婉儿,命文官们出题考她,没想到婉儿面对题目不假思索,出口成章。武后非常喜欢这个才思敏捷的小姑娘,决定将她留在身边。

婉儿很开心,没想到母亲却规劝她:“伴君如伴虎,你年纪还小,如何担此重任,还是请辞吧。”并把上官家被灭门的事告诉了婉儿。婉儿听后大吃一惊,但是她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就很有可能终身为奴,永远不得翻身。

公元677年,上官婉儿被正式免除奴婢身份,开始为武后起草诏令。

02 初入官场,遇青涩初恋却无疾而终

因为经常伴随武后左右,婉儿认识了武后的几个子女,其中太子李贤风雅的气质吸引了婉儿。

李贤颇有本领,在三次监国的时候都展示了傲人的才华。但是自从大哥李弘离奇死亡后,李贤与武后的关系就十分紧张,因此婉儿不敢跟李贤走得太近。李贤也知道婉儿不是个寻常的女子,两人一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当太子后,李贤尽心尽力地帮助唐高宗处理政事,丝毫不敢懈怠,赢得了父皇的认可。但是武后却从不夸奖他,总是让他多读书,要有孝心。后来,李贤才明白:原来母后是贪恋手中的权力,自己的勤勉就是对母后的挑战。

李贤担心自己会像大哥一样被害,于是,他开始自暴自弃,希望能够逃过母后的眼睛。婉儿不忍看到心爱的人整日饮酒作乐,糟蹋自己,便劝说李贤要自爱。

不知道是对母后有恨,还是看不惯婉儿唯武后是从,醉酒的李贤趁着酒劲对婉儿说:“你去告诉皇后,我在东宫里藏了兵器,要是逼急了,别怪我不客气!”

婉儿赶紧捂上李贤的嘴:“殿下,宫里私藏兵器可是死罪啊!”

“我就要藏,你赶紧去告诉你的主子,去晚了可就被别人抢先了!”李贤说完,还当着宫人们的面跟婉儿亲热。婉儿不想再与他理论,悻悻地离开了。

婉儿想着到底要不要告诉武后:如果不说,将来真查到东宫有兵器,武后必会怪罪于她,她的母亲也会受到牵连;如果说了,太子李贤就会受到处罚,甚至还可能丢掉性命。

权衡利弊之后,婉儿将东宫藏有兵器的事告诉了武后。武后满意地点点头,下定决心要重用婉儿。

次日,武后派人搜查东宫,果然搜出了大量兵器。随后,太子李贤被废,流放巴州。而起草废太子诏书的正是上官婉儿。

李贤走了,也带走了婉儿青涩的初恋。经过此事,婉儿明白了一件事:在皇宫里没有亲情和爱情,只有权力。要在这里生存,必须时时察言观色,谨小慎微,稍不注意就是灭顶之灾。

从此,婉儿更加坚定了跟随武后的决心,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武则天登基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在她的治理下,社会安定,百业兴旺,边防稳固。武则天知道,她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其母家和上官婉儿功不可没。武则天大封武氏家族,并将政事交由婉儿打理,而她自己开始安享晚年。

婉儿开始承担治理国家的重任,虽然她没有得到明确的官职,实际上已经在履行宰相之职。她不仅协助皇帝批阅奏折,还代替皇帝接见朝臣,被人们称为“巾帼宰相”。

03 如日中天,却因儿女私情被女皇猜忌

仕途得志的上官婉儿,虽说没有遇到心爱之人,但她并不缺情人。在伴随武则天的这些年,上官婉儿的私生活常常让人诟病。

武则天喜欢养男宠,在她当皇帝之前,身边就已经有了美男子薛怀义

武则天登基后,太平公主为了讨她的欢心,向她敬献了两个男宠,也就是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兄弟俩长得玉树临风、面若桃花,不仅武则天喜欢,连上官婉儿都被他们迷得神魂颠倒。

一次,张昌宗来找武则天,恰巧武则天不在,只有上官婉儿一人在宫内看奏折。婉儿不由得涨红了脸,但仍然故作镇定地说道:“张将军可是来找陛下的?她今日在武三思府上,请张将军明日再来吧。”

张昌宗并不理会,开始挑逗上官婉儿:“女皇不在,婉儿姑娘不是在吗?”说完,便对她动手动脚。上官婉儿虽然有意反抗,但她还是抵不住美男子的诱惑,彻底沦陷了。

之后,两人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多,举止也越来越亲昵。有一次,两人甚至在武则天面前眉来眼去。武则天盛怒之下,将上官婉儿打入监牢,准备处死。张昌宗听到心上人要被处死,不断地为上官婉儿求情。

冷静之后,武则天知道朝堂政事离不开上官婉儿。所以,武则天决定饶恕上官婉儿,但在她的眉心处留下一道刺青,毁掉她的容颜,以示惩戒。

武则天赦免了上官婉儿,仍然让她跟随左右。为了遮挡眉心的刺青,上官婉儿用金银箔制成梅花贴在眉心处,看起来十分娇艳。

妃嫔和宫女们看到上官婉儿不仅没有失去美丽的容颜,反而有一种别样的风采,便竞相模仿她的妆容,渐渐地,上官婉儿的“梅花妆”成为宫里的一种时尚,风靡一时。

一天,武则天告诉上官婉儿,她打算修武周朝的史书,记录下自己的丰功伟绩,决定任命侄儿武三思担此重任,让上官婉儿协助。

上官婉儿看出武则天对此项工作的重视,自然不敢怠慢。她积极配合武三思的工作,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时间长了,便生出了一份情愫。

这份情愫,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种依靠。对于武三思而言,上官婉儿是女皇跟前的红人,讨好了她自然也就讨好了女皇,也许将来会将皇位传给自己呢!

