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在临死前召见朱棣,朱棣迟迟未来,朱元璋问众臣,无人回答

朱元璋在临死前召见朱棣,朱棣迟迟未来,朱元璋问众臣,无人回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512 更新时间:2024/1/5 18:58:20

明朝建立时朱元璋在选择继承人这件事上立下的规矩是沿用的周礼的顺序——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当时太子有继妃生的名义上的嫡长子朱允炆,而皇子之中有政治、军事等各方面能力都出众的皇四子朱棣

其实朱元璋想过要立能力上更胜一一筹的朱棣为继承人,刘三吾传记里就曾提到,太子死后朱元璋向大臣们表露过要立朱棣的心思,但是被刘三吾站出来说不合祖制,朱棣前面还有两个哥哥,不管从哪个方面说他都没有立场做继承人。当时朱棣前面的秦王、晋王还没去世(他们都在朱元璋之前去世),但是根据后面他们去世后朱元璋给他们评价可以看出,两位都是碌碌无为、平庸之辈,而且另一方面,太子阵营还有一批追随者,没办法,朱元璋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古代立继承人从来都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这其中牵扯到众多大臣的切身利益,虽然我们现在都会说选继承人要立贤者,但是一方面贤不贤要日后才能看出来,比如隋朝的杨广,在杨坚面前表现得贤德忠义,结果却不是个有才能得皇帝,隋朝两代而灭,另一方面,古代有点势力的臣子为了拿下拥立之功这个大功劳,多是在一开始就选定了自己得阵营,如果没有一个受大家广泛认可的方式选定继承人,朝廷只会因为站队、立场弄的乌烟瘴气,而太子那边尽管太子去世,但是追随太子的人还在,而且太子当时地位稳固,太子阵营必然非常庞大,这群人不管继承人是皇太子还是皇太孙,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都不会允许继承人之位花落别家。为了避免更大的麻烦,立嫡的这种继承制度或许不是最好的,却是最适合的。

朱元璋死前问大臣朱棣来否,是《明太宗实录》中的一段记载,说太祖驾崩前本应该是叫了燕王入京,但是却被朱允炆等人给拦下来了,这事当时身边的诸位大臣都瞒着他。皇帝临死前把儿子秘密叫来,明摆着是要传位(也有人说这是朱元璋要用最后的余威压住朱棣,使朱棣在他死后不敢篡位。)但是这部《明太宗实录》是后期,上位者为了让自己的地位名正言顺而编纂的,有很多失实的地方,与《明史》出入甚大,而且朱元璋先前就下了诏书,自己死后藩王不许回京奔丧,几年内都得留在自己的封地,为的就是要给朱允炆时间,让他稳固帝位,因此,这段记载不太可信。

更多文章

  • 黑脸加月牙,包拯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那真正的包拯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包青天是很多影视剧的景点形象,在戏剧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小编就是听着包拯的故事,看着包拯的电视剧长大的。最喜欢的包拯的形象是陆毅扮演的包青天,始终都是堂堂正正的男儿。谈到清官,人们首先想到的人物里边肯定不会少了包青天,包青天已经成为一个神一般的人物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了,稍微懂事的小孩子都知道他是个好人。

  • 朱元璋衣衫不整去“算命”,写下一字后先生连忙跪地高喊万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存在的朝代非常多,这么多朝代相对应的就有很多的皇帝,这些皇帝的存在对于封建社会时期的人们也不知道是好是坏,但是两千多年就是这样的,所以这样的生活对于古代人民应该是习惯了的。朝代与朝代之间都会有一场很大的战争,如果恰逢乱世的话,那大家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对于百姓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对于那

  • 他是大明王朝最专情的皇帝,一生只爱一个人,大臣劝谏都不愿再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只娶了一个老婆的皇帝,刘伯温遗书劝谏朱允炆,历史名人评价大明王朝

    明朝皇帝大多性格怪异,有的痴迷炼丹,有的痴迷于找侄子,总的来说正常的没有几个,这个明孝宗就是其中之一,这可能和他从小的经历有关系,他的母亲和其他皇子的母亲不一样不是名门的女儿,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宫女,地位并不是很高。原本继承皇位这种大事,绝对是轮不到他的。但当时皇帝迷恋一个姓万的贵妃,这个贵妃为了自己

