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七十二门生中,每个人的禀赋各异,结局也大相径庭。其中,就属最受孔子宠爱的弟子子路的结局最为惨烈:他居然因为整理被碰掉在地上的帽子,而被剁成肉酱!这在现代简直是不可理喻的。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谁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说到孔子最喜爱的弟子,向来很有争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孔子秉持“一视同仁”的原则,从不因为弟子的高低贵贱、天赋深浅而区别对待,而是对他们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诸如,子路有勇气但有些鲁莽,孔子便时常提点他要谨慎处事;子贡精明而善于经商,孔子便教育他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子夏为人正直,孔子便提醒他要学会委婉说话……
[var1]
因此,纵观《论语》全书,我们似乎找不到孔子最宠爱的那个弟子。不过,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有人从字里行间,发现了孔子对几名尤其出色的弟子的欣赏。
其一,便是被孔子盛赞的弟子颜回。孔子对颜回的欣赏简直溢于言表,他几次夸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认为他具备安贫乐道的君子品格。颜回也十分好学,被孔子当成模范弟子拿来树立榜样:“贤哉回也!”
不过,虽然孔子如此钟爱颜回,但颜回天不假年,在盛年时就因为贫病交加英年早逝。颜回死后,孔子十分悲痛,叹息那么好的弟子,以后再也遇不到了。
[var1]
其二便是经常在《论语》里露脸的子路。子路是个乐天派,个性率直,光明磊落,很有勇气。他每每大胆提问孔子,或者与其他门生讨论问题,基本上都深得孔子的心意。子路品格高尚,同时学养也很深厚,书中许多精彩的辩论都是他贡献出来的。
子路除了是孔子的学生,还是孔子的“保镖”。他武功高强,常年佩剑,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常年伴其左右。孔子不仅时常称赞他,也经常与他互动,可见其受重视程度。
而看似不起眼的门生曾子,也可提名孔子最喜爱的门生。曾子生性内向,才能也不怎么高超,有颜回、子路等人珠玉在前,就显得逊色。但曾子是个诚实守信的人,曾留下“曾子杀猪”的佳话,他勤恳踏实,十分靠谱。
[var1]
并且,曾子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美好的期待。一次孔子让门生们说出自己的理想,子路想要治理一个大国,子贡想要成为一国之宰相,孔子认可了他们的想法,但并不十分欣赏。
唯有曾子的理想让孔子击节赞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蹈,咏而归。”这在孔子看来,是战乱频仍的年代里难得的和平与安宁。
惨死刀下的大弟子
看完了孔子最喜爱门生候选人top3,我们非但没有解开谜题,反而更加迷惑:看上去孔子的喜好真是很多元的,他似乎能够欣赏任何一个人的闪光点。
[var1]
不过,如果以在《论语》中与孔子的互动频率为指标来衡量的话,子路无疑是那个最得孔子喜爱的弟子。
而在《论语》中,子路的形象也是最鲜明的:他少有大志,坚强勇敢,重视气节和名誉。他擅长辩论却不好争辩,一心向学并努力钻研如何贯彻“仁”这一宝贵品质。虽然有些鲁莽、做事冲动,但他知错能改,并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var1]
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旅程中,子路是他的车夫、保镖、照料者和传播者。他不仅以一身武艺保护着孔子的安危,还以正直的言行为孔子的主张做了最好的宣传,甚至也会出于关心,督促孔子时刻自省。
概括起来,子路就是孔子当之无愧的“大弟子”。他的性格,让人不禁设想:假如将子路放在现代社会,他也许是一名战功赫赫的将军,或者是除暴安良的警察。毕竟,他浑身上下都是正义感。
然而,这位具有英雄气概的大弟子,最后的结局却是惨死于乱刀之下,被剁成了肉酱!
[var1]
事情要从孔子一生中绝无仅有的从政经历说起。孔子由于德行高超,被鲁国国君任命为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总理。而子路也因为贤能,被当时的鲁国大家族季孙氏收为幕僚,后来又去了鲁国大夫、孔子的亲戚孔悝门下做事。
然而就是这个孔子,最终让子路惨死于乱刀之下。鲁国的邻国卫国王后南子与卫国王子蒯聩通奸,蒯聩出逃到了孔悝门下,邓有玖的儿子姬辄即位为卫出公,孔悝的母亲伯姬便与人密谋拥立蒯聩为国君。就这样,孔悝被卷进了国际争端,自己也处于危险中。
而子路作为孔悝的幕僚,本来可以逃跑免除灾祸。但坚守原则、重情重义的子路认为自己应该忠于主公孔悝,便径直前往蒯聩处求他放过孔悝。
[var1]
不料,蒯聩命令手下石乞攻击子路,子路毕竟勇武,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与石乞对打十几回合。然而,子路在打斗的过程中,不慎被对方碰掉了帽子。就在他停下打斗、全神贯注整理帽带的时候,他被石乞乱刀砍死,变成了一滩肉酱。
用生命坚守信念
也许大家会奇怪:不就是一根帽带吗,为什么子路会不顾性命安危优先去整理呢?在现代人看来,子路的行为匪夷所思、无法理解,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子路的死亡是值得称赞的。
原来,子路作为孔悝的幕僚,不仅是他的仆从、谋士、下属,还从属于春秋时期一个特殊的阶层,那就是“士族”。
[var1]
士族多半出身高贵、财力雄厚,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有着极高的礼仪和品德修养,是一群有原则、有勇气、有尊严、有地位的人。在西方也有类似的人群,叫做骑士阶层。
这些人,放在现代那就是一般的知识分子和中产阶层人士,非常看重名誉、气节与礼节,甚至不惜为了这些东西而死。在孔子那里,子路学到了作为一个士人,礼节和尊严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都不能衣衫不整,这样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因此,子路在被碰掉帽子时,选择了第一时间去整理帽带,却因此被杀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他用自己的生命,传承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精神品质,实践了自己的信念。
[var1]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每个人都会去思考的问题。也许每个人对此都有不一样的答案。
对于千年前的子路来说,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坚守人的精神,而对于我们来说,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也许就是让自己和身边人都感到幸福吧。