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看热播历史剧《清平乐》,了解北宋仁宗年间的文化风俗

看热播历史剧《清平乐》,了解北宋仁宗年间的文化风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927 更新时间:2024/1/15 23:57:05

电视剧《清平乐》以宋仁宗的一生为线索,既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逐渐把控朝政到殚精竭虑爱民治国的故事,也表现了在风起云涌的朝堂背后,仁宗的情感抉择和喜怒哀乐。仁宗少年登基,掌控天下生杀大权,却因心中对百姓的慈悲仁爱,这至高的地位和权利带给他的反而是压力。

他仰惧天变,俯畏办言,治国如执秤,如履薄冰地保持着朝堂与天下的禾种平衡。仁宗朝河清海晏,名臣才子辈出,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经济文化盛世,而这与仁宗一直以来遵循的"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并且广开言路也不无关系。然而同时,他却也牺牲了几乎所有"任性"的可能无可选择地将女儿、妻子、爱妃包括他自己,置于无法逾越的孤城,也让自己在天下苍生与天子之爱,治国理念与骨肉亲情中百般挣扎,在理智与情感间难坊取舍,展现了古代背景下,个人命运的束手无措与抉择,即使生在帝王家,亦需承担起出身和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为此必须舍弃生而为人的普通情感与喜乐。这其间,个人抉择如同涓涓细流在时代的浪潮中被浬没,而汇成浪潮的也正是这涓涓细流。

接下来,九竹叔将通过影视剧《清平乐》以及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来分析在宋仁宗的治理下的烟火气的太平盛世。

首先说一下衣吧!

一,男性服饰

宋朝官服看三点:颜色、革带、幞头。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穿朱,再下等官员穿绿穿青。朝堂之上,官阶高低,看颜色就清清楚楚。

再来看几个例子:

被王爷称为吕相的吕夷简任职参知政事,穿紫色。晏殊曾任礼部刑部尚书,穿紫色。张茂则任内侍黄门,穿绿色。

在第一集中,入宫进议的吕夷简和散步而来的王爷,两人的幞头就完全不同。宋朝也是幞头花式发展的时代。像这样样式各异的幞头同框,在当时也不罕见。

除了衣服不能乱穿、话不能乱说,腰上的革带也不能胡乱佩戴。

革带是区分官职高下的标志。皇帝及太子的革带用玉配饰。像晏殊这样的大臣只能用金作为配饰。晏殊革带的两端向下以示忠顺。

宋朝还开创了独有的曲领方心,宋仁宗这形似璎珞锁片的配饰除了美观,还能起到压贴衣服的作用。

武将的服饰同样用心。宋朝武将最典型的配饰是“袍肚”。在腰部围着甲衣的部位用布系上,能帮助防止盔甲滑动。

《清平乐》里男性戴的帽子叫什么,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清平乐里男性戴的帽子准确的说应该叫做幞头。幞头起源于汉朝,一开始的名字叫做幅巾或者帕头。幅巾是用丝帛从额头处向脑后包裹头发,包裹后剩余的丝帛就垂下来到后背。平民庶人多用葛布作幅巾,而文人雅士则用丝帛细绢作幅巾。

后来幅巾流传到南北朝时,受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吸收了鲜卑族的风帽特色。

北周武帝宇文邕在风帽的基础上将幅巾改良,原本是剩余的大条幅丝帛葛布披在身后,而周武帝将幅巾的四角裁成四条带子,脑后与额前各有的两条带子分别交叉在额前与脑后打结,这也就形成了幞头的雏形。

后来到了隋唐时期,幞头在全国范围内流行,隋初一般是软头软脚,后来到了唐代才有了幞头初型。经过幞头的不断改良变化,幞头脚的形状也千姿百态起来。五代时期,幞头脚有直脚、交脚、曲脚、翘脚、朝天脚等多种形状,这也就奠定了宋代幞头多种多样的基础。

宋代时幞头已经成了男子的主要首服,从帝王到平民百姓都可佩戴幞头。而此时的幞头已经与隋唐时期的大有不同,材质选择硬质材料,脱离了丝帛巾帕,显得更加正式。

二、现在我们来说说女性服饰。

宋朝女子除了在头发上装饰钗、簪、步摇外,还盛行戴花冠,常用桃、杏、荷、菊等四季花卉样式做在发髻上,称为“一年景”。(太后刘娥的头饰还配以很多珍珠,这也是宋朝贵族女子的典型装扮)更多的女子以高髻为主。

剧中女子服饰基本为对襟,那是一种宋朝女子最常见的褙子款式,一般套在裙子外面。在经历了唐朝的雍容华贵,宋朝褙子更为修长、纤细、质朴,衬托出女子的曼妙身材。

接下来我们说说宋朝人吃什么?