对于婉儿而言,女皇能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武三思,可见女皇对他的信任,依靠武三思,自己也就多了一份安全感。

就这样,两人走到了一起,武三思的出现也让婉儿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找到了新的寄托。

04 中宫易主,左右逢源却被李家斩杀

转眼间,武则天已年逾古稀,该考虑皇位的传承问题了。她犹豫不决,不知道是把王朝留给武家还是李家。

武则天问狄仁杰:“狄爱卿,你觉得我应该立谁为太子呢?”忠于李唐的狄仁杰说道:“陛下,百年之后,您是希望进李家的宗庙还是武家的宗庙,是李家的子孙还是武家的子孙会供奉您呢?”

听狄仁杰这么一说,武则天终于下了决心:迎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太子。武则天命上官婉儿起草诏书。

上官婉儿对武则天的决定并不吃惊,但她并不死心,武三思是她的情人,她也希望武三思能够继承大统,说不定自己还可以当皇后。便问武则天:“陛下如今将皇位传给庐陵王,那将来谁来保护武家的人呢?”

武则天淡淡地说:“朕自有主张,婉儿不必担心。”

公元698年,李显结束了多年的流亡生活,重新被立为太子。

公元705年,武则天被迫退位,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同年,执掌大唐政权五十年,做了十五年皇帝的武则天凄凉地死在了病榻上。

上官婉儿意识到,要想在宫中安稳地生存下去,必须再找一个靠山,她便投入了李显的怀抱。

李显以前就很欣赏上官婉儿,这次他也没有辜负她,直接封她为“昭容”。但这样的宠爱和地位并不能让上官婉儿放心,因为她还有一个忌惮的人,那就是李显的皇后韦氏。

李显在被流放期间,韦氏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给他鼓励和勇气。历经患难仍旧在一起,这种感情任何人都撼动不了。

为了讨好韦后,上官婉儿开始利用她的老情人武三思。上官婉儿知道,韦后一直很喜欢武三思,所以,她就为韦后和武三思制造了很多的见面机会,两人眉来眼去,越走越近。

韦后是个有野心的人,上官婉儿便经常劝谏她行武则天之事。为了扫除障碍,韦后设计害死了丈夫李显,她让上官婉儿起草中宗遗诏。

敏锐的上官婉儿立即意识到:宫中要变天,她又要开始站队了。她知道现在韦后的势力很强大,但太平公主也不可小觑,谁知道鹿死谁手?上官婉儿权衡了一下,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先立李显16岁的儿子李重茂为皇帝,韦后辅佐幼主。

这样既不得罪李家,也不得罪韦后,可谓两全其美。当然,这只是上官婉儿自己的想法。

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兵变,将韦氏及其同党斩杀。

听着宫外嘈杂的声音,上官婉儿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她淡定地拿出自己起草的中宗遗诏,呈到李隆基面前,以此表明自己忠于李唐的心。

李隆基看着眼前这个才情兼具的女子,于心不忍。但是一想到她曾经帮助韦后和武三思联合,加害李家的人,秽乱皇宫,便把心一横,将上官婉儿斩杀于军旗之下。

其实,李隆基更担心,上官婉儿辅佐太平公主会成为李唐新的祸患,所以,他才会杀掉上官婉儿,以绝后患。

太平公主非常伤心,为她重金修建了墓穴。

一代才女,巾帼宰相,就这样结束了她宦海沉浮的一生。

写在最后

作为一名女人,上官婉儿生得花容月貌、明眸皓齿,宫中的男子无不为之倾倒。

作为一名女官,上官婉儿转变了人们传统印象中“女子不如男”的看法,她凭借深厚的文学修养,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文人的青睐。

作为一名文人,上官婉儿在宫中设立修文馆,广召天下诗文才子,吟诗作赋,蔚然成风。

可惜,就是这样一位才貌双绝、位高权重的女宰相,最后却落得个秽乱后宫的名声,被斩杀于旌旗之下。虽说可惜,但我们也只能感叹一句:权势去尤速,瞥若石火光。不如守贫贱,贫贱可久长。

