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官场变色龙杨畏为何被讥为“杨三变”?

北宋官场变色龙杨畏为何被讥为“杨三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6 更新时间:2024/3/10 17:55:51

王安石大刀阔斧改革期间,杨畏“耗子给猫当三陪——拼了命地巴结。”保守派得势后,杨畏“丫鬟照镜子——一脸奴才相”先无耻吹捧继而诽谤攻击司马光。宋哲宗重新用改革派时,杨畏再次“裸体上吊----死不要脸”,为改革派大唱赞歌,被天下人讥笑并送外号“杨三变”。

杨畏朝秦暮楚,为个人私利反复变脸,原因何在?

(一)投靠拗公

杨畏“幼孤好学,事母孝”,随时摆出一副视功名富贵或科考入仕如粪土的清高模样儿。在亲友们不遗余力的轮番轰炸下,杨畏假装被逼无奈参加科考。这厮还真有些真才实学,竟然一路绿灯考取进士,被朝廷安排到某县出任办公室主任。

按说杨畏应该知足,欢天喜地前去赴任。但是,小小的县办公室主任职位连条水沟里的泥鳅都算不上,岂能满足幻想一步登天的杨畏的梦想!况且,对毫无背景与人脉的杨畏来说,离京赴任等于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于是,为了留在京城攀上高枝,杨畏宣称自己为研究儒术,决意留在京城专心致做学问。

杨畏经过数年潜心研究,洋洋洒洒写出好几本书,受到一致好评。杨畏信心大增,将这些书当做敲门砖,千方百计拜谒王安石等人。王安石虽被戏称为“拗公”,却是真正爱才惜才之人,对杨畏的学问大加赞赏,暗示心腹舒亶将杨畏派往郓州(今山东菏泽郓城县)镀金,担任县教育局长,并许诺很快调其回京师任职。

县教育局长与县办公室主任相比,实权明显受限制。杨畏却感激涕零,因为他终于攀上王安石的高枝,再不是在京城单打独斗的求官者,于是兴高采烈哼着小调前去上任,并“自是尊安石之学,以为得圣人之意。”王安石兑现承诺,多次亲手为杨畏安排前途。杨畏步步高升,数年后重返京师,出任监察御史助手。

朝廷在相关部门力荐下,准备任命御史中丞(相当于今最高检察长)出任郡守。因为此人是王安石政敌,杨畏首先跳出来极力反对:“御史中丞是否贤良,圣上心中自有一杆秤!相关部门不认真考察,竟然大胆妄为举荐他出任郡守!看来这些人的三观与圣上有天地之别!臣恳请朝廷本着负责态度慎重使用此人!”

舒亶被指控“有盗学士院厨钱罪”,王安石爱惜羽毛,不停地为心腹辩白。杨畏深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之理,煞费苦心上表为舒亶辩解,将舒亶被弹劾之事轻描淡写说成“舒亶一案不能拔高到事故高度,最多算是工作中的无心失误而已!”舒亶被依法罢免后,杨畏咎由自取被连累,被赶出朝廷担任夔州路司法官。

(二)赞美司马

杨畏在夔州路没干多久,为王安石站台助威的宋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宋哲宗虽然即位,但朝政被太皇太后高滔滔一手把持。高滔滔对改革派深恶痛绝,重新启用司马光等保守派并恢复旧法。杨畏正指望王安石将其调回京师,闻讯心知大势已去,“恐得罪于司马光”,立即调转枪口,在公共场所为司马光大唱赞歌:“我杨畏在夔峡为官多年,对这一带的变化了若指掌!王安石当政时,百姓们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司马公上任后,百姓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由此可见,司马公品德高尚到何种地步!”

谁知世事难料,司马光执政仅一年便病逝。杨畏立即变脸,不余遗力嘲讽司马光:“我早就说过,司马光如果深谙执政之道,那便是上古时舜的四大贤臣皋夔稷契 ;他如果不精通为政之道,那便是典型的官场菜鸟!”

(三)翻云覆雨

名臣吕大防刘挚出任宰相后,因为与杨畏关系甚好,联名举荐他重返京师担任工部员外郎。杨畏苦尽甘来,玩儿命般工作,因表现良好得以升任监察御史,继而被破格任命为殿中侍御史。

杨畏不感念刘挚的举荐之恩,反而在刘挚与吕大防产生矛盾时,主动帮助吕大防上疏弹劾刘挚所谓十大罪状,并提醒朝廷,数名朝臣“皆其死党”,必定会为刘挚鸣冤叫屈。果然,这些人上表奏请赦免刘挚,高滔滔“皆不纳。”刘挚被罢相后,作风稳健的苏颂继任宰相。

杨畏出于个人目的,力荐苏辙继任宰相。高滔滔任命范仲淹之子范纯仁入京出任宰相,杨畏恼羞成怒,像条疯狗似的“又攻纯仁。”杨畏本想攀附苏辙,见苏辙已无拜相可能,翻脸无情,“复上疏诋辙不可用。”杨畏跟疯狗般逮谁咬谁,“倾危反覆如此”,令文武百官瞠目结舌,“百僚莫不侧目!”