  • 赵光义留下的危局:党项虎视灵州、宋军无功而返,李继迁越战越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光义与宋军,李继迁之死,北宋风云之李继迁

    灵州,州治位于今天的宁夏灵武。你不需翻看地图、查看灵州到底有多重要,只需要记住两个关于灵州的史料线索:一个是大唐朔方节度使的治所;一个是唐肃宗李亨在安史之乱后于灵州称帝。大唐朔方节度使与大唐河东节度使,这两个重兵集团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压制草原、拱卫京师。所以,灵州,不仅是大唐从中原出击草原的兵力集结

  • 为解决蒙古问题,明朝耗费了巨大精力,为何清朝能处理得很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的方式,是辅经济帮扶的政治和思想手段,重点是制其心。解决蒙古问题的两种手段,也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但明朝的手段,并非全是鸡肋、毫无作用。自俺答封贡之后,蒙古问题基本就算解决了。明朝后期的主要边地问题,是满清,而不是蒙古。清朝的手段,堪称质变升级。但这种升级,也非从天而降。首先要有明朝的基础。

  • 被外国人记入史册的战斗:心理战术破城歼敌,成吉思汗声震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吉思汗的军事谋略,古代破城怎样犒劳士兵,成吉思汗用兵有多厉害

    在一些国外的史料上,不仅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而且对他生平的事迹,都有异常详细的研究和记录。比如说成吉思汗跟花剌子模在布哈拉城发生的一场战斗,在波斯的编年体史籍《纳昔儿史话》中,就将整个过程记载的就非常详细。花剌子模,是十一世纪末由突厥人建立的一个帝国。但是在13世纪初,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所属的布

  • 一张桑皮纸,加上朱元璋和老酒,对待犯人比女人的石榴裙都管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酷刑大多数都是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统治制定的,有些是最高统治者亲自制定的,有些则是酷吏制定的,这些酷刑除了维护了统治者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随着社会的进步,酷刑渐渐被废除,但是明朝却比较独特,酷刑在明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明朝的统治者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酷刑和刑具。据史书记载

  • 女真跋扈、北宋无耻,幽州就在跋扈和无耻地争吵中不攻自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女真侵宋分南北打一字,辽女真与清女真,女真灭北宋

    大辽还在垂死挣扎。北宋和女真却吵得不可开交。女真越来越跋扈,北宋越来越无赖。女真之所以跋扈,是因为自家兵将不仅真能打而且一直在流血。北宋之所以无赖,是因为除了不要脸,自己已经啥也干不了。幽州燕京就在几十万宋军前面困兽犹斗。但自家军队就是打不下来。所以,赵家官人和大宋朝堂只能寄希望于女真人出手。女真人

  • 假设蒙古人不入侵,南宋就不会亡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假如南宋不内乱能拖垮蒙古吗,蒙古征服南宋用了多久,南宋和蒙古打了多少年

    三国魏晋南北朝,分裂持续了360多年。这360多年,一直在等一件事,就是北方完成整合。只要北方完成整合,北方统一南方就势在必行。这是秦汉以后中国历史的路径依赖。南宋政权,摆脱不了这个历史大势。而本就残弱非常,所以肯定还是会被北方吃掉,最终还是会灭亡。再进一步假设:也就是假设整个北方政权,无论是蒙古人

  • 宋朝之前是没有棉花的,当时古人如何御寒?第二种现代人也穿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怎么御寒的,没棉花的古人如何御寒,宋朝棉花

    棉花是产于印度的一种植物,当时最初引进中国的时候,它只是一种观赏性的植物,主要是为了赏玩,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用处,而且棉花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植物,一般的贫民百姓根本种不起。到了元朝的时候,人们才逐渐地认识到了棉花还可以用来保暖,但是一般百姓因为缺乏对棉花的认识,所以也不愿意种植,棉花依旧没有普及开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