少年时代的宋仁宗去梁家铺子吃点心,就上了一碗七宝擂茶,这碗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出镜率超高的一款高人气饮品,很多观众在看上部剧的时候大概就已经得知,这茶最早诞生于汉朝,在宋朝时很是盛行。

紧接着,配着这款茶的几个蜜饯点心就出现了,伴随着镜头中出现的蒸腾雾气,一笼新鲜出炉的蜜饯李子雪花酥,再等一会儿糖渍梅子馅的千层酥。

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糖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但是直到宋代,我国的蔗糖工艺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也就得以使得点心工业蓬勃发展。宋时出现了“蜜煎局”,专门制作各种蜜煎糖煎。这些吃食,都曾在宋朝书籍《吴氏中馈录》和《梦梁录》中有过详细记载,甚至在《金瓶梅》中类似的点心也有出现过。

在外面估计是已经吃了个半饱的宋仁宗,回到宫中,小太监像是说相声报菜名的一样,一口气说出了,肘花熏鱼、炙羊肉、鱼蓉粟米羹这些听起来就好吃到流口水的菜肴,但是见惯了大场面的宋仁宗挥一挥手就说,不要!

这里其实又藏了一个小知识点,尽管现在我国是吃猪大国,每年的猪肉使用量是世界之最,但在宋朝时,很少人吃猪肉,大部分都是吃羊肉,吃得有多夸张呢?据记载,王凯饰演的这位仁宗时宫中每日耗费280只羊。《东轩笔录》记载,仁宗有日晨起,对大臣说,我昨晚睡不着,饿得慌,想吃烧羊。

后面,即将成为曹皇后的曹丹姝,在酒楼中喝了羊羔酒,听起来很残忍的酒,不过这确实流行于宋朝,人用羊肉来酿“羊羔酒”。《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书中都记载过这种羊羔酒,算得上是当时的奢侈品,皇帝常用来赏赐大臣。大吃货们在镜头外都要流口水了好吗,这是什么电视剧,这明明是舌尖上的宋朝。

如果你在宋朝的酒楼吃饭,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在宋朝菜名儿全是唱出来的。《东京梦华录》里有原话:“行菜得之,近局次立,从头唱念,报与局内。”店小二记下客人点了哪些菜,走到离厨房近的位置,一道菜一道菜高声唱出来,既让客人听清楚有没有报错,同时又等于给厨师下了单。这样的服务到如今是再难体验了。

接下来,讲一讲宋朝人生活中用的什么?

宋仁宗饮茶的温酒壶,出自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注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宋之前,文人写字的承具叫“案”(以案腿缩进为标志)。宋朝开始,“桌”(桌腿顶住四角)逐渐从“案”分离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剧中,在宋朝,不管是平民还是文武百官,一律都将皇帝称为“官家”。

更多文章

  • 上官婉儿到底干了什么事情,让李隆基执意要杀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堪称唐朝女性的杰出代表,有大唐第一才女之称。她是武则天的女官之首,被朝臣们私下里尊称为女宰相。今天秀才就和大家说一说她的故事。 上官婉儿出身于官宦之家,她的祖父上官仪曾担任过唐高宗李治的宰相。但悲剧的是,上官仪因因替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遭到了武则天的迫害,她的祖父、父亲都被武则天害死,

  • 《清平乐》热播:历史上的宋仁宗,怎一个“惨”字了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平乐年轻的宋仁宗,清平乐中包拯喷宋仁宗是哪集,清平乐宋仁宗背后的故事

    01、人人都知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与宋仁宗有关的故事,最出名的莫过于“狸猫换太子”。仁宗的生母,本是一位侍女,结果孩子被当朝妃子刘氏据为己有。刘氏虽是宋真宗的真爱,可惜久不能孕。在一次真宗宠幸过侍女李氏后,刘氏便心生妙计,对外宣称这孩子是自己的。真宗不仅知道事情的真相,还帮着刘氏一起隐瞒。起初仁宗

