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鲜为人知的诗人,一生只写了2首诗,凭借其中一首享誉古今

唐朝鲜为人知的诗人,一生只写了2首诗,凭借其中一首享誉古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69 更新时间:2024/1/26 9:31:42

他笔下的诗作,将其一生当中所有的学识与阅历通通描绘于其中。美丽的孤影之下,也渗透着若虚对人生大彻大悟的理解。他的惶恐以及对人生的留恋,让后世之人沉溺于其中,其文采以及学识更是借诗表达的淋漓尽致。

平生无言少记载,诗词佳作万古芳

张若虚生前并没有留下什么诗词,在唐朝时期更是一个小透明。在《全唐诗》这本著作当中的第117卷,也只有关于张若虚的26个字介绍而已。直至明朝嘉靖年间,负责编撰古籍诗词的李攀龙在《古今诗删》当中收录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一时之间,使张若虚及其两部著作被世人熟知。而这位被世人忽视已久的才子,在等待了1000年之后,才发出了熠熠生辉的光芒。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张若虚生前乃是唐高宗掌权之时,那时的唐朝乃是全盛时期,有才华有背景的诗人数不胜数,而家庭背景一般的张若虚与这些人相比,实在是难有出头之日。于是这样一来,张若虚的诗作也被长期埋没,变得默默无闻。甚至在唐朝至元朝期间,他笔下的《春江花月夜》都仍无记载,甚至在其他的民间诗话当中也对这首诗无一字提及。最早收录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本子是宋人所编写的《乐府诗集》,只不过此时,这首诗并没有得到正派文人的认可,但好在这首名垂千古的著作被保留了下来。

后来,在明朝李攀龙的慧眼识珠之下,张若虚的名声才渐渐的大了起来,有关唐诗的重要诗选当中也出现了《春江花月夜》的身影。直至今日,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与其他唐朝诗作相比,《春江花月夜》当中蕴藏着诗人对青春的赞美,对生命永恒的渴望,而正是张若虚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也成为了唐诗鲜明的特色之一。

生平过往成遗憾,笔下著作表情怀

明朝大学问家王夫之称《春江花月夜》“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张若虚在写一下这首诗时,大概是五十五岁的年纪,但是命运却在此时与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当时的他被权势滔天的太平公主请去担任做她两个女儿的老师。这对于一介读书人来说是莫大的宠幸,也更是命运上的转折。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豆蔻年华的少女竟然对这位成熟的男性产生了灵魂上的向往。再加上师生二人朝夕相处,年轻女子美貌较好的容颜也渐渐的打动了张若虚。两人沉溺于在爱情的漩涡当中,爱的忘乎所以。但在当时的旧社会当中,巨大的年龄差以及无法跨越的阶级关系也注定这场爱情无法生根发芽。

那时的太平公主早已经想好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朝廷赫赫有名的崔家,以此来巩固自己在朝中不可撼动的地位。而崔家作为豪门贵族,也自然愿意抱上皇亲国戚的大腿,以此来获得一个可以依靠的庇护伞。于是,没过多久与张若虚心生爱慕的武艳便与崔家的小儿子订了婚。武艳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内心痛苦不已,她找到张若虚哭诉自己心中的不舍。此时的武艳对自己还未修成正果的爱情抱有一丝幻想,但张若虚却知道自己是时候离开公主府了。但看着爱人梨花带雨的模样,张若虚也痛得肝肠寸断。气氛烘托至此,两个爱人相互交托,行了夫妻之事。事后张若虚自知自己闯下祸事,如若不逃,小命不保。

于是张若虚告别爱人向江南逃去,一天夜里,张若虚看着江潮的浩瀚,远处的明月高高升起,皎洁的月光洒在江面,犹如银盘。触景生情之下,张若虚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春江花月夜》。寥寥数字写下了张若虚对于生命的感叹,他将所有的情绪寄托在春、江、月之上,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江潮虽美,但人生如此孤寂的张若虚却在这月光之下显得格外孤寂,他含蓄而又深情的情绪,借助一花一草一春一月,表达的淋漓尽致,虽未亲眼目睹,却让后世之人犹如身临其境,不仅感受出了如痴如醉的月景,也参透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心境。张若虚将词中的重点放在“孤月”二字以上,分明心中感伤不已,却还要通达于世。纵观张若虚的一生,他自得自信自卑,无奈中又透露着丝丝遗憾,然而在未来的日子当中,却仍要怀着热爱去度过余生,继续抒发着高远情怀。

身处他乡、感慨颇深的张若虚如此,而远在京城的武艳亦是同样。武艳在与崔家成婚之后,婚前失去处子之身一事也终将败露。太平公主早知此事,但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的游说于其中。而挂念张若虚的武艳仍对旧情念念不忘,使得丈夫对她极为冷淡,而这场备受京城诸多人关注的婚姻也不过是维持着表面的形式而已。

笔下两词成好名,赶超李杜盖全唐

《春江花月夜》这首词之所以可以名垂千古,不仅仅是因为张若虚高超的写作手法,更是因其在艺术方面体现出的美感。不少文学大家认为这首诗的取境很美。张若虚在诗中萦绕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意境,词藻虽然华丽,但却不让人觉得高高在上。情趣高远,情深意重,同时又鲜明如画,犹如一篇画卷,让人欣赏的如痴如醉。

在整首诗当中,张若虚切切实实的将自己生命当中的所有感悟融入到美景当中,诗情画意,相互结合,衬托出了浓烈的情思氛围,在空明纯美的意境之下,竟然徒然生出了一种孤寂之感,让人沉溺于其中,沉醉到无法自拔。故而闻一多曾言: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结语:

诗中富有经历之感,以明月为题,画江水为景,绘下了一幅极为美丽的夜色之景。人生自古虽然多离别,但见目中之所见,抒心中之所感,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而在张若虚的影响之下,张九龄写下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应化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样受到诸多诗人的认可的诗作,才是唐诗当中当之无愧的经典著作。对于张若虚您又是如何评价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更多文章

  • 唐朝鬼市,为何能在严格的宵禁制度下生存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多出盛世的时代。其经济发展在唐朝进入了一个快速并且稳定的一个时期。在唐朝的工商业经济发展中,不仅地域之间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就连国与国之间,在经济的发展中,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但是唐朝前期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所以呢使得唐朝工商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坊市分离在空间上,时

  • 他是孙权麾下最刚猛的硬汉,不幸战死沙场,留下一句旷世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晚年有多残忍,陆逊吴枪和孙权吴枪哪个厉害,孙权太史慈无敌阵容

    三国名将辈出,但以蜀国为多,魏国次之,而东吴最弱。当然造成这个结果或错觉,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拜《三国演义》所赐。但是东吴名将真的很弱吗?未必,东吴名将不但不弱,而且多文武兼备之才,比如周瑜、甘宁等人,但是在小伙伴心目中堪称东吴最刚猛硬汉的当世良将却是此人。此人就是太史慈。太史慈是何许人?太史慈,字子义

  • 唐朝把胖当成美吗?从安史之乱前后女性审美的演变中窥探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难道唐朝真的把胖当成美?从安史之乱前后女性美学的发展历程,窥探真理从安史之变看唐代妇女审美习惯的变迁“长短不一,大小不一,谁敢恨玉环飞燕。”这是苏轼写的一首诗,从诗中可以看到一种对女性美学的认识。苏轼可能只是想要表达一种女人不管是瘦还是胖都可以很漂亮,而不是说女人瘦就漂亮,或者胖就一定漂亮。但到了今

  • 朱元璋为何让李善长身居高位,最后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善长是怎么被朱元璋斩的,朱元璋电视剧李善长之死,朱元璋收留李善长孙女

    论起功劳,李善长在文官中并非最大的,军师刘伯温的功劳远远大于他,李善长当时也不过是一个后勤部部长,在战术战略上的才能并不大,之前也是个教书先生,因为参加多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朱元璋在天下初定的时候并没有急着论功行赏,等局势稳定下来,才开始商议论功行赏的。李善长被封为公爵,刘伯温被封为了伯爵,朱元璋

  • 唐朝故事一则:被妇人吓尿的大力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文人康骈在《剧谈录》一书中记载:“咸通中有左军张季弘,勇而多力,尝雨中经胜业坊,遇泥泞深隘。有村人驱驴负薪而至,适当其道。季宏怒之,因捉驴四足,掷过水渠数步……”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年——874年),有个叫张季弘(一作张季宏)的武士,在军中做事,天生勇猛而力大无比。他曾路过长安城朱雀街东第

  • 朱元璋晚年疑心很重,只有一位武将,他从不怀疑,保他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一生的黑历史,朱元璋唯一没杀死的功臣,朱元璋手下谁善终了

    朱元璋少年疾苦,到了25岁,受童年玩伴汤和的邀请,加入了红巾军的队伍,从此开启了自己“开挂”的生涯。朱元璋因为勇猛果敢,被郭子兴元帅重用。郭子兴不仅将义女马氏许配给朱元璋,还让朱元璋下乡募兵。朱元璋和汤和一起,第一次去募兵,便招募了徐达等人。当时郭英只有17岁,看到朱元璋在募兵,便想报名,但被父亲郭

  • 唐朝和亲公主都是“冒牌”的,就不怕被发现吗?藩属国偷着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和亲,又称和番,是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一种政治联姻关系,一般是中原王朝将公主嫁到北方,换来游牧民族不侵扰、联盟或者臣服的结果。不过,中原王朝很少将真正的公主嫁到北方去,主要是因为北方路途遥远且生活艰苦,而是将一些宗室女,甚至宫女封为公主,再嫁到北方去。历史上第一个选择和亲的王朝是西汉

  • 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如何?唐朝的吐蕃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文成公主进藏之后,吐蕃通过文成公主进藏,从中原获得了先进的技术,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在唐与吐蕃的和平时期,唐国放弃了与吐蕃的战争,而是将大量的力量投入到了与高丽的战争之中。此时吐蕃眼看唐王朝无力再顾西北,于是出兵攻占唐与吐蕃交界的吐谷浑,唐军平定高丽,欲夺回吐谷浑。吐蕃大捷,令其对唐之战信心大

  • 朱元璋游玩时出了一上联,刘伯温听了直摇头,至今无人能对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常言道:“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那么一位成功皇帝的背后就一定有一个深谋远虑的军师。就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说,他能创立大明,与他身后千古难遇的大军师刘伯温脱不了干系。今天就来说说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件趣事,至今仍是一段佳话。朱元璋一次出行在南京城游玩时,途经了一座叫“多

  • 唐朝一地痞混混,埋葬父亲时挖出龙穴,三十年后成为开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什么叫乱世出英雄?与其叫乱世出英雄,倒不如说是乱世选英雄。因为乱世时人性就像是在火里翻滚,融化了平静时的虚伪和面纱。当整个人类遭遇重大灾难的时候,英雄不得不做出重大决定出来拯救世界,英雄自己也因此获得了重大提升,变得英勇果断经验丰富,处事往往能洞察先机抓中关键。当假面被撕开以后,我们更需要有英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