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凡事和曹操相反,才能成功-刘备与曹操的行为相反,本质却相同

凡事和曹操相反,才能成功-刘备与曹操的行为相反,本质却相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157 更新时间:2024/1/19 18:42:18

虽然曹操最后为了留点名声给外人探听而收容刘备,但曹操亲自领兵擒伏吕布,夺回刘备妻小,事后上表刘备为左将军,并且和刘备出则同车、坐则同席,一副他们俩才是结拜兄弟似的,算是给足了刘备面子。

然而刘备清楚,他不过是曹操礼贤下士的样板。一山难容二虎,留在曹营,早晚出事,能跑最好赶快跑,更何况到了后来不跑也不行了,因为汉献帝把密诏藏在衣带,暗示车骑将军董承谋刺曹操,刘备参与其中,担心事发,在事情败露前,以截击袁术的名目,率兵外出,这一去就不回来了。刘备进占徐州,杀掉曹操委派的徐州刺史车胄,据地为王,把曹操气坏了。不久董承密谋败露,策谋的几个人,被灭三族,刘备成为曹操的仇人兼通缉犯,这下梁子结大了。

果然,曹操不放过刘备,在袁绍发起攻势之前,进攻刘备,掳获了刘备妻小和大将关羽。刘备因此再度流亡,投靠到袁绍那边。

由此可知,曹操、刘备有相当的恩怨情仇,比较起来,两人和孙权的关系淡薄得多。而刘备日后称王称帝也视曹魏为敌国,刘备和曹操成为对照组。

三国读者也不免拿刘备和曹操对比。其实就仁心奸性而言,两人都是枭雄,都有权谋,城府深,要争天下,但曹操对他人性命较为看淡,却是不争的事实,屠城、诛杀臣属以及对付政变的手段,都比较残忍。

刘备则相对友善得多。当曹军下荆州,刘备带着十余万名民众逃命,速度慢得像蜗牛一样,一天只能走上十余里,铁定被拖累。部属建议他抛弃群众,自己逃命,刘备说:“成大事一定要以人为本,民众归附我,我怎忍抛弃?”这种“宁人负我,我不负人”的圣人形象,不管他是发诸本性或为了定位形象而为。

咦,怎么说为了定位形象呢?这还经过设计吗?是的,当庞统劝刘备夺取益州时,起初刘备百般不愿,他说:“现在和我势同水火的是曹操,凡事都和曹操相反,才能成功。曹操严厉,我就宽和;曹操残暴,我就仁慈;曹操奸诈,我就忠厚。”

好一句:“凡事都和曹操相反,才能成功。”可见和曹操相反的好的形象,多少也有策略运用的用意。

在三国正史里,刘备给人的印象不差,到了《三国演义》,许多细节描写,更强化了读者对刘备仁厚的印象。《三国演义》35回有一个情节,说徐庶起初投奔刘备时,一看到刘备的千里马“的卢”,便说:这匹马虽然是千里马,却会克死主人,破解之道是把这匹马赐给怨家仇人,等这个人被克死之后,再牵回来骑,就相安无事了。

刘备听了生气说,你刚来我这里,不教我走正道,反而教我做害人利己的事,我不听你的了。徐庶这时才说,方才只是测试,看看刘备是不是如传说中那样仁德。

又如36回写曹操阵营把徐庶母亲骗来,又骗得徐母笔迹,迫使徐庶离开刘备,投靠曹操。刘备的谋士担心徐庶知道军力虚实,到了曹营,成为祸患,不如强留徐庶,任曹操杀掉徐母,而徐庶为了报仇,必然卯足力气攻打曹操。刘备拒绝,说道,让曹操杀了他妈妈,我利用她儿子卖命,不仁;强留他使他断绝孝道,不义;不仁不义的事,我宁死不做。

看,人格之高,三国迷怎不喜欢刘备?

到刘备懂得包装自己形象,而罗贯中又像造型师或营销顾问,为他做“产品定位”,替他塑造更好的形象。例如历史上的刘备鞭打督邮,是如此凶狠,但《三国演义》把这事编排给张飞,而且强化督邮的恶形恶状,让张飞打得合情合理,而刘备则从打架的变成劝架的。

但《三国演义》可能修饰过度,得到反效果。鲁迅说得好:“(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然而鲁迅这句“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不代表刘备是伪君子。而是指小说为了彰显刘备忠厚的一面,写过了头,产生副作用,反而给人虚伪的感觉。基本上,刘备还是“长厚”的。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的案例,有好几起。如“三让徐州”,就让过了头,感觉有些假;又如刘备摔阿斗,为了表现他的仁心,写他不舍爱将为自己儿子卖命,从赵云手中接过阿斗后摔地而骂,看似感人,但从“刘备摔儿子──收买人心”这句歇后语可知,世人未必吃这一套。这些都是适得其反的例子。

我个人觉得刘备和曹操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的行为虽然截然相反,但本质上却相同。至于他们到底是英雄还是枭雄,想来大家也有自己的喜好。

(完)

相关阅读:

吕布喊刘备弟弟,是在占他的便宜?

五分钟看完刘备真实的一生:汉献帝居然是刘备的祖爷爷

刘备伐吴是为了关羽报仇,还是出于政治考量?

刘安杀妻取肉招待刘备这一情节,是否是罗贯中的败笔?