  • 靖康耻后宋徽宗被俘,8年又生14个孩子,是金人优待还是好色难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唯一用来成殓他尸身的就是极北之地五国城中那几间由金人给他建造的泥墙“地窨子”。其实自从成为金人的俘虏之后,宋徽宗就再也没有过过锦衣玉食的生活,毕竟“寄人篱下”总要有些许觉悟才可。宋徽宗可令人惊叹的是,在极北之地的几年囚居生活中。这位素来以“好色”著称的皇帝居然在金人的眼皮底下断断续续又做了14回“爹

  • 大宋朝的贫与弱,墨守成规的思想被人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为什么富裕又积贫积弱,宋朝的官方思想,宋朝的重要思想

    后来陈寅恪在他的研究当中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这什么意思呢?他不说中国,他说华夏民族。它实际上是暗示着这个华夏民族,最早建立的政权是商政权,就在华夏这块地方。后来是宋国。再后来历千载之演进,到了宋朝。意思是说中原这一块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宗,当宋

  • 福建农村发现南宋古墓,里面埋葬竟是一位宰相,南宋灭亡与他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福建莆田嵩山寺听说,在福建莆田的农村,发现一座毫不起眼的南宋古墓,里面埋葬着竟是南宋最伟大最有骨气的丞相:陆秀夫。他曾背负南宋末代皇帝投海殉国,英勇就义,成为历史上最有骨气的丞相。赢得生前身后名。一代丞相,死后为何埋葬在莆田的偏僻山区?背后原因令人唏嘘不已。我们来到现场可以看到,原来这是一座陆秀夫衣

  • 烧烤、外卖、乡村旅游,中国古代最具幸福感的朝代-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可以穿越回到过去,你会选择哪个朝代?有人选择乱世三国,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磅礴。如有幸寻得一位明主,也能与诸多英雄相识,共赴前程。有人选择唐朝,品一品“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韵味,喝得了美酒、看过了美人,说不定也能吟诗一首,传颂古今。如若实在写不出诗,背诗也行

  • 包拯六十寿宴感叹子孙福薄相继离世,寡妇儿媳却说:你还有一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子嗣福薄相继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肝肠寸断。中国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是在古代传宗接代往往在十几岁的时候就会被提上日程,当然包拯也不例外。包拯的第一任妻子李氏体弱多病,婚后并没有为包拯生下一儿半女。病逝后,包拯和董氏结婚,育有一儿两女。包拯除了擅长断案之外,他知人善任,大力推荐有志之士。伟大

  • 李逵一斧把梁山砍成四派,鲁智深卢俊义吴用的表现令宋江伤心:这是二次火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吴用杨志冰释前嫌,杨志上了梁山遇到吴用,吴用生平简介

    李逵暴怒揭老底,只说了宋江和阎婆惜、李师师关系令人不齿,却没提一丈青扈三娘,那是因为在三打祝家庄后,他已经当众揭穿了宋江的重色轻友真面目:好几个梁山兄弟被祝家庄活捉,林冲生擒扈三娘后,宋江不但没有要求走马换将,反而猴急地把扈三娘送上梁山交给了宋太公——这就是准儿媳先见公爹了。李逵怒砍杏黄旗并想斩杀宋

  • 山河月明:朱棣迁都北平并非只是回到老根据地,而是必然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山河月明杨荣让朱棣祭陵片段,朱棣迁北京正确吗,山河月明朱棣徐妙云大婚是哪集

    “天子守国门”出自于明朝,但将这句话放到除宋、元两个朝代外,历朝的几乎都是天子守国门。说到这个,我们先说长安。长安位于关中地区,关中地区的地理位置实在太优秀了。北方是茂盛的草原,南方是四川粮仓,西方又是陇西大山,帝国只要坚守潼关,就可以成就万世基业。而渭河灌溉的关中平原,又是王座的天然基石,刘邦恐怖

  • 山河月明:朱棣、朱允熥为什么在朱元璋眼里输给了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朱棣朱允炆,朱允熞,朱元璋为什么看中朱允炆

    一、朱标一脉:在朱雄英早逝后重新排序成为皇长孙的朱允炆和正宗原配嫡子朱允熥。二、皇子一代,马皇后嫡出的皇次子秦王朱樉,马皇后(也有说是李淑妃)所生的皇三子晋王朱棡,马皇后(有说是碽妃、元妃)所生的皇四子燕王朱棣。 朱允炆,1377年出生,明洪武二十五年十五岁。他的劣势是非正宗嫡长子,优势在于他是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