吕大防打算重用杨畏担任谏议大夫。范纯仁早已看穿这条变色龙,认为他品行太差行为不端,“不可。”吕大防想尽千方百计,终于将杨畏升任为礼部侍郎。杨畏感激涕零,发誓效忠。但当吕大防在宋哲宗亲政后失势后,杨畏第一个跳出来背叛吕大防。

杨畏看得很清楚,宋哲宗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绝对是与高滔滔反着干狠主儿。果然,宋哲宗亲政后连烧几把猛火,改元“绍圣”表明绍述(继承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之意,追谥王安石为“文”且配享神宗庙廷 ,追贬司马光等元祐旧党,乃至含沙射影指责高滔滔 “老奸擅国” 。

杨畏从这一系列动作中敏锐嗅出变天味道,立即上疏详细论证王安石变法是使大宋富强的不二法门,在使“哲宗信之”后,力荐因力挺变法而被旧党打压的“章惇吕惠卿可大任。”正巧,殿试主考官因长期遭旧党打压,于是出题为“批驳元祐政事”。苏辙以此为由上疏反对宋哲宗恢复新法,触怒宋哲宗而遭贬。杨畏奉诏重新主持殿试,将考生中歌颂元祐政事的文章一概列为下等,将大力歌颂宋哲宗施行新法的考生毕渐排名榜首。

(四)自作自受

章惇扬眉吐气回朝拜相后,杨畏 派心腹屁颠屁颠前去表功:“宰相大人,杨畏前段时间考虑到个人势力与敌对势力相较过于悬殊,于是精心布局,希望借吕大防和苏辙之手来除掉刘挚等人。我正想对吕苏下手时,被二人察觉,被迫隐忍。我虽在新朝大显身手,但内心依然拥护熙宁变法。您能入京拜相,正是在下为您在官家面前多次美言之故!”

章惇感恩图报,拜相后将杨畏升任为吏部尚书,视为腹心。杨畏为巩固地位,脚踩两只船的旧病复发,得知朝臣安焘与李清臣“与惇不合”,于是“复阴附安、李”,两面讨好,好不快活。

混久了,总是要还的!章惇逐渐发现杨畏有一仆二主之嫌,开始对他有所防范。在听完几个有分量的重臣述说杨畏之前翻云覆雨的“平日所为”后,章惇未雨绸缪,将杨畏赶出京城任职。

从此,杨畏不断辗转各地任职。宋徽宗即位后不久,任用蔡京为相,将一百二十名文武大臣(后增至三百零九人)称为奸党,勒名“元佑党人碑”。杨畏万万想不到自己会以如此方式青史留名,先千方百计买通蔡京的心腹为自己说好话,继而心急火燎派子侄谒见蔡京呈上自辩书,详细列举自己曾高瞻远瞩“以元祐末论苏辙不可大用。”通过这番骚操作,终于成功洗白,被“遂出党籍。”杨畏感激涕零,“上疏累千余言,极其谀佞。”不久,“得疾卒,年六十九。”

杨畏对纵横学钻研极深,“有才辩而多捭阖”,如果用于辅助君王,建功立业易如反掌。但是,杨畏聪明用错了地方,其平生所学,目的仅在于“好功名富贵”,由此注定其本性“倾危反覆”,其一生只能是“桌子底下打拳----出手不高!”他被天下人蔑称为“杨三变”,说的是他“在宋神宗时期靠变脸发迹,于宋哲宗初期(高滔滔执政)以变脸显赫,在宋哲宗亲政后因变脸而高升。”

杨畏有不可否认的真才实学,却昧着良心干出多少趋炎附势的勾当,令人齿冷!他的人生历程告诫后人:一个人德才兼备固然难得,但如果以此作为追求功名利禄的跳板,必定会南辕北辙,落得个贻笑千年的下场!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近百万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代风云人物包括:司马光、王安石、李纲、张浚、文天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风云人物. 二 分享 作者: 本书编委会 编写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4-06ISBN: 9787544159401定价: 26.50开本: 21cm页数: 448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丛书: 风云人物分类: 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风云人物包括:司马光、王安石、李纲、张