刘备为何要听从诸葛亮建议杀养子刘封?背后真相超残酷

更多文章

  • 阴晋之战:魏武卒的巅峰时刻,50万秦军倒在魏国称霸的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阴晋之战为何秦军惨败,魏武卒和秦军谁更厉害,马陵之战后魏国的实力

    [var1]大秦帝国剧照而当时驻守河西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魏国名将吴起,当初齐国进犯鲁国,身在鲁国的吴起为求得功名,不惜杀死了自己来自齐国的妻子,以求得鲁国国君的信任。后来吴起率领鲁军大破齐军,但其为求功名不惜杀妻的行为也受到了鲁国人的声讨,万般无奈之下吴起只得只身逃亡魏国。当时的魏文侯虽然对吴起杀妻的

  • 吕布的失败,真因为红颜祸水?这是大男人主义的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领导法则相反,有些领导者对部属全然不信任,疑神疑鬼,总担心部属内神通外鬼,担心部属夺权、造反、搞钱,不敢授权,于是,就像“防弊重于兴利”的施政态度,人才再多,也是徒然。有些领导者和干部之间,平日看似合作无间,实则互信基础不稳,一旦患难危急,信赖感便破裂了,终至铸下悲剧。三国

  • 刘表昏聩无能?武夫割据、大族盘踞,3年他让荆州成为三国"乐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在政局迭荡、群雄纷争的东汉末年,刘表曾是一位声名卓著之人物。他一度控辖荆州,保境息民,颇有治绩,但因其割据终归于失败,故后人或讥其不通机变,或斥其昏愦无能。然而,刘表在荆州究竟干了什么?为何能控辖荆州

  • 《山海经》里有两条关于“地狱门”的记载,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地狱门”三个字,向来都是一个不好的代名词。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流传着各式各样的传说,直到现在也有“十八层地狱”的说法。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里,每一层都对应着掌管的阎罗,十八位罗汉们各司其职,掌管民间百姓的生离死别。包括一些经典书籍和电视剧里,也都有过对它的描写。[var1]回归到现实中,每个人

  • 曹操因误会而杀了伯父全家,他痛苦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杀过一个人,足以让大家咬牙切齿,不是崔琰,不是荀彧,更不是杨修,而是吕伯奢。吕伯奢是谁?曹操要叫他伯父,在他刺杀董卓失败后,和私自释放他的陈宫成为了国家的通缉犯,吕伯奢收留了他们,可是曹操恩将仇报,是因为误会杀了吕家一家八口,在逃跑的路上碰见正拿着酒往回赶的吕伯奢,也被曹操一剑斩杀。翻开史书,版

  • 作法自毙?自作自受?不,这绝不是对商鞅的正确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作法自毙的商鞅,孙膑评价商鞅,商鞅车裂图片

    有几个成语与此相关,如立木为信、作法自毙;或是徙木立信、做法自缚。[var1] 无论是“自缚”或“自毙”,似乎都在表明一个结果,是商鞅自作自受,也就是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 这种说法可以找到权威的出处,据传,“作法自毙”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商君喟然叹曰:“嗟

  • 从华佗预知死亡的本领,讨论青史留名重要,还是著作传世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佗临终遗言,医圣华佗,孙尚香落入黄巾军被华佗用刑

    《三国志.方技传》记载了华佗许多不可思议的行医事迹。他诊病开药,几种中药材,简单搭配,药效强大;他抓药,不必称重,一把抓起,从无偏差;他针灸,穴位不过一两处,病患针到病除,一扎见效。如果需要动外科手术,华佗会让病人喝下他发明的麻沸散,麻醉病人后再开刀,而麻沸散自然也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麻醉剂。即便不

  • 作为“魏国派”的秦武王后,为什么输给了作为“楚国派”的芈八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芈八子与秦武王的关系,魏惠王与秦国实力,秦献公是芈八子的什么人

    秦武王后,生卒年不详,姓名不详,魏国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武王的王后。[var1] 秦武王虽然只在位四年,最后死得也不太光荣,是和人斗力举鼎被鼎砸死的。但他在位期间,却依然延续秦国一贯的战略,继续问鼎中原,力图实现华夏统一。他一方面联合越国攻打楚国,一方面联合魏国攻打韩国。为了和魏国结成更牢固的盟友

  • 任见:天下危急,曹操陈留募兵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第四章 美人以身建功27政局翻覆,前途难卜,却说曹操为典军校尉半年之后,朝廷即发生了重大变化。前曾述及,汉灵帝死,外戚何进与宦官蹇硕大打出手,人头纷纷落地。何进死前招来平定宫廷的西凉刺史董卓于公元189年进入洛阳,在郊外找到流落荒草中的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进入南宫。接着,董卓废少帝刘辩,改立刘协。

  • 刘备并不是为了什么信义讨伐吴国,他只是单纯地为一个盟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而如果当时刘备率蜀汉主力大军大败东吴,直下江左,而当时曹魏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樊城出击攻荆州,但问题就在于,当时的曹魏有那个能力吗?不要忘记,我为何一再强调当时确实是刘备的最好机会,就是因为曹魏曹丕刚刚继位,曹魏势力正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内部叛乱更是不断,哪抽的出时机打刘备呢?何况,即使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