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难怪金庸不写汉朝的小说,你看在东汉,哪本武功秘籍轰动了江湖?

难怪金庸不写汉朝的小说,你看在东汉,哪本武功秘籍轰动了江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165 更新时间:2024/1/19 12:49:16

金庸的武侠著作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除了金庸擅长铺设跌宕起伏的剧情、擅长刻画人物之外,他还巧妙地将武侠故事和真实的历史融合在了一起。在这种亦假亦真的相互辉映之下,读者们往往能够乐在其中,读得津津有味。

的确,好比金庸的《射雕三部曲》是以南宋、元朝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了郭靖、杨过、张无忌闯荡江湖以及驱除鞑虏的精彩故事。

在读者们牢牢记住了射雕三主角的同时,书中涌现的那些历史人物也让我们记忆犹新,好比射雕时代的成吉思汗、王重阳、丘处机、完颜阿骨打;神雕时代的尹志平、蒙哥、忽必烈以及倚天时代的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等。

随着《射雕三部曲》引起了巨大反响,金庸又趁热打铁,编撰了一部以北宋作为蓝图的《天龙八部》。

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更是完美地将武侠故事和历史事件融会贯通在了一起,金庸以韦小宝作为第一视角,讲述了康熙擒鳌拜、撤三藩、征云南等多个历史事件。

说来奇怪,金庸为何不以汉朝作为故事蓝图,讲述大汉王朝的武侠故事?要知道的是,汉朝有许多猛将,韩信卫青霍去病刘秀吴汉周亚夫赵充国班超窦宪都可以被金庸所用,以此打造一个又一个波诡云谲的江湖故事。

然而金庸在1972年写完《鹿鼎记》就早早封笔,此时的金庸还不到50岁。

笔者认为,金庸之所以不愿写汉朝的武侠小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金庸曾在《后记》里说过,他擅长以宋元明清作为故事背景,只因这4个朝代的史料相对丰富和完整,能够为他虚构武侠故事提供素材。

而汉朝的年代过于久远,不仅缺乏史书,就连那时候的古人如何说话、有什么生活习惯恐怕都是一知半解。

2、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多将“侠”和“家国大义”联系在一起,在这种写作习惯之下,金庸打造了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称的郭靖,以及悲天悯人、自我毁灭的萧峰。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而汉朝素来有“强汉”之称,中原王朝凭借兵强马壮屡屡将边陲异族揍得鼻青脸肿,以这种历史背景作为素材,很难刻画扬善除恶、劫富济贫的大侠。

3、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各门各派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比如丐帮、明教、武当派、天地会等等。

金庸以这些真实的门派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从而有了尔虞我诈、冤冤相报的门派纷争。除此之外,金庸又为各门各派编撰出一本又一本的武功秘籍,好比丐帮的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明教的乾坤大挪移、武当派的太极拳剑。这些武功秘籍和门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金庸架构的江湖世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反观汉朝,由于缺少史书的支持,又没有真实的门派作为支撑,这让金庸很难凭空想象。

不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金庸的著作里却出现了多个汉朝时期的人物。

在《笑傲江湖》里,金庸借着日月神教的某位教众如此说道:“关王爷是匹夫之勇,哪有圣教主的智谋?诸葛壳计策虽高,叫他提一把剑来,跟咱们圣教主比比剑法看?”

不可否认,这位教众为了拍任我行的马屁,不惜贬低关羽和诸葛亮。但如果金庸要写汉朝的武侠小说,就必须面对关羽和诸葛亮这两位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届时到了金庸的笔下,金庸该如何设定关羽、诸葛亮的武功?他们二人修炼的武功秘籍又是什么?

有意思的是,在《倚天屠龙记》里,金庸借着谢逊又提及了一位东汉时期的人物。原文写道,谢逊骂起武林人物来,自华佗创设五禽之戏起,少林派达摩老祖,岳武穆神拳散手,全给他骂得一文不值……只听他自唐而宋,逐步骂到了南宋末年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骂到了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猛地里骂到了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

不难看出,金庸将华佗和达摩祖师、岳飞、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以及张三丰放在一起,合称为“武林人物”。可见金庸的言下之意就是,东汉时期的华佗乃是一位武林高手,华佗所创的《五禽戏》则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武功秘籍了。

众所周知,华佗的《五禽戏》是真实存在的,是一门讲述如何养生、如何健身的宝书。不过到了金庸的笔下,《五禽戏》则成了一部流传千年的神功秘籍,以至于身处元朝末年的谢逊仍对其念念不忘。

然而,金庸为何要以华佗作为汉朝武林高手的代表?为何不让关羽取而代之?