  • 顺治只活到23岁,一生只爱董鄂妃,那他14个孩子都是谁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入关之后,顺治皇帝成为了入驻中原的首位皇帝,只不过当时实际的掌权并不是他,而是摄政王多尔衮,就连孝庄太后也不得不忍让,甚至还屈身下嫁给他,后来好不容易等到多尔衮去世,这下本以为顺治皇帝终于没有了阻碍,可以顺利的掌权。可是任谁都没想到的是,顺治皇帝并不长寿,年仅23岁就突然因病去世,临终时匆忙交

  • 展览 | 天下己任——宋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周礼·考工记序》记载:“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作为中国古代士人与官僚的统称,“士大夫”阶层发端于东周,形成于汉唐,成熟于宋明时期。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崇尚文治的执政理念,科举任官的制度构架,随着宋代文官政治的高度发达,士大夫政治形态趋于完备,士大夫阶层走上历史舞台。身兼文化、

  • 宋江喝下毒酒前才恍然大悟:原来梁山泊真正的老大,并不是他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天魁星陨,水泊梁山的时代就此落下帷幕。而就在宋江喝下毒酒前,他才恍然大悟:其实这些年来梁山背后的真正大哥,并不是他自己。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智取生辰纲显智谋梁山好汉的故事,还要从“智取生辰纲”这一关键节点说起。话说北宋末年,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为讨好岳父蔡京,命杨志押送价值十万贯的生辰纲前去祝寿。消息传

  • 跟门卫分赃,与权宠互殴,大清王爷多逍遥?你做梦也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小妾欺负王爷,情侣与门卫大爷互殴

    这个数字多可怕?这么说吧,一品大员牛不?俸禄才180两白银,180斛粮食。为啥给这么多钱呢? 一来,稀缺 清朝共13个皇帝,传世260多年,后代成千上万,可封王的,仅有200人。其中,被封为“亲王”、“郡王”的,只有3中情况: 死后追封 多为开国功臣,例:礼敦、额尔衮、齐堪与舒尔哈齐 建功立业

  • 李鸿章访德始末:当李鸿章遇见俾斯麦,东西方巨人会晤谈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1896年6月13日, 光绪二十二年,李鸿章及其随行人员离开了俄罗斯,乘火车前往欧洲内陆的强国——德意志帝国。 1、盛况空前的接待仪式 为了充分体现德国对李鸿章来访的重视,该国驻中国大臣特遣使随行,作

  • 燕王的“臂膀”朱能:靖难之役横扫千军,没有他就没有永乐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燕王为何能靖难成功,朱能简介,朱棣为什么杀朱能

    朱能,明朝初期朱棣麾下的大将之一,靖难之役中功劳算的上是居功至伟,后被朱棣亲自封为国公,可以说在永乐年间的四大国公中都是佼佼者。自追随朱棣开始,朱能就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被之地称之为“辅吾成大业者”。那么,朱能的一生究竟如何?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少年之时便从龙想要更好地了解朱

  • 工地发现清代干尸,穿着清朝一品官服和龙袍,却留着明朝发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最外部是一品官员穿的衣袍,里面更奇怪,竟然是只有亲王以上的才有资格穿的四爪蟒袍和五爪龙袍,更令人不解的是黄拙吾的发型,根据发际线可以看出是清朝的阿哥头,但是后面却是明朝才有的发簪,要知道,清朝为了防止明朝遗民反叛,连服饰都是不允许有明朝样式的,等何况是发型了,再者,一个明朝官员敢梳这种发簪,别说官位

  • 女真举国南征、北宋全力求和,没有自强的求和终是自取其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女真灭北宋,女真侵宋分南北打一字,女真为什么能两次崛起

    靖康元年,八月十四日,金太宗下令再次攻宋;十一月二十四日,女真东路军抵达开封;闰十一月初二日,女真西路军抵达开封。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垃圾的军事表演,北宋还在一厢情愿且矢志不渝地求和。女真刚一宣战,北宋就派出了一堆求和使团,主要是:派去女真庙堂向金太宗求和的刘岑使团、派去东路军向斡离不求和的宗

  • 得知花束子有孕,皇后美艳的脸崩溃,顺治成功报复一回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皇后真是没有一点皇后的自觉,这只是一个怒火中烧的女人在向她的情敌示威而已。不过皇后有一句话说对了:花束子说穿了,就是皇上手中的玩物。皇上因为受到皇后天长日久的压迫,太后又不允许他有别的嫔妃,所以他宠幸了花束子,自以为喜欢花束子,但是其实花束子就是他排遣寂寞,与皇后与太后赌气的工具。现在他觉得花束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