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var1]
本次展览展出文物240件(套),其中带字文物140件(套),特别是南越木简,是自出土以来首次公开展出。
展览设“帝国南隅”“宅兹番禺”“烟火人间”“书同华夏”四个部分,从南越国制度、都城营建、生产生活、华夏一统等各个方面,通过出土文字文物,讲述古代中国的岭南故事,对探索两千年前社会生活的细节,了解南越国与中原王朝的密切联系,认识本地区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南越手书 重温历史
展览主要展示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出土的带字文物,兼有岭南地区同时期的相关发现。其载体有青铜器、陶器、漆器、木简等,书写方式有印、戳、刻划、墨书等,文字内容涵盖地名、纪年、宫室名称、官职人名、刑律税法、农耕养殖、祭礼战事等,属于当时人记当时事,是南越人亲自记录下来的南越国史,是最直接、最有温度的文字实证。
[var1]
井中翰墨 首露真容
2004年,考古人员在南越国曲流石渠遗迹西北处的一口渗水井内,清理出百余枚南越国木简。从1995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开始,至此将近十年,都未见任何竹、木简牍,因此这批南越木简显得尤其珍贵。
[var1]
书同华夏 多元一体
秦汉,是大一统理想走向实现的时代。秦灭六国,兼并岭南,行郡县制,岭南地区首次被纳入统一国家版图。随之而来,是中原文化在岭南的广泛传播。尤其赵佗在建立南越国后,推行“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加快了汉越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留存在出土文物中的一个印记,就是中原汉字的流行。
[var1]
南越国建国近百年间,赵佗大力推行民族融合政策,重视学习华夏文化,将华夏文明的成果普及岭南各族人民,始终如一地认同华夏文化与价值观,中原文字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
[var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本次展览正通过挖掘院藏文物及考古遗迹的多重价值,带领观众从文字中感受岭南文化,解读广州历史文化积淀,展现岭南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展现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推动岭南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展现文化自信、中国力量。
[var1]
展览信息
[var1]
展览时间:
2023年1月11日起
展览地点:
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综合陈列楼三楼临展厅
来源:南越王博物院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