答案很简单,关羽太深入人心,如果强行扭转为武林高手,恐怕会引来口诛笔伐。

其次,关羽没有留下任何兵书秘籍,金庸不敢凭空捏造,而华佗的《五禽戏》就理所当然成了东汉末年的神功秘籍,直到千年之后的倚天时代,《五禽戏》仍响彻江湖。

各位大侠,你们觉得呢?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多有远见?1.5万公里远征打下一个战备省,让中国受益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打下了多少疆土,汉武帝出兵多少次,汉武帝当时从哪打到哪

    不过,任何一位帝王都有两面性,汉武帝也有自己的弱点。按照史学家的评价,汉武帝最大的问题就是穷兵黩武,且不说他和匈奴人的死磕打光了三代人的财富,就说他劳师远征,打了一场损失巨大却毫无意义的天马战争,更是汉武帝身上的光芒逊色不少。到现代社会,人们基本上认可了汉武帝与匈奴的作战,认为这是以一代人的吃苦来换

  • 李牧死,赵国亡!从无败绩的李牧,或许不是被郭开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牧和李牧的区别,郭开被烹杀过程,郭开与赵偃王后的关系

    [var1]有些人同样为白起感到遗憾,虽然白起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但从战争的性质上来说,白起的几次重大军事行动都属于“侵略”行为,而李牧的战绩主要在于保家卫国,是正义的防御之战。所以,笔者认为李牧更加让人敬重,他的结局更加让人心痛。[var1]李牧,嬴姓,李氏,赵国人,自幼从军,军事经验非常丰富。战

  • 诸葛亮拥有旷世奇才,为何刘禅那么菜?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这段历史,很难不提一个人,无论演义还是历史,都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被后世尊为“千古一相”,他就是诸葛亮。遗憾的是,诸葛亮最终没有北伐成功,没有完成复兴汉室、二分天下的大业,对此,有很多亮迷们也为诸葛亮扼腕、叹息。诸葛亮没有名垂千史,更多的原因归咎在后主刘禅的无能,以至于全能的诸葛亮什么都在

  • 剖析李牧之死:秦王和赵王各怀鬼胎,李牧被活活逼死,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正如苏洵所说,自李牧被杀之后,秦将王翦纵横天下,再无敌手。秦国灭赵,指日可待。[var1]一、李牧怎么死的?关于李牧为什么被杀,《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云: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

  • 秦统一六国它是最大功臣,如今是陕西人心头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内容提要: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战争年代粮食的存在显得尤为重要,想要赢得战争不仅要有好的策略和强大的兵力,填饱肚子更是前提,秦统一天下有一半的功劳要归于这道美食,流传至今它仍然是陕西人的最爱,它究竟是哪道美食呢?跟着笔者往下看。[var1]秦统一六国顺序秦一统天下的历史想必各位读者都相当熟悉了

  • 袁术和袁绍为何不联合起来?他们联合起来不早就是天下最大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袁术与袁绍的实力对比,袁绍和袁术哪个厉害,袁术与袁绍关系

    首先,两人存在嫡庶之争中国古代是个宗法社会,讲究的就是一个名分,在一个大家族中,嫡庶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嫡子将继承爵位,也将集成绝大多数的社会关系,庶子就得需要靠自己的打拼。红楼梦里,嫡子贾宝玉众星捧月,庶子贾环则是被丫头欺负,充分体现了嫡庶之分。而在袁绍这个家族中,袁术虽然是弟弟,但他是嫡子,袁绍是

  • 东汉的建立,离不开豪强世族支持,为何还会发生“党锢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汉两次党锢之祸,党锢是什么意思,党锢之祸

    尽管从皇帝的角度来说,更希望把皇权掌控在自己手里,但东汉的皇帝却发现,想要把王朝延续下去,那他们就必须与豪门世家达成妥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采取皇家与豪强子女通婚的方式。也正因为外戚原本就有强大的势力,想让他们站在皇帝的角度考虑利益得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朝所出的股肱重臣

  • 秦亡时六国后裔要复国,晋朝灭亡时,魏蜀吴三国后裔为何不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灭亡后六国复国,夫差死后吴国有复国吗,历史上秦灭六国的下场

    [var1]事件回顾我们先看看,在秦国即将灭亡的时候,一些所谓的起义,他们都是打着怎样的旗号呢?首先是陈胜,陈胜打的旗号是公子扶苏的名号。其次,项羽打的旗号是楚人的旗号,因为曾经项梁的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与此同时,刘邦和项羽相差不大,毕竟他最开始也是打的楚国的旗号。[var1]而张良

  • 不为人知的昌平君,险些挡住秦国统一的步伐,逼得秦始皇孤注一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为啥抹杀昌平君,昌平君个人简介,昌平君反秦

    时间已经到了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军灭了韩、赵、魏,三国已是囊中之物,成为秦属颍川郡、邯郸郡、东郡。下一个还有些实力,能与秦掰一掰手腕的目标就是楚国。大殿上,文臣们气定神闲,统一六国是既定的方针,事态按部就班地顺利发展。老将王翦则神色凝重,“兵者,国之大事。”每一场胜利都是将士们的鲜血换来的。一个年

  • 汉朝和亲把女子送给匈奴,匈奴想要礼尚往来,汉朝皇帝急忙说不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既然汉朝的皇帝不喜欢匈奴的女人,那自然是因为那边的女人长得丑,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深究之下,你会发现这个想法过于纯真、简单了。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成因。首先,在汉朝帝王看来,匈奴本来就是一个该灭掉的番邦,但是因为当时汉朝的力量还不足以把这个种族一举歼灭,因此也就只能够采取先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