审稿:candy

校对:左想

找图:花开时节

编辑:花开时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最后一任宰相何栗,让皇帝为之流涕哭泣的忠义之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国破君虏,他无力回天,遂绝食而亡,以死报国。死前他曾对金兵说:“忠臣事奉君主,需要死时毫不犹豫。我不考虑家室,但我双亲年老,我死后请不要马上告诉他们……”他辞世的时候,只有39岁。梦中有人告诉他考题何栗,字文缜,宋仙井监(即今四川仁寿县)人,仪表堂堂,才华横溢。何栗在太学读书时,看相先生孙黯给他

  • 《水浒传》十大猛将,鲁智深,武松挤不进前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金圣叹看来,武松像三国名将赵云一样完美,具备了其他好汉的全部优点。金圣叹是这么说的:“人人未若武松之绝伦超群。然则武松何如人也?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但我觉得,鲁智深比武松更像一个侠

  • 宋江为何把扈三娘嫁给王英?了解真相后才知宋江内心是多么阴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为何要将扈三娘嫁给王英呢?了解完真相后才知道这位黑三郎的内心有多么阴暗,甚至可以说这是他当梁山老大的一个常用伎俩,话说宋江三打祝家庄时,与祝家庄联盟的扈家庄派兵前来支援,为首打头的正是一丈青扈三娘。 佳人初现 当时扈三娘只带了三五十骑兵,还有三五百庄客,而宋江这边派出的人马则有上千人,并且打头阵

  • 上官婉儿号称“巾帼宰相”,备受武则天宠信,为何却会遭受墨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乃是一代才女,颇受武则天的赏识,武后说女儿太平公主“类我”,不过,恐怕最像武后的还是上官婉儿。 她和太平公主一比,输在了出身,如果她也是武则天的女儿的话,她也许能够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她和武则天的经历也有一个相似之处—— 武则天14岁这一年,唐太宗来到了洛阳,听说她“美容止”、“有色”,然后

  • 看热播历史剧《清平乐》,了解北宋仁宗年间的文化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平乐北宋仁宗官职,宋朝历史剧清平乐,清平乐里仁宗最喜欢谁

    电视剧《清平乐》以宋仁宗的一生为线索,既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逐渐把控朝政到殚精竭虑爱民治国的故事,也表现了在风起云涌的朝堂背后,仁宗的情感抉择和喜怒哀乐。仁宗少年登基,掌控天下生杀大权,却因心中对百姓的慈悲仁爱,这至高的地位和权利带给他的反而是压力。他仰惧天变,俯畏办言,治国如执秤,如履薄冰

  • 上官婉儿到底干了什么事情,让李隆基执意要杀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堪称唐朝女性的杰出代表,有大唐第一才女之称。她是武则天的女官之首,被朝臣们私下里尊称为女宰相。今天秀才就和大家说一说她的故事。 上官婉儿出身于官宦之家,她的祖父上官仪曾担任过唐高宗李治的宰相。但悲剧的是,上官仪因因替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遭到了武则天的迫害,她的祖父、父亲都被武则天害死,

  • 《清平乐》热播:历史上的宋仁宗,怎一个“惨”字了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平乐年轻的宋仁宗,清平乐中包拯喷宋仁宗是哪集,清平乐宋仁宗背后的故事

    01、人人都知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与宋仁宗有关的故事,最出名的莫过于“狸猫换太子”。仁宗的生母,本是一位侍女,结果孩子被当朝妃子刘氏据为己有。刘氏虽是宋真宗的真爱,可惜久不能孕。在一次真宗宠幸过侍女李氏后,刘氏便心生妙计,对外宣称这孩子是自己的。真宗不仅知道事情的真相,还帮着刘氏一起隐瞒。起初仁宗

  • 靖康耻后宋徽宗被俘,8年又生14个孩子,是金人优待还是好色难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唯一用来成殓他尸身的就是极北之地五国城中那几间由金人给他建造的泥墙“地窨子”。其实自从成为金人的俘虏之后,宋徽宗就再也没有过过锦衣玉食的生活,毕竟“寄人篱下”总要有些许觉悟才可。宋徽宗可令人惊叹的是,在极北之地的几年囚居生活中。这位素来以“好色”著称的皇帝居然在金人的眼皮底下断断续续又做了14回“爹

  • 大宋朝的贫与弱,墨守成规的思想被人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为什么富裕又积贫积弱,宋朝的官方思想,宋朝的重要思想

    后来陈寅恪在他的研究当中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这什么意思呢?他不说中国,他说华夏民族。它实际上是暗示着这个华夏民族,最早建立的政权是商政权,就在华夏这块地方。后来是宋国。再后来历千载之演进,到了宋朝。意思是说中原这一块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宗,当宋

  • 福建农村发现南宋古墓,里面埋葬竟是一位宰相,南宋灭亡与他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福建莆田嵩山寺听说,在福建莆田的农村,发现一座毫不起眼的南宋古墓,里面埋葬着竟是南宋最伟大最有骨气的丞相:陆秀夫。他曾背负南宋末代皇帝投海殉国,英勇就义,成为历史上最有骨气的丞相。赢得生前身后名。一代丞相,死后为何埋葬在莆田的偏僻山区?背后原因令人唏嘘不已。我们来到现场可以看到,原来这是一座陆秀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